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血脂水平与血压变异性的关系.方法:将30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根据血脂水平检测结果分为血脂异常组和血脂正常组,对两组患者进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根据监测结果分析老年高血压患者血脂水平与血压变异性的相关性.结果:两组间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血脂异常组24 h收缩压、24 h舒张压、24 h平均脉压差、白昼平均脉压差、夜间平均脉压差、白昼收缩压、夜间收缩压、24 h收缩压变异性、24 h舒张压变异性均显著高于血脂正常组(P<0.05或0.01).结论:老年高血压患者血脂水平与血压变异性呈显著正相关,临床上在降压治疗的同时应进一步关注血脂水平的变化.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苯磺酸氨氯地平联合替米沙坦对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晨峰及血压变异性的影响.方法:选择2011年3月-2012年3月齐齐哈尔市第一医院收治的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48例,给予苯磺酸氨氯地平(5mg/d)联合替米沙坦(40mg/d)治疗4周.治疗前后分别进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采用自身对照研究的方法对比分析治疗前后患者血压晨峰及血压变异性的差异.结果:与治疗前比较,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治疗后的24 h平均收缩压、24 h平均舒张压、白昼平均收缩压、白昼平均舒张压、夜间平均收缩压、夜间平均舒张压、血压晨峰、24 h收缩压标准差、24 h舒张压标准差、24 h收缩压变异系数、24 h舒张压变异系数均下降,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的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较治疗前下降,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氨氯地平联合替米沙坦降压治疗可有效降低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晨峰及血压变异性.  相似文献   

3.
杨爽  靳丽丽 《临床荟萃》2014,29(12):1330-1333
目的 探讨强化阿托伐他汀治疗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的影响.方法 入选河北省人民医院老年病科门诊就诊或住院的高血压病Ⅱ级以上的老年患者.所有入选患者随机分为标准治疗组(标准组,n =71)和强化治疗组(强化组,n =67),两组均服用左旋氨氯地平2.5~5 mg,每日1次,或加贝那普利5~10 mg,每日1次,将患者的血压控制在140/90 mmHg(1 mmHg=0.133 kPa)以下.标准组加服阿托伐他汀20 mg 1次/晚,强化组应用阿托伐他汀40 mg 1/晚.入选时记录两组患者临床基线资料.治疗前和治疗后8周,测定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8周肝肾功能和血脂水平变化.所有患者均于入选时和治疗后8周分别进行动态血压监测,记录和比较相关参数.结果 两组患者临床基线资料、基线血压和血压变异性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8周治疗,标准组患者夜间SBP、晨峰SBP、白昼DBP、夜间DBP以及晨峰DBP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均P<0.05),强化组患者SBP、DBP以及晨峰血压水平均显著下降(均P<0.05),且强化组患者24 hSBP、白昼SBP、夜间SBP、白昼DBP和夜间DBP水平明显低于标准组(均P<0.05).经过8周治疗,标准组患者24 hSBPV、白昼SBPV、24 hDBPV、白昼DBPV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强化组患者24 hSBPV、白昼SBPV、夜间SBPV、24 hDBPV、白昼DBPV较治疗前显著改善(均P<0.05).与标准组相比,强化组患者白昼SBPV和DBPV改善更加明显(均P <0.05).治疗8周后,两组患者血清hs-CRP和Hcy水平均降低(均P<0.05),强化组hs-CRP水平下降更加明显(P <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均出现丙氨酸转氨酶和天冬氨酸转氨酶一定水平的升高,但是升高幅度无临床意义.结论 强化他汀治疗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老年高血压患者降压效果,改善血压变异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针刺治疗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和心率变异性的影响。方法:选择符合条件的6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进行针刺治疗,疗程为30 d,采用自身前后对照,分别于治疗前后完善24 h动态血压及24 h动态心电图检查。结果:针刺治疗后血压变异性各指标(24 h平均收缩压、24 h平均舒张压、24 h收缩压标准差、24 h舒张压标准差、白昼收缩压标准差、白昼舒张压标准差、夜间收缩压标准差、夜间舒张压标准差)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率变异性各指标(连续RR间期标准差、平均5 min RR间期标准差、平均5 min RR间期标准差的平均值、连续RR间期差值的均方根值、相邻RR间期大于50ms的百分数)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治疗能显著降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变异性,改善心率变异性,从而可能改善高血压患者的靶器官损害。  相似文献   

5.
