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药里的胶剂是中药里最早的剂型之一,主要成分为动物水解蛋白质类物质,我国古代文献记载只有两种,即鹿角胶(白胶)和阿胶(傅致胶)。陶弘景在《别录》中指出,“白胶生云中,煮鹿角作之,阿胶“生东平郡,煮牛皮作之,出东阿”。可以看出这里的“牛皮”二字可能是古...  相似文献   

2.
潘登善 《陕西中医》1999,20(9):423-424
<正> 阿胶,始载于《神农本草经》,一名傅致胶,列为上品。陶弘景称之为盆覆胶,《千金·食治》名驴皮胶。晋唐时“岁常煮胶以贡天府”,习称贡胶。由于昔以山东东阿阿井水与牛、驴等皮熬制而成者著称,故传统有“阿胶”之名。 1 历代制胶原料辨析 熬制阿胶的原料,历代有所不同。 《本经》曰:阿胶,“煮牛皮作之”。《新修本草》云:“阿胶……煮牛皮作之,出东阿。”《本草拾遗》  相似文献   

3.
阿胶与水质     
阿胶的质量,与其提炼过程中所用的水质,有密切的关系。这已被生产实践所证实。查阅古代医药专著,历代名医对熬制阿胶所应用的水质有详细的论述。明,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讲到:“……东阿有井,大如轮,深六、七丈,岁常煮胶以贡天府者即此也。其井乃济水所注,取井水煮胶,用搅浊水则清,故人服之,下膈疏痰止吐,葢治淤浊,及逆上之痰也,”“……以阿县城北井水作煮者为真,其井官禁,真胶  相似文献   

4.
阿胶源产地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强 《中成药》1994,16(7):49-49
阿胶源产地考山东省阳谷县古井阿胶厂(252300)李强阿胶首次见于我国最早的药学专著《神农本草经》,距今已有二千年历史。书中记载:阿胶“出东阿”。东汉时期《本草》中载:“所谓阿胶也,故世俗有阿井之名”及“真胶产于古齐国之阿地,又以阿井水煮之最佳”,这...  相似文献   

5.
于大猛 《光明中医》2006,21(9):32-32
阿胶,首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千金方·食治》称驴皮胶.因晋唐时期"岁常煮胶以贡天府",又称贡胶.后世由于以东阿阿井之水熬制而成者质佳,故又有阿胶之名.本文就阿胶的传统制法作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6.
<正> 阿胶,《神农本草经》谓付致胶,陶宏景谓盆复胶,《千金·食治》谓驴皮胶,因唐朝之时“岁常煮胶以贡天府”,故名贡胶,古之熬胶需九天九夜,因而又名九天阿胶。为甘平补血、止血润燥的良药。据考,阿胶的制备与应用约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公元一世纪左右,长沙马王堆汉墓《五十二病方》中已有胶的记载,《神农本草经》中亦有阿胶功用之详记,较荷兰1690年始有动物胶的记载早十七个世纪。山东阿胶久负盛名,早在1915年就曾获得巴拿马国  相似文献   

7.
<正> 山东平阴阿胶厂座落在济南市南百余里的平阴县东阿镇,西南面临狮耳山,有狼溪河水自镇上流经,系洪范九泉汇聚而成。自古以来此处即为盛产阿胶之地。阿胶,素与人参、鹿茸齐名而并称为中药三宝。我国现存最早的药物学专著《神农本草经》将阿胶列入上品,称其有“补中益气……久服轻身”之效。李时珍在其药物学巨著《本草纲目》中誉为“圣药”,并记载:阿胶产“阿井,在今山东·兖州府·阳谷县东北六十里,即古之东阿县。……其井乃济水所注,取井水煮胶,用搅浊水则清。故  相似文献   

8.
动物胶药分类及临床应用忻家础①我国应用动物胶有悠久的历史,积累了丰实的生产工艺及临床应用的经验。早在东周秦汉,我国即知制造动物胶,并应用于临床。《本草经》记载阿胶(驴皮胶)与白胶(鹿角胶)两种。东汉张仲景著作中,对动物胶有较为广泛的应用,《伤寒论》用...  相似文献   

