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抗精神病药对精神分裂症患者体重的影响。方法 对住院首发精神分裂症和分裂样精神病患者服用不同的抗精神病药物 ,入院时、3个月和 1a后测量体重及Quetelet指数的变化。结果 抗精神病药可导致患者体重明显增加、Quetelet指数升高 (P <0 .0 5或P <0 .0 1) ;氯氮平、舒必利等低效价药比氟哌定醇等高效价药更易增加体重。结论 体重增加可影响患者治疗依从性 ,治疗期间做好心理及饮食护理 ,注意药物选择。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抗精神病药对育龄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卵泡发育的影响。方法对146例育龄期精神分裂症患者予以常规抗精神病药物治疗,观察3个月。检测性激素水平及基础体温的变化。结果本组患者治疗初期性激素均处于较高水平,治疗后催乳素、雌二醇水平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1),促卵泡生成素、孕酮水平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患者服用利培酮治疗后催乳素水平呈持续性升高(P<0.01),服用阿立哌唑、喹硫平治疗后催乳素水平呈持续性下降( P<0.01)。基础体温呈双向曲线占22.6%。结论应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育龄期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在治疗初期即可引起性激素水平变化,影响卵泡发育,多呈无排卵型,降低生育能力,临床上推荐阿立哌唑为育龄期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首选用药。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抗精神病药物齐拉西酮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心肌酶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对63例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齐拉西酮治疗,检测并比较治疗前后进行血清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MB(CK-MB)、乳酸脱氢酶(LD H )水平。结果精神分裂症患者齐拉西酮治疗后1周末、4周末、24周末上述血清心肌酶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长时间服用抗精神病药齐拉西酮可导致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心肌酶代谢的异常。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阿立哌唑对抗精神病药物所致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高催乳素血症的影响。方法对48例抗精神病药物所致高催乳素血症的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在维持原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小剂量阿立哌唑治疗,观察8周。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评定精神症状,副反应量表评定不良反应,同时检测患者血清催乳素水平的变化。结果本组患者治疗后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及副反应量表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而血清催乳素水平较治疗前呈持续性下降,治疗第4周、8周末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极显著性( t =4.12、6.32,P<0.01)。结论阿立哌唑能显著改善抗精神病药物所致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高催乳素血症,疗效显著,不增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认知行为治疗及运动干预对服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体重、运动状况、服药状况以及是否复发等的影响。方法:将133例服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65例,对照组68例。对照组患者按常规接受护理和健康教育,实验组患者在此基础上接受为期3个月的院内认知行为治疗和运动干预。观察两组患者在出院后3个月时的体重、体重指数、运动状况、服药状况以及是否复发。结果:两组患者在出院后3个月时体重、体重指数、运动状况及服药状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患者是否复发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86)。结论:院内为期3个月的认知行为治疗以及运动干预可预防服用抗精神病药物患者体重及体重指数的增加、改善患者的运动状况以及服药状况。  相似文献   

