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医学与阴阳五行学说(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维耀 《天津中医药》2004,21(6):482-485
科学结构学是科学学的分支,目的在于探讨该学科理论体系的形成模式。中医学基本构架是阴阳五行学说,对中医学理论体系形成起主导作用,成为经典中医学理论体系的核心,由于长期的量变积累,出现了自然哲学概念与中医学概念的融合现象。  相似文献   

2.
中医学与阴阳五行学说(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维耀 《天津中医药》2004,21(5):387-390
阴阳五行学说是中国传统文化区别于其他国家传统文化的特色之一,是中国古代自然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阴阳学说起源于《易经》,五行学说起源于《尚书》,中医阴阳五行学说起源于《内经》,中医学科学结构是通过长期的医疗实践吸收中国传统文化中阴阳五行学说作为逻辑构架。  相似文献   

3.
科学是理论与方法的结合,一定的理论总是通过一定的方法达到的”。。医学科学方法是在医学科学的认识活动中形成认识主体的必要条件,它决定着医学理论的结构特征,决定着医学理论成就的大小,是医学理论可靠性、合理性的依据和标准。医学方法始终是医学科学得以进步的强有力的杠杆,一个新的医学概念或理论的建立,往往建立在新的思想  相似文献   

4.
吴安平  王玉龙 《河南中医》2013,33(3):322-323
中医学理论的本质就是模型思维,并暗含着精确的数学模型.中医学理论在研究原形生命现象的基础上,将眼睛划分为五个部位,将之成功升华为五行模型思维,形成了“五轮学说”.  相似文献   

5.
论中医学中的内稳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853年,有人明确提出活的机体存在“内环境”的概念,阐述了人体内环境总是保持在一种动态的相对稳定的非平衡状态,即“内稳态叶”[1]。内稳态包含着深刻的系统论、信息论和控制论观点与方法。健康机体必须保持内环境稳定。笔者认为,当今一切医疗手段的目的也就在于保持和达到机体内环境稳定。本文试从以下几方面探讨中医对“内稳态”的认识与运用。1阴阳五行学说与内稳态中医把人体健康看成是人体阴阳最优协调的综合表现,这种协调就是非平衡稳态。如果失控便构成了病象。五行生克制化作用则是协调人体正常功能活动、保持内稳态的基本条…  相似文献   

6.
陈斌 《中医杂志》2005,46(8):635-636
易学对中医学的影响是毋庸质疑的,医易关系问题曾是中医学和易学研究中的热门话题,《内经》是中医学的经典。它比较全面地阐述了中医学的学术思想和理论基础,其内容是十分丰富的。它分别从阴阳五行、脏腑经络、刺法、病因病机、诊法治则、摄生等方面进行了较为系统的阐述。确立了一套比较完整系统的中医学理论体系。从《内经》一书中,用阴阳五行学说解说天地运行、地球气候变化,以及人类社会、人体疾病发生发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精气学说、阴阳学说和五行学说的概念范畴及其在中医学中的应用,来梳理中医学的古代哲学基础,进一步从哲学角度对中医理论的窘况提出几点反思意见。  相似文献   

8.
易耀森  林端宜  肖充 《中医杂志》2011,52(10):811-813
20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系统自组织理论取得很大发展,而且深入应用到各个领域。主要从阴阳学说、正邪学说、五行学说3个方面入手,分析中医学理论中蕴涵的系统自组织思想。  相似文献   

9.
论医用“五行”说的物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0.
五元学说是藏医学的核心思想,自始至终贯穿了藏医的生理学、病理学、诊断学、药物学、药剂学、治疗学等整个学科领域;但目前对此学说的理解存在偏差,尤其是藏医五元学说与中医五行学说的异同存在一些模糊的观念。本文从藏医药学中五元的基本涵义、五元学说的来源、藏医学中五元学说、五行学说的应用价值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论述。  相似文献   

