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目的:探讨伊贝沙坦对肾性高血压患者血浆内皮素(ET)水平和蛋白尿的影响.方法:选择45例伴蛋白尿的肾性高血压患者作为治疗组,口服伊贝沙坦150~300 mg/d,治疗12周,同时选择健康成人45例作为正常对照组.检测正常对照组和治疗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浆ET水平和24 h蛋白尿定量变化,并观察患者血压及不良反应.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肾性高血压患者血浆ET水平、24 h蛋白尿定量、BUN和Scr显著升高,P均<0.05.经伊贝沙坦治疗后,肾性高血压患者血浆ET水平、24 h蛋白尿定量、BUN和Scr较治疗后降低,P均<0.05.结论:对于肾性高血压患者,伊贝沙坦能降低血浆ET水平,减少蛋白尿,具有保护肾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老年高血压病患者24 h动态脉压对靶器官损害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病患者24h动态脉压(24hPP)对靶器官损害的影响。方法:对139例老年高血压病患者进行动态血压监测,其中 24hPP≥60mmHg的患者72例列为A组.24hPP〈60mmHg的患者67例列为B组,将两组患者的超声心动图、颅脑CT、血肌酐等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A组患者左室射血分数低于B组(P〈0.05),E/A〈1的发生率明显高于B组(P〈0.01),左心室肥厚、脑损害、肾损害的发生率均明显高于B组(均P〈0.01),显示随着脉压增大,靶器官损害加重。结论:24hPP是老年高血压病患者靶器官损害的重要危险因素。[著者文摘]  相似文献   

4.
老年脑卒中高血压病患者24h动态血压的特点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 探讨老年脑卒中高血压患24h动态血压的特点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使用美国产太空实验室90207型无创伤性动态血压监测仪对78例老年脑卒中高血压患进行24h动态血压监测。结果 78例患24h平均压,平均脉压及血压负荷值等参数均明显高于正常值。结论 24h动态血压监测能更准确反映患的血压水平,准确预测心脑血管并发症发生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5.
高血压是人类常见疾病,可以引起严重的心、脑、肾等靶器官的损害,是威胁人类健康的大敌。为此。我科于2001~2005年开展了8批高血压专项疗养,对高血压患者进行动态血压监测,据血压情况调查降压药物,恢复血压的昼夜节律,稳定控制血压。我们通过疗养前后对高血压疗养员进行24h动态血压(ABPM)监测对比发现血压有明显降低,从而延缓了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厄贝沙坦及倍他乐克对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厄贝沙坦及倍他乐克对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的影响。方法选择8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分成厄贝沙坦组及倍他乐克组,每组40例。治疗前及治疗后3个月行24h动态血压检测,观察血压控制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血压无显著差异,经治疗后两组患者血压都有显著性下降,两组在治疗后24h夜均舒张压没有显著差异性,其余24h收缩压、24h舒张压、日间收缩压和舒张压、夜间收缩压均有显著差异性,厄贝沙坦组血压下降更明显。结论厄贝沙坦和倍他乐克对原发性高血压降压疗效均明显,厄贝沙坦组血压下降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7.
心率变异性 (heartratevaviability ,HRV)分析是一有效的心电检查的非损伤性指标 ,其变化反映了心脏自主神经的功能。目前 ,已经广泛应用于多型心血管疾病的监测 ,成为辅助诊断及评价预后的重要指标。本研究的目的是采用HRV时域分析来探讨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治疗前后血压和HRV的变化关系及临床意义。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共 4 1例本院门诊或住院患者 ,经检查排除继发性高血压 ,心电图除外下列因素 :①非窦性心律 ;②房室传导阻滞 ;③完全或不完全起搏心律。符合坐位舒张压(Se…  相似文献   

8.