6.
乌灵胶囊联合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精神病后衰弱状态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 研究乌灵胶囊联合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精神病后衰弱状态的效果。方法 将120例阳性症状得到控制的精神分裂症或分裂样精神病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研究组应用乌灵胶囊联合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对照组应用单一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疗程6w,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两组失眠、衰弱、抑郁、焦虑症状及社会功能均显著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显著(P<0.05或P<0.01),认知功能无显著改善;研究组失眠、焦虑、社交因子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 乌灵胶囊联合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精神病后衰弱状态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7.
抗精神病药物源性肥胖女性患者性激素水平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女性抗精神病药物源性肥胖的性激素水平及其发病机理。方法采用磁性分离酶联免疫对抗精神病药物源性肥胖的44例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和44例非肥胖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催乳素、雌二醇、睾酮,以及身高、体重、体型指数进行测评分析。结果研究组血清催乳素、睾酮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t=7.71,9.29,P〈0.01),雌二醇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t=5.92,P〈0.01)。两组血清催乳素水平均与体型指数呈正相关(P〈0.05);雌二醇水平均与体型指数呈负相关(P〈0.05)。结论抗精神病药物源性肥胖的女性患者存在性激素水平异常,而性激素异常可能是抗精神病药物源性体重增加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康复训练对精神分裂症患者临床疗效和社会功能的影响。方法将80例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两组均予以抗精神病药物常规治疗及护理,研究组予以综合性康复训练,观察8周。于康复训练前后采用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护士用住院病人观察量表评定临床疗效。结果康复训练8周末,两组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评分较训练前显著降低(P<0.01),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护士用住院病人观察量表评分较训练前显著升高(P<0.01),研究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药物治疗联合康复训练能显著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社会功能,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抗精神病药物联合丙戌酸镁缓释片治疗精神分裂症攻击行为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60例具有攻击行为的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均口服新型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常规剂量治疗,研究组联合口服丙戌酸镁缓释片治疗,观察4周。治疗前后采用简明精神病量表、外显攻击行为量表评定临床疗效,副反应量表评定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组治疗1周末起,对照组治疗2周末起,简明精神病量表、外显攻击行为量表总分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研究组治疗各时点较对照组下降更显著( P<0.05或0.01);研究组治疗2周、4周末副反应量表总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抗精神病药物联合丙戌酸镁缓释片治疗精神分裂症攻击行为起效快,疗效显著,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将60例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均予以常规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及护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心理干预。观察2个月。采用简明精神病量表、住院精神病人康复疗效评定量表评定临床疗效。结果心理干预2个月后两组简明精神病量表总分和住院精神病人康复疗效评定量表总分及各因子分均较干预前显著降低(P<0.05或0.01),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心理干预可有效提高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生活能力及社交能力,延缓患者的精神衰退,有利于促进患者全面康复。  相似文献   

11.
氟西汀治疗抗精神病药物所致肥胖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氟西汀治疗抗精神病药物所致肥胖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抗精神病药物所致肥胖的42例伴有抑郁的精神病患者给予氟西汀治疗,疗程8w。治疗前后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定抑郁症状,观察治疗前后体重、体重指数、腰围、臀围、腰/臀比值及胆固醇、三酰甘油变化。结果治疗8w末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分较治疗前有极显著性下降(P〈0.01);体重、体重指数、腰围、臀围、腰/臀比值均较治疗前有极显著下降(P〈0.01),三酰甘油有显著下降(P〈0.05)。结论氟西汀治疗抗精神病药物所致肥胖有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精神分裂症患者心肌酶水平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抗精神病药物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心肌酶水平的影响。方法对65例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心肌酶浓度测定,并进行动态观察。结果精神分裂症患者心肌酶水平治疗后显著高于治疗前,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抗精神病药物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心肌酶有一定的影响,应注意护心治疗。  相似文献   

13.
精神分裂症患者并发糖尿病多因素回归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并发糖尿病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自行设计调查表对216例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进行横断面调查,筛选出25例并发糖尿病患者为研究组,随机抽取25例非糖尿病患者为对照组。收集两组的一般资料、应用抗精神病药物及躯体指标情况,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并发糖尿病的患病率为11.6%;研究组中60%的患者抗精神病药物以氯氮平为主;两组年龄、体重指数、血胆固醇水平及血压有显著性差异(P〈0.05)。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年龄、体重指数及血胆固醇水平是并发糖尿病的危险因素。结论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血糖、体重及血胆固醇是并发糖尿病的危险因素,对伴有危险因素的患者应谨慎使用氯氮平,并定期检测血糖、体重及血胆固醇水平。  相似文献   

