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宁 《光明中医》2016,(17):2468-2469
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治疗气虚血瘀型阵发性心房纤颤的临床疗效。方法根据我院自2012—2014年收治的100例心房纤颤患者纳入研究,随机分为对照组50例和治疗组50例。对照组予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补阳还五汤,疗程均为6周。通过心电图检查了解病情变化情况,观察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心房纤颤发作频率评分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补阳还五汤对气虚血瘀型阵发性心房纤颤具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2.
阵发性心房纤颤为临床最为常见的心律失常疾病之一,常表现为反复发作的心悸、胸闷、乏力,严重者可出现心绞痛、头晕,偶发晕厥,甚或出现急性心力衰竭、急性肺水肿,且因其容易形成血栓而引起栓塞性并发症,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和健康。笔者采用中医辨证论治治疗阵发性心房纤颤一例,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补虚固本、祛痰化瘀法对阵发性心房纤颤患者临床疗效及血浆C-反应蛋白水平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阵发性心房纤颤患者61例按1∶1比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对照组采用胺碘酮治疗,治疗组采用补虚固本、祛痰化瘀之复方中药治疗,2组均以2个月为1个疗程,随访时间为3个月,比较治疗前后窦性心律维持情况、左心房内...  相似文献   

4.
目的:心房纤颤是临床上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及时控制心室率与转复维持窦性心律是治疗该病的两种主要治疗方式.通过临床观察,胺碘酮是维持窦性心律最有效的药物[1],同时对转复房颤,减慢心率作用明显.方法:按胺碘酮药物常规治疗方法用药.结果:对阵发性心房纤颤,心房扩大不明显者,胺碘酮可作为优先选择的治疗药物.结论:本文结果表明胺碘酮在治疗心房纤颤中具有良好的疗效,且副作用较小,在治疗房颤中相对安全,在转复房颤并维持窦性心律方面是一种有效的抗心律失常药.  相似文献   

5.
王文昶 《中医研究》2005,18(5):55-58
心房纤颤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慢性房颤的发生率为每年1.7%,并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加[1].心房纤颤属中医"心悸"、"怔忡"范畴,现将中医药治疗心房纤颤近年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6.
本院2000-2006年共对348例心房纤颤(AF)患者检查动态心电图,其中持久性AF 307例,阵发性AF 41例,现对其出现长R-R间期的临床意义进行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7.
心房纤颤(简称房颤)是临床最常见心律失常之一,随着老龄人口的增加,房颤的发生率逐渐提高.目前,药物治疗仍是房颤的重要治疗手段.我们用稳心颗粒联用缬沙坦治疗50例老年阵发性房颤患者,与胺碘酮治疗的46例对比,探索稳心颗粒联用缬沙坦治疗阵发性房颤的疗效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8.
心房纤颤是老年人常见的心律失常。据统计,60岁以上人群中,心房纤颤发生率为1%,并有随年龄增加的趋势。1998-2003年,我科共收治老年人心房纤颤患者66例,现将其临床特点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比参松养心胶囊和胺碘酮治疗心房纤颤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100例心房纤颤患者随机分为参松养心胶囊组和胺碘酮组。结果:参松养心胶囊组和胺碘酮组治疗心房纤颤总有效率分别为55%、60%,统计学处理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参松养心胶囊和胺碘酮治疗心房纤颤疗效相当,但参松养心胶囊不良反应更少。  相似文献   

10.
本院2000-2006年共对348例心房纤颤(AF)患者检查动态心电图,其中持久性AF307例,阵发性AF41例,现对其出现长R—R间期的临床意义进行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11.
中西医结合治疗风心病合并慢性心房纤颤20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西医结合治疗风心病合并慢性心房纤颤20例山东中医学院附院(250011)李宜方关键词风心病,心房纤颤,中西医结合疗法自1985年6月~1994年6月期间,运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对风心病并慢性心房纤颤20例进行治疗,取得较好疗效,现总结如下。1临床资...  相似文献   

12.
胡耀中  史海中 《中医药研究》2011,(12):1510-1510
阵发性心房纤颤(PAF)是临床常见的心律失常,60岁以上的老年人房颤的发生率为1%,并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1]。阵发性房颤可见于正常人,也见于心脏与肺部疾病患者。阵发性房颤反复发作发展为永久性房颤,导致心律失常性心肌病,影响心功能,还有较高发生体循环栓塞的危险,因而防治阵发性房颤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3.
以师徒问答形式,分析1例中医治疗气阴虚火旺型胸痹兼心悸验案.该患者现代医学诊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不稳定性心绞痛 、心率失常-阵发性心房纤颤,并伴有高血压等多种疾病.经中西医结合治疗,患者临床症状明显改善.笔者认为该病案之要点在于胸痹和心 悸如何取舍,证候如何确认.中医治病辨标本缓急,本案急在胸痹,危在胸痹,心悸相对较缓;病位在心,其次在肾.故用天王补心丹加减,滋阴降火,益气温阳.结合本病案,笔者又对重要的临床灵活应用,西医心房纤颤的诊断和治疗一并进行了深入剖析.  相似文献   

