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心肌梗死后10~12 d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临床价值.方法 将12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治疗组在发病10~12 d行PCI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观察两组心脏心功能和心肌梗死面积变化及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错过急症PCI行延迟PCI术仍能改善患者心功能及预后,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间延迟PCI组不良事件总发生率为6.7%(4/60);药物保守治疗组不良事件总发生率为18.3%(11/60),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延迟PCI组的心肌梗死面积回缩率显著大于单纯药物保守治疗组(P<0.05).结论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后10~12 d经皮延迟冠脉介入治疗可以减少患者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改善患者心功能及预后,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价老年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应用血小板膜糖蛋白IIb/IIIa受体拮抗剂替罗非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87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用药组(替罗非班+PCI)和对照组(PCI),分别比较两组患者基础资料,术中不良事件、罪犯血管术后TIMI血流分级、PCI术后1 h梗死相关导联ST段回落、PCI术后1周心脏超声、出血事件、30 d内不良事件、1年内不良心血管事件(再发心绞痛、心肌梗死、再次血运重建、猝死)及心功能状态等.结果 两组术后TIMI3级血流发生率、1 h心电图梗死相关导联ST段回落>50%发生率、30 d内不良事件、1年内再次血运重建、1年后心功能状态NYHA 1级的发生率比较,用药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组患者出现出血事件8例(17.0%),对照组3例(7.5%),两组出血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行PCI治疗中使用替罗非班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不同时期应用替罗非班对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行直接PCI治疗患者心功能的影响及安全性。方法将80例急性ST段抬高心肌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1周的血浆NT—proBNP水平变化、左室射血分数、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和左室收缩末期内径的变化;术后24h和30d内主要心脏不良事件(心绞痛、心肌梗死、死亡)及出血的发生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血浆NT—proBNP水平显著下降(P〈0.05),左室射血分数显著提高(P〈0.05);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和左室收缩末期内径的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及出血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应用替罗非班能明显改善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心功能,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内应用替罗非班在急性心肌梗死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中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2012年11月~2014年5月于本院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的75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39例和对照组36例,观察组予PCI后冠状动脉内应用替罗非班治疗,对照组予PCI后静脉内应用替罗非班治疗,然后对2组患者术后心肌再灌注指标、术后1周心功能指标、术后1个月内心脏不良事件进行统计及比较。结果:对比2组术后心肌再灌注指标、心脏不良事件,均P<0.05,存在统计学差异,术后1周心功能指标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冠状动脉内应用替罗非班在急性心肌梗死急诊PCI中的临床效果,明显优于静脉内应用替罗非班,建议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杨蓉  张晋  姚玉娟  李勇  李拥军 《陕西医学杂志》2007,36(12):1634-1637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急诊冠脉介入治疗(PCI)后应用特殊结构的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替米沙坦对左心室重塑和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水平变化的影响。方法:选择行急诊PCI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80例,随机选取40例术后当天开始服用替米沙坦组(80mg,1次/d),另外40例给予培哚普利(4mg,1次/d)作为对照组,观察对心脏超声各指标和血清TNF-α、IL-6水平的不同影响。结果: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急诊PCI后及时联合应用替米沙坦与培哚普利相比,可明显降低TNF-α、IL-6水平,显著改善LVESV、LVEDV、LVEF,减少室壁瘤的发生。结论:具有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活化受体-γ激动剂效应的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替米沙坦能明显降低急诊PCI后心肌梗死患者炎性因子水平,改善左心室重塑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替罗非班在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观察替罗非班在急性心肌梗死(AMI)经皮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的临床价值.方法:68例急性心肌梗死行PCI患者随机分为替罗非班组(PCI+替罗非班,28例)和对照组(PCI,40例),均于发病12 h内行急诊PCI术.PCI术前服用氯吡格雷300~600 mg.