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在实验条件下观察纳米二氧化钛对噬菌体MS2的灭活效果,以初步判断噬菌体MS2对纳米二氧化钛的抵抗力.[方法]消毒剂对噬菌体的灭活效果采用悬液定量灭活实验,中和剂鉴定实验,噬菌体的检测采用双层琼脂法.[结果]①紫外光激发组,800 mg/L纳米二氧化钛对噬菌体MS2作用5 min或者200 mg/L,纳米二氧化钛对噬菌体MS2作用10 min就能达到消毒水平.②自然光激发组,1 000mg/L纳米二氧化钛对噬菌体MS2作用5 min或者200 mg/L纳米二氧化钛对噬菌体MS2作用20 min就能达到消毒水平.[结论]在紫外光激发和自然光激发下,纳米二氧化钛均能在短时间内灭活噬菌体MS2达到消毒水平,提高的纳米二氧化钛作用浓度可以增强对噬菌体MS2的灭活效果.噬菌体MS2对纳米二氧化钛的抵抗力不强.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载银纳米二氧化钛水溶液对MS2和T4噬菌体,大肠杆菌(8099)和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6538)的杀灭效果。[方法]采用悬液定量灭活(杀灭)试验测定载银纳米二氧化钛水溶液对噬菌体和细菌的灭活(杀灭)对数值。[结果]对噬菌体MS2,800mg/L载银纳米二氧化钛水溶液作用60min,或1400mg/L作用15min,灭活对数值均﹥4.00,对噬菌体T4,1400mg/L或2800mg/L载银纳米二氧化钛水溶液作用144min(6h),灭活对数值均﹤1.00;而200mg/L以上的载银纳米二氧化钛水溶液作用30min即可使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杀灭对数值﹥5.00。[结论]在本实验条件下,噬菌体对载银纳米二氧化钛水溶液的抵抗力远远强于细菌,且噬菌体T4的抵抗力大于MS2,金黄色葡萄球菌对载银纳米二氧化钛水溶液的抵抗力大于大肠杆菌。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有机干扰物牛血清白蛋白(BSA)的存在与否比较研究纳米Ag液对噬菌体MS2的不同灭活效果,为纳米Ag在生活及环境中的实际应用提供基础资料. [方法]采用悬液定量灭活试验测定纳米Ag液对噬菌体MS2的灭活对数值(LIV). [结果]在不加有机干扰物BSA时,100 mg/L纳米Ag液作用60 min,对噬菌体MS2的灭活对数值LIV为4.01log10,400 mg/L作用20 min,其LIV达4.12log10;而加入3%的BSA后,400 mg/L纳米Ag液作用1 440 min(24 h),对噬菌体MS2的LIV为3.61log10,800 mg/L作用90 min,其LIV为4.02log10. [结论]环境中有机干扰物的存在将会极大程度地降低纳米Ag液对噬菌体MS2的灭活效果.  相似文献   

4.
三种噬菌体对二氯异氰尿酸钠消毒剂抵抗力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筛选出消毒实验中评价消毒因子对病毒灭活效果的指示噬菌体,研究噬菌T4、ψx174D和f2对二氯异氰尿酸钠(NaDCC)消毒剂的抵抗力。方法消毒剂对噬菌体的灭活效果采用悬液定量灭活实验、中和剂鉴定实验,噬菌体的检测采用双层琼脂法。结果(1)有效氯浓度为150mg/L的NaDCC溶液与噬菌体舛作用40min,或有效氯浓度为300mg/L作用5min,即可达到消毒水平[对噬菌体舛的灭活对数值或噬菌体舛的对数减少值(log10 N0-log10 Nt)≥4.00log10]。(2)有效氯浓度为300mg/L的NaDCC溶液与噬菌体ψx174D作用5min,或有效氯浓度为400mg/L作用3min达到消毒。(3)有效氯浓度为2000mg/L的NaDCC溶液与噬菌体口作用20min,或有效氯浓度为4000mg/L作用5min达到消毒。结论上述3种噬菌体对NaDCC的抵抗力为:噬菌体口〉噬菌体T4〉噬菌体ψx174D。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二氧化氯对大肠杆菌F2噬菌体消毒效果及将大肠杆菌F2噬菌体作为评价消毒效果的指示微生物的可行性进行评价,同时观察残留二氧化氯浓度衰减速度。[方法]采用悬液定量杀菌试验,观察大肠杆菌F2噬菌体对常用化学消毒剂二氧化氯的抵抗力。[结果]二氧化氯投加量为1 mg/L时,作用10 min,对大肠杆菌F2噬菌体的杀灭对数值4.0;作用30 min,染菌水样中残留二氧化氯浓度分别降解为0.35 mg/L;二氧化氯投加量为2 mg/L时,作用3 min,对大肠杆菌F2噬菌体的杀灭对数值4.0;作用30 min,染菌水样中残留二氧化氯浓度分别降解为0.68 mg/L。[结论]大肠杆菌F2噬菌体对二氧化氯消毒剂,在常规剂量作用下,可有效灭活大肠杆菌F2噬菌体。因此选择大肠杆菌F2噬菌体作为病毒消毒试验的指示微生物,可明显缩短病毒灭活效果评价周期。二氧化氯衰减速度随浓度和时间的变化而加快。  相似文献   