14.
目的:为完善CHADS2评分指标以提高其预测卒中风险的准确性,为无瓣膜病变心房纤颤患者缺血性脑卒中的防治提供相关依据。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对600例无瓣膜病变心房纤颤患者进行统一的心血管流行病学调查分析,探讨无瓣膜病变心房纤颤患者缺血性脑卒中相关危险因素。结果:与未发生缺血性脑卒中的无瓣膜病变心房纤颤患者相比,缺血性脑卒中无瓣膜病变心房纤颤患者的各项危险因素均明显增高。使用华法林和阿司匹林后脑卒中风险均有不同程度降低。结论:与传统高危因素相比,体重指数超高、冠心病、吸烟、饮酒、高脂血症、既往血栓栓塞病史、左室射血分数45%、左房面积扩大、左心室舒张功能降低等因素均可使卒中风险增加。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胺碘酮加中药炙甘草汤口服及时转复心房纤颤的临床疗效。方法:对62例初发和阵发性心房纤颤患者,给予胺碘酮加中药炙甘草汤口服治疗;并设对照组62例,单纯给予胺碘酮口服治疗。观察复律的效果、心率及QT间期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复律例数明显高于对照组,对心率、QT间期的影响明显小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分析,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胺碘酮加中药炙甘草汤口服对房颤及时复律有效、安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胺碘酮对于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患者并发心房纤颤的转复及窦率维持的作用。方法冠状动脉搭桥术后并发心房纤颤患者20人,根据不同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给予经静脉注射胺碘酮。取得临床效果后,改用口服剂量维持1个月,探讨胺碘酮对于心房纤颤转复和窦性心率维持的作用,并总结有无严重毒副作用。结果20例患者中有18例成功转复为窦性心律,2例未转复成功患者心率均控制在85次/min以下,临床症状明显缓解。随后改为口服剂量维持,随访1个月,已经转复为窦性心律的没有再转变为心房纤颤。除1例在应用后出现心动过缓、血压下降外,其余患者未见严重副作用。结论胺碘酮对于冠脉搭桥术后早期心房纤颤有较高的转复率,并且无明显副作用。  相似文献   

17.
王钢 《中医药研究》2011,(11):1301-1302
目的观察比索洛尔在控制糖尿病并发心房纤颤患者心室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临床糖尿病并发心房纤颤患者,且心室率为(90~120)/min,心功能为I级~Ⅲ级的患者75例,随机分成两组。比索洛尔组(38例)口服比索洛尔。地高辛组(37例)口服地高辛,控制心房纤颤的心室率。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静息时心室率、24h平均心室率、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FPG)等指标。结果比索洛尔组患者心房纤颤心室率控制的情况明显好于地高辛组(P〈0.05);两组临床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4.74%vs 86.49%,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FPG、HbA1c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比索洛尔能有效控制糖尿病并发心房纤颤患者的心室率,同时对糖代谢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参麦注射液联合可达龙对心房纤颤的疗效.方法:将79例心房纤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n=40)用参麦注射液30~40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00ml中日1次静点,同时口服可达龙200mg~600mg·d-1;B组(n=39)心律平300mg~450mg·d-1.两组病人连续治疗1个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均有效,但治疗组显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参麦注射液联合可达龙治疗心房纤颤安全,疗效确切,病人耐受性、依从性好.  相似文献   

19.
综述了近10余年来中医药治疗心房纤颤的现状,认为中医药治疗心房纤颤疗效肯定;并认为今后的研究应该加强中医辨证证型的规范化、评价标准的科学化、中药制剂的多样化,使中医药更好的应用于临床。参考文献13篇。  相似文献   

20.
磁性皮内针内关穴防治室上性心律失常38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尚荣  徐芬  韦桂晔 《中医研究》2001,14(4):62-63
对频繁发作的快速室上性心律失常38例病人,其中阵发性心房纤颤3 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35例,经药物转复窦性心律后,药物不能控制复发者,采用皮内针按入"内关"穴,得气后将尺寸为8×20×2mm消毒磁片覆盖内关穴位,然后胶布固定,5天为1疗程,观察其疗效,其有效率为7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