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调查我院外科住院患者抗菌药使用情况,提高抗菌药使用和管理水平。方法:选取本院2006年7~12月外科住院患者210例,对其抗菌药使用情况进行调查,并进行了相关统计分析。结果:住院患者抗菌药使用率为100%,预防用药占45.2%,治疗用药占54.8%。抗菌药单用114例,占54.3%。治疗用药115例中。仅3例进行了病原学检测。不合理用药占44.3%。结论: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现象严重,用药水平有待提高,需要进行规范化管理。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我院呼吸科和重症监护病房(ICU)科室住院患者抗菌药应用情况,分析其用药合理性。方法:抽查2010年5~6月呼吸科和ICU住院患者病历,对患者的特征和抗菌药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呼吸科实施抗感染治疗180例,抗菌药使用率96.8%,青霉素类/酶抑制药使用率最高,单一用药38例(21.1%),二联用药100例(55.6%),三联及以上用药42例(23.3%),病原学检测送检率86.7%,平均用药疗程11.4 d;ICU实施抗感染治疗18例,抗菌药使用率81.8%,头孢菌素类使用率最高,单一、二联、三联用药各6例(各占33.3%),病原学检测送检率100%,平均用药疗程44.3d。结论:我院呼吸科和重症监护病房(ICU)存在抗菌药使用率偏高,部分病例无指征联合用药、更换药物频繁且无指征或依据,"特殊使用"类抗菌药缺乏专家会诊记录等问题,应进一步加强抗菌药合理应用管理。  相似文献   

3.
目的:调查我院抗菌药专项整治前后临床应用指标变化情况,提高合理应用抗菌药水平。方法:回顾调查2010~2011年我院使用抗菌药使用情况,收集抗菌药品种、剂型、规格、使用量、金额、住院患者抗菌药使用率、使用强度、病原学送检率、Ⅰ类切口手术和介入治疗抗菌药预防使用率、门诊抗菌药处方比例等信息,比较整治前后各项指标变化情况。结果:整治后抗菌药品种从89种下降到47种;门诊抗菌药使用率41.0%下降到22.7%;住院抗菌药使用率75.08%下降到48.87%;住院抗菌药使用强度62.82下降到41.00;Ⅰ类切口预防用抗菌药使用率96%下降到29%;住院治疗性应用抗菌药患者病原学送检率由25.8%提高到50.2%。结论:抗菌药品种结构得到优化,临床应用指标较快达到整治目标,抗菌药专项整治提高了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水平。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该院肺部感染住院患者的抗菌药应用情况,评价合理用药情况。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统计分析该院60例肺部感染住院患者抗菌药的使用情况。结果所有患者中,14~39岁者4例占6.67%,40~59岁者21例占35.00%,≥60岁者35例占58.33%;抗菌药使用最多的前5种抗菌药物依次是左氧氟沙星及氨苄西林/舒巴坦钠、头孢曲松及氨苄西林、其他头孢菌素类和阿奇霉素、阿米卡星、加替沙星和青霉素钠;联合用药情况:单一使用抗菌药10例占16.67%;2种抗菌药联合使用44例占73.33%;3种抗菌药联合使用6例占10.00%;单一品种使用时间最长为22d,平均(6.5±3.5)d;患者抗菌药联合或交替使用时间3~150d,所有抗菌药物均为静脉注射;DUI值为0.85~1.18,平均(1.00±0.07)。结论该院肺部感染住院患者应用抗菌药治疗方案较为合理。  相似文献   

5.
内科住院患者院内感染115例抗生素使用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了解医院内感染患者抗生素使用情况.方法: 对我院1998年内科住院患者院内感染115例发生前后抗生素使用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院内感染前使用抗生素者82例(71.3%); 院内感染发生后, 使用抗生素者111例(96.5%), 其中抗生素使用不合理的病例占27.8%.结论: 抗生素使用不合理主要表现为无应用抗生素指征、给药时间太长和频繁更换抗生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我院住院患者抗菌药临床应用状况,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调查1天住院患者中抗菌药的使用情况。结果:520例住院患者中,有108例使用抗菌药,使用率为20.8%,单一用药有73例(占67.6%)。总DDDs为138.0,使用指数为26.5,住院患者病原学送检率为59.2%。1 d抗茵药DDDs排序前5位的分别为左氧氟沙星、头孢地嗪、奥硝唑、五水头孢唑林、头孢唑肟。结论:我院抗菌药总体使用基本合理,但抗菌药品种的选择、围手术期预防用药等方面仍存在不合理之处,抗菌药的使用仍需进一步规范。  相似文献   

7.
