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研究慢性束缚性应激与慢性不可预测应激对大鼠行为学与海马神经元数量的影响。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慢性束缚性应激组和慢性不可预测应激组,每组7只。以1%蔗糖水消耗实验模拟抑郁症快感缺失症状,测定大鼠自发活动以评估大鼠抑郁样行为,每周称量大鼠,以尼氏染色观察海马神经元数量。结果:经过21 d慢性应激,两个应激组均出现行为性抑郁;与对照组比,两个应激组每周体质量增长减少(P〈0.01,P〈0.05),海马各区神经元数量减少(CA1、DG区P〈0.05;CA3区P〈0.01,P〈0.05)。结论:两种不同应激均可致大鼠行为性抑郁及海马神经元数量减少。  相似文献   

2.
[摘要]目的 探讨三七皂苷Rg1对慢性应激模型大鼠皮层、海马神经颗粒素(neurogranin,Ng)表达的影响.方法 成年雄性SD大鼠36只,随机分为对照组(CON)、模型组(CUS)和治疗组(CUS-G),采用慢性不可预见性应激方法建立慢性应激动物模型,运用Morris水迷宫实验对大鼠进行学习记忆力测试,QPCR、Western blot分别检测皮层、海马Ng mRNA及Ng蛋白含量.结果 水迷宫实验显示慢性应激后动物学习记忆能力显著降低,而治疗组大鼠逃避潜伏期明显降低(P<0.0 5);应激6周后,慢性应激大鼠皮层、海马Ng mRNA水平皆与模型大鼠有差异(P<0.05、P<0.01),治疗组大鼠皮层、海马Ng mRNA水平皆与模型大鼠有差异(P<0.01、P<0.05);慢性应激大鼠皮层、海马Ng含量水平与模型大鼠有差异(P<0.05、P<0.01),治疗大鼠皮层、海马Ng含量亦与模型大鼠有差异(P<0.01、P<0.05).结论 慢性不可预见性应激导致大鼠皮层、海马Ng mRNA水平、NG 蛋白含量显著下降,造成大鼠学习记忆功能减退,三七皂苷Rg1可上调Ng mRNA水平、NG蛋白含量表达,且对慢性应激所致外显行为有积极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3.
慢性应激与抑郁症的发病密切相关。通过调控HPA-Glu-NMDA受体-NO路径,慢性应激导致大脑尤其是海马结构的器质性损害,最终诱发抑郁症。神经发生持续存在于中枢神经系统,被认为是与慢性应激所致抑郁等脑损伤的修复具有密切关系,大量实验证明,SSRI类药物对神经发生具有促进作用,海马、侧脑室等部位存在神经干细胞,能内源性激活神经发生,其可通过影响神经干细胞的增殖、定向分化、突触的再生及修复等促进伸进发生。本文就SSRI类药物对慢性应激神经发生的影响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睫状神经营养因子对应激大鼠行为和海马神经元的影响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9  
目的探讨睫状神经营养因子(CNTF)对应激大鼠行为和海马神经元的影响。方法采用海马CA1区微注法,旷场试验法,Nissl染色法和细胞计数观察应激大鼠的行为和海马神经元数量的变化及100U、500U、1000U的CNTF对它们的作用。数据以x±s表示,经t检验。结果500U和1000U的CNTF可显著增加慢性应激大鼠的水平活动和垂直活动(P<0.05~0.01),明显减少应激大鼠海马神经元细胞的丢失(P<0.05)。结论CNTF对慢性应激大鼠海马神经元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并可能通过海马神经元介导增加慢性应激大鼠的行为活动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慢性不可预见性应激和孤养结合对大鼠外显行为及海马各亚区结构和BDNF表达的影响.方法应激组经过21d慢性应激后,观察所有大鼠行为学改变,用ABC法检测海马各亚区的BDNF表达.