14.
复方丹参辅助治疗精神分裂症的血液流变学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从血液流变学角度探讨复方丹参对精神分裂症的辅助治病作用。方法 对符合CCMD-2-R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的120例患者进行分组治疗,研究组30例以抗精神病药加复方丹参,对照组90例单以抗精神病药治疗,观察4周,分别于治疗前和4周后检则血液流变学12例指标和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总分。结果 研究组治疗4周后的全血粘度(300s^-1和1.0s^-1、低切还原粘度、RBC刚性指数、RBC聚集指数和纤维蛋白原都显著低于治疗前且都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0.01),脑血流量则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而对照组除全血粘度有显著改善外其它指标在治疗前后无显著性差异(P>0.05)。研究组治疗4周后的BPRS减分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复方丹参对精神分裂症有辅助治疗作用,能改善精神分裂症的高粘滞血症和提高BPRS减分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影响住院精神病患者体重指数的相关因素,为临床干预提供依据。方法检测住院≥1a的精神病患者的体重指数,并与服药种类、年龄、性别、病程、住院时间等因素进行相关分析。结果患者长期服用抗精神病药物体重指数≥25的发生率为53.61%,未服用抗精神病药物者体重指数≥25的发生率为26.92%,体重指数与患者性别、年龄、病程、住院时间、服用抗精神病药物种类等因素显著相关。与病程呈负相关(P〈0.01),与年龄呈正相关(P〈0.05),与服用氯氮平呈正相关(P〈0.05),女性超重多于男性。结论住院精神病患者的体重指数与患者性别、年龄、病程、住院时间、服用抗精神病药物种类等因素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6.
抗精神药物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甲状腺激素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邱玲  查显友 《检验医学》2007,22(1):44-46
目的 研究抗精神病药物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甲状腺激素的影响。方法 将精神分裂症患者分成2组,其中25例使用氯氮平和利培酮等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25例使用氯丙嗪和氟哌啶醇等典型抗精神病药物,治疗8周。以阳性症状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观察疗效,测定治疗前、后血清三碘甲状腺原氨酸(L)、甲状腺素(T4)、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并与30名健康人比较。结果 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治疗前与正常人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T3、T4水平均降低,TSH升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非典型或典型抗精神病药物都能引起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变化,因此在治疗过程中要定期监测甲状腺激素水平。  相似文献   

17.
非典型性抗精神病药物对肝功能影响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非典型性抗精神病药物对肝脏功能的影响分析。方法:抽取我院住院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一组用经典抗精神病药氯丙嗪治疗,另一组用非典型抗精神病药利培酮治疗,在治疗前、治疗2周、4周分别检查肝功能,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是:非典型性抗精神病药物对肝功能的影响明显小于经典抗精神病药,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非典型性抗精神病药物对机体肝功能的损害较轻,患者依从性高,应在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新型抗精神病药物氯氮平、利培酮对精神病人的体重影响。方法将50例精神分裂症病人随机分为氯氮平和利培酮组,各组25例,进行为期8周的,临床观察。结果氯氮平组体重明显增加,平均增加2,80kg,治疗前后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利培酮组体重也增加,平均增加1.16kg,治疗前后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O.01)。结论氯氮平易导致病人体重增加,利培酮对体重的影响较轻。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13a来厦门市仙岳医院住院精神病患的抗精神病药物使用情况的变化。方法:对1998年出院570例精神病患和1985年出院530例精神病患治疗情况进行比较。结果:1998年组单用1种药物较1985年组明显增多(P<0.01)。联用2种、3种以上药物及联用电休克较1985年组明显减少(P<0.01,P<0.05)。用药频率二组均显示氯丙嗪为首次。1998年组单用氯氮平和使用抗焦虚药、心得安显增多(P 值均<0.01)。1998年组用氯氮平132例,由1985年的第5位上升为1998年第2位。1998年组219例使用抗焦虑药,占38.4%,其中氯硝安定96例。使用心得安。1998年组用药剂量及联用抗胆碱能药显减少(P<0.01)。结论:本研究提示13a来抗精神病药物的使用已发生了很大变化。其原因可能与人们对抗精神病药物认识的深入和新药的涌现等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手工与车缝技能训练对慢性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将60例慢性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两组均维持原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日常生活技能训练及常规健康教育等,在此基础上研究组予以手工技能训练,对照组予以车缝技能训练,观察6个月。训练前后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及住院精神病患者康复疗效评定量表评定临床效果。结果训练6个月后,两组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总分及阴性症状因子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或0.01),研究组较对照组下降更显著(P<0.01);住院精神病患者康复疗效评定量表总分及各因子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 P<0.05或0.01),研究组关心和兴趣因子分较对照组下降更显著(P<0.01)。结论手工与车缝技能训练均能提高慢性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的康复效果,但手工技能训练在改善患者的精神面貌、阴性症状、对外界事物的关心和兴趣等方面优于车缝技能训练,值得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