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儿童嗜酸细胞性胃肠炎(EG)是一种少见的胃肠道疾病.目前发病机制不甚明确,可能是对外源性或内源性变应原的全身或局部变态反应所致.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的范围和深度导致该病临床表现的多样化.诊断的金标准取决于内镜多点活检、腹水找嗜酸性粒细胞及腹腔镜检查等.治疗主要有激素治疗及其他药物治疗.近年来对该病的临床诊治有许多新的观点,现就儿童EG临床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嗜酸细胞性胃肠炎(eosinophilic gastroenteritis,EG)亦称嗜酸性胃肠炎,是以胃肠道组织中有弥散性或局限性嗜酸性粒细胞异常浸润为特征的罕见胃肠道疾病.其发病率约为(1~20)/10万[1].自1937年Kaijser2首次报道以来,国内病例报道较少.该病好发年龄为30~50岁之间,儿童发病实属少见.  相似文献   

3.
嗜酸细胞性胃肠炎(eosinophilic gastroenteritis,EG)是一种少见的胃肠道疾病,以胃肠道某些部位弥漫性或局限性嗜酸性粒细胞(Eos)浸润为特征。胃和小肠为最常受累部位,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其好发年龄为30~50岁,儿童时期较罕见,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由于许多EG患者被误  相似文献   

4.
嗜酸性粒细胞(EC)性胃肠炎(EG)是一种原发于胃肠道,以胃肠道EC异常浸润为特征的罕见胃肠道疾病.本科于2008年9月收治1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儿童嗜酸细胞性胃肠炎12例误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正>嗜酸细胞性胃肠炎(eosinophilic gastroenteritis,EG)是以胃肠道组织中嗜酸细胞性浸润为主要特征的疾病,国内外文献报道以青壮年多见,儿童少见。儿童EG临床表现多样化,易误诊误治。现将我院近7年多住院诊治的12例儿童EG的诊疗经过做回顾性分析,总结误诊原因,以提高儿童EG的早期诊治水平。1资料与方法1.1一般情况及诊断标准2007年6月至2015年9月我院诊治儿童EG  相似文献   

6.
嗜酸细胞性胃肠道疾病是指反复或持续存在胃肠道症状, 伴有消化道黏膜内嗜酸性粒细胞病理性升高的一组疾病。病理学特征性表现为胃肠道黏膜内嗜酸性粒细胞数量增多, 嗜酸细胞性食管炎患者食道黏膜固有层可见纤维化。趋化嗜酸性粒细胞聚集的细胞因子有多种, 包括Th2细胞因子、嗜酸细胞趋化因子、胸腺基质淋巴细胞生成素、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唾液酸结合免疫球蛋白样凝集素、整合素和细胞外基质蛋白。嗜酸细胞性胃肠道疾病的肠道组织损伤可能与嗜酸性粒细胞脱颗粒分泌特异性产物、炎症反应及氧化损伤、纤维化和组织重塑以及屏障功能受损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嗜酸粒细胞(Eos)增多相关性紫癜的诊断依据和治疗办法.方法 回顾分析4例嗜酸粒细胞增多症伴皮肤紫癜患儿的临床表现及诊断、治疗经过,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嗜酸粒细胞增多相关性紫癜患儿主要分布于热带、亚热带地区,既往无出血性疾病史,起病急,表现为反复皮肤大片瘀斑、鼻出血等表浅出血,外周血嗜酸粒细胞增多而血小板计数正常,血小板聚集功能异常.出血严重程度与嗜酸粒细胞计数高低无明确相关性.1例出血症状较严重者,试用白三烯受体拮抗剂治疗有效.部分患儿有寄生虫感染的证据,所有患儿经驱虫治疗外周血嗜酸粒细胞计数降低,并可缩短出血病程.结论 嗜酸粒细胞增多相关性紫癜为一种与嗜酸粒细胞增多相关的获得性血小板功能障碍疾病,在国内华南地区并不少见,既往体健的儿童出现皮肤黏膜出血、外周血嗜酸粒细胞增多而血小板计数正常,可诊断该病.血小板功能检测有助于确诊.所有患儿均应行驱虫治疗,出血严重的患儿可试用白三烯拮抗剂.  相似文献   

