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经胸超声心动图测量冠状动脉血流储备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应用经胸超声心动图(TTE)检测冠状动脉前降支(LAD)远段血流评价冠状动脉血流储备(CFR)的方法学.方法17例受试者来自我院门诊健康查体的正常人,男性3例,女性14例,年龄30~47岁,平均(40.00±5.21)岁.LAD检测取变更的胸骨旁四腔切面,在彩色多普勒引导下,探查位于前室间沟心外膜脂肪内的冠脉前降支远段长轴切面,记录静脉注射双嘧达莫(0.56mg/kg,4分钟内)前后LAD血流频谱.CFR为静脉注射双嘧达莫后与静息状态时LAD血流速度比值.结果TTE检测LAD远段血流测量CFR的成功率为80.95%(17/21).基础状态时LAD内径为(1.81±0.25)mm,血流频谱由收缩期和舒张期两部分组成,药物负荷后血流速度明显增快,舒张期峰值流速比为3.27±0.47.结论经胸超声心动图测量冠脉前降支远段结构和血流为测量CFR提供了无创性的新方法,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经胸多普勒超声心动图 (TTDE)探测冠状动脉 (冠脉 )造影正常者左前降支(LAD)远端血流的准确性 ;与冠脉内超声 (IVUS)相对照 ,分析影响冠脉造影正常者冠脉血流储备 (CFVR)的病理因素。方法 利用TTDE检测 40例冠脉造影正常者的LAD血流。CFVR为注射腺苷后的最大平均血流速率与静息状态平均血流速率的比值。结果  37例患者成功地进行了CFVR的测量。TTDE所检测的CFVR与冠脉内多普勒 (ICD)所检测的结果密切相关 (Y =0 .65X +0 .92 ,r =0 .88,P <0 .0 0 0 1 )。合并高血压的患者CFVR减低。 34例患者行IVUS检查 ,1 7例LAD内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结论 TTDE是一项可行、可信的无创性检测CFVR的方法。冠脉造影正常者LAD内可有斑块形成 ,合并高血压的患者CFVR减低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经胸冠状动脉 (冠脉 )多普勒血流显像评估前降支支架植入术疗效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 19例曾行前降支近段冠脉成形及支架植入术的冠心病患者进行冠脉多普勒血流显像检查 ,观察前降支远端冠脉血流信号 ,记录流速曲线 ,测定舒张期峰值流速 (PVd)、收缩期峰值流速 (PVs)及舒张期与收缩期峰值流速比值 (DSVR) ,并与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19例患者中 11例前降支及支架内无明显再狭窄 ;8例有 >70 %的支架内再狭窄。无再狭窄组前降支远端血流均能清晰显示 ,PVd、PVs、DSVR与正常对照组差别无显著性意义 ;再狭窄组有 6例可测及前降支远端血流 ,PVd、DSVR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及无再狭窄组 ,2例未测及前降支远端血流。结论 经胸冠脉多普勒血流显像能直接观测前降支远端的冠脉血流 ,可为前降支冠脉支架植入术后的效果评估及是否发生再狭窄提供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4.
目的 ①探讨经胸冠脉血流显像技术评价正常人冠脉血流储备(CVR)的可行性及测值可信性。②探讨年龄对冠脉血流储备的影响。方法 选取健康成人58 例,按年龄分组,评价各年龄段人群的冠脉血流贮备。结果 ①三支血管显像率:前降支(LAD)为90 % ,后降支(LCX)为75% ,PD 为81% 。②潘生丁药物负荷试验能诱导冠状动脉明显充血反应,出现最大充血反应时间为6-2 ±2-2min,各血流动力学指标测值明显高于用药前测值( P< 0.001) 。③随着年龄增加,冠脉血流储备明显降低。结论 冠脉血流显像新技术可实时、定量地对正常人冠脉血流进行更详尽功能分析,是一种切实可行的评价冠脉储备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5.
