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新生儿多层面CT应用自动毫安技术扫描的最佳参数,降低扫描辐射剂量。方法选取头颅CT检查的新生儿90例,随机等分成3组,应用自动毫安扫描技术行头颅CT扫描。管电压100KV,层厚、层间距均为5mm,共扫描16层。分别记录扫描平均mAs、CT剂量加权指数(CTDIw)、全头颅扫描剂量长度乘积(DLP),进行图像质量对比分析。结果扫描剂量与图像质量呈正相关系,扫描剂量越高,图像质量越好,随着扫描剂量降低,图像质量下降,应用的参数使扫描剂量过低,则不能保证图像质量而影响诊断。结论应用合适的参数进行新生儿头颅CT自动毫安扫描不仅能保证图像质量,还可显著降低辐射剂量,有效地保护新生儿。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鼻窦CT扫描在内窥镜鼻窦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对80例慢性鼻窦炎患者鼻窦CT扫描与手术中所见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冠状位CT扫描鼻窦病变发现率高,辅以水平CT扫描,鼻窦精细结构、病变范围和程度能够清楚地显示,符合术中所见。结论 鼻窦CT扫描能精确显示鼻窦结构及病变,能正确指导鼻窦内窥镜手术。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应用自动毫安技术在新生儿头颅CT扫描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进行头颅CT检查的新生儿120例,随机等分成3组,应用自动毫安扫描技术,行头颅CT扫描,分别记录扫描平均毫安秒(mAs)、CT剂量加权指数(CTDIw)、全头颅扫描剂量长度乘积(DLP),进行图像质量对比分析。结果:扫描剂量与图像质量呈正相关系,扫描剂量越高,图像质量越好,随着扫描剂量降低,图像质量下降,应用的参数使扫描剂量过低,则不能保证图像质量而影响诊断。结论:应用合适的参数进行新生儿头颅CT自动毫安扫描既可保证图像质量,还能显著降低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4.
鼻窦CT扫描3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5.
6.
目的:探讨双源CT(dual-sourcecomputertomography,DSCT)副鼻窦成像技术的最优剂量及其临床应用的可行性。方法:前瞻性纳入接受副鼻窦检查的成人患者120例,将其随机分为六组,每组20例。分别采用不同管电压和(或)管电流对不同组病例进行副鼻窦DSCT成像,第1组采用120kV,200mAs;第2组采用120kV,100mAs;第3组采用120kV,50mAs;第4组采用100kV,100mAs;第5组采用100kV,50mAs;第6组采用80kV。100mAs。由2名影像科副主任医师以双盲法对所有副鼻窦重建图像进行图像质量评分并取其平均值,对各组的得分情况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由2名主任医师以双盲法将所有重建图像分为以下3等:①无明显伪影的优质图像;②少许伪影,但不影响诊断;③图像质量不能满足诊断要求。对不同组重建图像的质量等级行x2检验。结果:第1~6组患者所受的辐射剂量依次为24.97、12.48、6.24、7.49、3.74、3.48mGy。第1~5组图像质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6组图像质量评分最低,与其他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1~5组重建图像均能满足诊断要求,第6组有16例(16/20)的重建图像能满足诊断要求。结论:在副鼻窦DSCT检查中采用恰当的管电流及管电压成像.可以保证图像质量并显著降低患者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低剂量CT扫描技术在副鼻窦病变检查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 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将200例入选病例分为两组,每组100例,常规组扫描条件是根据四维剂量调节(CARE Dose 4D)技术进行扫描,低剂量组扫描条件是根据预先CARE Dose 4D技术中mAs降至一半,其余参数不变.扫描后行轴位和冠状位重建.记录每次扫描自动显示容积CT剂量指数(CTDIvol)和剂量长度乘积(DLP)的数据,计算有效剂量(ED).分析两组扫描图像质量的差异性及辐射剂量的高低. 结果 低剂量组与常规剂量组图像质量差异无显著性,图像噪声略增高,但不影响诊断质量,辐射剂量下降显著. 结论 副鼻窦低剂量CT扫描能显著降低辐射剂量,而对图像诊断质量没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螺旋CT低毫安秒序列扫描(以下扫描均指序列扫描)的可行性。方法选择3岁~4岁、4岁~5岁、5岁~6岁儿童各10例。采用其他条件不变,逐渐降低毫安秒进行头颅扫描。把所得的图像与采用160mAs扫描所得的图像进行比较。结果 3岁~6岁儿童采用80mAs扫描所得的图像与采用160mAs扫描所得的图像比较其清晰度稍低,但CT剂量指数仅为采用160mAs扫描的50.9%(15.55/30.53,单位mGy)。结论 3岁~6岁儿童采用80mAs扫描所得的图像完全可满足临床诊断要求。  相似文献   

9.
