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A 型肉毒素甲杓肌注射治疗喉痉挛性构音障碍二例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A型肉毒素(botulinumtoxinA,BTXA)治疗高兴奋性肌张力障碍的研究始于80年代初,Scot[1]首先在志愿者身上注射此毒素治疗斜视获得成功。我们对2例喉痉挛性构音障碍患者采用BTXA甲杓肌局部注射,疗效满意。2例患者均为女性,年...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人们已普遍认为痉挛性发音障碍是由中枢神经运动系统病变所致,有研究表明其与多灶性或全身性肌张力障碍有关。肉毒杆菌毒素(botulinumtoxin,BT)可阻止运动终极的乙酰胆碱释放而广泛应用于治疗肌张力障碍。文献报告,甲构肌内注射BT治疗痉挛性发音障碍近期效果较好,可维持症状缓解约4个月,需要重复注射。该治疗的副作用主要为发声无力和误吸,多呈暂时性,其程度取决于注射剂量、浓度及病人对BT的敏感性。目前关于该治疗存在两个问题:一是注射的最佳剂量是多少?二是单侧注射是否优于双侧注射?该文通过前…  相似文献   

3.
痉挛性发音障碍诊断及治疗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目的对痉挛性发音障碍患者临床特点,喉肌电图表现,疗效进行分析,探讨痉挛性发音障碍诊断及治疗特点。方法对22例痉挛性发音障碍患者治疗前后症状、嗓音声学特征,频闪喉镜下声带状态,喉肌电图特征进行分析;根据不同分型,应用肉毒素A行特定肌肉注射并观察疗效。结果22例痉挛性发音障碍患者中,内收肌型18例(81 8% ),外展肌型4例(18 2% )。内收肌型患者发音嘶哑,音质紧张、言语中断,发音时声带过度内收,杓间区明显,伴局部震颤; 2例患者发音时还同时伴有舌及软腭震颤;肌电图甲杓肌运动单位电位(motorunitpotential,MUP)振幅明显增加(P<0 01),干扰相呈密集束状放电,募集活动异常活跃,幅度明显增大(700~2500μV)。4例外展肌型患者发音低哑、震颤,气息声明显,发音时声门闭合不良;环杓后肌MUP振幅明显增加,在374~538μV间,募集活动异常活跃,幅度增大(3000~5000μV)。内收肌型患者应用肉毒素A进行甲杓肌注射,单侧剂量大于2 5U疗效明显。症状开始改善时间为注射后6h~2d,平均( x±s,下同)为( 1 4±0 8)d, 2周时最为明显,肌电图及喉肌诱发电位显示药物作用完全,注射肌肉失神经支配。疗效维持8~24周,平均维持(15 2±4 9)周,副作用包括不同程度的发音气息声,声门闭合不良,吞咽不适,饮水呛咳。外展肌型患者采用环杓后肌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索痉挛性发音障碍(spasmodicdysphonia)与声带麻痹发病关系。方法用肌电图仪测定喉内肌电位,用电视闪光放大喉镜录像观察声带运动状态,将声带麻痹程度分为轻、中、重三度。结果1983~1994年12年中遇到轻、中、重声带麻痹1300例,在1300例中伴有痉挛性发音障碍者5例;其中重度和中度声带麻痹者各1例,轻度者3例。结论通过5例的观察,发现声带麻痹的进行或治愈过程中皆可出现痉挛性发音障碍,考虑此5例为喉周围神经器质性病变所引起。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索神经肌电图监测下经皮肉毒素A注射治疗痉挛性发音障碍的效果和价值。方法 根据喉内镜、嗓音学检查后诊断为痉挛性发音障碍的患者18例,进 行神经肌电图监测下经皮肉毒素A,根据痉挛的部位,注射部位为甲杓肌、甲会厌肌、环杓后肌等,剂量为0.1~1.0U,注射频率为每月1次,行频闪喉镜检查和嗓音障碍指数(voice handicap index,VHI)主观评分以及客观嗓音分析,包括喉肌电图检查(EMG)、基频微扰(jitter)、振幅微扰(shimmer)以及最大发音持续时间(maxium phonationtime,MPT)测定等来评估患者的嗓音质量。结果 18例患者注射后24小时起效,发音震颤及中断症状明显改善,发音流利、平稳,无音质紧张,疗效均持续1个月,经过3次注射后,患者喉内镜下见声带震颤症状明显消失,患者发音流利,嗓音主观评估和客观嗓音分析明显改善,注射前声 带闭合时挤压明显,声门上区代偿;注射后声带闭合时节奏感,声门上区代偿减轻。喉肌电图和多维嗓音分析程序(MDVP)提示注射后比注射前改善明显。所有患者术后均并发程度不等的声嘶症状,一般在注射后2天出现,持续3~5天,3例患者出现饮水呛咳,所有患者无呼吸困难。所有患者随访6~36个月,发音良好。结论 神经肌电图监测下经皮肉毒素A喉肌注射是治疗痉挛性发音障碍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
该文对12年来肉毒杆菌毒素治疗的913例痉挛性发音困难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内收肌痉挛性发音困难(挤卡音)747例(81.8%),外展肌痉挛性发音困难(耳语音)154例(16.9%),内收肌呼吸性发音困难(声带矛盾运动)12例(1.3%)。所有患者均进行全面的头颈部及神经系统检查,纤维光源喉动态镜检查,声学和空气动力学测试,发音评估,包括国际痉挛性发音困难分级和喉肌电图检查。在肌电图指导下对受累肌肉注射向毒杆菌毒素。患者仰卧,伸颈,用涂有聚四氟乙烯的单极空心EMG针抽吸肉毒杆菌毒素A(BOT…  相似文献   

