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发生酮症酸中毒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对2006-07-2011-05我院急诊科收治的62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的临床诊治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同时选取同期住院治疗的无酮症酸中毒的糖尿病患者72例作为对照组进行对比研究。纳入回顾性研究的因素包括:性别、年龄、感染史、饮食不当、治疗不当、肝肾功能异常、糖尿病病程、糖尿病健康教育经历。利用SPSS13.0软件对所得计数资料进行χ2检验,计量资料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同时为排除混杂因素的干扰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通过对计数资料进行χ2检验,计量资料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得出年龄(P〈0.01),感染史(P〈0.01)、治疗不当(P〈0.05)、糖尿病病程(P〈0.05)、糖尿病健康教育经历(P〈0.05)是糖尿病患者发生酮症酸中毒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感染史(P〈0.01;OR=4.192)、治疗不当(P〈0.01;OR=3.719)为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独立危险因素,而年龄(P〈0.01;OR=0.299)、糖尿病健康教育经历(P〈0.05;OR=0.457)为保护因素。结论:感染史、治疗不当为糖尿病患者发生酮症酸中毒的独立危险因素,而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发病率也随着年龄增大及糖尿病健康教育经历的越来越丰富有显著下降。  相似文献   

2.
糖尿病性昏迷最常由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引起,其次是高渗性昏迷和乳酸性酸中毒昏迷;至于低血糖昏迷,是因用药不当所致。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昏迷多见于胰岛素依赖型病人。常因感染,减用或停用胰岛素而诱发。病情发展较慢,依次为酮症、酮症酸中毒而致酮症酸中毒昏  相似文献   

3.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发病诱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宋洁  芦翠兰 《护理学报》2003,10(2):42-43
对55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发病诱因进行回顾性分析,其诱因主要是感染、用药不规范、饮食不当等,针对发病诱因提出了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的护理、治疗与自我保健措施,提醒糖尿病患如何预防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简称DKA)是糖尿病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多发生在胰岛素依赖型病人,其诱因有:感染、胰岛素治疗中断或不适当减量,饮食不当、创伤、手术、妊娠和分娩等,有时无明显诱因。由于体内胰岛素相对或绝对不足,靶细胞对胰岛素不敏感引起高血糖,高血酮的一组临床综合征。自1998年12月~1999年1月我科成功抢救了6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昏迷患者,良好护理是治疗酮症酸中毒的一个重要环节,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6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中男性3例,女性3例;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2例,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4例;年龄24~52岁;发病诱…  相似文献   

5.
血β-羟丁酸的测定在糖尿病及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通过对糖尿病及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血β-羟丁酸及相关指标的测定,确立β-羟丁酸的测定对监测糖尿病进展及其在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诊断及疗效观察中的意义。方法 用酶法测定81例正常体检人员,10 5例糖尿病无酮症酸中毒患者和2 0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者血β-羟丁酸的浓度,同时用葡萄糖氧化酶法分别测出其血糖浓度。比较16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者治疗前后血β-羟丁酸浓度。结果 糖尿病患者中血β羟丁酸明显升高(P <0 .0 5 )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血β-羟丁酸极明显升高(P <0 .0 0 1)。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治疗后血β-羟丁酸比治疗前极明显降低(P <0 .0 0 1)。结论 1、血β-羟丁酸的测定可作为监测糖尿病进展有效指标。2、血β-羟丁酸的测定是诊断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及观察其疗效的可靠指标。  相似文献   

6.
曹晓霞 《当代护士》2004,(12):52-53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是威胁患者生命的严重并发症.因急性感染、饮食不当、诊断延误、正规胰岛素应用中断或不足而诱发.我科于2003年9月收治1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致呼吸心跳骤停患者,经过精心治疗和护理,取得较好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调查糖尿病患者对酮症、酮症酸中毒防治知识的了解状况。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评估100例糖尿病患者对糖尿病酮症、酮症酸中毒防治知识的了解状况。结果80%以上的糖尿病患者对酮症、酮症酸中毒的原因、症状、预防等知识了解甚少;近半数的患者由于用药不当或突然停药而发生酮症、酮症酸中毒;近20%的患者由于感染、饮食不当而导致酮症酸中毒的发生。结论要重视和加强糖尿病患者对酮症、酮症酸中毒预防知识的教育,以降低其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β-羟丁酸测定在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诊断中的应用。方法检测96例糖尿病非酮症患者(糖尿病非酮症组)、28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组)、60例正常体检人员(正常组)血清中的β-羟丁酸、空腹血糖(FBG)及尿酮体,并对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组血β-羟丁酸(1.75±1.77)mmol/L、FBG(14.27±5.1mmol/L、尿酮体阳性率85.7%;糖尿病非酮症组血β-羟丁酸(0.275±0.34)mmol/L、FBG(11.34±3.65)mmol/L、尿酮体阴性;正常组血β-羟丁酸(0.16±0.09)mmol/L、FBG(4.69±0.36)mmol/L、尿酮阴性。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组血β-羟丁酸、FBG、尿酮体与糖尿病非酮症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检测血β-羟丁酸有助于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其敏感性高于尿酮体检测。  相似文献   

