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睾丸混合性生殖细胞肿瘤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探讨原发性睾丸混合性生殖细胞肿瘤(MGCT)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对我院13例原发性睾丸MGCT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讨论。结果:睾丸MGCT占我院同期睾丸生殖细胞肿瘤的24.1%(13/54),患者年龄2~53岁,平均28.3岁。全部病例均发生于单侧睾丸,左侧6例,右侧7例,左右侧比为0.86∶1。睾丸MGCT病理形态多样,肿瘤成分包括胚胎性癌(11例,84.6%)、精原细胞瘤(8例,61.5%)、畸胎瘤(6例,46.2%)、绒毛膜癌及卵黄囊瘤(均为4例,23.1%)。其中9例(69.2%)包含2种不同的生殖细胞肿瘤成分,3例(30.8%)包含3种不同的肿瘤成分,1例(7.7%)包含5种不同的肿瘤成分。结论:睾丸MGCT非常少见,好发于青壮年男性,不同的肿瘤成分其生物学行为、临床治疗和预后不同,因此准确的病理诊断非常必要,免疫组化标记对病理诊断与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保留睾丸手术治疗成人睾丸肿瘤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分析我院2005年10月至2012年3月间手术治疗的8例睾丸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8例患者年龄18~67岁,平均年龄45岁,术前检查后,考虑为良性病变。8例患者成功实施睾丸部分切除术,术中均行快速病理确认手术切缘阴性。术后经病理检查和免疫组化诊断睾丸支持细胞瘤3例,腺瘤样瘤3例,成熟畸胎瘤2例。8例患者随访6个月~7年,平均4年,均未出现复发及转移;患者手术前后的睾酮水平、IIEF评分、精液常规指标无明显差异。结论:保留睾丸的睾丸部分切除术是治疗睾丸良性肿瘤的有效方法之一。对合适的患者,应仅最大限度保留睾丸组织,不影响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正>睾丸生殖细胞肿瘤是一组罕见、复杂的异源性肿瘤,有良性和恶性,是婴幼儿时期最常见的肿瘤,约60%~75%在3岁以前发病,因此早期、及时明确诊断和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尤为重要。本文通过回顾我院收治的15例婴幼儿睾丸生殖细胞肿瘤,探讨它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组化和治疗方法,以期对该病的临床诊治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睾丸肿瘤组织HLA-I抗原表达与预后的关系,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ABC法)对55例睾丸肿瘤组织的石蜡切片进行检测,以观察其HLA-I抗原的表达情况。结果:正常睾丸组织、间质组织Leydig细胞呈深棕黄染色,在曲细精管内Sertoli细胞染色(++)。55例睾丸肿瘤组织中,精原细胞瘤I期的72.0%,Ⅱ期的54.6%染色;非精原细胞瘤仅Ⅰ期折75.0%染色,HLA-I抗原的表达随肿瘤临床分期 相似文献
5.
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和环境污染的加重,睾丸肿瘤的发病率逐年上升。睾丸肿瘤的治疗是综合性的,包括外科手术治疗、放射治疗、化学治疗以及免疫生物治疗等。近年来,由于新型的抗癌药物和化疗方案的不断涌现,特别是顺铂为中心的联合化疗方案已使睾丸肿瘤患者生存率不断提高,使睾丸肿瘤成为高治愈率的肿瘤之一。本文就近年来睾丸肿瘤治疗的最新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和环境污染的加重,睾丸肿瘤的发病率逐年上升.睾丸肿瘤的治疗是综合性的,包括外科手术治疗、放射治疗、化学治疗以及免疫生物治疗等.近年来.由于新型的抗癌药物和化疗方案的不断涌现,特别是顺铂为中心的联合化疗方案已使睾丸肿瘤患者生存率不断提高,使睾丸肿瘤成为高治愈率的肿瘤之一.本文就近年来睾丸肿瘤治疗的最新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睾丸肿瘤的彩色多普勒超声特征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目的 :探讨睾丸肿瘤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表现及其特征。 方法 :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 ,对 4 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睾丸肿瘤病人的睾丸声像图和彩色多普勒血流图进行分析和比较。 结果 :4 6例睾丸肿瘤中除 4例为转移性恶性淋巴瘤和 6例睾丸间质瘤外 ,其余均为睾丸生殖细胞瘤。 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睾丸肿瘤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特异性 ,是睾丸肿瘤的首选影像学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8.