沈俊娴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29):7150-7151
目的 了解原发性高血压血压变异性(BPV)对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 对32例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硬化组)和30例无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无硬化组)进行动态血压监测,对比分析24 h平均收缩压(24hsBP)、平均收缩压标准差(24hSSD)、平均舒张压(24hDBP)和平均舒张压标准差(24hDSD).结果 硬化组的观察指标均高于无硬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动脉粥样硬化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其24 h白昼和夜间平均血压高,24 h白昼和夜间血压变异性大.  相似文献   

6.
高血压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血压变异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高血压并发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血压变异性,分析血压变异性对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方法:70例高血压并发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A组)和40例无颈动脉粥样硬化的高血压患者(B组)均进行动态血压监测,对比分析24h、7:00-22:00(白昼)、22:00-次日7:00(夜间)的平均收缩压标准差(SSD)、平均舒张压标准差(DSD)。结果:A组在24h、白昼和夜间SSD、DSD的平均标准差均高于B组(P〈0.05,0.01)。结论:高血压并发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其24h、白昼和夜间血压变异性大,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变异性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外源性胰高血糖样素肽-1治疗对糖尿病伴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的影响。方法选择2型糖尿病伴高血压患者179例,随机分为对照组90例,研究组89例。对照组仅采用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利拉鲁肽注射治疗,比较两组治疗6个月后血压变异性的变化。结果治疗6个月后研究组24 h平均收缩压、24 h收缩压变异性、白昼收缩压变异性、夜间收缩压变异性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6个月后研究组较对照组夜间收缩压下降百分率显著增加,非杓型血压患者比率显著降低(P0.05)。结论外源性胰高血糖样素肽-1可降低糖尿病伴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变异性与非杓型血压患者比率。  相似文献   

8.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2):318-319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与咪哒普利联合应用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及血脂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2月128例老年高血压(年龄>60岁)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64例,对照组口服咪哒普利(10mg/d),观察组在对照基础上口服瑞舒伐他汀(10mg/d)。两组患者均观察12w,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脂、血压水平。结果观察组治疗后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蛋白(LCL-C)均低于对照组,而高密度蛋白(HCL-C)则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收缩压、脉压均低于治疗前,而观察组治疗后收缩压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与贝那普利联合治疗能有效改善老年高血压患者血脂、血压的水平,进而可能降低患者心脑血管事件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强化降脂治疗和左旋氨氯地平联用对高血压患者血压的影响。方法选择2009年1月2010年11月住院及门诊原发性高血压合并高脂血症患者196例,均给予左旋氨氯地平和阿托伐他汀治疗8周后,复查血脂,从其中选择血脂正常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单用左旋氨氯地平组)和治疗组(继续左旋氨氯地平联用阿托伐他汀),继续治疗20周后的血压情况。结果两组治疗20周后,治疗组收缩压和舒张压均较对照组下降明显,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高血压合并高脂血症患者,使用左旋氨氯地平降压和阿托伐他汀降脂治疗时,在血脂降至正常后,继续同时左旋氨氯地平降压和阿托伐他汀强化降脂治疗,降压效果优于单用左旋氨氯地平。  相似文献   

10.
