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讨p53和c-erbB-2的表达与胃癌浸润的关系。方法收集139例胃癌手术切除标本,包括黏膜内癌23例、浸润至黏膜下层31例、浸润至肌层47例、浸润至浆膜或浆膜外38例,切片采用免疫组化sP法染色。采用多分类有序反应变量logistic回归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不同浸润深度的胃癌中p53的阳性率比较,黏膜内癌组和浸润至黏膜下层组与浸润至浆膜层或浆膜外组存在显著差异。而各组c—erbB-2的表达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53的表达强度在不同的浸润深度无统计学意义(P=0.149〉0.05)。c—erbB~2差别明显,在胃癌浸润至浆膜或浆膜外时,其表达强度最高(P=0.002〈0.01)。p53和C—erbB-2的阳性表达对胃癌的浸润均有促进作用(尸值分别为0.036、0.000)。p53和c—erbB-2的不同表达强度中,p5311I、c—erbB-2Ⅰ、c—erbB-2Ⅱ和c—erbB-2Ⅲ对胃癌浸润深度均有影响(P值分别为0.001、0.01、0.000、0.000)。结论抑癌基因p53突变可能与胃癌的起源有关;胃癌的浸润主要与癌基因c-erbB-2的激活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p53、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c-erbB-2表达与胃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研究87例胃癌中p53,VEGF和c-erbB-2蛋白的表达。结果:正常胃黏膜p53,c-erbB-2均阴性,胃癌组织中p53,VEGF,c-erbB-2阳性率分别为47.1%,49.4%,40.2%。p53与胃癌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VEGF与胃癌生长方式、浸润深度及预后等关系密切,P<0.05。c-erbB-2与胃癌的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及预后关系密切,P<0.05。p53蛋白的表达与患者生存期无明显关系,随患者生存期的延长,胃癌组织内VEGF,c-erbB-2有下降趋势。结论:p53蛋白是预测胃癌生物学行为的有用指标,VEGF,c-erbB-2一起可用于判断胃癌预后,监测病情。  相似文献   

3.
作者采用免疫组化的方法对不同浸润深度的胃癌手术切除标本进行研究,初步探讨p53和c-erbB-2的表达强度与胃癌浸润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胃癌患者Stat3(信号传导与转录激活因子3)的活化状态与胃癌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了74例胃癌组织及其所匹配的癌旁组织中p-Stat3的表达水平,及突变型P53、C-erb-B2癌基因编码蛋白的表达水平。这些免疫组化结果与患者临床病理学特征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活化型p-Stat3的阳性率在不同组织中呈现以下明显特点:(1)胃癌组织中p-Stat3明显高于癌旁组织(P〈0.01);(2)低分化癌中高于中-高分化癌(P〈0.01);(3)癌浸润达浆膜层者高于癌浸润未达浆膜层者(P=0.01);(4)有淋巴结转移者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P〈0.01);(5)临床癌分期为Ⅲ-Ⅳ期者高于Ⅰ-Ⅱ期者(P〈0.05)。P53、C-erb-B2的表达水平也与胃癌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生物学行为显著相关。此外,p-Stat3水平还分别与P53表达水平呈正相关。结论 p-Stat3的高活化状态可能与胃癌的发生、浸润及转移等多个环节有关。检测p-Stat3联合P53,对胃癌的辅助诊断、胃癌增殖状态的评估、胃癌恶性程度和癌浸润/转移潜能的预测可能具有更为全面而重要的临床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p53、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c-erbB-2表达与胃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研究87例胃癌中p53,VEGF和c-ebB-2蛋白的表达。结果:正常胃黏膜p53,c-erbB-2均阴性,胃癌组织中p53,VEGF,c-erhB-2阳性率分别为47.1%,49.4%,40.2%。p53与胃癌淋巴结转移相关,P&;lt;0.05。VEGF与胃癌生长方式、浸润深度及预后等关系密切,P&;lt;0.05。c-erhB-2与胃癌的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及预后关系密切,P&;lt;0.05。p53蛋白的表达与患者生存期无明显关系,随患者生存期的延长,胃癌组织内VEGF,c-erbB-2有下降趋势。结论:p53蛋白是预测胃癌生物学行为的有用指标,VEGF,c-erhB-2一起可用于判断胃癌预后,监测病情。  相似文献   

6.
