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输血对白血病化疗者血小板参数的变化情况.方法捎肏C-2200型血液分析仪对48例白血病化疗者静脉血小板参数进行检测,并与正常者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白血病化疗者通过输血治疗后PLT、PCT无明显上升,PDW、MPV明显增高,与正常者比较PLT、PCT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MPV、PDW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输血对提高白血病化疗者的血小板参数及防止出血并非最佳选择,但可供临床进一步研究输血后白血病化疗者出血原因,对治疗方案的选择和疗效观察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中国医药指南》2018,(10)
目的分析研究反复输血者血小板抗体对血小板输注的影响。方法收集2015年9月至2016年9月在我中心接受临床血小板配型标本200份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固相凝集法对血小板抗体的产生进行监测,并根据监测结果分为阳性组和阴性组,再对比两组输血者在血小板输注后1、24 h内的CCI值以及总的输注有效率。结果 200份反复输血者的血液标本经血小板抗体监测,共检出阳性标本114份,占57.00%,阴性标本86份,占43.00%,对两组标本血小板输注后1、24 h内的CCI值进行比较,结果可见阳性组均显著低于阴性组,同时,阳性组的输注有效率(21.05%)也显著低于阴性组(68.60%),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反复输血者可能因免疫反应的发生产生血小板相关抗体,并影响血小板的输注效果,为了降低血小板抗体阳性导致的血小板输注无效情况,可通过血小板配合性输注提高输注效果。 相似文献
3.
《中国医药指南》2019,(14)
目的分析血液病反复输血者血小板抗体对血小板输注效果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为血液病反复输血患者例数100例,根据患者血小板抗体检查结果分为阳性组和阴性组两组,每组患者50例,收取时间在2015年2月1日至2016年2月10日。结果阳性组输注后1 h(16.85±3.21)×109/L、输注后24 h CCI指标(8.65±2.75)×109/L和阴性组具有显著差异(P <0.05)。阳性组血液病反复输血患者的输注无效率80.00%和对照组30.00%具有显著差异(P <0.05)。结论研究显示,血液病反复输血者血小板抗体阳性,易对血小板输注效果产生影响,值得研究。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心脏外科择期手术患者采用贮存式自体输血(PAT)和异体输血(HBT)者对血小板参数变化的影响及其机制进行初步探讨。方法空腹采集静脉血应用XE-5000血细胞分析仪测定PAT和HBT两组患者血小板数(PLT),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及血小板比率指标的变化差异。结果选取心脏外科择期手术中应用PAT者48名,比较其贮血前与术后一周所研究血小板参数变化;同时选取心脏外科择期手术中应用HBT者50名,比较其术前与术后1周以及与PAT组术后1周所研究血小板参数变化。结果采集输注自体血131U,平均2.73U。而同期未做贮存式自体输血者输异体血432.8U,平均8.65U;PAT组贮血前与术后7d所研究血小板参数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HBT组术前与术后7d所研究血小板参数变化有统计学意义(P<0.05),PAT与HBT二组比较,术前所研究血小板参数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d二组所研究血小板参数变化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贮存式自体输血具有操作方便,无需进行交叉配合试验等优点。同时贮存式自体输血可刺激骨髓造血功能,同时降低血液粘稠度,改善机体循环,且对血小板数量和功能还具有明显恢复和保护作用。自体输血不仅可以促进患者术后早日康复,而且安全、经济、有效,对稀有血型的患者意义尤大。 相似文献
5.
在现代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发展的今天,现代医学成果和各种高新技术不断向输血领域渗透,随着基础医学的不断深入和拓展,推动了输血医学向纵深发展,并趋向更科学更合理化,临床输血已从原来单一的输注全血发展到目前科学的成分输血,成分输血越来越被重视和利用,比例也明显提升。其中,血小板输血的临床意义更加重要,这就给我们的临床医生和输血专业人员提山了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血小板抗体测定对反复输血超过3次者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反复输血次数超过3次者72例,并选择同期输血次数在3次以内者69例,统计不同输血次数对血小板抗体阳性率的影响,计算在血小板输注后1h和输血后24h,血小板计数增加指数。结果输血次数在3次以上者,其发生血小板抗体阳性的比率显著高于输血次数在3次以内者(P0.05),血小板抗体阳性者输注血小板后1h和24h,其血小板增加指数均显著低于血小板抗体阴性者(P0.05)。结论对于既往输血次数超过3次者,进行血小板抗体检测,能更好的提高血小板输注效率,保证临床治疗效果,值得临床重视。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临床多次输血对血小板抗体产生的影响,了解血小板抗体产生的规律。方法采用固相红细胞吸附试验(SPRA)对268例反复多次输注血小板及输血史的患者,进行血小板抗-HLA和抗-HPA的检测,分析抗体产生的规律。结果268例反复多次输注血小板的患者检测出血小板抗体阳性率为51.5%(138/268)。其中输注次数:1次患者阳性3例,阳性率9.4%(3/32);2-4次患者阳性58例,阳性率43.1%(58/144);5-8次患者阳性52例,阳性率75%(52/64);〉8次患者阳性25例,阳性率89.3%(25/28)。输血次数〈3次患者阳性22例,阳性率22.4%(22/98);输血次数〉3次患者阳性116例,阳性率68.2%(116/170)。抗体阳性率与患者多次输注血小板及输血的次数成正相关,且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小板输注患者血小板输注次数和输血次数越多,血小板抗体的产生几率越大,血小板抗体的产生将直接影响患者的输注疗效。 相似文献
8.