9.
丁福万  纪敏 《中国临床研究》2011,24(12):1101-1102
目的探讨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合并低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综合征的临床意义及治疗原则。方法回顾性分析近5年中住院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甲状腺功能的变化,以及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中pH<7.05与pH>7.05者的甲状腺功能情况。对照组为血糖控制良好的糖尿病患者。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总T3(TT3)和游离T3(FT3)明显降低,反T3(rT3)升高(P均<0.05);治疗原发病后2周甲状腺激素恢复正常;TT3、FT3在pH<7.05患者较pH>7.05患者下降更明显,rT3在前组升高更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合并低T3综合征常见,且甲状腺激素水平降低与酸中毒严重程度相关,抢救治疗过程中不需要补充甲状腺激素,只需治疗原发病。  相似文献   

10.
循证护理在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护理实践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是体内胰岛素缺乏,胰岛素反调节激素增加,引起糖和脂肪代谢紊乱,以高血糖、高酮血症和代谢性酸中毒为主要改变的临床综合征[1],是糖尿病的一种严重急性并发症.在应激情况下或治疗不当时可危及患者生命.  相似文献   

11.
内分泌急症是指内分泌腺原有疾病的突然恶化或加重,危及病人生命,因此又称为危象。内分泌急症中如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低血糖昏迷则称为急症;其它内分泌病突然恶化或加重,则称为危象,现将几个常见的内分泌急症或危象介绍如下。一、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诱因: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发生的诱因是感染、胰岛素治疗中断或不适当的减量、饮食不当,手术、创伤、妊娠与分娩等。临床表现:早期即酮症酸中毒代偿期,临床表现有食欲减退、恶心、呕吐、极度口  相似文献   

12.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黄云鸿 《新医学》2006,37(6):403-404,409
1引言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iabetic ketoacidosis,DKA)为常见的糖尿病急性并发症之一,严重时可引起昏迷,导致死亡,是临床内科急症之一.当1型糖尿病病人的胰岛素治疗中断或剂量不足,体内有效胰岛素严重缺乏时,或2型糖尿病病人遭受各种应激,例如感染、饮食不当、外伤、手术、妊娠和分娩、心肌梗死、脑卒中等情况时,升血糖激素不适当升高,使原已功能不全的胰岛B细胞逐渐衰竭,胰岛素分泌严重不足,导致糖尿病代谢紊乱加重,脂肪动员和分解加快,体内的有机酸和酮体聚积,当酮体生成量增多超过机体利用量,血中酮体堆积时,称为"酮血症",尿酮体排出增多称为"酮尿症",临床上统称为"酮症",当糖尿病病人因有机酸积聚而发生代谢性酸中毒时称为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此时除血糖增高,血、尿酮体强阳性外,还应包括血pH值下降,血二氧化碳结合力小于13.5mmol/L,病情严重时可导致昏迷,称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昏迷.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发生酮疰酸中毒的诱因并制定相关护理对策.方法:选择36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对其诱因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并提出个体化护理对策.结果:36例糖尿病患者发生酮症酸中毒诱因较高为感染因素19例(52.8%),停用胰岛素5例(13.9%),用药不规则和饮食不当各3例(8.4%);经抢救后本组患者治愈率为94.4%.结论:针对糖尿病患者发生酮症酸中毒的不同诱因,给予综合治疗和护理的同时,应加强基础护理、健康教育,以提高患者自我护理能力.  相似文献   