1 材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本组 1 0 0例 ,男 73例 ,女2 7例 ,年龄 1 7~ 48岁 ,平均 31岁。 1 0 0例中副鼻窦炎 91例 ,鼻息肉 6 5例 ,鼻中隔弯曲5 3例 ,全部病例均经腔内窥镜手术证实。1 .2 CT扫描方法 俯卧 ,头过伸 ,颏部用棉垫使头固定 ,定位光标线通过双侧外耳孔 ,中心线通过头颅中心 ,扫描线与硬腭垂直 ,扫描范围自蝶后缘至额窦前缘 ,层厚 5mm ,层距 5mm ,其中 38例加扫层厚 2mm薄层。2 结果2 .1 窦口鼻道复合体显示情况 中鼻甲、筛泡、漏斗、半月裂、钩突诸结构称之为窦口鼻道复合体 ,为鼻腔内窦镜手术必须了解的重…  相似文献   

10.
我院耳鼻咽喉科对 1998年 3月至 2 0 0 1年 8月收治的176例鼻窦炎、鼻息肉患者进行术前CT扫描 ,对其检查结果的临床应用价值及重要意义进行分析总结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鼻窦炎、鼻息肉患者 176例。男 93例 ,女 83例 ,年龄 18~ 75岁 ,平均 4 3 7岁。临床分型 :按 1997年海口临床标准分期 :Ⅰ型 1期 4 6例 ,Ⅰ型 2期 77例 ,Ⅰ型 3期 12例 ,Ⅱ型 2期 18例 ,Ⅱ型 3期 10例 ,Ⅲ型 13例。其中鼻窦炎、鼻息肉伴支气管哮喘 5例 ,伴鼻中隔偏曲 13例 ,鼻息肉合并内翻性乳头状瘤 3例。1 2 手术方法  176例患者采用局麻加表麻…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探讨儿童鼻窦低剂量CT扫描的应用价值及适宜扫描参数。方法将60例鼻窦患儿随机分为3组,分别行常规剂量CT扫描(100 kV、100 mA)及低剂量1CT扫描(100 kV、40 mA)、低剂量2CT扫描(100 kV、25 mA),CT扫描仪自动显示单次扫描加权CT剂量指数(CTDIw),对3组的CTDIw进行比较;由3位主治医师盲法分析各组的CT图像质量并分级。结果常规剂量组的CTDIw与低剂量1、2组的CTDIw相比,后两者明显低于前者,剂量下降比率分别为59.97%、74.95%;低剂量1组与常规剂量组的图像质量无明显差异,满足诊断率一致,低剂量2组的图像质量有所下降,满足诊断率亦下降。结论儿童鼻窦低剂量CT扫描有效地降低了辐射剂量,同时又保证了图像质量满足诊断要求,适宜的扫描参数可以实现CT图像质量与降低辐射剂量结合的最优化。  相似文献   

13.
副鼻窦CT扫描是目前诊断鼻腔 -鼻窦疾病首选的影像学诊断方法。随着副鼻窦手术适应症的不断扩大 ,特别是鼻内窥镜手术的临床应用 ,术前对鼻窦 -鼻道影像学检查的要求更为细致 ,术前明确鼻窦疾病范围、程度及中鼻窦解剖变异是保证手术成功的基础[1] 。本文拟对副鼻窦CT扫描方法作一初步探讨。1 材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 所有病例中行轴位CT扫描 2 12例 ,冠状位CT扫描 134例 ,同时作轴位和冠状位CT扫描 94例。使用机器为GEHiSpeed/Nxi螺旋CT机及GEMAX32 0。矩阵 5 12 5 12 ,机器摆动范围 30°(MAX32 0为 2 0°)1.2 扫描方法 ①…  相似文献   

14.