癌基因c-erbB-2、组织蛋白酶D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癌基因c-erbB-2、组织蛋白酶D(Cath-D)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与胃癌发展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102例胃癌组织的c-erbB-2、Cath-d蛋白表达,分析其与胃癌生物学行为之间的关系。结果 c-erbB-2阳性率38.2%,Cath-D阳性率81.4%。c-erbB-2阳性者Cath-D的阳性率明显高于c-erbB-2阴性者,c-erbB-2和Cath-D表达与胃癌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而与组织学分型无关。Cath-D表达还与肿瘤的生长方式及脉管内癌栓有关;c-erbB-2和Cath-D表达阳性的胃癌患者5年生存率较表达阴性者低。结论 c-erbB-2和Cath-D对胃癌的生长、浸润和转移有促进作用,c-erbB-2和Cath-d可作为反映胃癌生物学行为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7.
P53、c-erbB - 2、Rb和PCNA的表达在胃癌起源中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检测针对胃癌基因蛋白产物(p63、c-erbB-2和Rb)和核增殖抗原(PCNA)的抗体,以间接了解不同基因蛋白产物的变化在胃癌起源过程中所处的不同阶段。方法:对15例正常黏膜,16例轻度肠化生、15例中度肠化生、13例重度肠化生和14例胃癌组织标本连续切片同步进行免疫组化ABC法染色。结果:4种蛋白产物过度表达均主要见于胃癌组织。p53基因蛋白产物的阳性率除重度肠化生组外非胃癌各组与胃癌组之间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erbB-2基因蛋白产物的阳性率在非胃癌各组与胃癌组之间均有显著差别(P<0.01)。PCNA免疫组化标记指数值在非胃癌各组与胃癌组之间差别显著(P<0.05)。Rb基因蛋白产物的表达在非胃癌各组和胃癌组织间无明显差别(P>0.05)。结论:p53蛋白可在胃癌的早期诊断中起作用,其改变在胃癌发生的早期即居于肠化生阶段的癌前变化过程中。c-erbB-2蛋白可用作胃癌肿瘤诊断的标记物,其改变在胃癌的起源过程中属一晚期变化,居于癌前变化的肠化生阶段之后。PCNA的变化在胃癌的起源过程中属一晚期改变,发生在胃癌前变化的肠化生阶段以后。Rb基因在胃癌起源中作用有限。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胃癌组织中P16和P53蛋白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57例胃癌组织和癌旁组织、38例正常胃组织中p16和p53基因表达产物进行检测,并结合临床进行讨论和分析。结果胃癌组织中P16蛋白的阳性率为21.1%(12/57),明显低于癌旁组织59.6%(34/57)和正常胃组织89.5%(34/38,P〈0.05);P53蛋白的阳性率为80.7%(46/57),明显高于癌旁黏膜组织42.1%(24/57)和正常胃组织0%(0/38,P〈0.05)。P16和P53蛋白表达与胃癌组织学类型、浸润深度、分化程度及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结论胃癌组织P16和P53蛋白的异常表达与胃癌发生发展、淋巴结转移和预后可能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肿瘤抑制基因um23/NDPK、p53和癌基因p21及胃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与胃癌浸润、转移的关系。方法:用链霉卵白素-生物素(SAB)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55例经手术切除后的胃癌标本进行um23/NDPK、p53、p21和PCNA的检测。结果:55份胃癌标本中nm23/NDPK、p53、p21、PCNA阳性率分别为71%、29%、38%、84%,其中um23/NDPK、p21及PCNA表达与胃癌浸润深度有关,p21、PCNA阳性和nm23/NDPK表达降低者,癌细胞多已侵入浆膜及装膜外组织;um23/NDPK、p53、PCNA的表达与胃癌的淋巴结转移有关,um23/NDPK表达降低及p53、PCNA阳性者淋巴结转移明显增高(P<0.05)。结论:胃癌组织中存在多种癌基因及抑癌基因表达异常,um23/NDPK的表过降低,p53、p21及PCNA阳性与胃癌浸润范围及淋巴结转移有关系。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胃癌癌组织中Podoplanin、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C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 127例胃癌患者,取手术切除胃癌组织(127例)及距肿瘤5~10 mm处癌旁组织(50例)石蜡标本,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Podoplanin、VEGFC表达水平,观察Podoplanin、VEGF-C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结果胃癌组织中Podoplanin、VEGF-C表达水平均高于癌旁组织(P 0. 05)。