7.
自耳声发射 (otoacousticemission ,OAE)用于临床以来 ,以诱发性耳声发射 (evokedotoacousticemission,EOAE )正常、听性脑干反应 (auditorybrainstemresponse ,ABR)严重异常为特征的一组听功能障碍症状 ,引起人们的关注。这组症候群除EOAE正常、ABR异常外 ,还有镫骨肌声反射和对EOAE的传出抑制异常 ,言语识别率不成比例地明显差于纯音听力 ,以及听力图多为低频损失较重等[1] 。EOAE正常反映耳蜗外毛细胞功能正常 ,ABR从波Ⅰ就开始严重…  相似文献   

8.
我院自 1991年起采用翼管神经阻断术 (vidiannervebloking,VNB)治疗常年性变应性鼻炎 (perennialallergicrhinnitis,PAR) ,已作为门诊常规治疗方法。现就 1991年 12月~ 1999年 12月完成随访VNB治疗PAR 13 86例 (A组 )、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耳鼻咽喉科脱敏治疗室同期行脱敏治疗PAR(至少 2年 ) 5 0 0例 (B组 ) ,以及经脱敏治疗无效再行VNB15 3例 (C组 )进行疗效分析 ,旨在总结VNB治疗PAR有效的机理 ,现报告如下一、材料与方法1 A组男 75 4例 ,女 63 2例 ,年龄…  相似文献   

9.
痉挛性发音困难(SD)的病因迄今仍不清楚。喉内肌病变主要表现为声带劳损,发音粗涩及平时因喉痉挛所致的发音停顿。内收肌痉挛性发音困难(ASD)可因神经性病变而致。本病可单独出现,也可伴有其他疾病(例:Meige 氏病,Tourette’s 综合症,变应性肌张力障碍,痉挛性斜颈,原发性声带震颤等)。schacfer 氏发现一些患者有脑干病灶存在,认  相似文献   

10.
痉挛性发音困难是一种可能由于病毒损害或局限性微血管阻塞所致的中枢神经系统器质性疾病。各种治疗方法效果不佳,用肉毒杆菌毒素一侧声带内注射致暂时性麻痹有一定疗效,但最有效的是喉返神经(RLN)切断术。作者于1975年~1982年间对各种程度痉挛性发音困难施行左侧RLN切断术300例。男93例,女207例,年龄21~92岁,其中随访5~14年以上者243例(81%)。随访包括病人描述发音情况,交谈能力及发音录音,将术前及术后5  相似文献   

11.
喉全切发音钮安装术中环咽肌切开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报告喉全切发音钮安装术中,同时行环咽肌切断24例,与39例未切断组比较,前者无一例发生术后痉挛性发音障碍,后者发生率为7.69%(3/39);两组咽瘘发生及鼻饲天数相似,统计学无显著性差异(P>0.05)。表明术中切断环咽肌是预防发音钮术后痉挛性发音障碍的一种简便而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前 ,治疗咽喉部肿瘤多主张外科治疗或以外科为主的综合治疗。肿瘤切除后遗留局部巨大缺损 ,常牵涉口咽、喉咽、口腔和喉部缺损重建。如何迅速恢复术后的喉功能是保证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重要条件。 1991年以来 ,我科对 18例咽喉部肿瘤切除后 ,利用带蒂胸大肌肌皮瓣 (pectoralismajormyocataneousflap ,PM ) 1期修复术后缺损 ,配合放疗和化疗 ,效果较满意。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18例中 ,下咽癌 5例 ,均男性 ,年龄 4 4~ 6 5岁。UICC(1997)肿瘤分期〔1〕:T3N1M0 1例 ,肿瘤位于右…  相似文献   