董玲  关卫东  张贵林 《中国康复》2003,18(4):216-217,222
目的 :探讨康复干预对老年轻、中度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及血浆内皮素的影响。方法 :38例老年高血压患者使用无创伤性动态血压监测仪进行动态血压监测 ,并采空腹静脉血检测血浆内皮素 (ET 1)。非药物康复治疗 8周后再次行ABPM及ET 1测定。结果 :38例患者中 ,血压昼夜节律呈非杓型 16例 (4 0 % )。 38例患者平均血浆ET 1水平轻微升高 ,按血压昼夜节律情况分为杓型组和非杓型组后发现 ,ET 1水平在非杓型组明显升高 (P <0 .0 5 )。康复干预治疗 8周后 ,动态血压及非杓型组平均ET 1水平明显下降 (P <0 .0 5 )。结论 :综合康复干预可作为轻、中度老年高血压病的初始治疗 ,康复干预后能明显降低轻、中度老年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和非杓型组血浆ET 1水平。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厄贝沙坦治疗前后原发性高血压 (EH)患者血浆内皮素 - 1(ET - 1)水平的变化 ,探讨ET - 1在EH发展中所起的作用。方法  88例高血压患者作为EH组 ,服用厄贝沙坦治疗 4周 (剂量 15 0~ 30 0mgd-1) ,4 8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测量两组血压和血浆ET - 1水平 ,检测厄贝沙坦治疗后EH组血压和血浆ET - 1的变化。结果 3例患者因不良反应退出研究。EH组与对照组血浆ET - 1水平分别为 90 .2 4± 2 9.2 3ng/L、5 8.31± 11.4 2ng/L ,前者较后者显著增高 (P <0 .0 5 ) ,且高血压III级ET - 1水平显著高于高血压II级 (P <0 .0 5 ) ,高血压II级ET - 1水平显著高于高血压I级 (P <0 .0 5 )。厄贝沙坦组治疗后ET - 1水平为 6 8.98± 8.2 0ng/L ,较治疗前显著降低 (P <0 .0 1)。厄贝沙坦组治疗前SBP和DBP分别为 16 8.34± 12 .92、112 .33± 8.0 4mmHg ,治疗后分别为 12 8.32± 18.4 3、82 .76± 4 .2 2mmHg ,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 (P <0 .0 5 )。结论 EH患者血压与ET - 1水平正相关 ,厄贝沙坦在有效降压的同时 ,血浆ET - 1水平亦降低。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高血压伴急性脑梗死(ACI)患者24 h动态心电图及24 h动态血压监测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自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60例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ACI发生情况分为无脑梗死组(n=41)与脑梗死组(n=19).两组患者入院后均行24 h动态心电图、24 h动态血压监测,比较两组患者24 h...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伊贝沙坦对2型糖尿病肾病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肾功能的影响。方法:37例2型糖尿病肾病慢性肾功能不全高血压患者,停用抗高血压药物,安慰剂治疗2周后,应用伊贝沙坦治疗8周,观察用药前后血压、心率、肌肝清除率、尿酸、血糖、电解质及24h尿蛋白量变化。结果:治疗后患者血压 显著下降(P<0.01),肌肝清除率明显提高(P<0.01),血BUN,Cr显著下降(P<0.05),尿蛋白排出量显著减少(P<0.05),而血糖、电解质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伊贝沙坦对2型糖尿病肾病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在有效降低血压的同时,对肾功能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2.
厄贝沙坦联合血塞通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脉压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越来越多的循证医学证据表明,脉压增大是中老年人心脑血管疾病发生和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较单纯收缩压增高或舒张压增高对高血压并发症具有更强的预测作用。因此治疗脉压增大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本研究通过对6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分析,旨在探讨中西医结合(厄贝沙坦联合血塞通片)治疗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脉压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厄贝沙坦联合血塞通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脉压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越来越多的循证医学证据表明,脉压增大是中老年人心脑血管疾病发生和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较单纯收缩压增高或舒张压增高对高血压并发症具有更强的预测作用。因此治疗脉压增大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本研究通过对6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分析,旨在探讨中西医结合(厄贝沙坦联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诊室或动态脉压、收缩压、舒张压及平均动脉压变化与内皮功能损害、左心室肥厚之间的关系,以了解原发性高血压后左心室肥厚、血管内皮损伤的可能机制。方法:选择1998—06/2002-11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心血管内科高血压门诊就诊的初诊或停服所有降压药物2周以上的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555例。根据诊室脉压及24h动态脉压水平将555例患者分为脉压≤40mmHg(1mmHg=0.133kPa)组,40mmHg&;lt;脉压≤50mmHg组,50mmHg&;lt;脉压≤60mmHg,脉压&;gt;60mmHg。以左室心肌质量指数:男性&;gt;134g/m^2,女性&;gt;110g/m^2作为左室肥厚的标准分为肥厚组237例,非肥厚组318例。结果:随24h动态脉压增大,血浆内皮素水平增加(P(0,01),一氧化氮水平减少(P&;lt;0,05),内皮素与一氧化氮比值增加(P&;lt;0.05)。24h动态脉压、白天脉压、夜间脉压、诊室脉压均与内皮素、内皮素/一氧化氮比值呈显著正相关(r=0.171~0,377,P&;lt;0,01);与一氧化氮呈显著负相关(r=-0,269,-0.259,-0,167,P&;lt;0.01;r=-0.141,P&;lt;0.05)。脉压较收缩压、24h动态脉压较诊室脉压与内皮素、一氧化氮的相关性更明显。而舒张压及平均动脉压与以内皮素、一氧化氮水平均无相关性。左室肥厚组较非肥厚组收缩压及脉压明显增高(P&;lt;0.001),舒张压无明显差异,脉压增高的主要因素是收缩压增高。分别以内皮素、一氧化氮为因变量,以诊所或24h收缩压、舒张压、脉压、平均动脉压为自变量,只有诊室或24h脉压进入回归方程[诊室血压参数结果:内皮素=0.497&;#215;诊室脉压+44.613(R^2=0,029,P&;lt;0.01);一氧化氮=-0.398&;#215;诊室脉压+100.454。24h血压参数结果:内皮素=1.269&;#215;24h脉压+12.536(R0=0.090,P&;lt;0.01);一氧化氮=-015&;#215;24h动态脉压+130.266(R^2=0.072,P&;lt;0.01)]。以左室心肌质量为因变量,以诊所或24h收缩压、舒张压、脉压、平均动脉压为自变量,只有诊所或24h收缩压进入回归方程[诊室血压参数结果:左室心肌质量=0.405&;#215;诊室收缩压+37.769(R^2=0.072,P&;lt;0.01);24h血压参数结果:左室心肌质量=0.611&;#215;24h收缩压+19.821(R^2=0.174,P&;lt;0.01)]。结论:脉压与收缩压增高均可导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左心室肥厚、内皮功能损伤及舒张功能减退;脉压增高是导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内皮功能损伤的主要决定因素,随脉压升高,血管内皮功能损害加重;收缩压增高是导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左心室肥厚的主要决定因素;舒张压及平均动脉压增高对左心室肥厚及血管内皮功能损伤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5.