不同年龄、性别、肿瘤大小的胃癌患者癌组织中Podoplanin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临床分期高、分化程度低、存在浆膜浸润及淋巴结转移的患者Podoplanin表达水平较高(P 0. 05)。不同年龄、性别、肿瘤大小、分化程度的胃癌患者癌组织中VEGF-C表达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临床分期高、存在浆膜浸润及淋巴结转移患者VEGF-C表达阳性率较高(P 0. 05)。结论胃癌癌组织中Podoplanin、VEGF-C表达水平较高,其中Podoplanin高表达可能与肿瘤临床分期、分化程度、浆膜浸润及淋巴结转移有关,VEGF-C表达阳性率可能与肿瘤临床分期、浆膜浸润及淋巴结转移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为探讨手术切除胃癌组织p53、c-erbB-2、p21、nm23联合基因产物表达检测对胃癌诊断治疗及预后判断的价值。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了手术切除胃癌组织p53c、-erbB-2、p21、nm23基因产物表达。结果p53蛋白表达阳性率为36.4%~46.7%,c-erbB-2为33.3%~56.8%,p21为35.1%~56.7%,nm23为30.0%~70.5%。在非胃癌组织中(胃,十二指肠溃疡,胃息肉,重度不典型增生)未见c-erbB-2、p21、nm23基因表达。p53c、-erbB-2、p21的表达与胃癌的分化程度,肿瘤浸润程度,肿瘤转移程度及临床分期呈正相关。nm23的表达与胃癌的分化程度,肿瘤浸润程度,肿瘤转移程度及临床分期呈负相关。p53c、-erbB-2、p21n、m23四种肿瘤蛋白在胃镜活检标本和手术切除标本中表达无显著性差异,胃镜活检标本和手术切除标本检测阳性符合率分别为90.2%、91.0%、93.7%和89.3%。结论对胃癌组织p53、c-erbB-2、p21、nm23基因表达检测在胃部良恶性肿瘤鉴别,非手术临床分期的判断及指导临床治疗等方面具有一定价值。多基因表达检测对胃癌预后判断明显优于单基因表达检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乳腺癌组织中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c-erbB-2、p53、bcl-2及pS2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75例乳腺癌标本中ER、PR、c-erbB-2、p53、bcl-2及pS2蛋白的表达情况,分析不同临床病理特征与其表达的关系。结果乳腺癌中ER、PR、C-erbB-2、p53、bcl-2和pS2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4.7%、78.7%、49.3%、65.3%、82.7%和54.7%。PR的表达与患者年龄相关;p53的表达与组织学分级、病理类型、淋巴结转移、肿瘤位置和临床分期有关;bcl-2的表达与年龄、月经和肿瘤位置有关;pS2与绝经状况有关;bcl-2的表达与ER有关;ER(+)、PR(+)组中pS2阳性率明显高于ER(-)、PR(-)组(P〈0.05)。结论联合检测乳腺癌组织中ER、PR、c-erbB-2、p53、pS2及bcl-2蛋白的表达对于判断乳腺癌预后和指导治疗具有临床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癌基因和抑癌基因产物bcl-2、Bax、p16、p53与胃癌发生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化法检测bcl-2、Bax、p16和p53产物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取胃粘膜异型增生和肠上皮化生组织作为对照组.结果 bcl-2在胃癌和异型增生组织中的阳性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是显著高于肠上皮化生(P<0.01);Bax、p16、p53在胃癌、异型增生和肠上皮化生组织中的表达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癌基因bcl-2可能参与胃癌的早期发生,抑癌基因Bax对bcl-2的功能有对抗调节作用;突变的p53基因通过抑制细胞凋亡而参与胃癌的发生,p16基因可能参与细胞增殖的负调节.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c-erbB-2与肿瘤生物学特性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方法对检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c-erbB-2的表达情况极其淋巴结转移和癌细胞分裂能力的相关性。结果c-erbB-2阳性表达主要分布在肿瘤细胞的胞膜上;随着c-erbB-2表达强度的降低,肿瘤淋巴结转移率呈减少的趋势;肿瘤组织中细胞的核分裂数目随着c-erbB-2的表达强度增加而增多。结论c-erbB-2是乳腺癌细胞增殖、转移能力和预后判定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p53和p63在部分肿瘤发生中的作用,为其人群大规模筛查、早期诊断及预后评估提供依据。方法选取病理科档案材料中食管鳞癌、胃腺癌、大肠腺癌、膀胱移行细胞癌、肺癌、肝细胞性癌、乳腺浸润导管癌、肾透明细胞癌、卵巢腺样囊腺癌和胰腺癌石蜡包埋组织各6例及相应正常组织各3例。