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S-100蛋白和中间丝在涎腺多形性腺瘤中的表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健文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2000,35(3):191-193,I017
目的 观察S-100A1、S-100A4、S-100A6、S-100B、K8.12、KL1、波形蛋白(Vimentin)、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在涎腺多形性腺瘤中的表达,探讨S-100蛋白新亚型的分布规律和作用机制以及肿瘤性肌上皮细胞的生物学特性。方法 将23例正常涎腺和60例涎腺多形性腺瘤常规石蜡包埋,制成4μm厚的连续切片,行HE和免疫组化染色。结果 在涎  相似文献   

2.
涎腺恶性淋巴上皮病损的免疫组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涎腺恶性淋巴上皮病损(MLEL)是涎腺罕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具有明显的种族特性,好发于南部中国人。本文对12例MLEL(其中10例有随访资料)进行Keratin,S-100,GFAP,CEA免疫组化染色。结果发现Keratin免疫组化染色反应强者预后好,染色反应弱者预后差。以上四种抗体免疫组化染色结果尚提示MLEL的癌细胞具有与正常腺上皮细胞、肌上皮细胞及鳞状上皮细胞相似的抗原特性,提示该瘤来自涎腺导管上皮,常有鳞状上皮化生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83例涎腺恶性多形性腺瘤进行形态观察,其中20例用CEA、S-100蛋白和二种角蛋白进行免疫组化标记。认为恶性多形性腺瘤大多数由良性多形性腺瘤恶变而来,瘤细胞浆内CEA阳性是诊断恶性的依据之一。并提出将恶性多形性腺瘤分为癌和癌肉瘤二个组织学亚型。  相似文献   

4.
多形性低度恶性腺癌的免疫组织化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多形性低度恶性腺癌 (polymorphouslow gradeadenocarcinoma ,PLGA)又称小叶癌或终末导管癌 ,好发于小涎腺 ,属低度恶性 ,常易误诊为多形性腺瘤或腺样囊性癌。本研究旨在探讨中间丝蛋白免疫组化染色在PLGA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作用。1.材料和方法 :标本来自江西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和第一附属医院病理科。PLGA 7例 ,多形性腺瘤 10例 ,腺样囊性癌 7例 ,正常涎腺 7例。标本经10 %甲醛固定 ,石蜡包埋 ,4μm切片。选用广谱性细胞角蛋白AE1/AE3(CK)和平滑肌肌动蛋白 (SMA) ,ABC法染色。…  相似文献   

5.
涎腺腺样囊性癌细胞生物学特性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材料和方法1.材料 :将正常涎腺 2 3例和腺样囊性癌 (adenoidcysticcarcinoma,ACC) 2 6例常规 10 %甲醛固定 ,石蜡包埋并切成4μm厚 切片以备HE染色和免疫组化染色。单克隆和多克隆抗体S 10 0A1、S 10 0A2、S 10 0A4、S 10 0A6和S 10 0B均由瑞士的Zurich大学的CWHeizmann教授馈赠。其余的抗体来源如下 :GFAP6F 2 (MoAb) ,GFAP(PoAb ) ,NSE(MoAb) ,vimentin(MoAb) ,EMA (MoAb)和CEA (PoAb)购自Dako,Denmark。GFA…  相似文献   

6.
腭部涎腺上皮性肿瘤43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腭部涎腺上皮性肿瘤43例临床分析CLINICALANALYSISOF43CASESSALIVARYEPITHELIALTUMORINPALATE王益华周东升郑家伟近年来,有关大涎腺肿瘤的临床资料报道较多,对于小涎腺肿瘤的研究报道则比较少。我科自198...  相似文献   

7.
罕见颞下窝癌肉瘤1例ACASEOFINFRATEMPORALFOSSASACORMA.李谆毛天球查元坤张耀坤涎腺恶性混合瘤并非少见,但癌肉瘤型则实属罕见。我科曾收治1例颞下窝癌肉瘤,现报告如下:患者女性,58岁。因左侧耳、颞区放射性疼痛2月,口眼歪斜...  相似文献   