老年高血压并脑血管病患者动态血压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6.
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动态脉压与心脏损害的关系   总被引:8,自引:4,他引:8  
目的:探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动态脉压与心脏损害的关系。方法:人选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82例,按动态脉压分为40~60mmHg组(n=39)和脉压&;gt;60mmHg组(n=43),对超声心动图左室质量指数、左室舒张末内径等指标进行组间对比分析。结果:脉压&;gt;60mmHg组左室质量指数(116&;#177;19)g/m^2、左室舒张末内径(52&;#177;5)mm均高于脉压40~60mmHg组(t=2.3l,2.12,P均&;lt;0.05)。心脏损害的发生率高于脉压40~60mmHg组(51%和28%;t=2.47,P&;lt;0.05)。结论: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心脏损害与脉压有关,脉压增大是心血管事件的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伊贝沙坦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肾素、血管紧张素Ⅱ(AngⅡ)以及血生化的影响。方法选取原发性高血压患者85例,停用各种降压药,经2周的安慰剂治疗进行药物洗脱期后给予伊贝沙坦150mg,每日1次口服,治疗2周后,若血压仍高于正常则加量至300rag每日2次口服,共观察4周,检测治疗前后肾素、AngⅡ及血生化情况。结果伊贝沙坦治疗后患者体内肾素、AngⅡ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血糖、血脂、心率、尿酸均无明显变化(均P〉0.05)。结论伊贝沙坦具有良好的降压作用,对血糖、血脂、尿酸、心率影响小,副作用少,且可使AngⅡ水平升高,是很好的一线降压药物。  相似文献   

18.
19.
有氧运动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及血浆内皮素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5,他引:10  
邵兰真 《中国临床康复》2003,7(12):1854-1855
目的 探讨有氧运动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血压及血浆内皮素水平的影响。方法 46例原发性高血压病患,分为训练组(n=34)和对照组(n=12),训练组进行为期8周,每周6次,每次1h的有氧运动,对照组照常生活。结果 训练组患经8周运动后,血压及血浆内皮素水平均显下降,对照组无明显变化。结论 运动训练可以降低原发性高血压患的血压及血浆内皮素水平。  相似文献   

20.
莫小丽  安巍  万国华 《实用医学杂志》2012,28(16):2709-2711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动态动脉僵硬指数(AASI)与24 h脉压(24hPP)的相关关系.方法:入选2型糖尿病患者共100例,按照是否合并高血压分为:非合并高血压组(n=32例)和合并高血压组(68例).记录患者临床情况,包括性别、年龄、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糖化血红蛋白(HbA1C)和尿微量白蛋白与肌酐的比值(ACR),记录患者24 h动态血压参数,包括24h平均收缩压(24hSBP)、24h平均舒张压(24hDBP)、24h脉压(24hPP)、夜间平均收缩压/白昼平均收缩压比值(nSBP/dSBP)、夜间平均舒张压/白昼平均舒张压比值(nDBP/dDBP).然后按AASI=1-舒张压对收缩压的回归斜率计算每个个体的AASI值.结果:两组患者在ACR、24hSBP、24hDBP、24hPP和AASI差异有显著性(均P<0.05).AASI与年龄、ACR、24hPP、nSBP/dSBP和nDBP/dDBP有显著性相关性(均P< 0.05).结论:糖尿病患者,无论是否合并存在高血压,AASI均与24 h脉压存在密切的相关性,可以反映动脉的僵硬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