结果慢性应激后,应激组大鼠出现同抑郁症患者相似的行为改变;正常组大鼠BDNF在DG区(光密度为40.53±2.62,阳性面积比为2.013±0.074)和CA3区(光密度为39.09±3.19,阳性面积比为1.910±0.056)表达明显;海马各亚区BDNF同对照组相比明显下降(P<0.01).结论慢性不可预见性应激同孤养结合可建立较稳定的抑郁症模型;慢性应激可以使海马亚区BDNF表达下降;DG区和BDNF在海马可塑性上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①目的观察抑郁症模型大鼠海马神经元的形态结构改变,探讨抑郁症海马体积异常的机制。②方法选用雄性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和模型组,通过给予不可预见慢性温和应激建立抑郁症模型;糖水偏好实验、高架十字迷宫实验和Morris水迷宫实验进行行为学检测,尼氏染色和透射电镜技术观察神经元形态结构改变。③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相对糖水消耗量、糖水偏好百分比、开臂内停留时间百分比和进入开臂次数百分比降低(P〈0.05),平均逃避潜伏期增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海马神经元体积萎缩,数量减少,超微结构也发生改变。④结论抑郁症大鼠海马神经元存在明显结构改变,可能与海马体积异常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妊娠期慢性应激(CSDP)联合慢性子代应激(COS)在诱导子代雄性小鼠抑郁的作用和机制。方法 将C57/BL6J孕鼠分为正常处理组和慢性应激组,子鼠出生后选取雄性子鼠,分为妊娠期正常对照+子代正常对照组(NC+NC组)、妊娠期正常对照+子代慢性应激组(NC+COS组)、妊娠期慢性应激+子代正常对照组(CSDP+NC组)、妊娠期慢性应激+子代慢性应激组(CSDP+COS组)。通过强迫游泳实验和高架十字迷宫实验检测子鼠的抑郁程度;运用高尔基染色法观察海马CA3区神经元树突损伤;使用TUNEL染色观察海马CA3区神经元凋亡情况;采用Western blot技术测定海马组织mTOR和p-mTOR(Ser2448)蛋白含量,计算mTOR蛋白活性。结果 妊娠期慢性应激引起子代雄鼠抑郁样行为,导致海马CA3区神经元树突损伤和神经元凋亡,mTOR蛋白活性降低。当子鼠再经历慢性应激后,可改善妊娠期慢性应激诱导的雄性子代小鼠抑郁样行为,降低海马CA3区神经元凋亡指数,减轻CA3区神经元树突损伤,同时提高了mTOR蛋白活性。结论 妊娠期慢性应激可致雄性子代小鼠出现抑郁样行为,慢性子代应激可以改善由...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血浆纤溶酶原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与抑郁症的相关性,加深对抑郁症发病分子机制的认识,为抑郁症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新的思路。方法建立慢性轻度不可预见性应激大鼠抑郁模型,检测大鼠快感缺乏,行为活动减少,体质量减轻等抑郁样症状。采用蛋白免疫印迹法分析大鼠海马组织血浆纤溶酶原和BDNF蛋白表达情况。结果血浆纤溶酶原和BDNF在对照组和观察组大鼠海马区表达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浆纤溶酶原与BDNF的变化呈明显正相关(r=0.65,P<0.01),线性回归分析表明二者之间存在明显的依存关系(r2=0.423),回归方程为:YBDNF =0.750X血浆纤溶酶原+0.201。结论应激可影响神经细胞的生长和存活,导致大鼠抑郁样行为的发生。同时检测到血浆纤溶酶原和BD N F的表达下降,BDNF与血浆纤溶酶原的表达呈正相关,提示血浆纤溶酶原和BDNF共同参与抑郁症的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9.