黄胜男  郭猛  闫倩莉 《中国药师》2012,15(2):247-249
目的:总结我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的临床应用情况,进一步规范抗菌药的使用.方法:利用医院计算机管理系统,对我院2011年1~6月抗菌药使用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我院抗菌药使用率为58.5%,使用强度为43.1DDD,外科系统抗菌药使用率、使用强度均高于内科系统;接受抗菌药治疗的住院患者微生物样本送检率为21.0%,外科系统低于内科系统;I切口手术患者预防用抗菌药比例高达100%,术前0.5~2 h给药占76.1%,用药不超过24 h占30.1%;住院患者以β-内酰胺类抗菌药使用人数最多(占55.2%),其次是硝基咪唑类(占17.3%).结论:我院抗菌药应用尚存在不规范现象,需加强监管力度,促进抗菌药合理使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院内感染的发生情况,分析院内感染病历中抗菌药物的应用情况,以促使合理应用抗菌药物,降低院内感染的发生率。方法:对2007年全院4795份住院病历进行回顾性调查,着重分析发生院内感染的187份病历中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结果:院内感染发生率为3.9%,主要以慢性病患者多发,未发生院内感染前患者就使用抗菌药的有130例,其中预防性应用占57%,依据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选药仅占2.3%,使用广谱抗菌药物占74.6%,抗菌药物联用率为60.76%。发生院内感染后患者使用抗菌药的有57例,均为治疗性应用。结论:不合理的应用抗菌药物,势必产生细菌耐药和导致菌群失调,增加院内感染机会,规范合理的使用抗菌药物是控制院内感染发生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姜宁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0):255-256
目的了解我院呼吸道感染住院患儿的抗菌药应用情况,评价合理用药情况。方法从病案室选取2010年1月31日至2012年1月31日在我院诊断呼吸道感染住院3d以上项目记录完整的儿科病例1218份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分析其抗菌药的使用情况。结果抗菌药使用最多的前5种抗菌药物依次是左氧氟沙星及哌拉西林/舒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及氨苄西林、其他头孢菌素类和阿奇霉素、依替米星、莫西沙星和氨曲南;联合用药情况:使用单一抗菌药的10例,占16.67%;两种抗菌药联合使用的39例,占65.00%;三种抗菌药联合使用的6例,占10.00%;四种及四种以上抗菌药联合使用的5例,占8.37%;单一品种使用时间最长为22d,平均(6.5±3.5)d;患者抗菌药联合或交替使用时间3d~150d,所有抗菌药物均为静脉注射;DUI值分布在0.85~1.18,平均为(1.00±0.07)。结论我院呼吸道感染住院患儿应用抗菌药治疗方案较为合理。  相似文献   

10.
张敬 《安徽医药》2013,34(3):331-333
目的探讨2008~2011年院内感染细菌病原学,分析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08~2011年我院院内感染病例541例,分析感染者的病区分布、病原菌特点及危险因素。结果 4年内感染细菌统计得出的3类细菌检出率由高到低分别为非发酵菌(40.63%)、球菌(31.25%)、肠杆菌(28.13%);单因素分析,使用抗生素、介入性诊疗、免疫抑制剂的使用、住院天数、抗生素使用种类是医院细菌感染的关联因素;多因素分析,介入性诊疗、抗生素使用种类、住院天数为医院细菌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全面了解院内感染的病原菌特点,分析引发感染的危险因素并合理应对,可以有效降低院内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住院患者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MDS) 住院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特征及危险因素, 为防治该类患者医院感染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取我院血液内科2016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226例MDS患者为研究对象, 采取回顾性调查的方法分析住院患者中发生医院感染者的特征及其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226例患者住院期间共52例发生医院感染, 感染率为23.01%, 发生二重感染3例, 多重感染2例。其中共培养出病原菌28例, 革兰阴性菌15例(53.6%), 革兰阳性菌4例 (14.3%), 真菌9例 (32.1%)。单因素分析显示, MDS修订版国际预后评分 (IPSS-R) 危险分组、 住院时间、 中性粒细胞数、 粒细胞缺乏持续时间、 侵袭性操作、 白蛋白含量、 使用激素、 使用地西他滨与MDS住院患者发生医院感染有关 (P<0.05);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 IPSS-R预后评分较低、 住院时间延长、 白蛋白水平下降、 粒细胞缺乏持续时间延长以及住院期间使用地西他滨为MDS住院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针对MDS住院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 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措施, 缩短住院时间, 可以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医院感染现患率、抗菌药物使用及微生物送检的动态变化.方法 按照《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标准操作规程》中横断面调查方法,对2010年7月27日、2011年9月8日和2012年8月10日(0:00~24:00)所有住院患者进行调查.结果 医院感染现患率逐年下降,平均为2.69%;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为主,平均占50.57%,并呈逐年上升趋势;感染高发科室有ICU、血液内科、肾内科、神经外科、新生儿科;抗菌药物使用率平均为59.44%,逐年下降;病原学送检率平均为57.51%;3年共检出病原体106株,以革兰阴性细菌为主.结论 通过连续的现患率调查可掌握医院感染的动态变化,医院感染的高发部位及高危科室,为今后医院感染管理重点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妇产科住院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方法 前瞻性与回顾性相结合的综合调查方式.结果 2008年至2010年该科住院患者5846例,医院感染213例,医院感染发生率3.64%.