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 探讨不同分期的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特点,以及应用利妥昔单抗治疗后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方法 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初治DLBCL患者应用利妥昔单抗(R)加CHOP方案(35例),CHOP方案(60例)化疗前后以及健康人(33名)外周血的淋巴细胞表型.结果 DLBCL患者总T细胞、CD+4细胞计数,CD4/CD8比值均低于健康对照组,CD+8细胞计数则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Ⅲ~Ⅳ期患者尤为突出(P<0.01);Ⅰ~Ⅳ期患者NK细胞计数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但Ⅲ~Ⅳ期较Ⅰ~Ⅱ期患者有所降低(P<0.05);Ⅰ~Ⅳ期DLBCL患者外周血B细胞计数与健康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CHOP组患者与CHOP组患者化疗后总T细胞、CD+4细胞、CD+8细胞、NK细胞计数,CD4/CD8比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化疗后前者B细胞计数显著低于后者(P<0.01).结论 DLBCL患者存在细胞免疫调节异常,并与临床分期、病情进展密切相关.淋巴细胞亚群检测为DLBCL诊断、病情评价提供了简易可行的免疫学指标.利妥昔单抗对患者T细胞及NK细胞无明显影响,可引起B细胞显著降低,但机会性感染发生率并未增加.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精氨酸(Arg)对大肠癌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大肠癌患者34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对照组.实验组每日静脉输注Arg25克、连续三天.检测外周血细胞免疫指标[T细胞亚群(CD3+、CD4、CD8+)、NK细胞活性、淋巴细胞转化率]、红细胞免疫指标[红细胞C3b受体花环率(C3bRR)、红细胞免疫复合物花环率(ICR)、循环免疫复合物(CIC)]、体液免疫指标(免疫球蛋白和补体)的变化.结果实验组CD4+、CD4+/CD8+、NK细胞活性、C3bRR均有提高,有统计学意义,尤以CD4+、NK细胞活性提高明显(P<0.01);淋巴细胞转化率和CIC亦有改善,但仅组内比较有差异(P<0.05);ICR降低,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C3bRR变化与NK细胞活性变化之间呈正相关(r=0.5804,P<0.05),而对照组各指标均无显著变化(P>0.05);体液免疫指标无显著变化(P>0.05).结论短期应用药理剂量的Arg可以改善大肠癌患者的细胞免疫、红细胞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3.
多弹头射频治疗肝脏恶性肿瘤对机体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目的探讨多弹头射频治疗肝脏恶性肿瘤对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采用APAAP法测定65例肝脏恶性肿瘤患者治疗前、后及治疗后2个月T淋巴细胞亚群数值.结果治疗后与治疗前T淋巴细胞亚群比较,CD3 、CD4 下降,CD8 上升,CD4 /CD8 下降,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后2个月与治疗前T淋巴细胞亚群比较CD3 、CD4 明显上升,CD8 明显下降,CD4 /CD8 明显上升,差异有显著性(P<0.01).讨论肝脏恶性肿瘤多弹头射频治疗后细胞免疫功能进一步受到损害,治疗后2个月细胞免疫功能明显恢复、提高,提示多弹头射频治疗肝脏恶性肿瘤可恢复和刺激机体细胞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恶性肿瘤外周血CD4+CD25+调节T细胞水平的特点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53例恶性肿瘤患者外周血CD4+CD25+调节T细胞水平及淋巴细胞亚群,并进行分层分析.结果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分析显示恶性肿瘤患者CD4、CD16阳性细胞比例在早期(Ⅰ+Ⅱ期)患者即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CD4/CD8亦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随着疾病进展(Ⅲ、Ⅳ期)CD4、CD4/CD8、CD16阳性细胞比例减低明显,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各期CD8、CD19、CD3与对照组接近(P>0.05).外周血CD4+CD25+调节T细胞比例健康对照组CD4+CD25+T细胞水平为(14.49±4.69)%,恶性肿瘤53例CD4+CD25+T细胞比例为(19.61±8.17)%,统计学有差异(P<0.05);进一步分层分析显示随疾病进展外周血CD4+CD25+T细胞水平升高,在肿瘤进展期(Ⅳ期)尤其明显,统计学有极显著差异(P<0.01).结论恶性肿瘤患者外周血CD4+CD25+调节T细胞水平的升高,与恶性肿瘤免疫功能低下及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去除这群细胞可有效诱导肿瘤免疫,为肿瘤治疗提供一种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宫颈癌患者新辅助化疗与放疗前后外周血T细胞亚群变化.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仪技术,检测外周血中T细胞亚群、NK细胞含量,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 宫颈癌治疗前CD3+、CD4+、CD8+、CD4+/ CD8+的含量均较对照组低,无显著性差异(P>0.05);NK值较对照组高,有显著性差异( P<0.05);不同分期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化疗后CD3+、CD4+、CD8+、CD4+/ CD8+的含量和NK值均逐渐降低,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放疗后CD3+含量、NK值继续下降,CD4+、CD8+含量和CD4+/ CD8+比值略有升高,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化疗后和放疗后外周血中T细胞亚群、NK细胞含量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新辅助化疗与放射治疗会降低宿主机体免疫功能,提示化疗和放疗期间应及时辅以免疫治疗,以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本文对90例恶性肿瘤患者应用自体瘤苗治疗,探讨自体异构化肿瘤疫苗对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与对照组比较,通过治疗前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及NK细胞活性检测,观察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变化情况.