9.
山东东阿阿胶厂座落在鲁西平原的东阿县县城内,南邻景阳岗、阿胶井,东靠中国第一河——黄河。东阿阿胶已有两千余年的生产历史。最早记载阿胶的医书是《神农本草经》,书中写到:阿胶“生东平郡煮牛皮作之出阿胶”。可见阿胶是发源于山东省东阿县,故名阿胶。解放前,在东阿县阿胶的生产  相似文献   

10.
阿胶又名“驴皮胶”,是一味常用的补血中药,阿胶的临床运用已有数千年的历史。中国第一部经典中药作《神农本草经》将阿胶列为“上品”,书中记载:“煮牛皮作之”、“味甘平,主治心腹内崩,劳极,洒洒如疟状,腰腹痛,四肢酸疼,女子下血、安胎。久服轻身益气。”  相似文献   

11.
略述鹿角胶的临床应用及现代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鹿角胶为鹿科动物梅花鹿CevusnipponTemminck或马鹿C .elaphusL的角煎熬而成的胶块 ,始载于《神农本草经》 ,称白胶。在《本草逢原》中称鹿胶 ,现称鹿角胶 ,味甘咸性温 ,入肝、肾两经 ,具有补肾阳、益精血的作用 ,并可止血。临床上广泛用于肾虚及气虚寒诸证。[1]1 临床应用男子阳痿、滑精 ,女子宫冷不孕、崩漏、带下 :鹿角胶能补肾阳、益精血 ,《玉楸药解》云 :“温肝补肾、滋益精血。治阳痿精滑……”。以上诸证多属血肾肝虚不足之候 ,用本品可温肝肾益精血 ,则诸证自退。如男子阳痿不举 ,可配肉苁蓉、巴戟天…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随着广大医药工作者的不断探索,以及先进仪器设备的运用,阿胶的炮制在方法、工艺、辅料等技术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改进和创新,现综述如下。 1 阿胶的制备原料和规格 1.1 制备原料 《中国药典》[1]明确阿胶为用驴皮熬制,但在历史上驴皮并非制作阿胶的唯一原料,如明代李时珍谓:“大抵古方所用多是牛皮,后世乃贵驴皮,若伪者皆杂以马皮、旧革、鞍、靴之类,其气浊臭,不堪入药。”张氏[2]经过研究认为,隋唐以前有用鹿、马、牛、驴等皮制作阿胶原料的多样性,到唐代才逐渐认识到驴皮胶药用比牛皮胶要好,从而占据主导地位。近年有学者[3]从…  相似文献   

13.
正阿胶是老少皆宜、滋补作用卓著的宝贵中药,历史悠久,始载于《神农本草经》。《本草经集注》中记载:"出东阿,故曰阿胶。"阿胶作为皇帝贡品最早见于《水经注》:"岁尝煮胶以供天府。"唐《本草拾遗》中记载:"诸胶皆能疗风,而驴皮胶主风为最。"宋《重修政和经史证类备用本草》注明:"阿井水煎乌驴皮如常煎胶法。"明代已以驴皮为主,  相似文献   

14.
鹿胶,历史上有2种来源,包括鹿皮胶与鹿角胶,现代以鹿角胶为主,鹿皮胶仅贵州、吉林等民间使用。该文对鹿胶自周朝《周礼·冬官·考工记》以来的古今文献进行梳理,经系统的本草考证,发现①古代鹿胶为六胶(鹿胶、马胶、牛胶、鼠胶、鱼胶、犀胶)之首,除作为黏合剂用于制弓、制墨外,入药成为主流应用,鹿角胶以"白胶"之名入药,始载于东汉《神农本草经》。②因鹿皮的历代用途多样化、贵族化及鹿角获得的便利性等原因,古代鹿胶的制备原料由鹿皮与鹿角并重逐渐演变为以鹿角为主,鹿皮退出主流原料。③鹿胶的基原动物为鹿科马鹿Cervus elaphus、梅花鹿C.nippon外,古代还涉及同科其他动物如麋鹿Elaphurus davidianus、水鹿C.unicolor。④鹿胶加工方法从古代延续至今,未发生显著的变化。⑤鹿皮胶与鹿角胶功效同中有异,均性温,鹿角胶温补肝肾,益精养血,偏于补阳;鹿皮胶既能补阳,又可滋阴补血、止血,实为阴阳双补,具有独特优势。该文的考证结果可为鹿皮胶的推广及药用价值开发提供文献支撑。  相似文献   