8.
以放射性核素 ̄(32)P标记HPV11、HPV16、E_6和HPV18DNA探针,用核酸斑点杂交法,检测了部分口腔恶性肿瘤组织中的HPV相关序列。(1)用HPV11探针检测12例,其中口腔粘膜鳞状细胞癌(squamouscellcarcinoma,SCC)8例,涎腺腺样囊性癌(adenoidcysticcarcinoma,ACC)2例,涎腺多形性腺瘤恶变(malignantpleomorphicadenonia,MPA)1例,软组织胚胎性横纹肌肉瘤(embryoidrhabdOmvosarcoma,ERS)1例;结果阳性5例(5/12),弱阳性1例,6例为阴性。(2)用HPV16E_6探针检测10例,其中SCC6例,ACC2例,MPA1例,ERS1例;结果阳性6例(6/10),弱阳性1例,3例为阴性。(3)用NPV18探针检测12例,肿瘤类型及例数同HPV11检测组,结果阳性3例(3/12),阴性9例(9/12),非肿瘤对照组共4例(唇、腭裂各2例),除1例唇裂出现了与HPV11和HPV16E_6杂交呈弱阳性外,余均为阴性。  相似文献   

9.
涎腺腺样囊性癌神经内分泌性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涎腺腺样囊性癌具有神经内分泌性的可能性,方法 采用神经内分泌细胞及肿瘤细胞所特有及相关的抗体S-100蛋白,神经特异性烯醇酶,嗜铬素A和突触素4种标记物对其在该肿瘤的表达进行免疫组织化学研究。结果 50例涎腺腺样囊癌中S-100蛋白阳性表达42例(84%)神经特异性烯醇酶阳性表达32例(64%)。嗜铬素A阳性表达8例(16%),突触素阳性表达7例(14%),结论:涎腺腺样囊性癌部分细胞具  相似文献   

10.
颌面部软组织韧带状瘤误诊3例报道THREECASEOFDESMOIDTUMORINMAXILLOFACIALREGION陈燕杨威赵桂香韧带状瘤(DesmoidTumor)又称肌腱膜纤维瘤病、侵袭性纤维瘤病等,多发生在腹壁,颌面部甚为少见,常易误诊。现...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具有不同转移能力的涎腺腺样囊性癌(adenoid cystic carcinom a; A C C)细胞系中粘附分子表达的差异。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方法对两株人腺样囊性癌细胞系( A C C2 和 A C C M)培养细胞及其 S C I D 小鼠移植瘤模型进行粘附分子 C D44s(标准型)、 C D44v6(变异型)、 Ecadherin( Ecad)、αcatenin(αcat)、βcatenin(βcat)的检测。结果 (1) A C C肺转移灶的肿瘤细胞中粘附分子的表达普遍高于其皮下移植瘤细胞;(2) A C C M 肺转移灶肿瘤生长缓慢,细胞分化相对较好,而其皮下移植瘤和腹腔种植瘤肿块生长迅速,细胞分化差;(3) C D44v6 在 A C C M 和 A C C2 体外培养细胞中均有弱阳性表达,而在异体移植瘤中包括皮下移植瘤和肺部转移灶均无表达。结论  A C C细胞中 C D44s 的表达受细胞分化程度影响,并影响了肿瘤细胞本身的生长状况; Ecad/cat复合体的表达与否或表达强度与肿瘤细胞的分化成正比; C D44v6 在涎腺 A C C中的表达和转移能力可能无关。  相似文献   

12.
涎腺多形性腺瘤中肌上皮细胞的免疫电镜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采用抗肌动蛋白、抗肌球蛋白、抗S-100蛋白、抗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和抗波形蛋白抗体对5例肋腺多形性腺瘤中肿瘤性肌上皮细胞进行标记,发现该瘤的肿瘤性肌上皮细胞形态变化大,分布范围广,是该瘤主要增生的肿瘤细胞。在粘液样区域中,部分肿瘤性肌上皮细胞出现早期软骨样分化的特征。提示它在该瘤组织发生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金属硫因蛋白在涎腺肿瘤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金属硫因蛋白在涎腺肿瘤中的表达特点,作者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75例涎腺肿瘤进行了研究。在腺上皮和肌上皮混合构成的肿瘤,如:腺样囊性癌、多形性腺瘤、腺上皮肌上皮癌、基底细胞腺瘤(癌)等,金属硫因蛋白只在肌上皮细胞中表达并且均有较强染色。肌上皮癌和肌上皮瘤中有相当多的细胞表达金属硫因蛋白。抗金属硫因蛋白单克隆抗体对肌上皮细胞的染色在部分病例较S-100蛋白和平滑肌动蛋白效果好。本结果表明,金属硫因蛋白可能成为涎腺肿瘤性肌上皮细胞较好的标志,有助于涎腺肿瘤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涎腺大嗜酸粒细胞癌的临床病理和免疫组织化学特点。方法:应用HE,PAS,PTAH染色和免疫组化ABC法对7例涎腺大嗜酸粒细胞癌进行观察。结果:7例涎腺大嗜酸粒癌位于腮腺3例,颌下腺和舌下腺各1例,腭部2例。组织学上检查见7例均具特征性的大嗜酸粒细胞,细胞异形性明显,核分裂易见并呈浸润性生长等。免疫组化结果发现,5种标记蛋白在正常腺上皮和腺淋巴瘤中均呈强阳性表达;而涎腺大嗜酸粒细胞癌中α1  相似文献   