结果研究组治疗后CD3,CD4,CD8,CD4/CD8比值和NK细胞的细胞活性都比治疗前显著增加(P<0.01),而对照组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自体肿瘤疫苗有效帮助恶性肿瘤病人重建受损的T淋巴细胞网络,恢复细胞免疫功能,达到治疗和预防肿瘤转移与复发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 检测原发性上皮性卵巢癌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改变、探讨卵巢癌患者免疫功能的变化,为卵巢癌的免疫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收集65例原发性上皮性卵巢癌患者作为实验组,及同期收治的65例良性卵巢肿瘤患者作为对照组.采集其手术前后的外周血作为研究对象.使用流式细胞技术(FCM)对比研究原发性上皮性卵巢癌患者和卵巢良性肿瘤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数的变化及上皮性卵巢癌患者手术前、后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数的变化.结果 卵巢癌患者外周血CD3+、CD4+T细胞数、NK(CD16+CD56+)细胞数较良性卵巢肿瘤患者明显降低(P<0.05),CD8+T细胞数明显增加(P<0.05),CD4/CD8比值明显下降(P<0.01).上皮性卵巢癌患者手术前、后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数改变不明显(P>0.05).结论 检测卵巢癌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数的改变提示上皮性卵巢癌患者免疫功能低下,手术前后免疫功能恢复不明显,为其免疫治疗提供新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前后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特征,探讨恶性肿瘤患者的机体免疫状况.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对100例住院恶性肿瘤患者的淋巴细胞亚群进行分析,观察患者化疗前后的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特征.同时收集30名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结果:恶性肿瘤患者CD8+细胞、B细胞高于正常,而CD3+细胞、CD4+细胞、NK细胞及CD4+/CD8+比值显著低于正常水平(P<0.05);化疗后完全缓解组以上4项趋于正常(P>0.05);而未缓解组与完全缓解组及正常对照组相比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恶性肿瘤患者细胞免疫功能衰退,体液免疫功能略增高,化疗后缓解的病人各指标趋于正常,与病情发展一致,淋巴细胞亚群分析可作为监测恶性肿瘤患者免疫状态的指标.  相似文献   

9.
胃癌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测定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胃癌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的特点、影响因素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308例胃癌患者外周血中的T淋巴细胞亚群的水平与48例正常对照比较研究.结果患者外周血CD3+、CD4+明显减少,而CD8+明显增加,CD4+/CD8+比值明显下降,与正常组比较差异具有高度显著性(P<0.01);患者性别、年龄、临床分期不影响其表达,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胃癌患者存在细胞免疫功能紊乱,检测胃癌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表达对评估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及疾病的诊断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不同分期的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特点,以及应用利妥昔单抗治疗后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方法 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初治DLBCL患者应用利妥昔单抗(R)加CHOP方案(35例),CHOP方案(60例)化疗前后以及健康人(33名)外周血的淋巴细胞表型。结果 DLBCL患者总T细胞、CD+4细胞计数,CD4/CD8比值均低于健康对照组,CD+8细胞计数则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Ⅲ~Ⅳ期患者尤为突出(P<0.01);Ⅰ~Ⅳ期患者NK细胞计数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但Ⅲ~Ⅳ期较Ⅰ~Ⅱ期患者有所降低(P<0.05);Ⅰ~Ⅳ期DLBCL患者外周血B细胞计数与健康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CHOP组患者与CHOP组患者化疗后总T细胞、CD+4细胞、 CD+8细胞、NK细胞计数,CD4/CD8比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但化疗后前者B 细胞计数显著低于后者 (P<0.01)。结论 DLBCL患者存在细胞免疫调节异常, 并与临床分期、病情进展密切相关。淋巴细胞亚群检测为DLBCL诊断、病情评价提供了简易可行的免疫学指标。利妥昔单抗对患者T细胞及NK细胞无明显影响,可引起B细胞显著降低,但机会性感染发生率并未增加。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对肺癌根治术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及NK细胞活性的影响。方法收集接受肺癌根治术的84例患者的病历资料,按照患者所行麻醉方式的不同对其进行分组,单纯行全麻者42例归为对照组,行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者42例纳入观察组,分析不同麻醉方式对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及NK细胞活性影响的差异性。结果术后24 h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CD3^+、CD4^+、CD8^+、CD4^+/CD8^+、NK细胞水平均较术前明显降低,且术后24 h相比对照组患者的CD3^+、CD4^+、CD8^+、CD4^+/CD8^+、NK细胞水平,观察组患者以上指标水平明显更高(P<0.05)。术后1周2组患者的CD3^+、CD4^+、CD8^+、CD4^+/CD8^+水平与术前相比并无明显差异(P>0.05),但NK细胞水平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且术后1周相比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的NK细胞水平更高(P<0.05)。观察组患者的术后苏醒时间、术后拔管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单纯全麻,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对肺癌根治术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及NK细胞活性的影响更小,有助于患者术后的恢复。  相似文献   

12.