儿童经胸多普勒超声检测冠状动脉血流储备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应用经胸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测小儿冠状动脉血流储备的可行性,正常儿童冠状动脉血流储备及其临床意义。方法:25例正常儿童和32例川崎病者经静脉注射ATP160ug/kg/min,共6分钟,测量用药前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舒张期峰值及平均流速,计算其比值作为冠状血流储备指标,结果:ATP灌注时,LAD彩色血流显示率舒张期50%,频谱多普勒显示率舒张期100%,正常组儿童CFR95%可信区下限分别为:D/R PDV>3.0,D/RMDV>2.0,川崎病冠脉血流储备指标D/R PDV及D/R MDV均明显低于正常儿童,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5)。结论:经胸多普勒超声结合ATP静脉灌注检测儿童冠状动脉储备安全,可行,对研究儿童冠脉循环的功能,动态观察川崎病冠状动脉病变的进展均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冠状动脉血流储备是临床评价冠脉循环能力的重要指标之一,既往多采用介入性方法进行测定。本研究应用经胸超声心动图冠脉血流显像新技术观察17例正常成人静脉内注射潘生丁结合等长握力应激状态下心外膜冠脉血流的变化,结果显示最大血流变化出现在实验开始后第4~5分钟,峰值血流速度比3.771±0.812,舒张期峰速积分比为3.529±0.041。全部受试者无明显不良反应。表明冠状动脉血流显像新技术结合潘生丁握力实验是一可行的无创性评价正常冠脉血流储备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冠状动脉血流显像(CFI)结合腺苷负荷试验,无创性检测有胸闷、胸痛等临床症状但冠状动脉造影正常患者的冠状动脉血流储备功能,探讨冠状动脉血流显像无创性检测冠状动脉血流储备的可行性,以及这组病人的冠状动脉血流储备功能变化。方法选择冠状动脉造影正常者34例,其中高血压和/或高脂血症患者19例,设为病例组;另15例为正常对照组。采用冠状动脉血流显像测量基础及最大充血反应状态下冠状动脉左前降支远段的血流速度,计算冠状动脉血流速度储备(CFVR,冠状动脉最大充血反应状态与基础状态下的平均舒张期血流速度之比),分析比较病例组与正常对照组冠状动脉血流测值。结果34例患者均成功测量了CFVR。病例组左前降支CFVR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2.86±0.40 vs 3.30±0.28,P<0.05),基础状态和最大充血反应状态时冠状动脉血流参数两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冠状动脉血流显像结合腺苷负荷试验是一项安全、可行测量CFVR的方法;冠状动脉造影正常,但伴有胸闷、胸痛等临床症状的患者,存在冠状动脉血流储备功能的减低;高血压和高血脂症是导致CFVR减低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8.
冠状动脉血流储备(coronaryflow reserve,CFR)是指冠状动脉处于最大扩张状态下冠状动脉血流量与基础状态下冠状动脉血流量的比值,其反映了冠状动脉循环潜在的供血能力,即当心肌氧供减少或心肌需氧增加时,冠状动脉为心肌提供额外氧合血液的能力.  相似文献   

9.
目的应用经胸彩色多普勒冠状动脉血流显像技术诊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探讨其发病的危险因素及在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151例住院患者进行了回顾性分析,按超声所见分为对照组和硬化组,分别记录每个患者的年龄、性别、临床症状、血糖、血压、血脂、吸烟史及心电图或24h心电图等资料,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年龄、血糖、血压、血脂及吸烟在对照组和硬化组之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临床症状及心电图或24h心电图诊断冠心病存在假阳性和假阴性。结论年龄、吸烟、高血压、血脂异常、糖尿病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经胸冠状动脉彩色多普勒显像技术在无创诊断冠心病中确有优势,适合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经胸超声心动图对Ⅱ型糖尿病(DM)患者冠状动脉血流储备(CFR)和心功能的评价。方法正常对照组18例,Ⅱ型糖尿病患者22例,两组年龄、性别及一般情况相匹配,应用经胸超声心动图测量左室射血分数LVEF,在彩色血流显像引导下,显示位于室间沟心外膜脂肪垫内冠状动脉左前降支远段(LAD)长轴切面,记录静脉注射腺苷(0.84mg/kg,6min内)前后LAD血流频谱,计算CFR。结果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测LAD远段血流的成功率为88.89%。