14.
儿童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是威胁糖尿病患儿生命的严重并发症,约半数糖尿病患儿起病表现为酮症酸中毒,年龄越小,发病率越高。常因急性感染、饮食不当、胰岛素应用中断或不足而诱发,若不及时救治将导致严重后果。儿童自闭症(或称孤独症)是一种严重身心发育障碍性疾病,临床表现以人际交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胰岛素泵和参附注射液在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中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5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86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对照组采用胰岛素泵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参附注射液治疗,比较2组患者血糖、尿酮、酸中毒恢复时间及疗效。结果研究组患者血糖、尿酮、酸中毒恢复正常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5.35%)显著高于对照组(81.40%)(P<0.05)。结论胰岛素泵联合参附注射液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 (GDM)合并酮症酸中毒对母儿的影响及其胰岛素治疗等防治措施。【方法】回顾分析 1998年 1月至 2 0 0 3年 12月本院住院诊断为妊娠期糖尿病者 15 4例 ,其中出现酮症、酮症酸中毒 5 2例 ,采用饮食控制及胰岛素治疗 12 5例 ,未治疗组 2 9例 ,并与正常对照组 2 0 0例对照分析。【结果】GDM发生率为 0 .81% ,有 33.8%的孕妇出现酮症、酮症酸中毒 ,围产儿死亡率 5 .19% ,孕妇死亡率 1.30 %。正常妊娠组早产、胎儿窘迫、巨大儿发生率、新生儿窒息和围产儿死亡率明显低于糖尿病组 (P <0 .0 1) ,通过单纯饮食控制及胰岛素治疗早产儿、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和围产儿死亡率低于未治疗组 (P <0 .0 5 )。【结论】妊娠期糖尿病尤其合并酮症酸中毒将增加母儿病死率 ,故对其应早诊断、早合理饮食控制、尤其是及时正确的胰岛素治疗 ,同时纠正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 ,预防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引起的并发症 ,可降低母儿病死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评价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输注Aspart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疗效。 方法  60例住院的糖尿病酮症 (DK)或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DKA)患者随机分为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输注Aspart(CSII组 )与常规小剂量胰岛素持续静滴 (对照组 )各3 0例 ,观察两种不同的治疗方法对血糖达标时间、尿酮体转阴时间、平均胰岛素的用量、低血糖发生率的影响。结果 两组患者达到目标血糖值的时间相似 ,差异无显著意义 (P >0 0 5 ) ;CSII组尿酮转阴所需要的时间、平均胰岛素的用量、低血糖发生率均较对照组的明显减少 ,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 0 1)。结论 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输注Aspart是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更有效、更安全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是糖尿病常见并发症之一,由于机体内糖代谢紊乱加重而导致脂肪分解加速造成大量酮体积聚,消耗体内储存碱导致代谢紊乱而伴发代谢性酸中毒[1],其病程进展迅速,常常造成多器官功能衰竭,严重威胁病人的生命。2005年7月—2007年7月我院内分泌科共收治糖尿病病人241例,通过积极治疗和精心护理,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将救治和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05年7月—2007年7月我院内分泌科共收治糖尿病病人241例,其中2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27例,1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14例,共占糖尿病住院人数17%;男31例,女10例,年…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瘦素(LEP)、β-羟基丁酸(β-OHB)联合检测对儿童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0年5月至2018年5月该院收治的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儿70例为酮症酸中毒组;选择糖尿病患儿70例为糖尿病组;选择健康体检儿童70例为对照组。检测3组研究对象血清NSE、LEP、β-OHB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NSE、LEP、β-OHB检测在儿童糖尿病酮症酸中的诊断价值。结果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儿血清NSE、β-OHB水平高于糖尿病患儿和健康体检儿童(P0.05),LEP水平低于糖尿病患儿和健康体检儿童(P0.05)。3项指标联合检测诊断儿童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灵敏度为92.85%,特异度为93.57%。结论血清NSE、LEP、β-OHB联合检测可为儿童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诊断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20.
对13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合并急性胰腺炎患者通过积极配合抢救、预防并发症、对并发症进行及时治疗;护理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同时做好胰腺炎的护理;并做好患者饮食护理、导管护理、心理护理.结果13例患者中12例治愈出院,自动出院1例.认为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和急性胰腺炎同为内科急症,及时到位的护理是成功的关键,护理中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注意关键护理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