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对国内以及甘肃各地栽培的牛蒡子进行质量考察,了解甘肃栽培牛蒡子的质量状况。方法:色谱柱,大连依利特(250mm×4.6mm,5μm);乙腈-水(27:73)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80nm;流速1.0mL/min;柱温:室温。结果:牛蒡子苷在0.96~8.64μg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为97.13%,RSD为1.67%。甘肃产牛蒡子所含牛蒡子苷在5.3%~7.6%之间。结论:甘肃栽培牛蒡子质量符合药典规定。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牛蒡子炮制前后色谱指纹图谱,对变化成分进行分离纯化,并进行结构鉴定,进一步对牛蒡子炮制机理进行探讨研究。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建立牛蒡子的指纹图谱,揭示其炮制后成分变化规律,采用系列硅胶、反相硅胶柱色谱、高效液相色谱,对变化成分进行分离纯化,结合NMR波谱学数据,对化合物进行结构解析,确定其结构。结果:建立了牛蒡子生品与制品在296 nm波长下的指纹图谱,通过对比发现了两个非木脂素类变化成分。分离并鉴定了两个化合物,分别是3,5-二咖啡酰基奎宁酸和4,5-二咖啡酰基奎宁酸,二者含量在炮制前后存在显著变化。结论:共分离得到两个酚酸类物质,并且二者为首次从牛蒡子果实中分离得到。通过研究发现,由于牛蒡子在炮制过程中受温度影响,其所含有的3,5-二咖啡酰基奎宁酸可向4,5-二咖啡酰基奎宁酸转化,从而使牛蒡子生品与制品在指纹图谱上出现较大差异,本研究可以为牛蒡子的炮制机理及质量标准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获得牛蒡子高产的栽培措施。方法: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的方法在大田种植,分析不同的栽培措施对牛蒡农艺性状、物候期和牛蒡子产量、品质的影响。结果:试验结果表明,8月28日种植的牛蒡株高、牛蒡子千粒重、牛蒡子亩产最高。当种植密度为1 482株/667 m2时,牛蒡子亩产最高。牛蒡苷含量随着种植时间推迟、密度增加反而成增加趋势。分次施肥的牛蒡株高、牛蒡子千粒重、牛蒡子亩产、牛蒡苷含量显著高于一次性施肥。覆膜牛蒡株高、牛蒡子亩产、牛蒡苷含量、相对含水量分别高于露地7.74%、10.87%、6.38%、24.20%。打顶牛蒡子亩产比不打顶高11.09%,分枝数低35.89%。种植时间早和打顶都缩短了牛蒡生长周期。结论:根据试验结果得出牛蒡子高产栽培措施为:8月28日左右进行直播,种植密度为1 482株/667 m2,肥料分4次施用,在厢面覆盖薄膜,抽薹时进行打顶。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牛蒡子Fructus arctii花序苞片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高效液相色谱及重结晶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通过薄层色谱和波谱数据分析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牛蒡子花序苞片正己烷萃取物中分离得到12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胡萝卜苷(1)、isofouquierol(2)、(22E)-5α,8-表二氧麦角甾-6,22-二烯-3β-醇(3)、3β-hydroxy-21,22-epoxyursa-20(30)-en(4)、3β,21β-二醇-20(30)-烯-蒲公英甾烷(5)、齐墩果酸(6)、牛蒡苷元(7)、carthamogenin(8)、咖啡酸(9)、4(14)-桉烯-8α,11-二醇(10)、monogynol A(11)、羽扇豆醇(12)。结论化合物2、3、5、6、10、11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2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不同产地牛蒡子药材进行质量评价。方法:用HPLC法测定了不同产地牛蒡子药材中牛蒡子苷和牛蒡子苷元的含量。结果:苷含量为2.85%~7.82%,以天水最低,建德最高,苷元含量为0.03%~1.37%,以会川最低,金陵最高。结论:该方法快速准确,可同时测定牛蒡子药材中牛蒡子苷和牛蒡子苷元的含量,可作为牛蒡子药材的质量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6.
