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作者回顾分析了根据经验采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对医院外心脏停搏复苏的冠心病患者的作用。抗心律失常药物由患者的私人医生在未获得患者动态心电图资料的情况下施治。研究对象为209例有完整的应用地高辛和抗心律失常药物资料的患者。其中86例(41%)为急性心肌梗塞患者,79例(38%)发生缺血事件,44例(21%)为原发性心律失常患者。209例中,45例(22%)用普鲁卡因酰胺  相似文献   

2.
近来发现并证实,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可并发室性心律失常加重。本文为回顾性研究,旨在论证与此并发症有关的临床参数。研究的药物选自膜活性抗心律失常药中的3个亚类,即奎尼丁、美西律、英卡胺。方法:查阅500份室性心律失常患者曾用抗心律失常药作试验治疗的病历,其中不含急性发病的心律失常如急性心肌梗塞或低钾血症。从中选择47例病人进行分析,每例均选2名未发生心律失常加重者作对照。这47例病人共发生心律失常加重发作51次,4例病人在用第二种药时也发生心律失常加重。病人入院后停用抗心律失常药,经4个半衰期以上的清除期后,通过动态心电图和症状限制性平板运动试验作基础评价,然后进行创伤性或非创伤性药物  相似文献   

3.
58±14(23~84)岁的连续145(男117、女28)例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患者(97例)或者心源性猝死幸存者(48例)经3.7±1.4种常规抗心律失常药治疗无效,而使用胺碘酮。全组中,冠心病103例,曾有心肌梗塞53例,曾作 CABG 44例,心肌病21例,心脏瓣膜病15例,无器质性心脏病6例。头2周胺碘酮用量为845±358mg/d,56%患者同时使用Ⅰ类抗心律失常药。以末次随访时胺  相似文献   

4.
利多卡因致快速性室性心律失常一例山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心内科鹿庆华,张运近年来,抗心律失常药物的致心律失常副作用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一般认为,ⅠA类和ⅠC类抗心律失常药物最常导致心律失常,而以利多卡因为代表的ⅠB类药物较为安全。我院曾遇到1例利多卡因所...  相似文献   

5.
关于药物治疗心律失常的几点意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心律失常的药物治疗至今还是一难题,有关促心律失常、适应证、禁忌证、远期疗效的评价、治疗的效益与危险比值等问题常难以掌握,需靠心内科医师长期知识与经验的积累。本文就心律失常药物治疗问题谈几点意见。抗心律失常药物分类问题至今抗心律失常药物不过20余种,历来用Williams分类,把抗心律失常药物分为类以钠通道阻滞为主,通过减慢传导达到抗心律失常目的;类为β-受体阻滞剂,通过β-受体阻滞起抗心律失常作用;类为钾通道阻滞,通过延长心肌有效不应期起抗心律失常作用;类为钙通道阻滞剂,心肌细胞有的电活性为钙依赖。抑制钙内流起抗心律…  相似文献   

6.
心律平为一种新的IC类抗心律失常药物,具有广泛抗心律失常的作用。笔者对10例顽固性心律失常患者应用较大剂量的心律平后均取得满意的疗效,现简要报告并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7.
氟卡胺为新近应用于临床的lc 类抗心律失常药,常用于各种严重的、对其它抗心律失常药治疗无效的心律失常.我们对16例严重的顽固性心律失常患者,应用氟卡胺后均取得较为满意的疗效,现简要报告并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8.
1330例非瓣膜病心房颤动,91%服用抗心律失常药。平均随访1.3年,共死亡89例,其中,心脏性死亡44例。抗心律失常药治疗使心脏性死亡危险增加2.5倍[P=0.006,95%置信区间(CI)1.3~4.9],使心律失常性死亡危险增加2.6倍(P=0.02,95%CI1.2~5.6)。在有心力衰竭病史患者中,抗心律失常药治疗使心脏性死亡危险增加4.7倍(P<0.001,45%CI1.9~11.6),使心律失常性死亡危险增加3.7倍(P=0.01,95%CI1.3~10.4);但在无心力衰竭病史患者中,抗心律失常药  相似文献   

9.
Ⅲ类抗心律失常药物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律失常是临床上常见而又极具危险陛的心血管疾病。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致力于抗心律失常药物的研究,但遗憾的是,20余年来并没有明显的突破。20世纪90年代,CAST研究表明,I类抗心律失常药可能增加心肌梗死后高危病人的病死率,因而人们把注意力更多集中到Ⅲ类抗心律失常药物上来,抗心律失常药物有从I类转向Ⅲ类的明显趋势。为此对Ⅲ类抗心律失常药物作一综述,以期对临床医生合理应用Ⅲ类抗心律失常药物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0.
引起心律失常的心外因素中,胆道疾患为其常见者之一。我们用中药清热利胆方剂治疗了胆道疾患引起的心律失常52例,取得较好疗效。52例中男性22例,女性30例;年龄35~73岁(平均52.8岁);病程短者2周,长者10余年;血脂高者38例,胆固醇最高19.4mmol/L,甘油三脂最高9.96mmol/L。所有病例均经B超或CT及/或胆囊造影证实为胆道疾患。这些心律失常均反复用过各种抗心律失常药物,但疗效不佳。治疗方法为,停用抗心律失常药、服用清热、利胆、止痛为治则的中药方剂,30天为一疗程。经治疗后,52例病人中完全恢复正常者44例,治愈  相似文献   