6.
MS2和T4噬菌体对短波紫外线抵抗力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MS2和T4两种噬菌体对短波紫外线(UVC)抵抗力的变化,确定不同强度UVC有效灭活两种噬菌体的时间,为寻找最适噬菌体作指示病毒用于UVC灭活病毒效果的评价提供依据。[方法]噬菌体悬液在一定紫外线强度下照射不同的时间,最后采用双层琼脂平板法分别测定照射前后的噬菌体滴度,绘制照射前后噬菌体的灭活曲线(t-Δlog),并在不同紫外线强度下进行测定。[结果]MS2噬菌体在UVC照射下:370 μW/cm2,10min,或680 μW/cm2,5min,或1130 μW/cm2,3min,达到消毒水平(LIV≥4.00log10),LIV分别为4.49 log10、4.52 log10和4.16 log10;T4噬菌体则为370 μW/cm2,20min,或680 μW/cm2,15min,或1130 μW/cm2,5min,达到消毒水平,LIV分别为4.60 log10,4.02 log10和5.46 log10。[结论]在本实验条件下,对短波紫外线的抵抗力:T4噬菌体﹥MS2噬菌体。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复方戊二醛消毒液的杀菌效果.方法 采用悬液定量杀菌试验、载体定性试验和理化分析方法进行实验室研究.结果 用19 200 mg/L,戊二醛对悬液中的细菌芽胞作用2 h,480 mg/L对细菌繁殖体作用10 min,平均杀灭对数值均>5.00;用1 920 mg/L戊二醛对白色念珠菌作用15 min,其杀灭对数值...  相似文献   

8.
孙德俊 《现代预防医学》2013,40(14):2705-2706
目的 了解一种复方含氯消毒剂的杀菌效果与腐蚀性,进行悬液定量杀菌试验与金属腐蚀试验.方法 用卫生部卫生与法规监督司的消毒技术规范进行检验.结果 以含有效氯2 000 mg/L溶液作用45 min或1 500 mg/L溶液作用60 min,对枯草杆菌黑色变种芽胞的杀灭率均为100%;以含有效氯300 mg/L溶液15 min或200 mg/L溶液作用20min,对悬液中金黄色葡萄球菌杀灭率均为100%;以含有效氯300 mg/L溶液15 min或100 mg/L溶液作用20 min,对悬液中大肠杆菌杀灭率均为100%.结论 将该消毒剂于54℃放置14 d,有效氯含量下降率为7.3%;该剂为杀菌效果、稳定性较好的消毒剂.  相似文献   

9.
目的 测定三效热原灭活剂的杀菌效果与腐蚀性.方法 采用载体浸泡法测定三效热原灭活剂的杀菌效果.结果 750 mg/L有效氯溶液对枯草芽胞杆菌黑色变种芽胞作用30 min,杀灭率达100%;500 mg/L有效氯溶液作用15 min,可将悬液中HBsAg抗原性破坏;杀菌作用因有机物存在而减弱;1000 mg/L有效氯溶液对不锈钢无腐蚀,对碳钢有中度腐蚀,对铜与铝有重度腐蚀.结论 三效热原灭活剂是一种具有较好杀菌效果、使用安全的新型消毒剂.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以聚已缩胍(PHMB)为主要成分的医用消毒剂杀菌效果和毒性.方法 采用悬液定量杀菌、能量、动物毒性实验对其杀菌效果和毒性进行实验观察.结果 以含180 mg/L聚已缩胍消毒液对悬液内大肠埃希菌作用5 min,平均杀灭率为99.95%;240 mg/L聚已缩胍消毒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作用5 min,平均杀灭率为99.91%;320 mg/L聚已缩胍消毒液对枯草芽胞杆菌黑色变种芽胞作用10 min,平均杀灭率为99.94%;以1250 mg/L聚已缩胍消毒液作用5 min,完全破坏悬液内HBsAg的抗原性;菌悬液内体积分数>25.00%小牛血清对其杀灭大肠埃希菌效果有轻度影响;将消毒剂于37℃存放90 d,聚已缩胍的下降率为8.20%,小鼠急性经口LD50值>5000 mg/kg,以520 mg/L聚已缩胍消毒液对家兔皮肤刺激试验指数为0.32,属于轻度刺激性.结论 医用聚已缩胍消毒液性能稳定,对细菌繁殖体和细菌芽胞具有良好的杀菌效果,属无毒、低刺激性消毒剂.  相似文献   