对照组注射腺苷后LVEF、LAD血流峰值流速显著增加,DM组注射腺苷后LVEF、LAD血流峰值流速无显著改变,DM组的CFR显著低于对照组(3.0±0.04vs1.75±0.12,P<0.01)。结论DM患者左室收缩和舒张功能减低,冠脉血流储备下降,提示DM患者冠脉微循环功能异常。经胸超声心动图为评价冠脉微循环提供了一种无创、简单易行的新技术,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血管内超声(IVUS)指导药物洗脱支架置入的价值。方法对38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67处病变行IVUS检查,指导药物洗脱支架置入。置入后再行IVUS,对未达到理想释放者进行高压球囊后扩张。观察6个月主要不良心脏事件。结果首次常规高压扩张置入支架,67处病变均达到冠状动脉造影理想标准,但符合IVUS理想标准仅40处(59.7%),27处(40.3%)未达标;行高压球囊后扩张,又有21处达到IVUS理想标准。最终达到IVUS理想标准者与常规高压扩张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1.0%对59.7%,P〈0.0001)。随访期间无一例心源性死亡或再梗死,再发心绞痛2例(5.3%)。结论常规高压球囊扩张置入药物洗脱支架,并不能使所有支架达到IVUS理想标准。IVUS指导下高压球囊后扩张可进一步改善药物洗脱支架置入效果,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应用冠状动脉血流显像技术结合双嘧达莫负荷试验探讨主动脉瓣狭窄患者主动脉瓣置换术 (AVR)前后的冠脉血流储备 (CFR)的变化。方法 分别在AVR前和AVR后 6个月两种情况下检测 3 1例单纯主动脉瓣狭窄患者的冠状动脉左前降支 (LAD)远端的舒张期血流速度峰值 (CPV)和速度时间积分 (VTI) ;然后经静脉注射双嘧达莫 ,测量达到最大充血状态的CPV和VTI ;CFR由用药后与用药前冠脉血流的CPV比和VTI比来计算 ;测量受试者的室间隔厚度 (IVST )、左室后壁厚度 (PWT)、左室内径 (LVID)、冠状动脉左前降支远端直径 (LADD) ;计算CPV和VTI与IVST的比值。结果  2 4例患者得到了手术前后成对的完整资料 ,IVST和PWT在主动脉瓣置换术后较术前明显减小 ,LVID却无明显变化 ;LADD也从术前的 (2 .2 72± 0 .0 15 )mm下降到 (2 .2 3 1± 0 .0 47)mm (P >0 .0 5 )。在静息状态 ,CPV和VTI在手术后稍降低 ,差别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5 ) ;CPV和VTI与IVST的比值均轻度增加 (P >0 .0 5 ) ;在充血状态 ,CPV和VTI在手术前后均明显增加 ,但术后的增加程度高于术前 ;术后的CPV和VTI与IVST的比值均显著增加 (P <0 .0 0 1) ;术后的冠脉血流储备也显著增加。结论 主动脉瓣狭窄患者在主动脉瓣置换术后冠脉血流储备明显增加 ,这个增加出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运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T-3DE)的17节段时间-容积曲线及牛眼图评价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手术前后左心室节段性功能变化.方法 选取32例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的冠心病患者,分别于术前、术后1周内行RT-3DE检查,获取17节段时间-容积曲线图及牛眼图,应用Qlab软件在机分析,所取参数包括左室收缩运动减低节段数、节段舒张末期容积(rEDV)、节段收缩末容积(rESV)、节段射血分数(rEF)及节段-整体射血分数(rgEF)并进行比较.另选择30例年龄相匹配的健康者作为对照组.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PCI术前患者在RT-3DE牛眼图中均显示多处收缩运动减低节段(5.2±1.8),病变节段心功能参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1周内显示病变节段数较术前减少(3.4±1.1),节段心功能参数改善(P<0.05).结论 RT-3DE的牛眼图及17节段时间-容积曲线可定性、定量反映PCI手术前后的左室节段心功能变化,从而为评价冠心病患者的PCI疗效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评价经胸多普勒超声心动图(TTDE)检测冠状动脉各主要分支血流储备的可行性和准确性.方法 临床疑诊冠心病拟行冠状动脉造影的439例患者,在进行冠状动脉造影前1周内进行TTDE检查,检测左前降支(LAD)、左旋支(LCx)和右冠状动脉后降支(PDA)远端的血流储备.在基础状态和持续静脉注射腺苷(140μg·kg-1·min-1)情况下分别测定其血流速度,计算血流储备(CFR)及其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的准确性.