胃癌腹膜扩散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胃癌腹膜扩散患者的临床病理因素以及姑息性切除术对其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4年8月至2005年7月间胃癌数据库资料中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及随访结果。结果 792例原发性胃癌患者中发生腹膜扩散105例(13.3%)。肿瘤穿透浆膜、淋巴结转移、全胃癌、未分化癌、BorrmannⅣ型、女性患者与腹膜扩散相关(P〈0.05)。腹膜扩散患者1、3、5年生存率分别为57%、23%、22%。接受姑息性切除术患者术后1、3、5年生存率分别为66%、25%和20%,姑息性切除术后1年内各时点生存率均高于接受旁路手术或喂食性造口术患者和仅行剖腹探查患者(P〈0.05),而3组间术后3、5年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胃癌腹膜扩散患者具有较差的临床病理特征;姑息性切除术可改善胃癌腹膜扩散患者的近期预后。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的临床病理特征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单因素和多因素的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有完整临床病理资料和随访资料的698例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特点,病理特征及其对预后的影响。结果结直肠癌患者总的3年、5年生存率分别为52.8%和50.4%,中位生存时间为1807天。单因素分析显示,其预后与肿瘤的大体分型、侵袭程度、转移情况、等级分化、病理分期以及癌性肠梗阻均有相关性。应用COX比例危险回归模型显示肿瘤的大体分型、分化程度、肠壁的浸润深度和病理分期是影响结直肠癌患者术后生存的独立因素。结论病理分期是影响结直肠癌患者预后最重要的一项指标(P〈0.005),对于指导手术治疗、术后辅助治疗和判断预后方面有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睾丸肿瘤87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5,自引:5,他引:5
目的:提高睾丸肿瘤的诊治水平。方法:对87例睾丸肿瘤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经手术和病理诊断,生殖细胞肿瘤79例,占睾丸肿瘤的90.1%;其中精原细胞瘤44例,占生殖细胞肿瘤的55.7%;良性肿瘤7例,占睾丸肿瘤的8.1%。非精原细胞性生殖细胞瘤(NSGCT)发病集中在5岁以下和18~40岁;精原细胞瘤发病集中在18岁之后;5~17岁仅1例发生睾丸肿瘤。精原细胞瘤和NSGCT患者3、5年生存率分别为90.6%、81.3%和83.3%、56.7%。结论:①睾丸肿瘤多为生殖细胞肿瘤;②NSGCT发病集中在5岁以下和18~40岁两个年龄段;③精原细胞瘤很少在17岁之前发病;④5~17岁很少有睾丸肿瘤发生;⑤精原细胞瘤3、5年存活率较NSGCT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睾丸富于细胞纤维瘤的临床病理特征、鉴别诊断和预后。方法:对1例睾丸富于细胞纤维瘤的临床表现、组织形态和免疫组化进行综合分析,并结合文献讨论其病理特点及鉴别诊断。结果:30岁男性患者,右侧睾丸不适并无痛性肿大为主诉。睾丸纤维瘤实性边界清楚,包膜亦厚亦薄,切面灰白色,镜下梭型瘤细胞排列成席纹状、鱼骨状或束状,细胞丰富,细胞核无多形性,核分裂像为0~1个/10HP。免疫组化显示肿瘤细胞波形蛋白(+)、S-100局灶(+)、平滑肌蛋白局灶(+)、肌纤维蛋白(-)、α-抑制素(-)、CD34(-)、CD99(-)、Ki-67阳性率不足1%。结论:睾丸富于细胞纤维瘤是一种罕见的睾丸性索间质肿瘤,与卵巢同源性肿瘤病理特征相同;容易与睾丸的其它梭型细胞肿瘤混淆,形态学结合免疫组化可资鉴别;手术切除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3.