不同产地牛蒡子药材质量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建立不同产地牛蒡子药材综合质量评价方法。方法用HPLC法测定了市售不同产地牛蒡子药材10个样品中牛蒡子苷及牛蒡子苷元的含量。结果苷含量为5.07%~8.25%,以西安市售药材含量最高;牛蒡子苷元的含量为0.145%~1.39%,以广西市售药材含量最高。结论以牛蒡子苷和牛蒡子苷元的总和作为质量评价指标,得出西安市售药材的质量较好。本方法简便、易行。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不同产地牛蒡子药材进行质量评价.方法:用HPLC法测定了不同产地牛蒡子药材中牛蒡子苷和牛蒡子苷元的含量.结果:苷含量为2.85%~7.82%,以天水最低,建德最高,苷元含量为0.03%~1.37%,以会川最低,金陵最高.结论:该方法快速准确,可同时测定牛蒡子药材中牛蒡子苷和牛蒡子苷元的含量,可作为牛蒡子药材的质量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 :同时测定牛蒡子药材中牛蒡子苷和牛蒡子苷元的含量。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110 0液相色谱系统四元泵 ,色谱柱 Kromasil ODS(4 .6 mm× 2 5 0 mm,5 μm) ;流动相 :甲醇 -乙腈 -水 -四氢呋喃 10∶ 2 4∶ 6 5∶ 1至 10∶ 39∶ 5 0∶ 1线性梯度 ,检测波长 2 2 0 nm。结果 :牛蒡子苷及牛蒡子苷元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 10 2 .4 % ,10 2 .9% ,RSD分别为0 .6 % ,1.3% (n=5 ) ,线性方程分别为 Y=0 .0 0 0 7X- 0 .176 3(r=0 .9999) ,Y=0 .0 0 0 5 X+0 .0 14 1(r=0 .9998)。结论 :该方法快速准确 ,可同时测定牛蒡子药材中牛蒡子苷和牛蒡子苷元的含量 ,可用作牛蒡子药材的质量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从牛蒡子中提取纯化高纯度牛蒡子苷的工业纯化工艺条件.方法:通过工艺研究,考察提取条件对牛蒡子苷提取量的影响,建立大孔树脂梯度洗脱法精制牛蒡子苷提取物的优化工艺,结合DDW-16脱色树脂和重结晶技术,制备牛蒡子苷单体.结果:建立了牛蒡子苷单体的制备工艺,三批次中试的牛蒡子苷平均得率1.4%,平均纯度93.6%....  相似文献   

10.
目的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不同厂家牛蒡子中牛蒡苷的含量。方法以Hypersil C18柱(5μm,4.6mm×250mm)为色谱柱,流动相为甲醇-水(1:1.1),流速为1.0mL/min,检测波长为280nm。结果牛蒡苷线性范围为2.624~7.872μg,r=0.9993;平均回收率为98.16%,RSD为1.95%。结论该方法可靠,灵敏,快速,适合测定牛蒡子中牛蒡苷的含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优化牛蒡根总黄酮的超声提取工艺。方法:以总黄酮提取率为指标,采用单因素考察乙醇体积分数、料液比、粉碎粒度、提取次数、超声时间、温度及功率对牛蒡根总黄酮提取工艺的影响;选取乙醇体积分数、提取时间、超声功率及粉碎粒度为考察因素,通过正交试验法优化牛蒡根总黄酮超声提取条件,并使用SPSS软件对试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乙醇体积分数、超声时间、超声功率和粉碎粒度是影响牛蒡根总黄酮提取效果的主要因素。优选的提取工艺为牛蒡根最粗粉加20倍量60%乙醇提取3次,每次40 min,超声功率60 W,温度60℃。结论:优选的提取工艺稳定可行,可推广于大生产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牛蒡Arctium lappa根的化学成分。方法运用正相硅胶、ODS柱色谱以及半制备型HPLC等手段进行分离纯化,并采用核磁共振等现代波谱学技术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牛蒡根55%乙醇提取物醋酸乙酯部位中分离得到14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1,5-二咖啡酰-3-苹果酰奎尼酸(1)、3,5-二咖啡酰-1-(2-咖啡酰-4-苹果酰)-奎尼酸(2)、3,5-二咖啡酰-1-(2-咖啡酰-4-苹果酰甲酯)-奎尼酸(3)、3,5-二咖啡酰-1-琥珀酰甲酯奎尼酸(4)、3,4-二咖啡酰-1-琥珀酰甲酯奎尼酸(5)、1,3,5-三咖啡酰-4-琥珀酰奎尼酸(6)、1,5-二咖啡酰-3-琥珀酰奎尼酸(7)、1,5-二咖啡酰-4-琥珀酰奎尼酸(8)、1,5-二咖啡酰-4-琥珀酰甲酯奎尼酸(9)、1,5-二咖啡酰-3-琥珀酰甲酯奎尼酸(10)、1,3,4-三咖啡酰奎尼酸(11)、1,4,5-三咖啡酰奎尼酸甲酯(12)、3-咖啡酰奎尼酸(13)、4-羟基苯乙酸(14),其中13个为咖啡酰奎尼酸衍生物。结论化合物3~5、9、11、12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4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3.
