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颅脑损伤死亡率很高 ,其中脑疝是颅脑损伤的严重并发症 ,是导致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现将笔者在临床中遇到的 175例重型颅脑损伤合并脑疝病例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材料患者男 136例 ,女 39例 ,年龄 2岁~ 75岁 ,平均 31.5岁 ,一侧瞳孔缩小或大小瞬间变化 ,或瞳孔散大经脱水后立即回缩 2 9例 ,死亡 5例。一侧瞳孔散大 10 0例 ,死亡 2 9例。双侧瞳孔散大 46例 ,死亡 36例。CT表现 :硬膜外血肿 37例 ;硬膜下血肿 118例 ;脑内血肿 2 0例。血肿量 <5 0ml45例 ,死亡 6例。 <10 0ml6 9例 ,死亡 2 6例。 >10 0ml6 1例 ,死亡 3…  相似文献   

2.
急性颅脑损伤并发脑梗死24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收治急性颅脑损伤并发脑梗死病人24例,现分析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一般资料:本组男18例,女6例,年龄32~68岁,平均50岁。车祸伤20例,打击伤4例,其中18例为急性硬脑膜外血肿并小脑幕切迹疝形成,4例为重型颅脑损伤合并肺损伤且有呼吸道误吸致低氧血症,另2例为颅脑损伤并颈部大血管损伤。入院时一侧瞳孔散大者20例,双侧瞳孔散大者4例,其中两例自主呼吸消失。伤后脑疝形成时间在4~10h,脑疝形成后到开颅手术时间在2~8h,平均4h。特殊检查:18例术前均行颅脑CT检查确诊为硬脑膜外血肿,其部位:颞部10例,额顶5例,顶枕3例,血肿量60~120ml,平均78ml。…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双侧瞳孔散大的特重型颅脑损伤的手术效果和影响因素.方法:39例双侧瞳孔散大的特重型颅脑损伤病例,按原发损伤类型分组并接受手术治疗,于术后半年进行格拉斯哥预后评级(GOS).结果:硬膜外血肿组12例,无死亡,GOS中残以上(良好、中残)6例(50%);脑挫裂伤和硬膜下血肿组21例,死亡11例(52%),中残以上生存4例(19%),植物生存3例(14%);弥漫性脑肿胀组6例,死亡5例(83%),植物生存1例(17%).硬膜外血肿组预后最好,弥漫性脑肿胀组最差,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双侧瞳孔散大的特重型颅脑损伤手术疗效与脑原发损伤类型密切相关,硬膜外血肿所致晚期脑疝应积极手术治疗;急性弥漫性脑肿胀所致晚期脑疝手术意义不大;脑挫裂伤和硬膜下血肿所致脑疝应根据具体伤情分析有无手术价值.此外,准确的术前诊断、恰当的术式选择和围手术期处理是救治成功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急性颅内血肿并脑疝的急诊手术疗法.方法 自2005年1月至2009年1月以来采用紧急床边微创硬通道引流术抢救22例颅内血肿并脑疝的患者,其中男20例,女2例;年龄15~63岁,平均29岁.发病时间小于42小时,均有脑疝的临床表现,其中一侧瞳孔散大19例,双侧瞳孔散大3例.GCS评分:6~8分15例,3~6分7例,均为车祸致伤.CT提示硬膜外血肿17 例,脑挫裂伤并硬膜下血肿5例,出血量按多田公式计算40~80ml,脑组织明显受压,中线结构移位脑室脑池受压变形或消失. 结果 经紧急床边微创硬通道引流术后全部病例均有程度不同临床症状好转的表现,20例意识好转,GCS评分有所提高,瞳孔回缩,且出现对光反射.无颅内感染,无气颅.结论 紧急床边微创硬通道引流术,能在最短时间内清除部分颅内血肿,快速降低颅内压,解除脑组织受压迫,改善脑循环,为后续开颅血肿彻底清除及止血争取了宝贵的时间.该方法及时、有效、简便、创伤小,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1病例报告例1,男性,48岁,农民;主因颅脑损伤7.5h于2003年10月16日19:25就诊。体格检查:深昏迷,双侧瞳孔等大,圆形,直径2mm,对光反射消失;血压50/30mmHg,心率84次/min,呼吸16次/min;右侧颞枕部可及12.0cm×8.0cm×4.0cm皮下血肿。初步诊断:颅脑损伤。交待病情后于20:30行头颅CT检查,期间患者呼吸、心搏突然停止,5min后回到急诊抢救室,查体:意识丧失,呼吸、心搏、大动脉搏动消失,双瞳孔散大固定,对光反射消失。颅脑CT示:广泛颅脑挫裂伤、颅内血肿、脑疝形成、颅骨粉碎凹陷性骨折。诊断:极重度颅脑损伤,呼吸、循环骤停。即予以心肺复苏。体外…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重症颅脑损伤后弥漫性脑肿胀的影像特点及诊断治疗方法。方法重点研究2014年10月至2015年6月因重症颅脑损伤到院治疗的52例患者的临床表现资料。结果弥漫性脑肿胀临床表现为丧失意识,血压、脉搏等生命体征改变。其中24例患者CT表现两侧弥漫性脑肿胀合并脑内小血肿,双侧大脑半球弥漫性密度减低,双侧脑池、脑室对称性缩小或消失;12例患者CT机表现为一侧大脑弥漫性肿胀,同侧大脑受压缩小或消失,中线结构移位小于6mm;3例患者皮下小灶性出血或蛛网膜下腔出血。结论弥漫性脑肿胀发病机制之一是颅脑重度损伤,联合运用CT、MRI检查可大幅提高医生对患者疾病的诊断效率与准确性。  相似文献   