尽管睾丸肿瘤在男性恶性肿瘤中所占比例不到1%,但是对于15~35岁男性患者,睾丸精原细胞瘤和非精原细胞瘤仍是最常见的实体性肿瘤。睾丸肿瘤的病因尚不十分清楚,实验研究和临床实践均证实先天性因素如种族、遗传、隐睾、性腺发育不全和环境因素等是睾丸肿瘤的重要病因。在我国,该病发病率及死亡率均在十万分之一左右,占男性全部恶性肿瘤的1%~2%,占泌尿生殖系统恶性肿瘤的3%~9%。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Basal-like乳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与预后.方法 收集25例Basal-like乳腺癌患者资料,回顾性分析此型乳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5年无瘤生存率与总生存率,并与同期收治的34例CerbB+型、37例ER+型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和生存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Basal-like乳腺癌占同期乳腺癌的15.7%,与CerbB2+型和ER+型乳腺癌相比,Basal-like乳腺癌患者年龄相对较大,≥150岁的患者占56.0%,而CerbB2+型仅占29.4%,ER+型占35.1%(P<0.05);Basal-like乳腺癌与ER+型比,体积相对较大(P<0.05),但Basal-like型与CerbB2+型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肿瘤直径大于3.0 cm的比率分别为64.0%和70.6%;Basal-like乳腺癌组织学分级较高,Ⅲ级占56.0%,而CerbB2+型、ER+型相对较低,Ⅰ、Ⅱ级分别占82.4%、83.8%(P<0.01);同时.三型乳腺癌在腋窝淋巴结转移方面也存在差别,CerbB2+型与ER+型的腋窝淋巴结阳性率高于Basal-like型,前两型腋窝淋巴结阳性率分别是64.7%、64.9%,而Basal-like型为40.0%(P<0.05);Basal-like型和CerbB2+型内脏转移率较高,ER+型多为局部淋巴结转移和骨转移;在预后方面,Basal-like型与CerbB2+型的5年总生存率低于ER+型,分别为48.5%、44.1%及83.8%,而三型乳腺癌的5年无瘤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分别为42.7%、40.4%及58.3%. 结论 Basal-like乳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与CerbB2+型相似,但是明显差于ER+型乳腺癌.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常规病理检查淋巴结转移阴性(pN0)胃癌患者的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87例pN0胃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与生存率的关系。结果 全组患者男性79.3%,女性20.7%;超过60岁者占44.8%。26.4%的肿瘤位于上部(U),23.0%在中部(M),51.4%位于下部(L)。肿瘤小于或等于2cm者29.9%,2~5cm者57.5%,大于或等于5cm者12.6%。D2式淋巴结清扫86.2%,D3式(包括D3^+式)淋巴结清扫13.8%。远端胃切除67.8%,近端胃切除4.6%。全胃切除27.6%。57.5%的患者术中输血。23例(26.4%)患者术后接受化疗。全组患者5年生存率56.5%。是否术后化疗、不同pT分级、有无淋巴管和血管浸润患者间的生存率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病理分级中的T分级增加是危险因子。术后化疗是保护因子。结论 为提高pN0胃癌患者5年生存率,需选择合适的术后化疗。 相似文献
16.
原发性睾丸肿瘤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总结原发性睾丸肿瘤的诊断与治疗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1990年1月-1999年10月收治的39例原发性睾丸肿瘤的临床资料,其中精原细胞瘤20例(51.3%),非精原细胞瘤18例(46.1%),恶性淋巴瘤1例(2.6%)。临床表现以睾丸无痛性肿大为主,B超为低回声或回声不均团块,CT和MRI对诊断腹膜后淋巴结转移及腹腔型隐睾恶变有重要价值。在根治性睾丸切除基础上采取腹膜后淋巴结清扫术、放疗、化疗等综合治疗措施。结果:30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2-5年,随访率为76.9%。除2例Ⅲ期患者死亡外,其余均生存。结论:任何睾丸肿块均应排除肿瘤;B超应列为常规检查方法,CT和MRI有助于临床分期;肿瘤标记物对预后和疗效观察有一定参考价值;治疗方法应根据病理类型和临床分期而定。 相似文献
18.
康举龄 《国外医学:泌尿系统分册》1996,16(4):180-181
睾丸原位癌是一种隐匿性病变,其诊断主要依据HE组织切片的病理形态特点,本文介绍了几种主要的睾丸原位癌肿瘤标记物,结合免疫组织化学技术,睾丸原位癌的诊断率可大为提高,减少误诊,漏诊,为睾丸原位癌的早治及侵袭性睾丸癌的发生预防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9.
20.
睾丸转移癌临床上极为罕见。我院 1 990年 1月~ 2 0 0 1年 1 2月共收治 3例 ,现报告如下。例 1 87岁。因前列腺癌行双侧睾丸切除术 ,术中发现双侧睾丸均有大小不等的灰白色结节 ,最大的 1cm× 1cm ,最小的仅粟粒大小。病理检查证实双侧睾丸腺癌 (转移 )。但CT、SPECT、B超等多项检查未见其他转移灶。术后半年死于心功能衰竭。例 2 46岁。因肉眼血尿就诊 ,经多项检查最后确诊左肺小细胞癌。行放、化疗治疗。在治疗过程中出现右阴囊肿大 ,B超提示双侧睾丸回声不均 ,有大小不等的结节 ,右鞘膜积液。拟诊睾丸转移癌 ,行双侧睾…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