13.
内收性痉挛性发声障碍(adductor spasmodic dysphonia,ADSD)是一种神经源性的、活动引起的喉局部肌张力失调,患者在说话时会感受到声带不自主地过度内收,从而导致无力的发音中断和言语挤卡、发抖。当前,内收性痉挛性发声障碍的诊断几乎完全依靠其听觉特征,发音中断常被认为是诊断ADSD的绝对必要条件。但肌紧张性发音障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应用瞬态诱发性耳声发射(transientevokedotoacousticemisions,TEOAE)对正常新生儿高危新生儿行听力筛查的可行性。方法采用SF-Ⅰ型耳声发射接受器与CompactAuditoryTIP-300电反应测听仪联合记录,对20名正常新生儿及36名缺氧缺血性脑病(hypoxia-ischemicencephalopathy,HIE)新生儿进行TEOAE和ABR测试。结果HIE患儿TEOAE多表现为阈值升高或波缺失,TEAOE能否出现与ABR之V波阈值密切相关,重度HIE的TEOAE出波率较轻度者明显减低。结论TEOAE可早期发现缺氧等高危因素所致听力损伤,因此有可能成为早期监测新生儿及高危儿听力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15.
我们曾用喉返神经的甲杓肌分支神经远心端与颈神经襻分支相吻合的方法治疗痉挛性发声障碍 1例 ,现报告如下。患者女 ,70岁。因声音低 ,说话频繁停顿、不流畅 6年于2 0 0 1年 2月 2 1日住院。纤维喉镜下喉部检查未见异常 ,发声时声带一过性紧张。患者的姑母也曾患过痉挛性发声障碍。患者自 1996年开始曾 5次在外院做声带内肉毒毒素A注射术 ,每次疗效可达 4~ 10个月 ,随后又复发。X线胸部摄片示主动脉弓弧形钙化 ,左肺尖部有钙化影。心电图正常。血、尿、便常规检查均未见异常。头部CT检查 :颅内未见异常。脑电图未见异常。最长持续发声…  相似文献   

16.
痉挛性发音障碍常分为功能性、心因性和原因不明的运动失调。为了探讨痉挛性发音障碍患者的有关发病危险因素,作者对168例诊断明确的痉挛性发音障碍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168例患者中男性34例,女性134例,发病年龄为13-71岁,平均发病年龄45岁;对照组186例,男性89例,女性97例。患者均为诊断明确后,在肉毒杆菌毒素注射治疗期间完成有关调查内容,调查主要包括:受教育水平,工作生活史,重大生活事件经历,既往患病史,家族史等。调查结果与对照组或本地区同年龄的相关平均水平值比较,进行统  相似文献   

17.
神经生长因子减轻噪声性阈移的透射电镜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NGF)对豚鼠噪声性听力损伤的防治作用。方法 豚鼠每天暴露115dB(A)白噪声连续6d(45min/d),在暴露全部结束后不同时间(1h、1d、2d、3d和6d)分别测试皮层反应阈,并且透射电镜观察耳蜗螺旋器细胞内变化。结果 A(每日肌内注射NGF1000U/kg体重)、B(每日肌内注射NGF2000U/kg体重)和C(每日肌内注射  相似文献   

18.
我院于 1 991年 4月至 2 0 0 0年 9月采用胸大肌肌皮瓣 ( pectoralismajormyocutaneousflap ,PMF)修复头颈肿瘤术后缺损 1 0例 ,疗效满意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1 0例均为男性 ,年龄 2 4~ 68岁。下咽鳞癌 5例 ,其中T4N2 M0 2例 ,T4N2bM0 2例 ,T4N1 M0 1例 ;口底鳞癌 (T4N1 M0 ) 2例 ,下牙龈鳞癌 (T4N1 M0 )和舌根横纹肌肉瘤 (T4N0 M0 )各 1例 ,腮腺癌(T4N2 M0 ) 1例。下咽癌均侵犯食管入口 ,腮腺癌侵犯局部皮肤红肿溃烂。1 .2   治疗方法5例下咽癌作了气管…  相似文献   

19.
痉挛性发音障碍与声带麻痹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索痉挛性发音障碍与声带麻痹发病关系。方法 用肌电图仪测定喉内肌电位,用电视闪光放大喉镜录像观察声带运动状态,将声带麻痹程度分为轻、中、重三度。结果1983 ̄1994年12月中遇到轻、中、重声带麻醉1300例,在1300例中伴有痉挛性发音障碍者5例;其中重度和中度声带麻痹者各1例,轻度者3例。结论 通过5例的观察,发现声带麻痹的进行或治愈过程中皆可出现痉挛性发音障碍,考虑此5例为喉周围神经器  相似文献   

20.
痉挛性发音障碍的喉功能特点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为了探讨痉挛性发音障碍的喉功能特点及其发音障碍的表现形式。方法 对24例痉挛性发音障碍患者(男4例,女18例)的发病诱因、发音障碍特征、喉镜所见、喉肌电及喉空气动力学改变进行了分析。结果 痉挛性发音障碍主要表现为音韵及声音的流畅性障碍,主观听觉上以紧张性发音障碍为特点;喉镜检查可看到痉挛性发音时声带过度内收,室带不同程度的内收超越,重者声带强烈内收,会厌、室带以及整个喉呈闭锁状态;典型的喉肌电图所见为束发性放电;喉呼气流率明显减少。结论 痉挛性发音障碍伴随着紧张性发音的同时声带或整个喉强烈内收痉挛,同时伴有呼气流率下降,典型病例可看到喉肌电的改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