抑郁症的发病率逐年升高,但其发病机制仍不明确。近年来研究发现,抑郁的发病与海马突触可塑性的改变密切相关。抑郁状态下,海马神经元丢失,表现为海马脑区萎缩。此外,海马突触可塑改变也较突出。一方面,慢性应激状态下,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异常激活,糖皮质激素升高,导致海马萎缩,突触减少。另一方面,应激状态下神经营养因子减少,故其下游包括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通路在内的通路激活减少,突触功能受损。抑郁状态下的过度炎症反应也导致了突触蛋白的合成减少及结构损伤。此外,能量及代谢异常也参与了抑郁状态下的突触可塑性改变。慢性应激通过以上4个途径,影响海马突触可塑性,导致抑郁。近年来,一些治疗方法也以海马突触可塑性为治疗靶点,取得一定成效,为抑郁症的基础研究及临床治疗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慢性应激引起的抑郁样行为与海马神经细胞形态结构的变化。方法:建立慢性轻度不可预见性应激大鼠抑郁模型,检测大鼠快感缺乏,行为活动减少,体质量减轻等抑郁样症状,观察海马区病理改变。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大鼠行为学评分存在显著差异(P〈0.01),实验组海马椎体细胞萎缩,神经细胞层数减少,细胞数目明显减少(P〈0.01)。结论:应激可导致大鼠抑郁样行为的发生,同时影响神经细胞的生长和存活。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慢性不可预见性应激和孤养结合对大鼠外显行为及海马各亚区结构和BDNF表达的影响。方法应激组经过 2 1d慢性应激后 ,观察所有大鼠行为学改变 ,用ABC法检测海马各亚区的BDNF表达。结果慢性应激后 ,应激组大鼠出现同抑郁症患者相似的行为改变 ;正常组大鼠BDNF在DG区 (光密度为 40 .5 3± 2 .62 ,阳性面积比为 2 .0 13± 0 .0 74)和CA3区 (光密度为 3 9.0 9± 3 .19,阳性面积比为 1.910± 0 .0 5 6)表达明显 ;海马各亚区BDNF同对照组相比明显下降 (P <0 .0 1)。结论慢性不可预见性应激同孤养结合可建立较稳定的抑郁症模型 ;慢性应激可以使海马亚区BDNF表达下降 ;DG区和BDNF在海马可塑性上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抑郁症是一种伴有行为学、神经化学和其他生理病理导演的心理障碍.慢性暴露于轻度不可预见性应激(CUMS)已被证实可以导致抑郁薅行为,包括糖水消耗减少等.并且CUMS引起的一系列生化改变类似于人类的抑郁症.我们综述了CUMS致抑郁症动物模型的病理变化,包括了受体、信号转导系统等方面的病理改变.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慢性复合应激后大鼠海马神经元FGF-2表达的变化,探讨慢性复合应激对FGF-2表达的影响及其与海马学习记忆功能的联系。方法将成年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复合应激组和正常对照组。采用垂直旋转、睡眠剥夺、捆绑和夜间光照四种应激源每天交替无规律刺激复合应激组动物达6周,制作慢性复合应激动物模型。然后利用Morris水迷宫测试大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并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海马区神经元FGF-2表达的变化。结果慢性复合应激后,应激组动物在Morris水迷宫内寻找隐蔽平台所需时间(即潜伏期)较对照组缩短(P〈0.05);应激组大鼠海马FGF-2免疫反应阳性神经元的表达增多(P〈0.05)。结论慢性复合应激可增强大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而FGF-2在海马神经元的表达增加可能是其影响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4.
本实验采用海马CAl区微量注射法,旷场试验法,Niss1染色法和细胞计数观察100U,500U和1000U的睫状神经营养因子(CNTF)对应激大鼠行为和海马神经元的影响。结果:①急性应激期动物行为活动增加,慢性应激期减少;海马CA1区微量注射CNTF(500U、1000U)可增加慢性应激动物的行为活动。②慢性应激可引起海马神经元退变甚至细胞丢失;CNTF(500U,1000U)可使退变减轻,细胞丢失明显减少。提示CNTF对慢性应激大鼠海马神经元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并可通过海马神经元介导,增加慢性应激动物的行为活动。  相似文献   

15.
Hu XY  Wang DX 《中华医学杂志》2006,86(47):3335-3339
目的观察利多卡因对慢性应激致小鼠学习记忆功能障碍和海马神经病理变化的影响。方法32只雄性昆明小鼠随机分为生理盐水对照组、利多卡因对照组、慢性应激组和利多卡因治疗组,每组8只。利多卡因对照组和利多卡因治疗组每日腹腔内注射利多卡因,其他组给予生理盐水。慢性应激组和利多卡因治疗组每日进行复合应激刺激,连续21d,其他组不接受应激刺激。然后对小鼠进行Morris水迷宫测试;测试结束后进行灌注固定,取小鼠脑组织行尼氏染色,观察海马CA3区神经元的病理变化。结果(1)水迷宫测试:各组动物的潜伏期均随测试天数增多而缩短。测试第5天时的潜伏期慢性应激组明显长于两个对照组(均为P〈0.01);利多卡因治疗组明显短于慢性应激组(P〈0.05),而与两个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除慢性应激组外,各组动物的有效搜索策略百分比均随测试天数增加而升高,测试第5天时明显高于第1天(两个对照组均为P〈0.05,利多卡因治疗组为P〈0.01)。