结果 439例患者中28支LAD、12支LCx和21支PDA闭塞.LAD的CFR检测成功率为96.8%(395/411),LCx的CFR检测成功率为74.9%(320/427),PDA的CFR检测成功率为83.0%(347/418).以CFR≤2.0和CFR≤1.7分别作为判断冠状动脉狭窄(≥50%)和显著狭窄(≥75%)的标准,诊断LAD、LCx和PDA狭窄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1%和87%,64%和82%,79%和85%,诊断显著狭窄的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86%和81%,70%和85%,81%和82%.结论 经胸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测冠状动脉各主要分支血流储备的成功率和判断冠状动脉狭窄的准确性均较高,具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经桡动脉和股动脉两种穿刺途径行冠状动脉造影术后即刻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成功率、并发症以及近期疗效。方法选择因冠心病心绞痛入院行择期冠状动脉造影,且结果显示明确的冠状动脉病变,并选择即刻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者。其中经桡动脉穿刺途径即桡动脉组134例,经股动脉穿刺途径即股动脉组427例。分析和比较两组靶血管病变特征、介入治疗成功率、疗效和并发症,并随访术后1月内主要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结果桡动脉组男性患者和吸烟者所占的比例明显高于股动脉组(P<0.01)。桡动脉组PCI成功率为93.3%,与股动脉组(94.8%)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桡动脉组病变血管的血运重建率为81.8%,低于股动脉组(93.4%),P<0.01。而且桡动脉组成功PCI者中慢性闭塞病变所占的比例(9.5%)也明显低于股动脉组(17.3%),P<0.05。但桡动脉组术后与穿刺有关的总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股动脉组,且术后平均卧床时间也明显短于股动脉组(P<0.01)。术后1个月期间主要心血管事件两组之间无明显差异。结论与经股动脉穿刺相比,经桡动脉穿刺冠状动脉造影后即刻行介入治疗的成功率和近期临床疗效基本相同,但术后与穿刺有关的并发症较少。对于复杂病变选择经股动脉PCI可能优于经桡动脉途径。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经胸超声心动图冠状动脉血流成像技术评估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患者冠状动脉血流储备(CFR)的价值。 方法选择2010年3月至2013年12月航天七三一医院收治的OSA患者50例。其中5≤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20,18例;20≤AHI<40,16例;AHI≥40,16例。采用经胸超声心动图冠状动脉血流成像技术检测静息状态下冠状动脉左前降支远端舒张期最大峰值血流速度(PDV)、舒张期平均血流速度(MDV)及注射三磷酸腺苷(ATP)后PDV、MDV及CFR。选择40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健康对照组。采用t检验比较OSA患者与健康对照组PDV、MDV、CFR差异;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不同AHI的OSA患者PDV、MDV、CFR差异,进一步组间两两比较采用SNK-q检验;采用t检验比较OSA患者、健康对照组、不同AHI的OSA患者静息状态下与ATP负荷状态下PDV、MDV差异。 结果静息状态下,全部受检者均获得满意的冠状动脉左前降支远端血流及多普勒频谱。静脉注射ATP后,健康对照组PDV、MDV分别为(92.78 ± 7.68)、(85.93 ± 6.98)cm/s,高于静息状态下的(28.09 ± 4.55)、(21.76 ± 5.09)cm/s,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49.687、58.259,均P<0.001);静脉注射ATP后,OSA患者PDV、MDV分别为(82.73 ± 6.91)、(77.39 ± 6.73)cm/s,高于静息状态下的(29.93 ± 3.66)、(22.28 ± 4.15)cm/s,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55.381、47.700,均P<0.001)。静息状态下,OSA患者与健康对照组PDV、MDV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静脉注射ATP后,OSA患者PDV、MDV均高于健康对照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6.524、5.884,均P<0.01)。