15.
基底细胞腺瘤的免疫电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免疫电镜方法用抗平滑肌的肌动蛋白(actin)、肌球蛋白(myosin),S-100蛋白及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研究3例基底细胞腺瘤,发现该瘤中存在有肿瘤性肌上皮细胞,该细胞胞浆中含有actin和myosin肌微丝,胞浆及胞核中含有S-100蛋白。这些瘤细胞主要分布在小梁状或团块状结构的基底部或散在于团块中间。本文研究结果表明,该瘤并非单形性腺瘤,而是由肿瘤性腺上皮和肌上皮细胞组成的肿瘤。本文还探讨了该瘤中肿瘤性肌上皮细胞的免疫特性及组织发生。  相似文献   

16.
面部皮肤混合瘤2例TWOCASESREPORTOFFACIALSKINMIXEDTUMOR尉文华李春智王贺忠病例1:杨某,女67岁,病案号147657,因右颊部无痛性肿物缓慢生长一年,出现破溃,疼痛,流血性液体一月,于1994年11月8日入院。临床检...  相似文献   

17.
涎腺腺样囊性癌细胞转移潜能与细胞外基质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了解不同转移能力的涎腺腺样囊性癌(salivary adenoid cystic carcinoma,SACC)细胞与细胞外基质粘附、对细胞外基质侵袭及趋化运动的能力。方法 MTT法测定SACC-LM,SACC-83,ACC-M,ACC-2与纤维粘连蛋白、层粘连蛋白、Ⅳ型胶原的粘附,用改良Boyedn chamber方法观察了SACC细胞对人工重组基底膜的侵袭以及趋化运动。结果 高转移的SA  相似文献   

18.
为探讨涎腺腺样囊性癌(adenoidcysticcarcinoma,ACC)中肌上皮细胞的来源和此癌的组织发生,对其细胞的一些分化行为进行了实验观察。用ABC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证明了ACC-2和ACC-3细胞系细胞,在体外能不同程度地表达肌上皮细胞特有的S-100蛋白、肌动蛋白(actin)和肌浆球蛋白(myosin)成分;加入分化诱导剂dB-cAMP后,可使上述成分表达增强并使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antigen,CEA)由阴性转阳性。作者还观察到ACC细胞的分化与其增殖速度呈负相关关系;改变细胞生长环境时,部分细胞呈“印戒”样,表明其具有分泌功能;将单个细胞悬浮生长于胶原凝胶为基质的培养基可形成典型的管样结构。作者认为,本研究结果支持ACC的组织发生来自闰管细胞的观点,对认识该肿瘤的发生很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粘附分子E-cadherin-cateini复合体在涎腺腺样囊性癌中的表达,探讨E-cad-cat复合体与ACC分化,侵袭和转移之间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50例涎腺ACC标本和10例正常涎腺组织中E-cadherin及其相关蛋白α-catenin,β-catenin的表达。结果 50例病例中E-cad,α-cat和β-cat共同表达者有29例,但在18例有神经血管  相似文献   

20.
颞浅动脉血栓机化伴再通瘤样畸形1例ACASEOFSUPERFACIALTEMPORALARTERYTHROMBUSORGANIZATION祖连生陈竹林静脉血栓形成是常见的,但动脉血栓形成少见,且血栓形成伴再通瘤样畸形更罕见。现将我科收治颞浅动脉血栓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