1993年至1995年6月行鼻窦CT扫描100例(手术73例),男55例(手术40例),女45例(手术33例)年龄12~75岁.单纯冠扫68例.冠状位+水平位扫描数16例.单纯水平位扫描16例。观察了各组副鼻窦的发育状况、解剖变异、病变范围。结合手术所见对鼻窦CT扫描在内窥镜鼻窦手术中的临床意义进行了讨论,作者认为鼻窦CT扫描对确定手术方案、选择麻醉万法.指导手术操作及术后治疗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低剂量CT扫描在鼻窦检查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低剂量CT扫描在鼻窦检查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100例患者分成少年组(5—15岁)和成年组(16~71岁),各50例,征得其同意在鼻窦常规剂量(150mAs)CT扫描后再行选定层面低剂量单层对照冠状位CT扫描,少年组mAs设为40mAs、25mAs,成年组设为50mAs、30mAs,其他扫描参数不变。由3位CT主治医师采用盲法评价CT图像,分为正常图像、图像有少许伪影、图像有严重伪影等三级对每帧图像进行质量评价。结果少年组和成年组低剂量CT扫描的单次扫描加权CT剂量指数(CTDIw)明显低于常规剂量扫描(P〈0.01),少年组40mAs和成年组50mAs剂量扫描所得图像与常规剂量图像质量比较无明显下降,而少年组25mAs和成年组30mAs扫描图像与常规剂量图像质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分别利用40mAs和50mAs低剂量对青少年和成年人进行鼻窦CT扫描,图像不影响诊断,可以有效降低患者的受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16.
随着近年来CT技术的不断发展与完善,螺旋CT已成为主流机型。CT机的整机性能较以前有了很大进步,从而为低剂量CT检查奠定了技术基础。所谓低剂量是指低毫安且扫描时间短。低剂量CT扫描有两大优点:一方面在保证图像诊断质量的前提下降低了被枪查者接受的射线剂量,对患者的健康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另一方面因X线管是CT的消耗品有一定的使用寿命,并且价格昂贵,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设计一种快速有效的鼻窦CT图像灰度归一化处理方法,消除或减小采用不同窗参数设置的鼻窦CT显示图像之间同质组织不同灰度上的差异。方法 数字化图像预处理后,像素灰度做相对光密度转换得到归一化图像;实验同时评估了转换前后图像和病变组织的灰度准确性和一致性。结果 鼻窦CT图像灰度归一化处理后同一性质的病变组织灰度均值和方差比处理前更趋于一致。结论 该方法运算速度快,受外界条件的影响较小,有利于后续图像识别和检索等操作。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螺旋CT三维重建在诊断鼻窦骨折中的价值。方法:用螺旋CT对30例鼻外伤患者进行冠状面扫描,并进行三维重建,对重建图像进行分析。结果:30例患者中真正为鼻窦骨折16例,X线平片显示阳性6例,占37.5%。2例CT扫描考虑为骨折,而3D重建显示为血管孔。螺旋CT三维重建诊断为16例,其中上颌窦6例,筛窦3例,颌筛窦2例,额窦2例,额筛窦1例,蝶筛窦及额上颌窦各1例。单纯鼻窦骨折9例,占56.25%,并发上颌骨额突骨折7例,占43.75%,鼻中隔断裂2例占12.50%。结论:螺旋CT三维重建对于鼻窦骨折的正确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小儿CT扫描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CT在小儿的检查中应用越来越多,价值越来越大。尤其是颅脑方面。但与成人不同的是很多时候扫描不合作。因此,直接影响扫描时间、照片质量及诊断的效果。所以,小儿进行CT扫描检查前的准备与护理工作非常重要。合作是否,是决定扫描检查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应用自动毫安技术在新生儿头颅CT扫描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进行头颅CT检查的新生儿20例,应用自动毫安扫描技术,进行头颅CT扫描,应用噪声指数软件对原始图像进行加噪声处理获取新的图像序列,分别对经不同噪声指数处理的图像进行测量对比分析。结果:各组图像CT值、标准差测量无明显差异(P〉0.05),各组图像扫描剂量有明显差异(P〈0.05),扫描剂量随着噪声指数的增大而减少,而图像质量无明显差异。结论:应用合适的参数进行新生儿头颅CT自动毫安扫描既可保证图像质量,还能显著降低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