11.
高铁酸钾消毒作用实验观察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对高铁酸钾的消毒效果进行实验研究。方法 观察一定浓度高铁酸钾对不同种类微生物悬液的消毒作用。结果  10~ 4 0mg/L高铁酸钾作用 5min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杀灭率均为 10 0 % ,对白色念珠菌的杀灭率 >99 5 0 % ,此作用条件下未观察到其对枯草杆菌黑色变种芽孢的杀灭作用 ;16 0mg/L高铁酸钾作用 30min未见对乙肝病毒表面抗原的灭活作用。结论 在一定作用条件下高铁酸钾对细菌繁殖体有良好的杀灭作用 ,对真菌也有一定的杀灭作用 ,但未见其对细菌芽孢及乙肝病毒表面抗原的灭活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新洁尔灭、百毒杀、醋酸氯己定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杀灭效果。[方法]采用悬液定量杀菌实验,对新洁尔灭、百毒杀、醋酸氯己定杀灭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效果进行实验室观察。[结果]新洁尔灭200mg/L作用2min、300mg/L作用1.5min、500mg/L作用1min平均杀灭对数值均大于5;百毒杀200mg/L作用1.5min、300mg/L作用1.5min、500mg/L作用0.5min平均杀灭对数值均大于5;醋酸氯己定2000mg/L作用2min、3000mg/L作用1.5min、5000mg/L作用1min平均杀灭对数值均大于5。[结论]3种消毒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较好的杀灭效果。季铵盐类消毒剂杀菌作用强于醋酸氯己定。  相似文献   

13.
过硫酸氢钾复合盐消毒作用实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浓度为10-60mg/L过硫酸氢钾复合盐对不同种类微生物悬液的作用作用5min,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杀灭率均为100%,对白色念珠菌的杀灭率大于99.50%.此作用条件下未观察到其对枯草杆菌黑色变种芽孢的杀灭作用;160mg/L过硫酸氢钾复合盐作用30min未见对乙肝病毒表面抗原的灭活作用。在一定作用条件下过硫酸氢钾复合盐对细菌繁殖体有良好的杀灭作用,对真菌也有一定的杀灭作用.但未见其对细菌芽孢及乙肝病毒表面抗原的灭活作用。  相似文献   

14.
王晓  杨宁  胡顺铁 《现代预防医学》2011,38(11):2122-2123,2125
[目的]二元包装过氧乙酸是由A液(冰醋酸、硫酸)与B液(过氧化氢)按一定比例混合后反应生成过氧乙酸,观察其储存稳定性、杀菌效果和安全性等相关性能。[方法]采用理化分析方法、悬液定量杀菌试验和动物毒性试验进行了检测。[结果]该产品过氧乙酸含量为170.8g/L,于54℃恒温放置14d,其含量下降率为4.6%。以50mg/L过氧乙酸溶液对悬液内大肠杆菌作用3min,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铜绿假单胞菌作用5min,杀灭对数值均﹥5.00,以含200mg/L过氧乙酸水溶液对悬液内的白色念珠菌作用5min,杀灭对数值﹥4.00,以含750mg/L过氧乙酸水溶液对悬液内的枯草杆菌黑色变种芽孢作用10min,杀灭对数值﹥5.00。该消毒剂原液对小鼠急性经口毒性LD50值为1360.5mg/kg.BW,最高应用浓度5倍溶液的LD50值大于5000mg/kg.BW。[结论]本二元包装过氧乙酸消毒剂的稳定性好,对细菌繁殖体、真菌和细菌芽孢的杀菌效果好,动物试验原液属低毒物质、最高应用浓度5倍溶液属实际无毒。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含氯消毒剂对不同病毒的灭活效果差异,并对HIV灭活实验的方法进行探讨。方法试验按照2002版《消毒技术规范》规定的病毒灭活试验方法进行,分别对脊髓灰质炎病毒及HIV进行了悬液定量杀灭试验,评价实验结果。结果含有效氯500mg/L的次氯酸钠消毒液对脊髓灰质炎病毒作用20min,杀灭对数值〉4.00,达到消毒效果;而对于HIV,含有效氯100mg/L的次氯酸钠溶液作用3min,即可达到消毒效果。结论作为亲脂性病毒的HIV对于含氯消毒剂的抗力要远远弱于脊髓灰质炎病毒。在HIV灭活试验中,以P24抗原为指标来确定病毒的感染滴度要比用观察细胞的病变方法来判断病毒灭活的效果更为确定、客观和科学。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实验室试验研究二氧化氯消毒剂杀灭枯草杆菌黑色变种芽孢、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的最低有效剂量。方法:依据《消毒技术规范》(2002年版)采用悬液定量试验法进行了实验室观察。结果:在3%和0.3%牛血清白蛋白条件下,二氧化氯含量分别为15.2mg/L,作用1min和10min对大肠杆菌平均杀灭对数值均〉5.00;在3%和0.3%牛血清白蛋白条件下,二氧化氯含量分别为20、6mg/L,作用1min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平均杀灭对数值均〉5.00;在3%和o.3%牛血清白蛋白条件下,二氧化氯含量分别为100、60mg/L,作用5min对枯草杆菌黑色变种芽孢平均杀灭对数值均〉5.00。结论:实验室的结果略低于生产企业申报检测时的二氧化氯消毒剂作用浓度,在不同实验室有效剂量也有差异,可能由于二氧化氯生产原料和工艺不同所致,最终应以实验数据为准。  相似文献   