7.
急性重型颅脑损伤CT表现与预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奎勤  张景荣 《医学综述》2000,6(4):F003-F004
目的:研究急性重型颅脑损伤CT表现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手段,对近3.5年来本院119例急性重型颅脑损伤头颅CT显示的脑室、脑池、中线结构变化、脑挫裂伤、脑肿胀、颅内血肿与患者治疗效果进行评估。结果:第3脑室消失,基底池完全封闭,中线结构移位≥1.5cm,广泛脑挫裂伤,脑肿胀、大量硬膜下血肿(血肿量≥70ml),原发性脑干损伤严重者病死率高,其中以基底池完全封闭及原发性脑干严重损伤病死率更高(72.7%~84.6%)。结论:重型颅脑损伤,基底池完全封闭,严重脑挫裂伤,脑肿胀,脑干损伤,治疗效果均差。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颅脑损伤致急性脑疝患者采用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及预后情况。方法回顾2009年7月-2012年2月我院手术治疗的56例颅脑损伤致急性脑疝患者临床资料,依据GCS评分、手术方法等情况分析其临床结果。结果手术治疗后,患者死亡率为16.07%,GCS评分3-5分患者的死亡率高于评分6-8分患者,颅内血肿清除+单侧幕上开颅去大骨瓣降压的患者死亡率高于小脑幕切开+颅内血肿清除+幕上开颅去大骨瓣降压的死亡率,患者双侧瞳孔散大死亡率高于单测瞳孔散大死亡率(P<0.05)。结论正确的GCS评分、术前积极准备、合适的手术方式、术后有效护理能有效提高治疗效果、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9.
29例重型颅脑损伤合并胸部损伤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994年5月至2000年2月我院共收治格拉斯预后积分(GCS)≤8分的重型颅脑损伤合并胸部损伤29例,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29例中18例,女11例,男女之比为1.6∶1,年龄3~68岁,平均40岁.致伤原因;交通事故20例,占68.9%,高处坠落伤6例,占20.7%,打击伤3例,占10.4%. 1.2 颅脑损伤临床表现:开放性颅脑损伤1例,闭合性颅脑损伤28例,颅内血肿16例(硬膜外血肿9例,硬膜下血肿5例,脑内血肿2例),脑挫裂伤14例,原发性脑干损伤3例,颅盖部骨折10例,颅底骨折9例,脑疝8例,双侧瞳孔散大4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脑疝患者瞳孔散大的临床治疗和转归。方法:回顾330例重型颅脑损伤形成脑疝瞳孔散大诊断和急救治疗,着重分析瞳孔变化和持续时间与转归关系。结果:本组153例恢复良好,中残75例,重残12例,植物生存12例,死亡78例。结论:重型颅脑损伤脑疝形成瞳孔散大患者,要早诊断,尽早采用去大骨瓣减压血肿清除术,保持呼吸道通畅,维持氧饱和度超过95%及内环境稳定,脱水、有效防治并发症,能够改善重型颅脑损伤脑疝形成瞳孔散大的预后,提高生存率,降底死、残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硬通道微创技术幕上脑内血肿合并双瞳孔散大脑疝形成患者的应用。方法:分析2006年1月~2013年1月因幕上自发性脑出血脑内血肿合并双瞳孔散大脑疝30例病例。30例术前脑内血肿并双瞳孔散大明确诊断后快速应用硬通道引流血肿,然后行血肿清除及去骨瓣减压术。结果:术后3个月GOS评分良好4例、中度残疾11例、重度残疾8例、植物生存状态2例、死亡5例。结论:术前尽早硬通道治疗能明显改善脑内血肿合并双瞳孔散大患者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2.
重度颅脑损伤致双侧瞳孔散大者的死亡率极高,可达60%~90%[‘],且时间越长预后越差。动物实验证明[‘,川,双侧瞳孔散大超过90分钟,可致意识恢复为不可逆性。颅脑损伤中,硬膜外血肿致双侧瞳孔散大者,病死率明显低于上述指标,且预后往往较好。我们就收治的42例硬膜外血肿致双侧瞳孔散大病例进行了系统的治疗及结果进行了分析,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男性28例,女性14例,年龄8~70岁,平均40.4岁。受伤原因为车祸22例,坠落伤11例,打击伤9例。入院前已双侧瞳孔散大者17例,入院后双侧瞳孔散大者25例。受伤致双侧目孔散大时间为…  相似文献   