张薇  张临洪 《新医学》2010,41(11):718-720
目的:探讨替米沙坦联合瑞舒伐他汀钙对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的影响.方法:98例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B组)和对照组(A组)各49例,均予替米沙坦80 mg/d降压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瑞舒伐他汀钙10 mg/d.治疗16周后,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压、血脂及IMT的变化.结果:B组治疗16周后,血总胆固醇、三酰甘油、LDL-C下降较A组更显著(P〈0.05),IMT降低较A组更显著(P〈0.01).结论:替米沙坦联合瑞舒伐他汀钙在平稳降压、有效调脂的同时,能保护血管内皮细胞,延缓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进展.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瑞舒伐他汀降脂、拉西地平达标降压对高血压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IMT)及颈动脉斑块的影响。方法筛选60例高血压病合并高脂血症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增厚和粥样硬化斑块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A组)和对照组(B组),给予阿司匹林(拜阿司匹林)0.1 g,1次/d,在此基础上,A组给予瑞舒伐他汀(托妥)10 mg,每晚1次,拉西地平(乐息平)4 mg,1次/d口服;B组给予普伐他汀(美百乐镇)20 mg,每晚1次,拉西地平4 mg,1次/d口服。血压不达标者拉西地平加至8 mg,1次/d,再加用氢氯噻嗪12.5~25.0 mg,1次/d。12个月后观察CIMT和粥样硬化斑块的变化。结果 A、B两组均可降低CIMT和消退颈动脉斑块,但A组较B组CIMT降低更明显(P<0.01),颈动脉斑块消退更明显(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瑞舒伐他汀与拉西地平联合应用,可以发挥降压和抗动脉粥样硬化的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氯沙坦,福辛普利和硝苯地平控释剂对高血压病患者心脏结构,血流及功能的影响,并进行比较。方法 87例轻中度高血压病患者随机分为3组,分别应用氯沙坦50mg/d(L xeg ,30wgq ),福辛普利10mg/d(F组,28例)和硝苯地平控释剂30mg/d(N组,29例),应用超声心动图(UCG),观察比较治疗前,治疗4周末及16周末诊所血压(CBP),心脏功能及左室心肌肥厚的逆转情况。结果 高血压病各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L组18.2%,F组39.4%,N组43.8%,治疗4周后CBP均有显著性降低,三组间无显著性差异,以硝苯地平控释剂组作用显著,16逆转,以福辛普利与氯沙坦组作用显著(P<0.05),结论 氯沙坦,福辛普利和硝苯地平控释剂均能有效持续地降低血压,改善高血压病早期的左室舒张功能损害。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螺内酯在肾功能正常的中重度高血压患者联合降压方案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98例中、重度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中分别使用福辛普利10~20 mg/d(或厄贝沙坦150~300 mg/d)、非洛地平缓释片5~10 mg/d及吲哒帕胺缓释片1.5 mg/d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螺内酯(20 mg/d),两组均治疗12周,分别在用药治疗后4周、8周、12周监测血压、血钾、血尿酸、血肌酐和不良反应等指标。结果治疗组较对照组血压可更快达标;两组之间尿酸、血肌酐及血清钾比较无明显变化(P>0.05),两组治疗后患者的血肌酐(Cr)较治疗前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螺内酯用于肾功能正常的中重度高血压患者的联合降压疗效显著,副作用少,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瑞舒伐他汀对单纯血压患者内皮功能及hs-CRP的影响。方法 67例单纯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4例)和实验组(33例),分别给予瑞舒伐他汀(10 mg QN)或安慰剂治疗3月,观察血浆超敏C反应蛋白(hs-CRP)、LDL-C、内皮依赖的舒张功能(FMD)和非内皮依赖的舒张功能(NMD)的变化。结果治疗3月后,与治疗前比较,实验组的hs-CRP[(6.98±1.20)mg/L vs(6.56±1.08)mg/L,P〈0.05]降低,FMD[(6.74±0.64)%vs(7.81±1.37)%,P〈0.05]和NMD[(16.59±0.54)%vs(18.19±0.86)%,P〈0.05]升高,均具有统计学差异,LDL-C无显著改变(P〉0.05)。对照组中hs-CRP、LDL-C、FMD、NMD治疗前后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可改善单纯高血压患者的内皮功能,降低hs-CRP的水平。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缬沙坦)单独和联合苯磺酸氨氯地平应用对Ⅱ型糖尿病肾病(DN)合并高血压患者降压疗效及其对尿蛋白排泄量的影响。方法 122例DN合并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2组,缬沙坦组(对照组)60例,给予缬沙坦80 mg,1次/d;观察组62例,给予左旋氨氯地平5mg及缬沙坦80 mg,1次/d。疗程均为12周。治疗后观察降压效果及尿蛋白排泄量的变化。结果 2组治疗后均能显著降低血压、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降低血尿素氮、肌酐及尿蛋白排泄量,但观察组降低血压及尿蛋白排泄量的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缬沙坦单独和联合氨氯地平治疗DN合并高血压,均可明显降低血压,减少血尿素氮、肌酐及尿蛋白排泄量,保护肾功能,但与苯磺酸氨氯地平两药联用时降压作用及改善蛋白尿作用更好。  相似文献   

16.