17.
二氯异氰尿酸钠粉状消毒剂杀菌效果的实验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了解一种以二氯异氰尿酸钠为主要成分的粉状消毒剂的杀菌效果与稳定性。方法:采用悬液定量杀灭试验、加速稳定性试验等方法进行实验研究。结果:有效氯300mg/L的溶液对悬液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作用15min杀灭对数值≥5.00;置37℃恒温恒湿箱3个月,该消毒剂有效氯含量平均下降3.32%;有效氯300mg/L的溶液对物体表面消毒现场鉴定试验符合要求;对食(饮)具消毒合格剂量为有效氯500mg/L的溶液作用20min;有效氯6mg/L的溶液对生活饮用水消毒达到卫生合格标准。结论:该消毒剂杀菌效果好,性质较稳定。  相似文献   

18.
内镀银纤维的抗病毒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内镀银纤维抗病毒性能及其影响因素。方法用脊髓灰质炎病毒Ⅰ型作试验用病毒株,用HeLa细胞作宿主细胞,将内镀银纤维与病毒悬液(10^9TCID50/ml)在指定条件下进行病毒灭活试验,测定灭活前后病毒悬液的感染滴度(TCID50),计算对病毒的灭活率。结果内镀银纤维在37℃、日光灯照射下,5、10、30、60min对病毒的灭活率分别为73.10%,96、84%,99.99%,〉99.99%;在日光灯下照射60min后,对病毒的灭活指数为4.5;在37℃遮光条什下作用30min灭活率为78.47%。无银纤维同样在日光灯下照射60min后,对病毒无灭活作用。结论内镀银纤维具有良好的抗病毒性能。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一种以次氯酸钠为主要成分的液体消毒剂的杀菌效果、稳定性及毒性.方法 采用悬液定量杀灭试验、自然留样稳定性试验等方法进行实验研究.结果 该消毒剂含有效氯1 000 mg/L、600 mg/L的溶液对悬液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分别作用7.5 win、40 min的杀灭对数值≥5.00;含有效氯1 000 mg/L的溶液作用30min对物体表面自然菌各次试验的平均杀灭对数值均≥1.00;含有效氯600 mg/L的溶液作用40 min对黄瓜上染的大肠埃希菌的杀灭对数值≥3.00.能量试验表明该消毒剂最低合格浓度为有效氯1 000 mg/L的稀释液.置25℃±2 ℃恒温恒湿箱3个月,该消毒剂有效氯含量平均下降8.68%.该消毒剂原液急性经口毒性试验属实际无毒,对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无致微核作用.结论 该消毒剂杀菌效果较好,毒性较低,性质不稳定.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臭氧灭活水中f_2噬菌体的效果.方法 分别向不同pH值(6.5~8.5)、不同色度(O-30度)的臭氧水(通气5~30min)中加入f_2噬菌体悬液原液(终浓度为10~4~10~5pfu/ml),作用5、15、30min后进行f_2噬菌体计数,并计算灭活率.结果 在相同的通气条件下,pH值对臭氧灭活f_2噬菌体效果的影响并不明显;随着色度的提高,臭氧对f_2噬菌体的灭活效果有所降低.结论 高色度的水质条件不利于臭氧灭活水中f_2噬菌体.
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efficacy of ozone in the inactivation of f_2 phage in water. Methods The concentration of ozone in water was measured by iodometry. During the experiment, the suspension of f_2 phage was added in the ozonized water, at 5,15,30 min, the f_2 phage inactivation rate was calculated. Results Under the same condition of ventilation,in the range of pH regulated in the drinking water sanitary standard,the effect of pH on the inactivation of f_2 phage was not obvious, while the chromaticity of water could remarkably influence the inactivation of f_2 phage. Conclusion The higher chromaticity of water can interfere the inactivation of f_2 phage in water by ozon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