阿司匹林300 mg,术后各75 mg·d-1,PCI术中均给予肝素8 000~10000 U.替罗非班组PCI术中冠脉内注入盐酸替罗非班10μg·kg-1,静脉维持量0.15μg·kg-1·min-124-36 h.观察两组PCI术后即刻梗死相关血管(IRA)心肌梗死溶栓(TIMl分级)血流情况,术后30天内出血并发症及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的发生情况.结果:替罗非班组TIMI 3级血流96.4%(27/28),对照组82.5%(33/40)(P<0.05);主要不良心脏事件的发生率替罗非班组7.1%(2/28),对照组17.5%(7/40)(P<0.05);出血并发症发生率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中,应用盐酸替罗非班能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梗死相关血管的TIMI血流,减少PCI术后主要不良心脏事件的发生率,临床应用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介入治疗术中冠脉内应用盐酸替罗非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6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2组,试验组32例,对照组28例,均于发病12h内行急诊PCI术。试验组PCI术中冠脉内注入盐酸替罗非班10ml,静脉维持量0.15μg/kg.min36h。对照组PCI术中静脉负荷量0.4μg/kg.min30min,维持量0.15μg/kg.min36h。两组患者PCI术中均给予肝素8000~10000U,PCI术前服用氯吡格雷300mg,阿司匹林300mg,术后各75mg/d。观察PCI术前、术后梗死相关血管TIMI血流情况,术后4周内并发症及主要不良心脏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PCI术后慢复流发生率及主要不良心脏事件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血并发症的发生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脉内应用盐酸替罗非班能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梗死相关血管的TIMI血流,减少PCI术后主要不良心脏事件的发生率,临床应用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血浆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水平对介入治疗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因急性心肌梗死入院的患者58例,发病12h内均成功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测定入院即刻、第1、2、5、35天时血浆NT-proBNP浓度;超声心动测量患者左室舒张末期容积指数(LVEDVI)、左室收缩末期容积指数(LVESVI)并计算左室射血分数(LVEF)。随访6个月,在随访期间发生心绞痛、再次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及死亡的患者列为事件组(11例),未发生上述事件的患者列为对照组(47例)。另有20例健康体检者为非事件组。结果两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入院即刻、第1、2、5、35天血浆NT-proBNP水平均高于非事件组(P<0.01),事件组血浆NT-proBNP浓度明显高于同期对照组(P<0.01),对照组血浆NT-proBNP水平呈单峰曲线,事件组呈双峰曲线。事件组LVEF入院即刻、第5天、3个月后均较对照组减低(P<0.05)。全模型多元Logistic相关分析显示,入院即刻、第1、2、5、35天血浆NT-proBNP与是否发生心血管事件显著相关,判断患者是否发生了心血管事件的阈值分别为102...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采取早期开通梗死相关动脉行溶栓治疗对血浆脑钠素(BNP)水平及左心功能的改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9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均为首次发病,且发病时间均在12h内,随机分为两组各46例,对照组未开通梗死相关动脉溶栓,观察组早期开通梗死相关动脉溶栓。全部在入院时和发病1周后对血浆BNP进行检测,并在1周后检查超声心动图,分析两组患者的左心重构及左心功能情况,并比较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观察组1周后血浆BNP水平较观察组低(P 〈0.05),且观察组左心功能各项指标情况较对照组改善更为明显(P 〈0.05)。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早期开通梗死相关动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能有效降低血浆BNP浓度,并对左室重构产生一定抑制作用,有效改善左心功能各项指标,从而降低了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替罗非班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急诊PCI术前、术中应用的疗效差异。方法:选择本院收治的112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患者均行急诊PCI术,两组常规用药无差异。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6例。观察组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入院后即刻给予盐酸替罗非班直至PCI术后48 h,对照组患者在术中使用替罗非班直至PCI术后48 h。比较两组的自发冠脉再通率、PCI术后慢血流、无复流发生率、LVEF值、BNP(脑钠肽)、Killip分级,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以及出血并发症等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术前指标无显著差异,观察组术中冠脉罪犯血管再通率、PCI术后慢血流发生率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后1周观察组BNP、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左心功能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未发现严重出血事件。结论: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急诊PCI术前开始应用替罗非班比术中开始应用替罗非班疗效更好,能提高冠脉罪犯血管自通率,缩短缺血心肌复流时间,降低冠脉PCI术后无复流发生率,进一步改善心功能及主要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1.