8.
嗜酸性粒细胞性胃肠炎(EGE)是一种儿童少见的慢性消化系统疾病,以胃肠道嗜酸性粒细胞浸润为特征.根据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的部位分为黏膜型、肌型、浆膜型及混合型.该病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常隐匿起病,反复发作.组织病理学检查是确诊的依据.部分患儿有食物过敏病史.治疗以膳食疗法、激素治疗为主,基于免疫炎症靶点的生物制剂治疗是研究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儿童嗜酸细胞性胃肠炎的临床病理特点、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例儿童嗜酸细胞性胃肠炎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内镜病理结果、治疗经过及预后,并结合文献复习进行分析。结果 2例患儿发病年龄分别为13岁、14岁,例1为男性患儿,以急性胰腺炎起病,例2为女性患儿,有食物过敏史,以不明原因腹水起病;2例患儿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比例均显著升高(45.9%~64.8%),血清IgE均明显升高(246~393 IU/ml);2例患儿的骨髓细胞学检查均提示嗜酸性粒细胞比例增加;例1行胃镜、例2行胃镜和肠镜,内镜检查均提示胃肠道黏膜慢性炎症,例1病理活检提示十二指肠黏膜嗜酸性粒细胞浸润,例2病理活检提示胃肠道多处黏膜嗜酸性粒细胞浸润。2例患儿经食物回避、激素抗炎及抗过敏等综合治疗1周左右病情均明显缓解,复查血常规嗜酸性粒细胞均降至正常,例1随访24个月,例2随访2个月,病情均未见反复。结论儿童嗜酸细胞性胃肠炎临床表现及内镜所见缺乏特异性,不明原因的胃肠道症状伴外周血、骨髓嗜酸性粒细胞比例升高时应考虑到该病可能,腹水及内镜黏膜活检见嗜酸性粒细胞浸润,排除其他可能的疾病则可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10.
儿童嗜酸细胞性胃肠炎六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Shen HQ 《中华儿科杂志》2010,48(8):614-616
目的 分析儿童嗜酸细胞性胃肠炎(EG)的诊治特点.方法 对2005年6月至2009年5月4年间北京儿童医院收治的6例EG患儿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内镜、病理、骨髓细胞学以及诊治经过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 6例患儿男5例,女1例,年龄2~13岁;4例食物过敏原阳性;临床表现有腹痛、腹泻、呕吐、消化道出血等,腹腔积液4例.血嗜酸细胞绝对值5例升高[(160~13 560)×106/L],6例骨髓嗜酸细胞百分比均升高(0.18~0.41).影像学和内镜检查显示6例病变均累及胃和十二指肠,其他依次为肠系膜(5例)、小肠(4例)、结肠(3例)、食道(2例),病变局部表现有充血、糜烂、溃疡、胆汁反流、胃液潴留.病理表现为胃、十二指肠上皮糜烂,固有层大量嗜酸细胞浸润,散在淋巴细胞浸润,十二指肠改变更明显.激素治疗组3 d内消化道症状均消失,血嗜酸细胞计数在治疗1周时即恢复正常,非激素治疗组2周后症状才基本消失,血嗜酸细胞计数5周后仍未恢复正常.结论 EG与其他胃肠炎临床表现比无特殊,嗜酸细胞升高提示EG可能性,确诊需依靠病理检查,激素治疗在临床症状好转及外周血嗜酸细胞下降方面效果优于非激素治疗.  相似文献   

11.
嗜酸性粒细胞胃肠病是以胃肠道炎症症状和嗜酸性细胞浸润胃肠道为特征的一组胃肠道病,包括嗜酸性粒细胞食管炎、嗜酸性粒细胞胃肠炎和嗜酸性粒细胞结肠炎.现对嗜酸性粒细胞胃肠病相关的病理生理、流行病学、病因、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和治疗进行阐述,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以大量腹水为首发症状的儿童嗜酸细胞性胃肠炎(EG)的临床表现及胃镜特征,为临床早期诊断和治疗该病积累经验.方法 对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儿童医院2009年5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6例EG患儿的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胃镜表现和治疗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6例患儿均为EG浆膜病变型,主要临床表现为腹胀、腹水;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EOS)计数明显增多(5.1×109/L ~20.6×109/L),患儿腹水中均见大量EOS;内镜下表现为6例均有胃黏膜充血水肿,其中2例胃窦黏膜散在糜烂,1例食管下段黏膜粗糙水肿,3例十二指肠黏膜充血水肿,1例十二指肠球部结节样增生,6例黏膜病理检查均可见EOS增多;予回避可疑食物,口服糖皮质激素治疗1周后,症状缓解.结论 EG浆膜型患儿常以大量腹水为首发症状,外周血和腹水中EOS计数明显增多,内镜下为非特异性表现,为黏膜充血水肿、糜烂、结节样增生等,胃肠黏膜多点活检病理可见固有层EOS浸润,饮食疗法、糖皮质激素治疗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3.
<正>嗜酸细胞性胃肠疾病(eosinophilic gastroint-estinaldisorders,EGIDs)是一组慢性的、以免疫介导为特征的胃肠道少见疾病,临床表现为胃肠道症状,组织学表现以胃肠道嗜酸性粒细胞浸润为特征,且排除其他原因致组织嗜酸性粒细胞升高的疾病[1]。以往此类疾病常笼统称为嗜酸细胞性胃肠炎(eosinophilic gastroenteritis,EoGE),而在2022年嗜酸性细胞性胃肠疾病命名的国际共识中建议将EoGE的命名改为EGIDs,有利于推动该领域的继续研究[2]。EGIDs包括嗜酸细胞性食管炎(eosinophilic esophagitis,EoE)、  相似文献   

