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王志 《中医药研究》2010,(2):233-234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与小剂量尿激酶联合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23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118例,采用常规治疗加尿激酶3×10^3U/d静脉输注和低分子肝素钙5000U皮下注射,每12h1次;对照组105例,采用常规治疗加普通肝素100mg/d静脉输注,疗程均为7d,观察心绞痛发生与心电图改变。结果心绞痛缓解显效率观察组高于对照组(82.2%vs67.7%,P〈0.05);心电图改善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83.0%vs71.4%,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与小剂量尿激酶联合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可明显缓解心绞痛症状,改善心肌缺血,减低出血并发症及心脏事件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棓丙酯合用小剂量尿激酶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方法:选择60例临床确诊为不稳定型心绞痛(UPA)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即硝酸酯类、B受体阻滞剂、钙拮抗剂、肠溶阿斯匹林、肝素。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尿激酶10~20万IU/d、棓丙酯120—180mg/d静脉滴注,疗程均为10天。分别观察用药前后的心绞痛缓解程度、出血并发症、心脏事件(急性心肌梗死AMI或死亡)的发生率、心电图、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心绞痛缓解率明显高于对照组,黏膜出血的发生率,两组差异无显著性,两组均未发生脑出血及心脏事件。血液流变学指标治疗前后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棓丙酯合用小剂量尿激酶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其心绞痛缓解率高于常规治疗方案,而出血倾向无明显增加,尤其适合于不能或不愿接受介入治疗的患者。  相似文献   

3.
陈作 《光明中医》2010,25(11):2018-2019
目的观察丹红注射液联合低分子肝素钙对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方法入选的80例患者为2006年1月~2008年1月我院住院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应用低分子肝素钙(LMWH)和丹红注射液组,对照组应用低分子肝素钙。疗程10天。每日用药前后详细询问并记录心绞痛发作情况和有无出血倾向等不良反应,每天做静态心电图(ECG)及发病时做ECG,治疗前后做血、尿常规,心肌酶,肌钙蛋白,血脂,血糖,肝肾功能,心电图检查。结果治疗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丹红注射液联用低分子肝素钙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明显优于单用低分子肝素钙。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比索洛尔和低分子肝素治疗老年不稳定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1年9月-2013年4月在延安市中医医院就诊的不稳定心绞痛患者186例,随机分为比索洛尔组、低分子肝素组和对照组,每组62例。对照组给予吸氧、阿司匹林、硝酸甘油治疗,比索洛尔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口服比索洛尔片,5 mg/次,1次/d;低分子肝素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注射液,皮下注射,0.6 mL/次,2次/d。3组均连续治疗2个月。治疗后,比较3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比索洛尔组、低分子肝素组的临床疗效有效率及心电图改善优良率均较对照组高,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索洛尔组的临床疗效有效率和心电图改善优良率均高于低分子肝素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索洛尔组、低分子肝素组的心绞痛、心律失常、急性心肌梗死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索洛尔组和低分子肝素组心绞痛、心律失常、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生率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3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比索洛尔治疗不稳定心绞痛具有确切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较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腹壁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钠治疗老年人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84例年龄〉65岁的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低分子肝素组和普通普通肝素对照组进行疗效比较。两组患者常规服用阿斯匹林、硝酸盐类、β2受体阻滞剂、钙通道拮抗剂治疗。低分子肝素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腹壁皮下注射,对照组静脉滴注普通肝素并监测部分激活的凝血活酶时间(APTT)。结果两组病人用药后,低分子肝素组的心绞痛发作次数及∑ST显著低于普通肝素组(P〈0.05),两组近期心脏不良事件相似,低分子肝素组的轻度出血显著降低(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能安全有效的用于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心绞痛患者的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在常规抗缺血治疗基础上联合应用阿司匹林、低分子肝素及阿托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UAP患者随机分成2组,均予常规抗缺血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应用阿司匹林、低分子肝素、阿托伐他汀,随访6个月,评价心绞痛改善情况及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治疗1个月后,对照组总有效率67%,心血管事件发生率20%;治疗组总有效率97%,心血管事件发生率3%。2组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阿司匹林、低分子肝素及阿托伐他汀联合治疗UAP,可改善心绞痛症状,降低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疗效确切,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诊断明确的不稳定型心绞痛5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28例)和对照组(26例),两者均给予硝酸甘油、阿司匹林、氯吡格雷、转换酶抑制剂、β受体阻滞剂和域钙拮抗剂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钙5000IU皮下注射。每日2次,连用7天。结果:诒疗组总有效率92.9%,对照组总有效率69.2%,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钙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肯定、安全,优于常规抗心绞痛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自制蟾饲五谷虫胶囊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2010年.1月~2011年1月80例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为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自制蟾饲五谷虫胶囊、低分子肝素钙的治疗,疗程为10天。结果治疗组中显效率及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70%、95%与52.5%、77.5%)。结论自制蟾饲五谷虫胶囊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研究。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奥扎格雷钠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方法:将12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6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奥扎格雷钠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结果:治疗组患者经奥扎格雷钠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显效和有效比例明显提高,差距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奥扎格雷钠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能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是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钙联合倍他乐克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UA)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每12h一次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5 000U,7天为1疗程,倍他乐克6.25~12.5mg,每日2次口服。