13.
李斌  花静 《华夏医学》2003,16(6):893-894
重度颅脑损伤系指广泛颅骨骨折、广泛脑挫伤、脑干损伤或颅内血肿 ,Glasgow评分在 3~ 8分者 (其中 3~ 5分归属于特重度颅脑损伤 )。及时抢救 ,严密监护 ,早期诊断 ,并保持内环境稳定 ,预防脑的继发性损害是重型颅脑损伤治疗的关键。笔者 2 0 0 0年 4月至 2 0 0 2年 9月共对 30例重度颅脑损伤者(其中包括 9例特重度颅脑损伤 )采取机械通气、亚低温、大剂量纳洛酮综合治疗取得一定疗效。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在 30例重度颅脑损伤患者中 ,男 2 6例 ,女 4例 ;年龄最大78岁 ,最小 2岁 ;实施机械通气最长者 2 6 d,最短 8d。亚低温…  相似文献   

14.
迟发性颅脑损伤28例CT表现与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分析迟发性脑挫裂伤/血肿的l临床意义。方法回顾分析28例颅脑损伤致迟发性脑挫裂伤/血肿的CT表现及发生机制。结果颅脑损伤患者,在伤后数小时内首次CT检查未见脑挫裂伤/血肿,复查CT时可见典型脑挫裂伤/血肿,外伤着力点对冲部位脑表面的少许蛛网膜下腔出血常为迟发性脑内血肿的先兆,脑肿胀及脑室脑池变窄或消失应引起高度重视。结论颅脑损伤患者首次CT检查未见脑挫裂伤/血肿,经临床处置后仍处于昏迷状态或症状加重者,应短期复查CT,警惕迟发性脑内血肿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双侧瞳孔散大的外伤性脑疝的手术效果和术后治疗。方法36例双侧瞳孔散大的外伤性脑疝患者按原发损伤类型分组并接受手术治疗,于术后半年进行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结果全组恢复良好6例,中残4例,重残3例,植物生存1例,死亡22例。其中,硬膜外血肿组预后最好,弥漫性脑肿胀组最差,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侧瞳孔散大的外伤性脑疝手术疗效与脑原发损伤类型密切相关,硬膜外血肿所致的晚期脑疝应积极手术治疗,患者预后较佳;急性弥漫性脑肿胀所致晚期脑疝手术意义不大;部分脑挫伤和(或)硬膜下血肿导致的晚期脑疝患者经手术及有效的术后治疗仍能够挽救生命。快速准确的术前诊断、恰当的术式选择围手术期处理以及恰当的术后治疗是救治成功的必要保证。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中型"颅脑损伤患者亚急性期突发脑疝的临床特点,探讨发病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1997年~2005年间收治的33例"中型"颅脑损伤患者在亚急性期突发脑疝的病历资料.结果:脑挫裂伤融合形成血肿扩大、脑挫裂伤继发脑水肿加重、迟发性脑内血肿是"中型"颅脑损伤患者亚急性期突发脑疝的常见原因.本组有30例在病情恶化后接受手术治疗.22例术后恢复良好,4例因枕骨大孔疝而死亡.结论:大多数"中型"颅脑损伤患者亚急性期病情相对平稳,但部分患者突然发生脑疝,导致致残率或死亡率增高.  相似文献   