献血者血小板计数对血小板采集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机采血小板因其浓度高 ,副反应少已取代手工制备的血小板正广泛应用于临床 ,在血小板的采集过程中 ,有很多因素影响其采集效率 ,本文通过多年的工作总结出献血者采前血小板计数与机采血小板采集效率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系 ,并在工作中验证了这一关系 ,并运用这一关系来指导工作 ,为临床提供更优质的产品。1 材料与方法1.1 献血员筛选来自市区 ,《符合献血者体格检查标准》采前血小板计数>15 0× 10 9/ L一周未服用阿斯匹林等药物。1.2 仪器设备采用百特 CS- 30 0 0 Plus血细胞分离机及其开放式分离管道系统、分离夹 TNX- 6、PL T- 30…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滤除白细胞输血对血小板输注效果的影响。方法检测滤除白细胞输血和未滤除白细胞输血的两组患者血小板输注效果。结果反复输注滤除白细胞输血者,HLA抗体阳性率8.6%(3/35),HPA抗体阳性率11.4%(4/35),其中3例同时检出HLA抗体和HPA抗体,发生血小板输注无效3例; 反复输注未滤除白细胞患者,HLA抗体阳性率54.8%(23/42),HPA抗体阳性率14.3%(6/42),其中5例同时检出HLA抗体和HPA抗体,发生血小板输注无效20例。两组比较,血小板抗体阳性率差异有显著性(P<0.005),血小板输注有效率也有显著性差异(P<0.005)。结论滤除白细胞输血,可以减少血小板HLA抗体同种免疫的发生率,难于减少血小板HPA抗体同种免疫的发生率,但可显著提高血小板输注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成人患者红细胞和血小板输血疗效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提高输血治疗有效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7月至2021年6月期间在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七十三集团军医院进行红细胞和血小板输血治疗的患者的相关数据,评估患者红细胞和血小板输血疗效情况;根据患者性别、年龄、输血次数和基础疾病对患者进行分组,探讨红细胞和血小板输血疗效的影响因素。采用χ2检验。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282例红细胞输血治疗患者和98例血小板输血治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282例红细胞输血治疗患者中男性136例,女性146例,年龄18~82岁。98例血小板输血治疗患者中男性46例,女性52例,年龄18~88岁。经分析,282例患者红细胞输血治疗总有效率为81.91%(231/282),98例患者血小板输血治疗总有效率为85.71%(84/98)。经卡方检验,18~60岁患者红细胞和血小板输血有效率高于≥60岁患者(χ2红细胞=7.415,P=0.006;χ2血小板=4.961,P=0.026),输血次数<3的患者红细胞和血小板输血有效率高于输血次数≥3的患者(χ2红细胞=7.760,P=0.005;χ2血小板=6.853,P=0.009);急性失血性疾病和造血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红细胞和血小板输血有效率高于慢性失血性疾病患者(χ2红细胞=18.653,P<0.001;χ2血小板=10.597,P=0.005);发热患者血小板输血有效率低于体温正常患者(χ2=8.459,P=0.004);手术患者红细胞和血小板输血有效率低于非手术患者(χ2红细胞=9.928,P=0.002;χ2血小板=5.878,P=0.015)。结论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七十三集团军医院成人患者红细胞和血小板输血有效率相对较高,红细胞和血小板输血疗效与患者年龄、输血次数和基础疾病有关,临床上对患者进行输血治疗时应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11.
