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目的深入认识室管膜下瘤,提高其诊断及治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经病理证实的室管膜下瘤MR表现及手术治疗效果。结果肿瘤在T1WI为稍低、等信号,部分可见小囊状更低信号区,T2WI为高信号;增强扫描,肿瘤无明显强化或轻度强化。8例均手术治疗,1例先行放疗后再行手术治疗。8例随访3个月~2年,均未见肿瘤复发。结论室管膜下瘤具有较特征的MR表现,术前MR检查可作出明确的定位,定性诊断,运用显微神经外科全切除肿瘤是主要的治疗方法 。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侧脑室室管膜下室管膜瘤临床与影像学特点及其手术治疗效果,探讨其诊断及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了本科1998年5月至2003年5月间,1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侧脑室室管膜下室管膜瘤病例.结果侧脑室室管膜下室管膜瘤多见于中年,影像学表现为:CT平扫呈等或低密度,增强扫描强化不明显;MRI T1WI呈等或略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MRI增强后见肿瘤无明显强化.手术全切11例,次全切除1例.随访9例,均无复发.结论侧脑室室管膜下室管膜瘤好发于中年.临床上遇到较长的病史,CT平扫呈等或低密度,MRI T1WI像呈等或略低信号,T2WI像呈高信号;CT、MRI增强后见无明显强化,位于侧脑室内肿瘤,应该考虑侧脑室室管膜下室管膜瘤的诊断.手术全切肿瘤,预后好,术后无需放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颅内室管膜下瘤磁共振影像学表现,以期提高对该病的影像学认识水平,有利于术前的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我院及外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室管膜下瘤的磁共振影像学资料,并与脑室内其他肿瘤进行鉴别诊断。结果肿瘤位于侧脑室5例,透明隔区2例,三角区2例。瘤体主要呈椭圆形6例,另外3例呈分叶样不规则形。瘤体边界清楚,大小约1.4~4.4 cm。T1WI、T2WI呈等信号4例,3例呈等长T1等长T2信号,2例T1像见短信号,DWI呈略高信号,T2FLAIR病灶呈较高信号。对比剂增强后肿瘤3例无强化,4例轻度强化,2例中等强化。5例瘤体内见小类圆形囊状改变,2例患者同时伴有梗阻性脑积水。结论颅内室管膜下瘤好发于脑室系统内,MRI平扫T2小囊性变及增强后不强化或轻度强化为其典型表现,接近孟氏孔区病灶可较大,增强后可中等强化,本病易与脑室内其他肿瘤相鉴别,术前能够较为准确地诊断。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合并结节性硬化复征的室管膜下巨细胞型星形细胞瘤患者的l临床、影像学以及病理学表现特征。方法对1998—2005年收治的9例合并结节性硬化复征的室管膜下巨细胞型星形细胞瘤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表现、病理学特点、治疗原则及随访结果进行回顾分析。结果9例室管膜下巨细胞型星形细胞瘤均位于室间孔周围,符合结节性硬化复征的临床诊断标准;男女之比为8:1。CT检查肿瘤实体部分呈等或稍高密度,肿瘤边界清楚,瘤内有钙化灶。MRI扫描T1WI肿瘤实体部分多呈等信号,少数可呈稍低信号;T2WI呈等或稍高信号;增强扫描肿瘤实体部分呈均匀强化。其中8例同时伴室管膜下结节,5例伴有皮质结节。其中6例经额叶皮质入路,3例经胼胝体一穹窿间入路切除肿瘤;肿瘤完全切除者7例,次全切除(〉90%)者2例,无一例手术死亡。随访2—8年,肿瘤完全切除者无复发。结论室管膜下巨细胞型星形细胞瘤为结节性硬化复征的特征性病变,手术完全切除者预后良好。结节性硬化复征所伴室管膜下病变如位于室间孔周围,引起脑积水或呈现逐渐生长趋势者。应考虑室管膜下巨细胞型星形细胞瘤的诊断,尽早施行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室管膜下瘤的临床、影像学和病理特点。方法对9例室管膜下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手术切除的肿瘤组织标本进行病理及免疫组化检查。结果本组患者的男女比例为2∶1,平均年龄54岁;术后随访10~109个月,均无转移和复发。MRI检查示,肿瘤位于侧脑室内8例、右颞叶1例,T1WI呈等信号6例、低信号及高信号各1例,T2WI高信号6例、等信号2例;增强扫描轻度增强、无明显强化各4例。病理检查示,瘤组织胶质纤维丰富,瘤细胞成簇状分布其间;除1例右颞叶肿瘤无微囊结构外,其余均有微囊形成。免疫组化检查:瘤细胞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S-100、波形蛋白(Vimentin)阳性表达,突触素(SYN)、上皮膜抗原(EMA)、神经元特异性核心抗原(Neu-N)为阴性;Ki-67标记指数4%1例,1%~3%8例。结论室管膜下瘤多发于老年男性,进展缓慢,预后较好。其大多发生在侧脑室内,发生在脑实质的少见。