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的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的光学相干断层成像 (opticalcoherencetomography ,OCT)图像特征及其应用价值。方法 :对 32例 34眼荧光眼底血管造影检查确诊的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患者进行OCT检查 ;并采用OCT对神经上皮脱离和色素上皮脱离的高度和范围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 :34只眼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的OCT图像中 ,2 2只眼表现为单纯神经上皮层脱离 ,12只眼同时存在神经上皮层脱离和色素上皮层脱离 ,2只眼可见色素上皮层的断裂。本组病例神经上皮脱离高度为 ( 2 80± 5 2 ) μm。色素上皮脱离的高度为 ( 73± 2 5 ) μm。结论 :OCT无创伤、操作简便、灵敏度高。视网膜神经上皮脱离、色素上皮层脱离和断裂是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的主要OCT图像特征。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OCT联合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FA)在中心性浆液性视网膜脉络膜炎(CSC)的诊断价值。方法:随机抽取60例(64只眼) CSC患者,采取OCT、FFA检测,分析其诊断结果。结果:60例(64只眼) CSC患者经OCT诊断,62只眼(96. 9%)为神经上皮脱离,其中FFA诊断,56只眼见荧光渗漏,占87. 5%,与OCT诊断神经上皮脱离者相符。OCT诊断2只眼为色素上皮脱离,FFA诊断1只眼为黄斑鼻侧透见荧光,1只眼无异常荧光; OCT诊断6只眼为神经上皮脱离合并色素上皮脱离,FFA无特殊表现。治疗期间OCT无法对病灶予以定位,通过FFA诊断,对FFA检查渗漏点处予以激光光凝治疗;若FFA检查无渗漏点,仅口服醋甲唑胺。结论:OCT、FFA检测CSC各具优势,因此OCT联合FFA检测CSC,可明显提高患者诊断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entral serous choroidoretinopathy,CSC)的吲哚氰绿血管造影(Indocyarnine green angiography,ICGA)与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rgiography,FFA)的图像特征。方法 用激光扫描检眼镜(Scanning laser ophthalmoscope,SLO)对78例CSC患者进行FFA与ICGA同步检查。结果 FFA能清晰地显示渗漏点及窗样荧光,ICGA造影早期可见脉络膜充盈缺损,清楚地见到脉络膜荧光渗漏。结论 FFA与ICGA配合应用能更全面地了解CSC的发病机理。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entralserous cho rio retinopathy,CSC)的不典型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表现特点.方法:采用海德堡共焦激光扫描系统对64例(90眼)CSC患者行FFA检查,分析其结果.结果:CSC的FFA表现归纳5种类型:(1)典型渗漏点型;(2)不典型渗漏点型;(3)色素上皮脱离型;(4)严重型(泡状视网膜脱离型);(5)正常荧光造影所见型.第1种类型为CSC的典型荧光造影表现,后4种类型为CSC的特殊型荧光造影表现.结论:CSC的FFA表现形式各异,需与Vogt_小柳原田病、特发性脉络膜新生血管膜及色素上皮炎鉴别.  相似文献   