15.
张仲景"治未病"的预防医学观探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内经》、《难经》“治未病”思想是张仲景预防医学观的理论基础《内经》有三处明确提出“治未病”一词,《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曰:“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素问·刺热》曰:“肝热病者,左颊先赤;心热病者,颜先赤;脾热病者,鼻先赤;肺热病者,右颊先赤;肾热病者,颐先赤。病虽未发,见赤色者刺之,名曰治未病。”《灵枢·逆顺》云:“上工刺其未生者也;其次,刺其未成者也……故曰,上工治未病,不治已病,此之谓也。”《内经》中除上述三段明确…  相似文献   

16.
辨证施治,是《伤寒论》撰用《素》、《难》精神,而为后世理法方药的规矩准则,兹约述如下。一、辨色《素问·举痛论》说:“视其五色,黄赤为热,白为寒,青黑为痛,此所谓视而可见者也。”《难经》六十一难说:“望而知之谓之神,以外知之曰圣。”《伤寒论》就是撰用《素》《难》之义而辨其病之阴阳、表里、寒热、虚实而施治的。如《辨太阳病脉证治》说:“面色缘缘正赤者,阳气怫郁在表。”赤为热,面为阳脉所过,阳为热,故视其面色缘缘正赤,当为阳气怫郁在表。又说:“藏结无  相似文献   

17.
<正>《伤寒论》一书,对于药物炮制,最为考究。于此仅举数则,以冀对是书论药物炮制有所重视和研究,以期提高临床疗效。1 水制法1.1 以水煮之 《伤寒论》论水煮药物炮制法大多述于方后注中。如麻黄汤方后注曰:“先煮取麻黄减二升,去上沫”,“去节”。《雷公炮制药性解》曰: “麻黄,凡使去节并沫,若不尽,服之令人闷。”现代药理研究证明麻黄中的主要成分是麻黄碱,能兴奋大脑皮层及皮层下中枢。倘若用之不当,极易引起失眠,不安,心烦,震颤;若能先煮去上沫,则可破坏少量麻黄碱,减其副作用。张锡纯曰麻黄先煎去沫“使其性归于和平也”实属经验之谈。又蜀漆  相似文献   

18.
一、1957年人民卫生出版社影印《本草纲目》卷43(1574页)龙条集解文的断句,误为:“[时珍曰]按罗愿尔雅翼云。龙者鳞虫之长。王符言其形有九。似头。似驼角。似鹿眼。似兔耳。似牛项。似蛇腹。似蜃鳞。似鲤爪。似鹰掌。似虎是也。”此文的断句,应该是这样: [时珍曰]按罗愿《尔雅翼》云:“龙者鳞虫之长。王符言其形有九似:头似驼,角似鹿,眼似兔,耳似牛,项似蛇,腹似蜃,鳞似鲤,爪似鹰,掌似虎,是也。”  相似文献   

19.
龙骨新炮制     
龙骨的炮制历代方法不一,宋代有“烧赤”、“烧过”(《圣惠》),“酒煮”焙干(《局方》)的炮制方法。沿用至明代,增加了“煅,醋淬”(《晋济》)和“烧脆,研细方精,以水飞淘,免着肠胃”(《蒙荃》)的方法。《纲目》:“近世方法,但煅赤为粉,水飞三度用,如急  相似文献   

20.
魏彦巍 《河南中医》2005,25(10):76-77
桂枝,首载于《本经》:“主上气咳逆,结气,喉痹吐吸,利关节.”为樟科植物肉桂的嫩枝.此药临床应用甚广,《本经疏注》作了精辟概括:“能利关节,温经通脉……其用之道有六:曰和营,曰通阳,曰利水,曰下气,曰行瘀,曰补中.其功最大,施之最广,无如桂枝汤,则和营其首功也.”纵观古今医家,大都对桂枝的其中五种功效用得出神入化,并且留下了诸多经方、验方,但对其“曰下气”功能的临床应用论述较少且不够系统,十分可惜.笔者临床十余年,喜用桂枝,尤擅在辨证论治基础上加用桂枝,以取其“曰下气”作用来治疗各种气逆证,确有画龙点睛之妙,余不揣肤浅,采撷几例典型者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