肿瘤标本先观察苏木精-伊红(HE)切片以确定肿瘤部位,采用组织芯片仪及手工法制作180点列阵组织芯片,进行p53和p63抗体免疫组化染色。光镜观察p53、p63阳性细胞在各组的分布,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p53表达类型:(1)正常组织p53阳性细胞数很少;(2)3例食管癌、3例胃癌、2例大肠癌、1例肺癌、1例乳腺癌、2例卵巢癌的绝大多数肿瘤细胞呈强阳性核染色反应,癌旁组织细胞和间质细胞阴性,1例膀胱癌中有少量阳性肿瘤细胞散在分布于阴性肿瘤细胞中。p63表达类型:(1)正常食道复层扁平上皮基底层细胞呈核染色,p63阳性细胞散在分布于棘细胞层;(2)6例食道癌、6例膀胱癌和4例肺鳞癌均为强阳性反应,大多数肿瘤细胞呈强核染色,癌旁组织细胞和间质细胞p63阴性;两例肺腺癌p63阴性;(3)6例胃癌中的4例、6例大肠癌中的3例、6例乳腺浸润导管癌中的2例、6例肝细胞性癌中的1例可见较强的肿瘤细胞胞质染色。其中3例食管癌、3例胃癌、1例大肠癌、1例肺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初步研究进展期胃癌的多层CT增强征象与肿瘤组织分化及p53表达的关系。材料与方法:66例胃癌患者术前均行上腹部多层CT常规及双期增强检查。术后标本经常规HE染色确定组织分化和免疫组化检测p53的表达。比较胃癌的多层CT增强征象与其组织分化及p53在胃癌中表达之间的关系。结果:本组研究结果表明胃癌的强化方式与其组织分化及p53在胃癌中表达有关,73.1%(19/26)均匀强化的胃癌病理为高/中分化腺癌,75%(30/40)分层强化或不均匀强化的胃癌病理为低分化腺癌,两者比较有显著差异(P=0.000);CT双期增强的强化率与胃癌组织分化无关(P〉0.05)。p53在分层强化或不均匀强化的胃癌中阳性表达显著高于在均匀强化的胃癌中阳性表达(P〈0.05)。p53阳性表达与动脉期强化率、肿瘤大小和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与肿瘤胃壁浸润厚度、门脉期强化率无关(P〉0.05)。结论:胃癌不同的强化方式和双期强化率反映了胃癌的不同组织分化和p53阳性表达,提示胃癌的多层CT增强征象与其组织分化及p53表达有较密切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7.
乳腺癌ER、PR、c-erbB-2和nm23表达的相关性及临床病理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乳腺癌癌基因c-erbB-2、抑癌基因nm23和雌激素(ER)、孕激素受体(PR)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126例浸润性乳腺癌c-erbB-2、nm23及雌、孕激素受体的表达。结果①ER的表达与癌组织分化、肿瘤TNM分期及肿瘤大小呈负相关,小叶癌ER阳性率高于导管癌,而与患者年龄及淋巴结转移无显著相关性。②PR的表达与癌组织分化、肿瘤TNM分期呈负相关,与肿瘤大小、肿瘤类型、患者年龄及淋巴结转移无显著相关性。③c-erbB-2表达与肿瘤TNM分期、组织学分级、肿瘤大小及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与患者年龄、肿瘤类型无显著相关性。④乳腺癌Ⅰ期nm23表达的阳性率及阳性强度明显高于Ⅱ、Ⅲ期癌,nm23表达与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呈负相关,而与肿瘤大小及类型无显著相关性。⑤ER与PR表达呈正相关;nm23表达与ER、PR表达呈正相关,与c-erbB-2表达呈负相关;癌组织c-erbB-2与ER表达呈负相关,与PR表达无显著相关性。结论ER、PR、c-erbB-2及nm23的联合检测能够较好地反映乳腺癌病理生物学特征。  相似文献   

18.
重组人p53腺病毒提高胃癌细胞对顺铂敏感性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目的:研究重组人p53腺病毒增加胃癌细胞对顺铂敏感性的作用。方法:重组人p53腺病毒感染胃癌细胞BGC-823,Western blot法检测p53蛋白在胃癌细胞中高表达;MTT法测定重组人p53腺病毒单独及联合顺铂用药的不同浓度处理细胞的生长抑制率,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分布和凋亡率。结果:重组人p53腺病毒感染BGC-823 48h,p53蛋白在BGC-823中高表达,并产生G2/M期阻滞和细胞凋亡。重组人p53腺病毒联合顺铂用药增加顺铂的敏感性,有剂量时间的依赖性。结论:腺病毒介导p53基因感染BGC-823细胞诱导凋亡并增加胃癌细胞对顺铂的敏感性,为p53基因治疗与胃癌化疗临床结合提供了可靠的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9.
研究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感染、突变型 p53基因表达与胃癌的关系,以及胃癌时 HP感染与突变型p53基因表达的关系。方法:用快速尿素酶试验和ELISA法检测HP和HP抗体,用免疫组化方法测定突变型p53蛋白。结果:胃癌和胃癌前病变组HP阳性率高于其它组(P<0.05),而胃癌组HP阳性率和胃癌前病变组无显著差异(P>0.05),胃癌组突变型 p53蛋白阳性率高于胃癌前病变组(P<0.05),胃癌中 HP阳性者突变型 p53蛋白阳性率高于 HP阴性者(P<0.05)。结论:胃癌的发生和HP感染、突变型p53基因表达有关,胃癌时HP感染与突变型p53基因表达也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