蒋晓文  白俊鹏  田星  赵庆春 《中草药》2016,47(5):726-731
目的研究牛蒡Arctium lappa根中的黄酮苷类化学成分及其抗氧化活性,分析构效关系。方法采用重结晶、硅胶柱色谱、RP18柱色谱、Sephadex LH-20柱色谱和PHPLC等多种分离手段,对黄酮苷类化合物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现代波谱学方法(NMR、ESI-MS)鉴定其结构,并采用DPPH法、ABTS法和FRAP法对分离得到的化合物进行抗氧化活性测试。结果从牛蒡根5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8个黄酮苷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柚皮素-7-芸香糖苷(1)、橙皮苷(2)、淫羊藿苷(3)、芒柄花苷(4)、异芒柄花苷(5)、新甘草苷(6)、新异甘草苷(7)、甘草苷(8);经3种不同方法测试,分析了这一类化合物的抗氧化活性构效关系。结论化合物3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其他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和8显示出较强抗氧化活性;黄酮的B环上的3′-OH和4′-OCH3结构具有较高电子离域并且能形成氢键,很大程度提高了其结构的稳定性,增强了其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14.
曾凤  尹震花  申丽  黄午阳 《中草药》2023,54(3):1010-1016
糖脂代谢紊乱与肥胖、非酒精性脂肪肝、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癌症等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多糖是重要的天然活性物质,具有很大的开发潜力,尤其是在抗氧化、抗炎、抗癌、调脂等方面引起国内外学者的高度关注。牛蒡多糖是药食同源植物牛蒡Arctium lappa中重要的活性成分之一,近年来被发现具有调节机体脂质代谢、抗氧化、抗炎和调节肠道菌群等多种功能,能预防和改善肥胖、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等代谢综合征,是牛蒡改善糖脂代谢紊乱的物质基础。综述了牛蒡多糖在调控糖脂代谢的有益作用,并探讨其潜在的作用机制,以期为牛蒡多糖防治肥胖及相关代谢疾病提供依据,并为牛蒡的开发利用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5.
目的获得牛蒡Arctiumlappa根功能基因数据库,分析其木质素类化合物生物合成途径及关键酶基因。方法以牛蒡根为研究对象,利用华大基因BGISEQ-500测序平台进行转录组测序,通过从头组装获得Unigene,利用各种已有的核酸和蛋白质数据库对Unigene进行注释和分类,利用KEGG代谢途径分析木质素生物合成途径及其关键酶基因,利用三维同源建模分析苯丙氨酸解氨酶(AlPAL)的结构特点。结果通过转录组测序共获得54 215个Unigene,其中42 003个Unigene被任一数据库注释,1 668个Unigene被注释到54个转录因子家族中;KEGG途径分析鉴定了423个Unigene参与了木质素的生物合成。AlPAL空间结构模型显示其为同型四聚体,每个单体由3个结构域组成,包括4-甲基-咪唑-5-酮(MIO)结构域、核心结构域和屏蔽结构域,其中MIO结构域包含保守的三肽ASG,构成AlPAL酶的催化活性中心。结论对牛蒡根转录组进行分析,为牛蒡功能基因鉴定、次生代谢途径解析及其调控机制研究奠定了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16.