5.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SC)是一种主要影响青中年男性视力的常见疾病,以黄斑区浆液性视网膜脱离为特征。虽然大部分CSC可以自发消退,但复发率较高,容易转变为慢性形式,导致视网膜色素上皮层和感光细胞的永久性损伤,从而引发不可逆的长期视力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由于CSC的病因不明以及临床特征多样性,目前尚无统一的分类及治疗方法。眼底自发荧光、荧光素血管造影、吲哚菁绿血管造影、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光学相干断层扫描造影在内的多模式成像技术能够系统地描述CSC的预后,若联合机器学习技术可以提高临床效率。本文旨在将采用多模式成像对CSC的预后生物学标志物进行全面归纳和总结,更系统地评估患者预后和治疗反应,以便更好地指导临床选择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氪离子激光治疗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确诊为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SC)患者73眼随机分为激光组(36只眼)和药物组(37只眼)。激光组采用氪离子黄光激光治疗,药物组采用活血化瘀药物和维生素等营养药物治疗。分别于治疗后2周和4周复查视力、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和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检查。结果治疗后2周和4周激光治疗效均优于药物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氪离子黄光激光治疗CSC疗效确切,增加了光凝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7.
高度近视黄斑区脉络膜新生血管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高度近视黄斑部视网膜下脉络膜新生血管(CNV)患者的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图像特征。方法对16例(17眼)病理性高度近视连续治疗患者进行OCT检查,并与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和吲哚青绿眼底血管造影(ICGA)结果进行对比;同时对光动力治疗后患者的OCT图像形态变化进行分析。结果17眼中有12眼CNV呈类圆形团块状,自视网膜色素上皮层向上突出,位于视网膜神经上皮下间隙,呈强或中等强度反射;5眼的CNV呈纺锤形或不规则形,亦呈强或中等强度反射,位于色素上皮层平面。17眼中9眼伴浆液性神经上皮脱离,11眼伴出血性色素上皮脱离,14眼伴不同程度视网膜水肿和增厚。12眼经光动力治疗(PDT)后,FFA检查显示荧光素渗透消退或减弱,OCT检查显示CNV团块不同程度退缩,形态亦发生变化。结论OCT检查可确定高度近视黄斑病变中CNV团块的形态、大小及位置。高度近视黄斑病变中CNV的OCT图像以突出于色素上皮层的类圆形团块为特征,形态和大小可因治疗和观察时间而变化。  相似文献   

8.
光相干连续断层扫描术(OCT)及光相干连续断层血管成像(OCTA)是在眼科疾病诊断中运用较普及的重要检查,前者能实时显示视网膜的横断面产生视网膜全层结构的定量数据,后者可以显示视网膜及脉络膜血流图象,OCT结合OCTA能够准确评估视神经损害程度.  相似文献   

9.
<正>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SC)是一种常见的眼底疾病,好发于中青年男性,本病以后极部和(或)色素上皮脱离为特征,因侵犯黄斑区而引起视力下降。本研究联合应用眼底荧光造影及光学断层扫描对CSC进行诊断,以进一步指导治疗。本研究回顾分析我院2013年1月到2013年12月54例60眼CSC患者的FFA和OCT图像,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13年1月到2013年12月经我院初步诊断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与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FA)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7月~2014年12月我院门诊收治的248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行FFA与频域OCT检查,记录并比较频域OCT与FFA检查的结果。结果:FFA检查黄斑部荧光素渗漏145例(58.47%),视网膜增厚103例(41.53);频域OCT检查黄斑部荧光素渗漏36例(14.52),黄斑部视网膜增厚者212例(85.48%),两种方法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应用频域OCT与FFA检查,对糖尿病患者黄斑部结构和生理功能的掌握及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诊断具有重要意义,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相似文献   

11.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是常见的黄斑病变之一 ,其病因至今不明。许多报道认为 ,社会心理因素对本病的发病及预后有很大影响。我们对 2 0 0 1年 6~ 11月于我院就诊的 3 0名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患者进行心理治疗 ,并与对照组比较 ,以研究心理治疗对本病疗效及预后的影响。一、资料与方法根据视力下降或视物变形、变小等症状 ,经视力、眼底、Am sler表及眼底荧光造影 (fluorescencefundusangiography ,FFA)检查 ,并排除黄斑病变或高血压、糖尿病等全身性疾病 ,选择确诊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患者 60名。其中男 5 7例…  相似文献   

12.
赵英杰  唐健  严密  孟丹 《华西医学》2002,17(2):228-229
目的:探讨中心性晕轮状视网膜脉络膜萎缩(central areolar retinochoroidal atrophy,CARCA)的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的特征。方法:回顾分析32例CACA患者59只患眼的FFA检查资料。结果:FFA可见视网膜色素上皮及脉络膜毛细血管萎缩灶,早期呈弱荧光,晚期呈透见荧光;病灶内有色素沉着者可见斑点状遮蔽荧光;萎缩灶边缘染色呈强荧光,荧光范围不扩大。病灶内可透见粗大的脉络膜血管。后期萎缩区巩膜染色呈强荧光。其中25只眼有视盘周围环形脉络膜萎缩区,周边视网膜及视网膜血管正常。双眼发病且FFA表现对称者27例,单眼发病者5例。26例47只眼病灶范围在1-2.5个PD之间,6例12只眼病灶范围大于3个PD或小于1个PD。28 51只眼病灶呈圆形或椭圆形,边缘规则清楚;4例8只眼病灶边缘不规则,边界欠清晰。2例3只眼黄斑未受累。结论:CACA的FFA特征表现为萎缩区病灶边缘染色清楚的强荧光环,病灶内可呈现斑点状透见荧光、可透见粗大的脉络膜血管。后期萎缩区巩膜染色呈强荧光。  相似文献   