11.
中医学与阴阳五行学说(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一门学科的概念是该学科理论大厦的砖瓦和基石,经典中医学基本概念建立有不合理性,违背科学结构学基本原则,如古代自然哲学概念对中医学基本概念的替代作用,哲学与中医学之间的概念混淆等。中医现代化首先要解决中医学基本概念建立的规范性问题。  相似文献   

12.
13.
一、填空白 5.五行分类事物属性的方法是比类取象。 6.五行分类事物的结果,说明人体内外环境的统一性。 7.正常情况下,金生水、克木;木生火、克土。 8.五行学说解释五脏病理关系及传变规律有相乘、相侮、母病及子、子病累母 9.奇恒之府有胆、髓、骨、脉、脑、女子胞。 10.五脏的生理特点是藏精气而不泻,满  相似文献   

14.
略论《难经》的学术思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瑞麟 《河南中医》1997,17(2):75-77
本文以五行长生说,整体生命观,人与自然相应观和辨证防治观四个方面,论述了《难经》的主要学术思想,五行生长说是《难经》所独有的重要学说之一,应引起学术界的充分重视;以原气学说为中心的整体生命观,为后世命门学说和元阴元阳理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人与自然相应观,则是中医学基础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五行生克规律为指导的辨证防治观,运用五行生克规律防病治病原则,对针灸医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五行学说,利用纵横结合的手段,把中医王行构式归纳为一元平面构式、二元平面构式、三元平面构式、多元立体构式,以期形成比较完备的理论框架。  相似文献   

16.
17.
1经络研究回顾中医的确存在很多疑问,这些疑问让神奇的中医备受煎熬。凤汉氏小体的风波掀起了一次研究经络的高潮,中国也把经络研究列为国家"七五"、"八五"攻关课题,而那些搞中医中药的学者和那些实验针灸研究者们,因找不到经络就失去了信心,"九五"在经络课题组的坚持下,勉强列为攀登计划,5年的时间转瞬即逝,自然不会有耀眼的成果问世。  相似文献   

18.
系统的中医学术形成于春秋战国时期,并以《黄帝内经》的出现为成熟的标志。那么,与中医理论形成有密切关系并一直在指导着中医的阴阳五行学说,又是何时出现于中国思想之坛的呢?语言表达思想,文字记录语言。古人的思想除非形诸文字,否则今人是无法得知的。殷人重巫右鬼,因而郭沫若先生认为殷人是极富想象能力与浪漫精神的民族,殷墟甲骨尽管只是“卜辞”,已足以支持郭沫若先生的观点。但是,我们也惊异地发现:甲骨文中只有“阳”字而没有“阴”字,今天所知最早的“阴”字见于一件被叫做“敌簋”的青铜器上,而这件青铜器经考证是西周时期铸造的。我们不能判定殷人一定没有阴阳的概念,但按照“孤阴不生,独阳不长”的道理,完整的阴阳学说出现于殷商时代的可能性不是很大,除非考古发现提供新的依据。《周易·系辞上》说:“一阴一阳之谓道。”唐代孔颖达注释说:“皆虚无之谓也。圣人以人事名之,随其义理,立其称号。”  相似文献   

19.
五行学说是中医学理论中极为重要的一个学说。近年来研究发现了一种由心房肌细胞分泌的多肽激素——心钠素。它所具有的一个主要功能是在肾脏和肾上腺中通过与专一性受体的结合作用产生一系列生理效应。心钠素在体内主要分布在心房中,而其专一性结合位点显分布在肾上腺、肾脏和心血管系统中。以此,我们看到了肾心两脏相互关系的直接实验证据,同时也为五行学说中水火相克关系的合理性提供了一些基础研究依据。本正是从心钠素角度对五行学说中水(肾)火(心)相克的关系进行了一定的阐述。  相似文献   

20.
五行学说中医学的核心理论部分,是用于说明了人体的生理、病理及指导临床治疗的理论工具。由于部分教师对五行学说的曲解,致使中医学生认为五行学说牵强、局限,产生了对五行学说科学性的怀疑。本文通过从五行的实质、起源、相生、相克及互藏等方面阐述五行理论的科学内涵,说明五行学说是对五种运动形式的概括,在中医学上发挥的是哲学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