目的:明确牛蒡叶的化学成分;阐明其主要成分的动态积累规律,为牛蒡叶适宜采收期的确定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硅胶,大孔吸附树脂,LH-20型羟丙基葡聚糖凝胶(Sephadex LH-20),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ODS),微孔树脂(MCI)等柱色谱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对牛蒡叶中主要化学成分进行系统分离,结合谱学技术...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不同生育期山东产黄芩各部位活性成分含量的变化。方法: 采用HPLC测定山东莱芜和平阴两地2年生黄芩不同生育期地上和地下部分活性成分的含量。结果: 两地黄芩地上部位的野黄芩苷含量最高,分别为15.46,11.83 mg·g-1。地下部分,莱芜黄芩所含黄芩苷和汉黄芩苷在整个生育期呈下降趋势,最高含量在展叶期,分别为173.60,34.31 mg·g-1,平阴黄芩所含黄芩苷和汉黄芩苷则出现2个最高含量,分别为176.40,212.94 mg·g-1和28.93,34.21 mg·g-1。两地黄芩的黄芩素和汉黄芩素含量分别有2个高峰期,莱芜黄芩所含黄芩素在始花期和采收期达到高峰,分别为8.05,9.49 mg·g-1;汉黄芩素含量分别在始花期和采收期达到高峰,分别为1.94,3.75 mg·g-1。平阴黄芩所含黄芩素和汉黄芩素在展叶期和成熟期达到高峰,分别是12.80,8.27 mg·g-1和2.70,1.48 mg·g-1结论: 野黄芩苷以地上部位较高,而黄芩苷则以地下部位为高;地下部的黄芩苷和汉黄芩苷含量(从展叶期到采收期)基本呈"M"型变化趋势,黄芩素和汉黄芩素基本呈倒"N"型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18.
UPLC-Q-TOF-MS分析苗族药红花龙胆化学成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质谱联用技术(UPLC-Q-TOF-MS)对苗药红花龙胆95%乙醇提取物的正丁醇萃取部位化学成分进行分析鉴定。方法:采用Waters BEH-C18色谱柱(2. 1 mm×50 mm,1. 7μm);流动相0. 01%甲酸水-0. 01%甲酸乙腈,梯度洗脱;柱温30℃;流速0. 4 m L·min~(-1)。质谱使用ESI离子源,正负离子模式下采集数据,结合龙胆属相关文献以及对照品信息进行数据分析。结果:从红花龙胆中共鉴定出化合物33个,包括环烯醚萜类10个,酚酸类6个,黄酮类5个,三萜类6个,苯甲酸碳苷类1个,吡喃酮类1个,其他类4个。其中24个化合物为首次从红花龙胆中发现,分别为阿魏酸,去甲基雏菊叶龙胆酮,3S,5R,6R,9S-tetrahydroxymegas-tigmane,雏菊叶龙胆酮,龙胆二糖,当药苷,secoxyloganin,α-香树脂醇或β-香树脂醇,28-羟基-α-香树脂醇(28-羟基-β-香树脂醇或24-羟基-羽扇豆醇),去甲-当药苷,槲皮素-3-O-β-D葡萄糖苷,3-O-乙酰氧基熊果醇,2'-(2,3-二羟基苯甲酰)-龙胆苦苷,龙胆三糖,gmephiloside,异荭草苷-4'-O-葡萄糖苷或异荭草苷-4'-O-葡萄糖苷,rindoside,macophyllosides A,macophyllosides B,rhodanthenone,secologanoside,gentiside F,gentiside G和花色素。结论:UPLC-Q-TOF-MS技术能够快速准确地鉴定红花龙胆的化学成分,为其质量评价和应用开发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9.
木香中去氢木香内酯和木香烃内酯提取工艺优选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优选木香中去氢木香内酯和木香烃内酯的提取工艺。方法:以木香烃内酯和去氢木香内酯提取率为指标,采用单因素试验考察提取方法;以木香烃内酯和去氢木香内酯提取率为指标,选取乙醇体积分数、料液比、提取时间及提取次数为考察因素,通过正交试验优选2种内酯的提取工艺。结果:最佳提取工艺为采用乙醇温浸法,加6倍量90%乙醇于40℃温浸提取2次,每次2 h。木香烃内酯提取率92.3%,去氢木香内酯提取率94.1%,得膏率12.7%。结论:优选的提取工艺稳定可行,木香中2种内酯的提取率高,适用于工业大生产。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与甘草配伍前后,附子化学组分在煎煮过程中的动态变化规律,以确定附子配伍甘草的最佳煎煮条件。方法:测定不同时间附子单煎液和附子-甘草合煎液中乌头总碱及3种双酯型生物碱的含量,确定最佳煎煮条件;考察最佳煎煮工艺所得汤液的大鼠心脏毒性。结果:附子-甘草配伍的最佳煎煮条件为大火煮沸后小火微沸保持30 min;在煎煮0~90 min时,附子-甘草配伍前后的乌头总碱及3种双酯型生物碱的含量呈现不同的变化趋势,30 min时达两者综合的峰值;煎煮30 min的单附煎液和附子-甘草合煎液均表现出一定的大鼠毒性,但合煎液心脏毒性较小。结论:优选的配伍煎煮工艺可为中药复方及临床应用中附子的"减毒存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