17.
我们对20例颅脑伤患者术中出现急性脑膨出情况,分析如下。l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20例,男12例,女8例;年龄17~62岁,平均45.2岁;GCS评分均为8分以下;术前单侧瞳孔散大15例,双侧瞳孔散大3例,伴全身性低血压3例,死亡13例。1.2术中情况术中迟发性血肿:对侧硬脑膜外5例,对侧硬脑膜下4例,对侧脑内4例。外侧裂血管损伤1例,其它6例为同侧单纯性脑肿胀。2讨论2.五迟发性项内血肿致急性脑膨出是本组病例中最主要的原因,其中全为减速性损伤,术前头颅CT提示下列征象全部或部分:①中线移位>Icm。②对侧颅内小血肿。③对侧脑挫…  相似文献   

18.
我院于1999年2月至2006年2月共收治颅脑损伤并发颅内血肿行手术治疗510例。根据颅脑损伤程度、部位、出血量的多少,采用不同手术方法,明显降低了病死率,现分析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1临床资料本组颅脑损伤并发颅内血肿510例,其中男398例,女112例,年龄11~71岁,平均41.6岁,致伤原因:车祸伤271例,高处坠落伤85例,打击伤113例,跌伤41例,伤后在12h内入院499例,1周内入院8例,2周内入院3例。入院时按格拉斯哥昏迷记分(GCS)≤5分39例,5~8分177例,9~12分193例,13~15分101例。单侧瞳孔散大213例,双侧瞳孔散大82例,无散大215例。去皮层状态9例,去脑强直13例,高热10例。对所有患者均进行颅脑CT扫描检查,硬膜外血肿128例,单纯硬膜下血肿62例,脑挫裂伤并发颅内血肿320例,并发颅骨骨折173例。出血量:25~29ml37例,30~50ml201例,51~70ml153例,71~90ml92例,91~119ml23例,120~137ml4例,对冲伤累及2处以上106例。中线偏移在0.8~1.6cm之间。术后48h内复查CT发现迟发血肿21例。2治疗方法对脑挫...  相似文献   

19.
颅脑损伤的发生率占全身损伤的 10 %~ 15 % [1 ] 。颅脑损伤是一种严重损伤 ,伤情的变化非常急剧。这不仅取决于原发性脑损伤的程度 ,也取决于并发颅内血肿、脑水肿、硬脑膜下腔积液、脑部血液循环、脑脊液循环障碍 ,引起颅高压、脑受压与脑疝等 [2 ] 。而重型颅脑损伤约占颅脑损伤的 2 0 % ,病死率很高 ,是救治的重点 [3 ] 。特别是在基层医院现有条件下治疗重度脑损伤患者的难度更大。近 5年来 ,我院收治重度脑损伤患者 6 2例 ,临床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中男 5 1例 ,女 11例 ,年龄 14~ 72岁 ,平均 42 .5岁。击伤 (斗殴、砸伤 )…  相似文献   

20.
我科自成立以来,共收治重型颅脑损伤患者148例,其中手术治疗96例,现分析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男性87例,女性9例,年龄8~72岁。致伤原因:车祸伤92例,摔伤20例,打击伤25例,其他原因致伤11例。1.2类型闭合性颅脑损伤85例(含内开放性颅脑损伤),开放性颅脑损伤63例。硬膜外血肿79例,硬膜下血肿50例,脑内血肿15例,颅底骨骨折91例,颅盖骨折43例,凹陷骨折17例,弥漫性脑肿胀24例,静脉窦损伤6例,术前脑疝者46例,合并四肢骨折16例,原发性脑干损伤12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