静息状态下,不同AHI的OSA患者PDV、MDV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静脉注射ATP后,不同AHI的OSA患者PDV、MDV均较静息状态下增加,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5≤AHI<20:t值分别为-32.903、-32.771,均P=0.000;20≤AHI<40:t值分别为-37.122、-32.623,均P=0.000;AHI≥40:t值分别为-28.197、-20.184,均P=0.000);且AHI≥40的OSA患者PDV、MDV均小于5≤AHI<20、20≤AHI<40的OSA患者,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DV:q值分别为21.048、15.667,均P<0.05;MDV:q值分别为12.958、18.182,均P<0.05),但5≤AHI<20的OSA患者与20≤AHI<40的OSA患者PDV、MDV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OSA患者CFRmax、CFRmean均较健康对照组降低,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5.310、6.430,均P=0.000)。不同AHI的OSA患者CFRmax、CFRmea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而且随着疾病程度加重呈递减趋势;且5≤AHI<20的OSA患者CFRmax、CFRmean均大于20≤AHI<40、AHI≥40的OSA患者,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CFRmax:q值分别为2.889、4.142,均P<0.05;CFRmean:q值分别为3.080、4.204,均P<0.05),但20≤AHI<40的OSA患者与AHI≥40的OSA患者CFRmax、CFRmean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经胸超声心动图冠状动脉血流成像技术结合ATP能够无创性评价OSA患者CRF的变化,能较为敏感地检测到冠状动脉早期病变及冠状动脉微循环功能异常,可用于患者的长期追踪随访以及药物或手术疗效的判断,具有较高的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 ①探讨经胸声学造影二次谐波多普勒超声心动图 (TTDE)探测冠状动脉左前降支(LAD)远端血流的可行性 ;②与冠状动脉内多普勒 (ICD)相对照 ,分析研究LAD冠状动脉血流储备(CFR)。方法 利用TTDE连续检测 110例患者LAD血流。冠状动脉血流速度储备 (CFVR)为注射腺苷后的最大平均血流速度与静息状态平均血流速度的比值。结果 CFVR探测的成功率为 96%。TTDE所探测的CFVR(2 .83± 0 .68)与ICD所探测的结果 (2 .91± 0 .74)密切相关 (r =0 .83 ,Y =0 .76X + 0 .61,P <0 .0 0 1)。结论 TTDE结合声学造影及二次谐波技术是一项可行、可信的无创性探测CFVR的方法 ,可用于冠状动脉病变的探测及冠脉介入治疗的随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在接受了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即刻冠状动脉血流储备(CFR)的降低,以及AMI急性期基础血液中白细胞计数的增加均被视为AMI患者远期预后不良的预测因子。我们现将这两项指标联合起来评价AMI患者的远期预后。方法选自2010年8月至2012年6月在医院就诊的AMI患者共72例,所有患者在发病24 h内接受了急诊PCI治疗,并于术后即刻应用经冠状动脉多普勒导丝测量的CFR。基础血白细胞计数以患者发病24 h内化验取得,并满足白细胞计数≥10.0×109/L。所有患者均进行了临床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2.7±7.1)个月,以观察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根据MACE与CFR的关系,应用ROC曲线获得相关阈值,将患者分为2组进行对照分析,第一组:CFR<1.4;第二组:CFR≥1.4。结果第一组患者的基础血CK及CK-MB明显高于第二组患者,分别为(4 109±407)U/L vs.(2 685±562)U/L,P<0.05及(290.8±26.6)ng/ml vs.(255.7±65.6)ng/ml,P<0.05。第一组患者PCI术后即刻MBG3级占比明显低于第二组患者(25.9%vs.38.9%,P<0.05)。随访期间第一组患者的MACE明显高于第二组(40.7%vs.27.8%,P<0.05),主要体现在总死亡率的增高上(13.0%vs.0,P<0.05)。结论对于基础血白细胞计数增高的AMI患者,接受急诊PCI治疗后CFR<1.4是预示患者远期预后不良的重要因素,这部分患者的总死亡率明显高于CRF≥1.4的患者。这一结果进一步阐明了微血管功能及炎症反应与AMI患者的远期预后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