乳腺癌患者围手术期NK细胞及其亚群的动态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乳腺癌患者围手术期NK细胞及其亚群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以乳腺良性肿瘤患者8例、健康人14例为对照,乳腺癌患者29例手术前后,分别用流式细胞术测定外周血NK细胞及其亚群的变化。结果乳腺癌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群中CD56+细胞和CD3-CD16+CD56+的百分率以及CD56+细胞群中CD3-CD16+CD56dim的百分率等3个指标均较健康对照和良性乳腺良性肿瘤组明显低下(P值均为0.000),CD56+细胞群中CD3-CD16+CD56bright细胞的百分率与两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乳腺癌患者术后1 d上述3指标均较术前明显下降(P值均为0.000),术后7 d,外周血淋巴细胞群中CD56+细胞的百分率仍明显低于术前(P=0.024),另两指标与术前差异无显著性,术后1 d和7 d外周血CD56+细胞群中CD3-CD16+CD56bright细胞的百分率与术前的差异均无显著性。结论乳腺癌患者NK细胞及其亚群CD3-CD16+CD56dim明显低于健康对照和乳腺良性肿瘤患者,手术应激会导致其进一步下降,围手术期应密切观察NK细胞尤其是CD3-CD16+CD56dim亚群的变化,并给予适当的免疫干预。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两种手术方法对肺癌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进而从免疫学角度探讨肺癌胸腔镜手术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我院胸外科自2016年01月至2016年10月I期或IIa期肺癌患者共60例,随机分为开胸组(TTS组)和胸腔镜组(VATS组)各30例,应用流式细胞仪动态监测两组术前及术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和NK细胞水平,比较两组间免疫指标和临床指标。结果:VATS组与TTS组在年龄、性别、病理分期、病理类型、肿瘤最大直径、手术时间及术后拔管时间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床时间及疼痛评分方面,VATS组明显优于TTS组(P<0.05)。VATS组与TTS组术前1天T淋巴细胞亚群和NK细胞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天TTS组的CD3+T、CD4+T/CD8+T比值、NK细胞较VATS组下降更明显(P<0.05)。术后第3天、第5天,VATS组CD3+T、CD4+T、CD4+T/CD8+T比值,较TTS组上升更明显(P<0.05)。结论: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床时间、术后疼痛与肺癌术后免疫功能变化相关,胸腔镜手术比传统开胸手术对机体免疫系统影响更小,且术后免疫功能恢复更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前后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特征,探讨恶性肿瘤患者的机体免疫状况。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对100例住院恶性肿瘤患者的淋巴细胞亚群进行分析,观察患者化疗前后的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特征。同时收集30名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结果:恶性肿瘤患者CD^8+细胞、B细胞高于正常,而CD^3+细胞、CD^4+细胞、NK细胞及CD^4+/CD^8+比值显著低于正常水平(P〈0.05);化疗后完全缓解组以上4项趋于正常(P〉0.05);而未缓解组与完全缓解组及正常对照组相比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恶性肿瘤患者细胞免疫功能衰退,体液免疫功能略增高,化疗后缓解的病人各指标趋于正常,与病情发展一致,淋巴细胞亚群分析可作为监测恶性肿瘤患者免疫状态的指标。  相似文献   

15.