结果:低分子肝素钙联合倍他乐克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效果显著,心电图明显改善。结论:低分子肝素钙联合倍他乐克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安全、效优。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钙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疗效。方法:68例肺心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5例给予常规综合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低分子肝索钙4100U,每日2次腹部皮下注射,7d一疗程。结果:观察组显效10例,有效20例,无效4例;对照组显效4例,有效17例,无效14例。结论:低分子肝素钙治疗肺心病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棓丙酯合用小剂量尿激酶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方法:选择60例临床确诊为不稳定型心绞痛(UPA)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即硝酸酯类、β受体阻滞剂、钙拮抗剂、肠溶阿斯匹林、肝素。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尿激酶10-20万IU/d、棓丙酯120-180mg/d静脉滴注,疗程均为10天。分别观察用药前后的心绞痛缓解程度、出血并发症、心脏事件(急性心肌梗死AMI或死亡)的发生率、心电图、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心绞痛缓解率明显高于对照组,黏膜出血的发生率,两组差异无显著性,两组均未发生脑出血及心脏事件。血液流变学指标治疗前后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棓丙酯合用小剂量尿激酶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其心绞痛缓解率高于常规治疗方案,而出血倾向无明显增加,尤其适合于不能或不愿接受介入治疗的患者。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速碧林(低分子肝素钙,LMWA)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2例UAP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治疗组)和治疗组(常规治疗+速碧林),疗程均为1周,对比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1周后心绞痛症状改善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2.9%,对照组为76.8%(P〈0.05);硝酸甘油使用量治疗组减少89.3%,对照组减少71.4%(P〈0.05)。随访两个月,治疗组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5.4%、19.6%,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UAP基础上加用速碧林,能有效控制心绞痛发作次数,改善临床症状,减少硝酸甘油使用量,并降低近期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肝素对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方法: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40例,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除常规治疗外,应用普通肝素12500U加入5%葡萄糖水500ml中静脉点滴,每天1次,治疗1天;再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速碧林)0.4ml,每12小时1次,治疗6天;共7天。结果:治疗组心绞痛缓解率及心电图改善的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疗效显著。结论:不稳定心绞痛早期应用肝素抗凝治疗有助于尽快控制病情,提高疗效,无明显副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低分子肝素钙和银杏叶注射液联合疗法在不稳定型心绞痛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广东省水电医院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接诊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78例为研究对象,采用奇偶数字分组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9例。对两组患者都施以常规西医治疗,对照组加用低分子肝素钙,观察组加用低分子肝素钙和银杏叶注射液。分析两组的临床疗效,比较不良反应发生率等指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31%、心电图诊断总有效率为89.74%,明显比对照组的71.79%和69.23%高,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5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5.38%,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常规低分子肝素钙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时,加用银杏叶注射液,可促进患者心绞痛症状的快速缓解,提高心电图疗效,改善预后,减少不良反应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参麦红花注射液与低分子肝素钙联合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治疗组在常规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钙5000U皮下注射每12h1次,参麦针注射液60ml、红花注射液20ml、利用5%葡萄糖液250m1分别静脉滴注。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6.7%,对照组总有效率70.3%,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参麦红花注射液联合低分子肝素钙合用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优于常规治疗组。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钙与银杏达莫联合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低分子肝素钙与银杏达莫联合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36例,对照组36例用常规治疗方法,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用药后的临床疗效及心电图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及治疗后心绞痛发作次数、心绞痛持续时间、发作间隔时间、Holter24h缺血总时间等改善方面均优于对照组。低分子肝素钙与银杏达莫组有效率94.4.%,对照组80.5%,两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钙与银杏达莫联合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具有良好的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LMWH)联合葛根素注射液(PI)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82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1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普通肝素维持静滴,连用5日;观察组41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葛根素500mg静滴,1次/日,疗程14天,低分子肝素5000U皮下注射,1次/12h,连用5天。[结果]低分子肝素联合葛根素能有效缓解症状、改善心电图、心肌耗氧明显下降(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联合葛根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有效、安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舒血宁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入选不稳定性心绞痛59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治疗组29例,观察治疗前后每日心绞痛发作次数、常规12导联心电图ST-T段改善情况、血小板计数、凝血时间、凝血酶原时间、纤维蛋白原、冠心病事件发生情况和出血并发症等。结果:治疗组30例,治疗1周后,患者心绞痛发作次数显著减少,心电图的ST段改变明显改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舒血宁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国产低分子肝素与进口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2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分别选用国产低分子肝素5000 IU和进口低分子肝素60 mg腹部皮下注射7 d,2次/d。观察①治疗期间心绞痛每日发作次数;②硝酸甘油含服的日均用药量;③ECG ST段变化;④出血、血细胞异常及发生急性心肌梗死和猝死情况。结果与本组治疗前相比,2组治疗后心绞痛发作次数及硝酸甘油用量均明显减少,有显著性差异;治疗后组间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治疗7 d后2组心电图中ST段压低均有改善,但无显著性差异。治疗组和对照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分别为8%和10%,二者之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不稳定型心绞痛应用国产低分子肝素和进口低分子肝素可以达到同样效果,不良反应相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