其中妇科1898例,发生医院感染65例,感染率为3.42%;产科3948例,发生医院感染148例,感染率为3.75%.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产科中剖宫产1041例,感染63例,感染率为6.05%;正常分娩2907例,感染85例,感染率为2.92%.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妇产科患者的医院感染因素,与产科实施剖宫产手术方式等相关,提示该科应重点开展以产科剖宫产、呼吸道及泌尿道等主要危险因素的医院感染预防及控制工作.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调查分析医院感染现患率,从而为临床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15年11月18日00:00-24:00所有住院患者,采用床旁调查结合病历调查医院感染现患率.结果 调查住院病人共1104人,实查1099人,调查率为99.54%,医院感染现患率为1.09%,例次现患率为1.09%;内科组现患率最高,为50.00%;下呼吸道感染占75.00%;抗菌药物使用率41.49%.结论 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能更好地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保证医疗安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急性脑血管病(ACVD)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及预防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09年4月收治的ACVD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医院感染的患者作为观察组,按照1∶1比例随机选择同期住院无医院感染者作为对照组,比较可能引起医院感染相关因素的差异。结果医院感染发生与性别、预防应用广谱抗生素无关(P>0.05);相关因素包括:年龄大,意识障碍或昏迷,出血部位基底核及脑干,血糖水平高;进行侵入性操作,脱水剂、抑酸剂、激素长时间应用,住院时间长(P<0.05)。结论ACVD医院感染发生率高,影响因素多,应对老年、意识障碍、基底核及脑干部位病变的高危患者高度重视,针对性做好基础护理;重视血糖的监测与有效控制;尽可能减少侵袭性操作;尽早停用脱水剂、缩短抑酸剂时间;尽量缩短住院时间;合理使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医院感染现患率、医院感染发生的特点、抗菌药物使用情况。方法采用床旁调查和病历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填写统一的个案调查表。结果医院感染现患率为3.58%。抗菌药物横断面总使用率为43.07%。标本送检率仅为19.03%。结论加强前瞻性监测,落实各项感染控制措施,进一步规范抗菌素使用,提高用药前相关标本送检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资料分析新生儿病区医院感染特点、病原菌及危险因素,为新生儿病区医院感染预防控制提供依据,以期降低新生儿病区院内感染的发生。方法2009年07月-2011年07月在我院新生儿病区住院新生儿603例,对新生儿医院感染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603例新生儿中发生58次医院感染,发生率为9.62%,感染部位居前三位的是呼吸道、皮肤粘膜及脐部、胃肠道,分别为53.45%、31.03%、15.52%。感染致病菌以肺炎克雷伯菌为主,占36%。结论胎龄小、体重低、住院时间长、侵入性操作等是新生儿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通过采取加强教育、加强呼吸道管理、基础护理、合理使用抗生素、强调洗手、加强全面消毒等措施,可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柴建春  崔北勇  刘东梅 《安徽医药》2009,13(10):1219-1220
目的探讨早产儿发生院内感染的相关因素,为院内感染的防控提供依据。方法对我科2004年1月-2008年12月共5年期间发生的早产儿院内感染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总结。结果554例早产儿中69例发生81次院内感染,发生率为12.45%,胎龄越小,体重越低,医院感染发生率越高,医院感染主要病原菌是革兰阴性杆菌,感染部位以呼吸道为主。结论充分了解和纠正早产儿发生院内感染的高危因素,强调洗手的重要性,合理应用抗生素,尽量减少侵袭性操作次数,缩短操作时间,加强消毒隔离制度和无菌原则,是降低院内感染发生率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9.
目的本文旨在分析内科住院患者发生院内感染的情况,从而为制定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提供合适的依据。方法随机选择自2010年7月至2012年7月这一时期我院内科住院患者的感染情况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对发生感染的患者的感染情况以及感染率、感染因素、感染部位等进行总结,进而提出较好的护理干预对策。结果这一时期内科住院患者共1600例,而发生医院感染的例数共有32例,感染发生率为2%,对于感染患者进行分析发现:上呼吸道感染20例(62.5%),下呼吸道感染6例(18.75%),El腔感染2例(6.25%),胃肠道感染3例(9.375%),泌尿道感染1例(3.125%)。院内感染的因素主要是患者年龄、长期的基础疾病、抗生素使用、住院时间等。结论本次研究的结果显示,内科住院患者大多是老年患者,其机体免疫力差,加上内科住院患者发生院内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较多,临床必需有针对性的加强管理,采取必要的护理对策进行干预,从而降低内科住院患者的院内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结核病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特点,分析其原因,为预防与控制结核病患者医院感染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前瞻性调查结合回顾性调查方法,对我院2010年结核病住院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904例患者中有201例发生医院感染,感染率6.92%,发生感染208例次,例次感染率为7.16%;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感染最高为72.35%,泌尿道感染(8.79%)次之;引起医院感染的病原菌以真菌为主占46.91%,G-菌次之占37.04%;真菌感染以白色念珠菌为主。感染与结核患者住院时间长、基础疾病、抗生素及抗结核药物的使用、各种侵袭性操作及患者的免疫功能有关。结论结核病患者易发生医院感染,必须加强医院感染预防工作,减少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