11.
乙吗噻嗪治疗心律失常25例疗效观察湖北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内科许家琍,江洪,王晋明,许辉,周秋凤乙吗噻嗪(Ethmozin,Et)为吩噻嗪类衍生物,按Vanghanwilliams对抗心律失常药物分类属Ⅰ类抗心律失常药,其亚类尚有争议。70年代始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抗心律失常药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规律,为临床药品的选择和ADR的判断提供参考。方法对1995~2015年文献报道的326例抗心律失常药ADR病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326例ADR病例中,男性患者187例(57.4%),女性患者139例(42.6%);抗心律失常药物分类中,I类抗心律失常药引起的ADR共115例(35.3%),所占比例最高;胺碘酮是引起最多ADR的单个药物,共108例(33.1%);严重ADR共155例(47.5%)。结论临床应重视对抗心律失常药应用监测,掌握药品信息,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参松养心胶囊联合环磷酸腺苷葡甲胺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合并期前收缩及快速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5年12月芜湖市镜湖医院收治的缓慢性心律失常合并期前收缩及快速心律失常患者8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4例。对照组患者进行为期1个月的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口服参松养心胶囊1个月,同时静脉滴注环磷腺苷葡甲胺1周。比较两组的临床抗心律失常疗效和抗心动过缓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抗心律失常疗效和抗心动过缓疗效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参松养心胶囊联合环磷腺苷葡甲胺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合并期前收缩及快速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4.
心房颤动的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现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心房颤动是临床常见的心律失常。虽然新的治疗手段如肺静脉消融等已经有所进展,但是对于很多心房颤动患者,药物治疗仍然很重要。心房颤动的药物治疗包括:(1)恢复和维持窦性心律,常用Ⅰ类和Ⅲ类抗心律失常药;(2)允许心房颤动存在,通过减慢房室结传导控制心室率,常用Ⅱ类、Ⅳ类和洋地黄类药物。本文回顾了传统的治疗心房颤动抗心律失常药物,并且对近年来关注较多的一些新的抗心律失常药物作一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15.
<正> 1974年,Vaughan Williams根据抗心律失常药物的主要细胞电生理作用,将抗心律失常药物划分为四类:第Ⅰ类为主要抑制快速钠通道和具有局麻作用的药物,奎尼丁为其代表。第Ⅱ类为β—受体阻滞剂,包括选择性和非选择的β—受体阻滞剂,以心得安为代表。第Ⅲ类为延长动作电位复极化的药物,乙胺碘呋酮为代表。第Ⅳ类为钙离子拮  相似文献   

16.
盐酸索他洛尔(sotalol)是一种新的抗快速性心律失常药物,兼有Ⅱ类、Ⅲ类抗快速性心律失常药作用。本研究旨在了解盐酸索他洛尔治疗各种早搏的疗效与安全性。1对象与方法对象30例为我院1997年11月~1998年2月住院患者,其中男23例、女7例,平均...  相似文献   

17.
胺碘酮是Ⅲ类抗心律失常药物。应用小剂量胺碘酮(100mg/d)对51例不同病因所致的难治性室性早搏患者进行了疗效分析,报道如下。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 51例患者均曾选用其它抗心律失常药物无效或疗效欠佳而改用胺碘酮治疗。治疗组中男性30例,女性21例。年龄19~70岁,平均49岁。室性心律失常类型:频发室早26例,多源或多形性室早5例,  相似文献   

18.
定义因为不可能把抗纤颤药物和抗心律失常药物截然分开,所以本文中把作用主要是增加心肌电稳定性,并能减少心室颤动发生的药物列为抗纤颤药物;把能减少室性早搏的药物列为抗异位搏动药物。药物分类根据电生理效应,具有抗纤颤或抗心律失常作用的药物可分为四类。第Ⅰ类包括经典的抗心律失常药物,如利多卡因、奎尼丁、普鲁卡因酰胺;此类又可分为三个亚类:Ⅰ_A 类有奎尼丁、普鲁卡因酰胺和双异丙吡胺;Ⅰ_B 类  相似文献   

19.
步长稳心颗粒治疗室性期前收缩100例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步长稳心颗粒是由中国中医研究院研制 ,山东步长恩奇制药公司生产的。它是国内首创的新一代抗心律失常的中成药 ,自临床应用以来 ,其疗效显著 ,安全可靠 ,有效控制心律失常复发。我院自2 0 0 1年 4月~ 2 0 0 3年 4月 ,用稳心颗粒治疗心律失常、室性期前收缩 1 0 0例 ,现报告如下。1 对象与方法入选病例均为本院住院和门诊的室性期前收缩患者 1 80例 ,随机分为两组 :治疗组 1 0 0例 ,男 5 6例 ,女 44例 ,平均年龄 ( 4 9.6± 6.9)岁 ,2 4h动态心电图为窦性心律 ,2 4h室性期前收缩 >1 0 0 0次 ;对照组 80例 ,男 44例 ,女 36例 ,平均年龄 ( 4 …  相似文献   

20.
本文阐述了临床最常用的抗心律失常药的联合疗法,包括Ⅰ类抗心律失常药物之间的相互联用;Ⅰ类抗心律失常药与β阻滞剂及胺碘酮的联用;钙通道阻滞剂与β阻滞剂、奎尼丁及胺碘酮的联用及其利弊。控制心律失常用药总的趋向是联合疗法优于单种抗心律失常药物疗法。临床选择抗心律失常药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