(2)海马CA3区神经病理检查:锥体细胞计数和尼氏体平均吸光度值慢性应激组均明显少于或低于两个对照组(均为P〈0.01);利多卡因治疗组明显多于或高于慢性应激组(均为P〈0.01),而与两个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慢性应激导致小鼠学习记忆功能障碍和海马CA3区神经元损害。利多卡因明显减轻了慢性应激引起的小鼠学习记忆功能障碍和海马CA3区神经元损害。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硫化氢(H2 S )对慢性应激抑郁模型大鼠行为和海马组织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雄性健康成年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应激抑郁(chronic unpredictable mild stress ,CUMS)组、CUMS+低剂量 NaHS (CUMS+ L‐NaHS)组、CUMS+高剂量NaHS(CUMS+ H‐NaHS)组。采用CUMS加孤养复制大鼠抑郁模型。用强迫游泳实验检测大鼠行为学变化,用比色法检测海马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和丙二醛(MDA )的含量。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 CUMS组大鼠强迫游泳不动时间显著延长,海马区SOD活性减低,MDA含量增高;与CUMS组比较,CUMS+ L‐NaHS组、CUMS+ H‐NaHS组大鼠强迫游泳不动时间均明显缩短,海马区SOD活性明显升高,MDA含量均明显下降。结论 H2 S供体NaHS对慢性轻度不可预见性应激诱导的抑郁模型大鼠具有抗抑郁作用,其机制与提高大鼠的抗氧化应激能力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中枢给予外源性NGF对实验性抑郁症大鼠行为和海马神经元损伤的影响。方法:采用长期不可预见性中等强度应激造成大鼠抑郁症模型,运用侧脑室微量注射技术、Openfield行为测定、组织化学、光镜和是镜技术观察中枢给予外源性NGF对实验性抑郁症大鼠抑制行为和海马神经元损伤的影响。结果:侧脑室微量注射NGF可显著改善实验性抑郁症大鼠的抑郁行为,使实验性抑郁症大鼠海马CA1、CA3及齿状回(DG)神经元数目显著增加,酸性磷酸酶片面性显著降低,明显改善海马神经元的超微结构,结论:外源性给予NGF可能通过减轻大鼠海马神经元的损伤,从而改善动物的抑郁行为。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慢性应激对抑郁模型大鼠海马线粒体解偶联蛋白4(UCP4)及Bcl-2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应用慢性轻度不可预见性的应激制作抑郁症大鼠模型,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模型组.用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海马组织细胞凋亡率、线粒体膜电位;用酶标仪检测乳酸脱氢酶(LDH)含量;用免疫组化检测神经细胞数目;用Western blot法检测UCP4及Bcl-2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慢性应激干预后,模型组中海马神经细胞凋亡率[(4.35±0.19)%]和LDH含量[(445.5±91.70)U/mg)]明显升高,与正常对照组[(0.34±0.06)%,(167.2±63.40) U/mg)]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对照组相比[(72.50±4.25)个],模型组中海马组织神经细胞数目[(45.30±2.54)个]和线粒体膜电位有所下降.模型组中UCP4及Bcl-2蛋白水平表达下调.结论 抑郁症大鼠海马组织存在明显的神经元凋亡坏死,这可能与线粒体膜电位下降,UCP4及Bcl-2蛋白表达下调有关.  相似文献   

19.
睫状神经营养因子对应激引起行为障碍的作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探讨睫状神经营养因子对应激引起行为障碍的作用。方法 采用open field测定,观察急性和慢性足底电击应激大鼠的open field行为变化,及双侧海马注射睫状神经营养因子对其影响。结果 急性应激大鼠open field行为活动增加,慢性应激大鼠open field行为活动减少;睫状神经营养因子对对照组大鼠和急性应激大鼠的open field行为无明显作用,但可显著改善慢性应激大鼠的行为障  相似文献   

20.
不同时期的母鼠孕期应激对子代成年后海马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了检测不同时期的母鼠孕期应激对子代成年后海马的影响.方法通过被迫游泳试验应激不同孕期的昆明小鼠,利用尼氏染色和Brdu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子代成年后海马神经细胞数和神经干细胞的变化.结果孕5天应激的母鼠的子代(P5组)成年后海马CA2和CA3区神经元密度与孕18天应激的母鼠的子代(P18组)相比显著下降(P<0.05);Brdu标记的神经干细胞主要分布于齿状回的颗粒下区,P5组标记的神经干细胞数明显低于正常时照组(P<0.05).结论孕期应激可影响子代成年后的海马神经干细胞以及相应的海马神经元发生;并且孕期应激对子代的影响与应激时相有关,早期应激比晚期应激的影响可能更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