认识其临床、影像学和病理特点有利于诊断及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室管膜下巨细胞型星形细胞瘤(SEGA)患者的临床、影像学、病理学特点以及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对自2000年2月至2007年8月收治的6例SEGA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表现、病理学特点、治疗及随访结果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6例SEGA的临床表现以高颅压和视力下降最为常见.CT显示肿瘤实体部分呈等或稍高密度,边界清楚,部分可见瘤内钙化.MRI扫描肿瘤实体部分T1WI多呈等信号,少数可呈稍低信号;T2WI呈等或稍高信号:增强扫描肿瘤实体部分呈不均匀强化.4例经胼胝体入路,2例经额叶皮质入路,肿瘤全切除均成功,无手术死亡.随访10月~8年,肿瘤无复发.结论 室管膜下病变如位于室间孔周围伴有结节性硬化,引起脑积水或呈现逐渐生长趋势者,应考虑SEGA的诊断,尽早手术治疗.SEGA为良性肿瘤,手术全切者预后良好.定期影像学检查对于跟踪室管膜下结节以及监测肿瘤复发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侧脑室内室管膜下瘤的诊治策略.方法 回顾性分析13例侧脑室内室管膜下瘤病人的临床表现、影像学表现及显微外科手术治疗效果.结果 该病多见于中年人,以颅内压增高为主要临床表现;MRI显示:T2WI多呈高信号,T1WI上多表现为低、等信号,增强扫描大多无明显强化.肿瘤全切除12例,次全切除1例.术后死于并发症1例.对12例随访0.5~11年,均未见复发.结论 侧脑室内室管膜下瘤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是术前诊断的重要参考;显微手术切除肿瘤是最佳的治疗手段,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中颅窝区脑外肿瘤的MRI特点,提高其诊断准确率. 方法 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1例中颅窝区脑外肿瘤(包括三叉神经鞘瘤13例,脑膜瘤6例,蛛网膜囊肿3例,皮样囊肿3例,骨母细胞瘤2例,脊索瘤2例,表皮样囊肿2例)均行MR平扫及增强扫描检查,并对其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不同的中颅窝区脑外肿瘤各具不同MR特征;(1)三叉神经鞘瘤MR/T1WI像多呈等或低混杂信号,T2WI像呈高或低混杂信号,本组13例三叉神经鞘瘤增强后有9例可见"包壳征";(2)脑膜瘤多表现为等或稍低T1、等或低或高T2信号,增强后呈中度较均匀强化;(3)骨母细胞瘤可见"骨包壳",脊索瘤骑跨中、后颅窝生长,其一侧与斜坡紧密相连;(4)蛛网膜囊肿与表皮样囊肿均呈长T1、长T2囊状信号,增强后无强化或囊壁轻微强化;蛛网膜囊肿多呈膨胀生长,而表皮样囊肿多有"见缝就钻"的特点;(5)皮样囊肿均呈短T1、长T2囊状信号,脂肪抑制序列扫描呈低信号,可出现"爆米花"样改变. 结论 中颅窝区脑外肿瘤均有比较特征性的MRI表现,密切结合临床可进一步提高其术前诊断的正确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讨论髓内室管膜瘤的MRI影像特征,帮助提高正确诊断率及定位手术切除范围。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10例髓内室管膜瘤平扫及增强影像表现分析肿瘤形态大小、部位、生长方式、信号特点及强化方式,有无囊变、出血及"戴帽征",结果全部髓内室管膜瘤呈腊肠状纵行、中心性生长,累及多个椎体,其中颈髓5例,胸髓1例,腰骶段脊髓4例,10例病灶均有囊变,在平扫MRI,T1WI上大部分肿瘤呈混杂低信号,在T2WI上所有肿瘤均呈不均高信号,10例肿瘤头、尾端均有囊变,其中2例瘤内囊变,1例肿瘤灶内出血,在T2WI上5例肿瘤可见"戴帽征",肿瘤两侧的蛛网膜下腔对称性狭窄或闭塞。增强后,10例肿瘤实质部分均表现为不均显著强化,囊变无强化,其中8例肿瘤与正常脊髓分界清楚。结论髓内室管膜瘤在MRI具有一定的特征性表现,能有助于提高髓内室管膜瘤准确诊断及术前认识。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总结中枢神经系统孤立性纤维性肿瘤的影像学表现、病理学特征及其诊断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中枢神经系统孤立性纤维性肿瘤病人2例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病理学表现、手术措施和治疗效果并随访.结果 患者表现占位病变和局部压迫症状.MR表现T1WI等信号,T2WI低信号,增强肿瘤不均匀强化.行肿瘤全切除术2例.病理检查见肿瘤由短梭形细胞无序散在胶原胶质中,细胞密集区域和稀疏区域相间,血管丰富区域呈血管外皮瘤样结构. CD34(+),Vim(+),EMA(-),S-100(-).患者随访至今未见复发.结论 孤立性纤维性肿瘤发病率低,临床易误诊.MR检查T2像的"黑白相间征"及显著不均匀增强的特点有助于诊断,病理检查可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