14.
儿童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病因和临床表现(附46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嗜酸粒细胞增多症是指由外周血嗜酸粒细胞 (eosinocyte ,EC)增多引起的一组疾病 ,临床上少见 ,Brigden等报导其总发生率占门诊病人的 0 .1 % ( 2 2 5 1 930 0 ) [1] 。本文收集我科住院的 46例嗜酸粒细胞增多症患儿的临床资料 ,分析如下。资料和方法一、对象1 996年 1月至 2 0 0 1年 1 2月间我科住院的 46例诊断为嗜酸粒细胞增多症的患儿 ;其中男 31例 ,女 1 5例 ,男 :女≈ 2 .1∶1。肠道蠕虫病 1 2例 ,肺浸润性嗜酸粒细胞增多症 (pul monaryinfiltrativeeosinophilia ,PIE) 1 6例 …  相似文献   

15.
嗜酸细胞阳离子蛋白在过敏性紫癜中的检测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过敏性紫癜(HSP)是一种全身性毛细血管变态反应性疾病,发病机理尚未完全明了。病理活检提示小血管处有中性粒细胞及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嗜酸细胞阳离子蛋白(eosinophil cationic protein,ECP)是嗜酸细胞胞浆颗粒中的主要蛋白之一,是嗜酸细  相似文献   

16.
嗜酸细胞性胃肠炎11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分析小儿嗜酸细胞性胃肠炎(EG)的临床特点、诊断要点、治疗预后和误诊原因。方法本院2006-2008年收治EG患儿11例,对其病史、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内镜表现和治疗、随访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应用SPSS10.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EG患儿的临床表现多样,包括腹痛(5例)、腹泻(7例)、便血(5例)、低热(2例)等。2.EG患儿中54.55%的过敏体质与EG发病密切相关。3.所有患儿中,18.18%外周血中嗜酸性粒细胞(EOS)计数增高明显,可随症状缓解而下降。4.患儿内镜表现均无明显特异性,可见到黏膜片状糜烂、浅溃疡、散在充血斑或出血点,以胃窦、十二指肠、回肠末端、回盲部最明显,活检可见大量EOS浸润。5.影像学检查无特异性,10例(90.91%)黏膜型CT或消化道钡餐检查无特殊发现,1例(9.09%)肌型肠壁肌层受累时见不全梗阻。6.激素为治疗EG的一线药物,可迅速缓解症状,并使EOS恢复正常。7.本病是一种自限性变应性疾病,虽可反复发作,但长期随访未见恶变,多数预后良好。结论EG的临床表现和内镜表现均无特异性,胃肠黏膜组织中EOS增多是诊断的关键。本病极易造成误诊,明确诊断需依靠活组织病理...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嗜酸性粒细胞性胃肠炎(EG)患儿外周血共刺激分子CD40和淋巴细胞亚群的动态变化及意义。方法应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15例EG患儿(急性期和缓解期)和15例健康对照儿童的外周血CD 40表达及淋巴细胞亚群;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法)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IL)-4水平;血细胞分析仪检测嗜酸性粒细胞(EOS)计数。结果急性期EG患儿外周血CD40、CD3~+、CD4~+、CD4~+/CD 8~+、CD19~+CD 23~+表达,血清IL-4水平和EOS计数均高于缓解期EG患儿和对照组,CD8~+低于缓解期EG患儿和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缓解期EG患儿和对照组各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期EG患儿外周血CD40的表达与CD4~+,IL-4表达均呈正相关(P均0.05)。结论 CD 40可能参与了EG的发病。CD 40介导CD 4~+T细胞分泌IL-4增多,导致EOS异常增多可能是EG的发病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8.
嗜酸细胞性胃肠炎(eosinophilic gastroenteritis,EG)临床上并不多见,近年来随着内镜技术的广泛应用,诊断率有所增加.EG患儿常出现腹痛、腹泻及呕吐等症状,严重者出现消化道不全梗阻、腹水、腹膜炎等.因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容易误诊而延误治疗.现将我科诊治的1例EG致大量腹水患儿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嗜酸细胞性胃肠炎(eosinophilic gastroenteritis,EG)临床上并不多见,近年来随着内镜技术的广泛应用,诊断率有所增加.EG患儿常出现腹痛、腹泻及呕吐等症状,严重者出现消化道不全梗阻、腹水、腹膜炎等.因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容易误诊而延误治疗.现将我科诊治的1例EG致大量腹水患儿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普遍认为哮喘病因是多因素的,最重要的是嗜酸粒细胞及其他炎症细胞进入呼吸道粘膜,释放各种化学炎性介质。最近有人提出哮喘病的发病机理可能是嗜酸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CP)的作用。为确定在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感染时嗜酸粒细胞是否释放ECP及其与疾病类型和严重程度的关系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