13.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SC)是一种常见的眼底病,无有效药物治疗,目前激光治疗是唯一有效的方法.激光治疗比较安全,并发症较少,我院自2003年激光治疗CSC以来,仅出现1例脉络膜新生血管(CNV),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应用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CirrusHD-OCT)测量黄斑区视网膜厚度、神经上皮脱离高度及脱离范围,观察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的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成像的特点与视力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6月至2011年3月中旬在我院行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检查的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的患者59例(60眼),记录黄斑区视网膜脱离的性质、厚度、高度、宽度及脱离区容积,采用偏相关的统计学方法来探讨上述指标与视力的相关性。结果 CirrusHD-OCT测量得出本组患者黄斑中心凹厚度313~692μm,平均(463.967±96.011)μm;黄斑区视网膜神经上皮层脱离高度为83~413μm,平均(236.300±94.734)μm;黄斑区视网膜神经上皮层脱离宽度为992~4021μm,平均(2472.400±724.845)μm;脱离容积为9.500~17.100mm3,平均(11.463±1.377)mm3。经SPSS12.0统计软件中的偏相关分析方法计算得出视力与神经上皮层脱离高度无关,与黄斑中心凹厚度相关(r=-0.705,P=0.000)。结论新一代频域OCT可清晰地显示浆液性视网膜脱离的性质、部位、高度以及宽度等,中心性浆液性视网膜病变患者视力与神经上皮层脱离高度和黄斑中心凹厚度呈负相关,而与神经上皮层脱离宽度和脱离容积无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脉络膜转移癌的临床及影像学检查特征并分析影像学表现之间的关联。方法回顾性分析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眼科2012~2019年确诊的脉络膜转移癌患者10例(12只眼),其中男4例,女6例,年龄61±5.8岁。所有患者均行最佳矫正视力、裂隙灯、眼底照相、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吲哚氰绿血管造影(ICGA)、自发荧光(FAF)检查。部分行B超扫描、MRI和肿瘤标志物检查。结果共10例(12只眼)脉络膜转移癌,原发来自肺癌8例,乳腺癌2例。11眼(91.67%)眼底可见黄色实性隆起,均为孤立性肿物,部分瘤体表面可见色素沉着(50%)。FAF检查示瘤体周边呈点状或环形高自发荧光,内部为斑驳自发荧光表现,且瘤体表面色素沉着的区域FAF呈高自发荧光(100%,P < 0.05)。11眼(91.67%)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表现为脉络膜-RPE层及神经上皮层呈波浪状隆起,视网膜神经上皮层与RPE层间可见大量细颗粒状强反射物质堆积,合并渗出性视网膜脱离。FFA背景期肿物呈低荧光,边界不清,中期其周围出现针尖样高荧光点,晚期呈弥漫性高荧光5眼(41.67%),5眼晚期瘤体中央相对低荧光。ICGA表现为早期肿物大面积低荧光,其后周边缓慢出现斑点状高荧光,随时间缓慢范围扩大并模糊,瘤体大部分仍为低荧光,范围较早期相缩小。B超扫描显示扁平实质性隆起。结论眼底彩照可显示肿瘤的部位、大小、色素及视网膜病变情况;FAF提示视网膜色素上皮状况,肿瘤表面色素与自发荧光表现明显相关;频域OCT可反映视网膜脱离情况及瘤体高度;ICGA与FFA相互补充有助于脉络膜肿瘤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entral serous chorioretinopathy, CSC)的谱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spectral domain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SD-OCT)图像特征。  方法  对临床上已确诊为CSC的34例(40只眼)患者进行SD-OCT和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 FFA)检查, 分析其图像特征并对二者结果进行比较。  结果  40只眼的SD-OCT检查结果显示, 37只眼(92.5%)有黄斑区局限性神经上皮脱离, 3只眼(7.5%)仅有色素上皮脱离。神经上皮脱离的37只眼中, 9只眼(24.3%)感光细胞内外节结合部信号增强、增厚, 28只眼(75.7%)信号减弱或消失; 伴有色素上皮脱离20只眼(54.1%), 伴有色素上皮层增厚、不规则或隆起12只眼(32.4%), 仅有神经上皮脱离5只眼(13.5%)。3只眼SD-OCT与FFA均表现为色素上皮脱离者, 二者色素上皮脱离位置和大小相一致。28只眼FFA表现为荧光渗漏点者, SD-OCT在相应位置均有色素上皮增厚、不规则、隆起或脱离。SD-OCT较FFA能发现更多的色素上皮脱离和神经上皮脱离。  结论  CSC患者的SD-OCT多数在神经上皮脱离区内存在视网膜色素上皮的增厚、不规则、隆起或脱离, 感光细胞内外节结合部信号多数减弱或消失。  相似文献   