胰腺癌患者围手术期T细胞亚群和NK细胞活性的动态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胰腺癌患者围手术期外周血T细胞亚群、NK细胞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法分别测定58例胰腺癌患者手术前后外周血T细胞亚群CD4 、CD8 和NK细胞的水平,并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分析.结果胰腺癌组治疗前外周血CD4 、CD4 /CD8 和NK细胞均降低,而CD8 增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且与淋巴结转移和肿瘤临床TNM分期有显著相关性.行根治性手术组术后CD4 、CD4 /CD8 和NK细胞均有显著性增高(P<0.05),CD8 显著性降低(P<0.05);而姑息性手术组CD4 、CD4 /CD8 和NK细胞则无显著性增高(P>0.05),CD8 无显著性降低(P>0.05).结论胰腺癌患者血清T细胞亚群和NK细胞的变化与肿瘤的浸润转移和病程有关,检测胰腺癌患者血清T细胞亚群和NK细胞的变化,有助于评估患者的疗效和预后.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T细胞亚群前后曲线变化与胃癌根治术后感染性并发症的关系。方法 分析2012年2月—2014年2月在辽宁省盘锦市中心医院接受外科手术治疗的70例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术后是否出现感染性并发症分为观察组(出现并发症的患者)和对照组(无并发症的患者)。比较两组患者的T淋巴细胞的亚群结果。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患者70例,其中观察组33例,对照组37例。术后4d时,观察组患者的CD3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其余时间段并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4d时,观察组患者的CD4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其余时间段并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4d(P<0.01)和术后9d(P<0.05)时,观察组患者的CD8水平低于对照组,其余时间段并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4d(P<0.05)和术后9d(P<0.05)时,观察组患者的CD4/CD8水平低于对照组,其余时间段并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T淋巴细胞亚群术前、术后的曲线变化与胃癌根治术后感染性并发症的发生率有着显著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和生物化学治疗前后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利用流式细胞仪测定 3 2例化疗前后和 2 6例生物化学治疗前后的淋巴细胞亚群及其活性。结果 化疗结束后 1个月患者CD2 5 及NK细胞较化疗前明显降低 (P <0 0 5 ) ,CD4 和CD8 细胞无明显变化 (P >0 0 5 )。化疗后应用免疫治疗组CD2 5 及NK细胞较化疗前明显升高 (P <0 0 1及P <0 0 5 )。结论 化疗对恶性肿瘤患者细胞免疫功能有明显抑制作用 ,化疗结束后应用生物反应调节剂对恶性肿瘤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有明显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究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变化在鼻咽癌(NPC)中的意义.方法 选取NPC患者60例为试验组,选取健康体检者30例为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试验组治疗前后和对照组的外周血中CD3+、CD4+、CD8+细胞亚群及自然杀伤细胞(NK)水平;采用免疫组化法和Western Blot检测试验组治疗前后肿瘤组织中白细胞介素-21(IL-21)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治疗前,试验组外周血中CD3+、CD4+、CD4+/CD8+及NK细胞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CD8+细胞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试验组外周血中CD4+、CD4+/CD8+和NK细胞水平均较本组治疗前明显上升(P﹤0.01),CD8+细胞水平较本组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治疗后,早期NPC患者的总缓解率高于晚期NPC患者(P﹤0.05);免疫组化法和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治疗前,NPC患者肿瘤组织中IL-21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及表达水平均高于治疗后(P﹤0.05).结论 NPC患者外周血中淋巴细胞亚群及NK细胞的检测对鼻咽癌的早期诊断及疗效评判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PURPOSE: Microwave ablation therapy for secondary splenomegaly and hypersplenism has been shown to be effective from pre-clinical animal models and clinical investigations. This study was performed to determine its effects on the status of peripheral lymphocyte subsets in patients receiving microwave ablation of the spleen. MATERIALS AND METHODS: Ten patients with secondary splenomegaly and hypersplenism received microwave ablation of the spleen during laparoscopy or percutaneously under ultrasound guidance. The percentage peripheral blood T cells, B lymphocytes and NK cells were measured using flow cytometry before and on days 1, 3 and 7 after therapy, as well as 1 and 3 months afterwards. RESULTS: Percentages of CD3(+) and CD4(+) cells increased rapidly 1 month after therapy.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change in CD8(+), CD4(+)/CD8(+) or NK cells of the pre- and post-therapy levels and B lymphocytes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after therapy. In patients with an ablation volume (AV) less than 20% (group A), T cells increased 1 month after ablation but decreased 3 months after ablation. B lymphocytes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after surgery. Levels of NK cells were lower than that before therapy on each testing. In patients with 20-40% AV (group B), levels of T cells, B lymphocytes and NK cells showed an increase. Levels of CD4(+) cells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group B than in group A, 3 months after therapy. CONCLUSIONS: Microwave ablation therapy for splenomegaly and hypersplenism appears to have a favourable effect on peripheral lymphocyte subsets. A relationship may exist between the ablation volume and the level of peripheral lymphocyte subset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