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对肿瘤化疗后血小板计数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 (rhTPO )对肿瘤化疗后血小板降低的影响。方法 :选择以往肿瘤化疗后血小板小于 6 0× 10 9·L- 1的病人 (共 9例 ,其中淋巴瘤 7例 ,肺癌 2例 ,男性 4例 ,女性 5例。)予相似的化疗方案 ,在化疗结束后 2 4h内开始使用rhTPO(1.0 μg·kg- 1·d- 1,皮下注射 ) ,比较使用与不使用rhTPO病人血小板恢复情况。结果 :化疗后使用与不使用rhTPO血小板最低值分别为 (2 6±s 2 8)× 10 9·L- 1,(33± 30 )× 10 9·L- 1,P >0 .0 5。血小板最高值分别为 (2 0 3± 84 )× 10 9·L- 1,(110±76 )× 10 9·L- 1,P <0 .0 5。输注血小板的数量分别为 (0 .3± 0 .5 )U ,(0 .7± 0 .9)U ,P >0 .0 5。结论 :rhTPO未能减少化疗后血小板的下降程度 ,也未能减少血小板的输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大量输血后纤维蛋白原及血小板的变化趋势。方法 35例大量输血患者在输血前、输血后12 h、输血后48 h、输血后96 h各采血1次,检测血小板(PLT)及纤维蛋白原(FIB)的变化。结果输血后12 h PLT及FIB明显降低,与输血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输血后48 h PLT有所回升,但与输血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IB则回升至输血前水平,与输血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输血后96 h PLT持续回升,与输血后48 h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IB输血后96 h与输血后48 h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关注大量输血患者PLT及FIB的变化,避免由于大量输血引起凝血功能障碍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14.
血小板输注无效症的再输血方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血小板输注对于骨髓衰竭和血小板减少性出血是一种有效疗法。随着成份输血的不断普及 ,近年来血小板成份在临床广泛应用 ,已成为临床支持疗法的重要部分 ,具有良好的输注效果。但少数患者输注血小板后疗效不明显 ,甚至无效。其原因除患者本身在影响血小板输注效果的非免疫因素 (发热、感染、脾肿大、脾功能亢进、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或消耗性凝血障碍 )外 ,反复多次输血产生的同种免疫性抗体是引发血小板输注无效状态的重要原因 ,现将输血免疫性血小板输注无效症的再输血问题简述如下。1 血小板输注无效症的原因、机制和临床诊断部分反复输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1(rhIL-11)治疗急性白血病(AL)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的疗效。方法AL患者52例,其中27例在化疗结束后血小板计数(BPC)<30×109/L时开始用rhIL-11治疗。ELISA法检测化疗前及BPC<30×109/L后7、14d促血小板生成素(Tpo)水平,流式细胞分析法测定网织血小板百分率(RP%)及其绝对值(RPC)。25例未用rhIL-11治疗者为非用药组,从化疗后BPC<30×109/L开始观察14d。30名正常人作为对照。结果①rhIL-11用药组第7、14天血小板计数较非用药组明显增高;用药患者组23例需要输注血小板,平均为4~10U;对照组27例,平均为10~15U。②急性白血病患者化疗前Tpo水平较对照降低,RP%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RPC较对照组明显降低。③非用药组第7天患者血浆Tpo水平,RP%及RPC均较对照及化疗前明显降低,第14天Tpo水平,RP%、RPC有所升高但仍较对照低。④用药组第7天血浆Tpo水平,RP%及RPC均较非用药组高;Tpo水平,RP%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RPC较对照低,第14天均高于对照。结论rhIL-11治疗AL化疗后血小板减少有效;IL-11可能有利于骨髓基质的恢复,具有促进Tpo合成或释放作用,使巨核细胞的血小板生成能力增强从而血小板生成增多。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针对反复输血患者,讨论采用固相凝集试验检测血小板抗体的临床价值。方法对我院3年间住院的多次输血患者血小板抗体检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与没有输血史的患者进行对比,观察患者抗体检测阳性率,评价血小板抗体阳性率与输血次数的关系,并判断CCI指数。结果两组患者相比阳性率(χ2=31.34,P=0.029),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输血次数3次以内阳性率16.7%,3~8次阳性率38.7%,9~15次阳性率55%,15次以上阳性率为75%,CCI指数1h(χ2=30.14,P=0.036),24h(χ2=39.46,P=0.015)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小板抗体检测,能够有效评价多次患者的输注状态,正确指导临床输血工作。 相似文献
18.
19.
20.
血小板输注无效患者的输血治疗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血小板输注对于骨髓衰竭和血小板减少性出血的病人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该疗法近年来在临床治疗中受到重视,随着白血病的大剂量化疗和骨髓移植工作的开展,血小板输血的应用量逐年增加。但反复输注全血和血小板产生的血小板同种异体免疫反应不容忽视,不少患者由于产生了血小板同种免疫,表现出血小板输注的耐受性,表现为血小板输注无效状态,已引起临床医师的关注。1994年以来,我们采用淋巴细胞毒试验(LCT)及简易致敏红细胞血小板血清学技术(SEPSA)对32例反复输注全血和血小板的血液病患者进行了输血同种免疫性抗体的研究,并对9例严重的血小板输注无效状态患者给予配合性输血治疗对策研究,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