17.
陈少华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2,12(14):3711-3712
目的 评价激光治疗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SC)的疗效.方法 对1999-11-2011-10开封眼病医院门诊就诊CSC患者505例(513眼)应用激光光凝治疗.结果 激光治疗CSC治愈率为56%,有效率为92%.结论 激光光凝治疗治疗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眼底荧光血管造影与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在原田病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对8例16眼原田病患者行FFA及OCT检查,全部病例均应用糖皮质激素冲击治疗,1周后复查OCT。结果 8例16眼原田病患者FFA检查表现为双眼早期视网膜色素上皮多发性渗漏,晚期多湖状荧光素积存的特征性外观,OCT显示多发的连续的神经上皮浆液性脱离,部分液性暗区内可见稀疏的蓝色反光点,经糖皮质激素冲击治疗1周后,OCT复查浆液性渗出迅速吸收。结论在原田病早期以双眼后极部多发的浆液性视网膜脱离为主,联合FFA与OCT可以对其早期作出正确诊断,同时为疾病的病情追踪、疗效评价以及视力预测提供了客观定量的评价标准。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和海德堡断层扫描(HRT-Ⅱ)对背景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黄斑水肿的诊断价值。方法40例背景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80眼)分成黄斑水肿组和非黄斑水肿组,用OCT测量黄斑区厚度,HRT-Ⅱ测量黄斑水肿指数,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对背景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黄斑水肿的诊断,OCT检查的Kappa值高于HRT-Ⅱ。以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FA)检查作为黄斑水肿的诊断标准,OCT检查P=0.0001,HRT-Ⅱ检查P=0.0856。结论OCT和HRT-Ⅱ均可用于定量检测糖尿病黄斑水肿,但OCT检查对黄斑水肿的确诊比HRT-Ⅱ检查更有优势;HRT-Ⅱ对黄斑水肿的误诊率高但漏诊率低,可以作为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黄斑水肿进行筛查的手段。  相似文献   

20.
苦碟子治疗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风膜病变39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 (简称中浆 )是眼科临床上较常见的眼病。我们采用辽宁民间草药苦碟子制成注射液治疗中浆 39例 ,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1 1 观察对象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患者 70人 ( 70眼 ) ,分为二组。观察组 39人 ( 39眼 ) :平均年龄 33.5( 2 3~ 57)岁 ;男 31人、女 8人 ;病程 3天至 1 .5月。对照组 31例 ( 31眼 ) ,男 2 2人 ,女 9人 ;平均 34 .2 ( 2 2~56)岁。1 2 观察方法所有病例在治疗前分别测量视力和平面视野 ,眼前节显微镜检查 ,检眼镜详细检查眼底情况。对某些病例还做了眼底摄影和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