缬沙坦与依那普利、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疗效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与依那普利及氨氯地平相比较评价缬沙坦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采用随机双盲试验 ,将 2 3 5例轻、中度高血压病患者随机分为缬沙坦组 (n =82 )、依那普利组 (n =76)和氨氯地平组 (n =77)。分别服用缬沙坦 80mg/d、依那普利 10mg/d或氨氯地平 5mg/d ,共 8周。用药 4周后对舒张压≥ 90mmHg者 ,以上剂量加倍。 结果  8周末缬沙坦、依那普利和氨氯地平均能有效降压 ,有效率分别为 63 .4%、65 .8%、64 .9% ;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三者降压幅度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依那普利组干咳发生率达 14 .5 % (11/ 76) ,缬沙坦组干咳发生率为 1.2 % (1/82 ) ,二者相比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 ,氨氯地平组出现面部潮红 3 .9% (3 / 77) ,踝肿 2 .6% (2 / 77) ,与前两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结论 缬沙坦治疗轻、中度高血压病疗效确切 ,可逆转患者心肌重塑 ,耐受性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依伦平对高血压左心室肥厚的影响。方法将72例伴有左心室肥厚的高血压病人随即分成2组,依伦平组36例,用依伦平150 mg,非洛地平组36例,用非洛地平5 mg,均1次/d,晨服,疗程24周。观察用药前后血压、左心室重量指数(LVMI)等指标变化。结果 2组病人治疗后血压、室间隔及左室后壁厚度、左室重量指数等指标均较用药前显著下降。结论依伦平可减轻高血压病人左心室肥厚,且能显著降低血压,不良反应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血管回声跟踪(E-Tracking)技术对高血压合并高脂血症患者颈动脉弹性及血压变异性(BPV)的评估价值。方法将本院收治的130例高血压患者根据是否合并高脂血症分为单纯高血压组(60例)和高血压合并高脂血症组(70例)。采用E-Tracking技术测定两组的颈动脉弹性参数,采用动态血压监测仪测定BPV系数,进一步采用Pearson检验判断颈动脉弹性参数与BPV系数的相关性。结果入院即刻,高血压合并高脂血症组的应变弹性系数(Eρ)、僵硬度(β)高于单纯高血压组,动脉顺应性(AC)低于单纯高血压组(P<0.05)。高血压合并高脂血症组的动态血压标准差[白天收缩压标准差(dSSD)、白天舒张压标准差(dDSD)、夜间收缩压标准差(nSSD)、夜间舒张压标准差(nDSD)]和动态血压变异系数[白天收缩压变异系数(dSCV)、白天舒张压变异系数(dDCV)、夜间收缩压变异系数(nSCV)、夜间舒张压变异系数(nDCV)]均高于单纯高血压组(P<0.05)。高血压合并高脂血症组患者的Eρ、β与BPV参数呈正相关,AC与BPV参数呈负相关(P<0.05)。结论E-Tracking技术可直接评估高血压合并高脂血症患者的颈动脉弹性,间接判断其BPV。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高敏C反应蛋白(hyper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及血压变异性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心肌重构的关系。方法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的慢性稳定性心绞痛患者43例,依据术前hs-CRP水平分为低hs-CRP组(hs-CRP≤3mg/L)20例,高hs-CRP组(hs-CRP>3mg/L)23例。分别于术前及术后12个月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测定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及左心室射血分数,并进行比较。结果 hs-CRP与血压变异性呈正相关;2组治疗后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左心室射血分数均较治疗前增高(P<0.05);高hs-CRP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较治疗前增大明显(P<0.05)。结论 hs-CRP与血压变异性呈正相关,与患者术后心肌重构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