黎军德  左梅  赵娟 《中国医药导刊》2011,13(11):1914-1915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前静脉泵入替罗非班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137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8例,对照组69例,均为无条件行急诊PCI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治疗组在术前持续静脉泵入替罗非班24~72小时,术前、术后应用阿司匹林300mg/天,氯吡格雷75mg/天、术前总量≥600mg,低分子肝素钙5 000U皮下注射1次/12小时,ACEI、β受体阻断剂、他汀类调脂药物,对照组除不用替罗非班外,余治疗同治疗组。观察PCI术中、术后TIMI血流,术中无复流现象发生率,术后30天内出现出血和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替罗非班能够有效改善心肌再灌注,改善TIMI血流,减少术后无复流现象发生,不增加出血和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疗效优于常规治疗,术后30天出血和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无显著差异。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术前应用替罗非班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2.
苏中 《医学综述》2009,15(21):3357-3358
目的观察非洛地平缓释片联合替米沙坦联用治疗高血压患者的疗效。方法将108例老年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给予口服非洛地平缓释片5 mg,1次/d口服,替米沙坦40 mg,1次/d,疗程为8周。对照组只口服替米沙坦,剂量方法同观察组,两组疗程结束后对治疗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平均收缩压和舒张压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其显效时间比对照组快,总有效率比对照组高。结论非洛地平缓释片联合替米沙坦治疗高血压疗效好,不良反应少,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3.
张利娟  彭倩  杨展 《黑龙江医学》2021,45(20):2135-2137
目的:研究早期路径心脏康复对急性心肌梗死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心功能与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影响.方法:选取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17年5月—2019年5月收治的120例急性心肌梗死采取PCI术治疗的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n=61)和对照组(n=59),实验组给予早期路径心脏康复护理模式,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对比两组患者干预前后2周心功能、生活质量;对比两组患者干预期间出现的心血管不良事件.结果:干预2周后,相比对照组,实验组左室射血分数显著更高,左室收缩末期内经、左室舒张末期内径显著更高;干预2周后,相比对照组,实验组SF-36显著更高;相比于对照组的不良事件发生率,实验组显著更低.结论:早期路径心脏康复能够明显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的心功能和生活质量,降低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替米沙坦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选择5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治疗组)予以口服替米沙坦胶囊(40~80)mg/d,连用12周;另选我院体检中心健康体检者30例作为对照组。结果治疗组患者予以替米沙坦治疗12周后,收缩压和舒张压均下降至正常(P〈0.05或P〈0.01)。治疗组患者治疗前血浆VEGF、ET-1和vWF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而血浆NO水平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均P〈0.01);予以替米沙坦治疗12周后,患者血浆VEGF、ET-1和vwF水平明显下降,而血浆NO水平明显上升(均P〈0.01)。结论替米沙坦具有良好的降压作用,能明显改善并保护患者血管内皮功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替格瑞洛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患者炎性因子和不良心脏事件(MACE)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表法将200例NSTEMI患者分为氯吡格雷组和替格瑞洛组,每组各100例。两组均给予NSTEMI常规标准治疗,氯吡格雷组PCI术前口服阿司匹林300 mg和氯吡格雷300 mg负荷量,术后口服阿司匹林100 mg/d和氯吡格雷75 mg/d;替格瑞洛组PCI术前口服阿司匹林300 mg和替格瑞洛180 mg,术后口服阿司匹林100 mg/d和替格瑞洛90 mg(2次/d)。检测两组PCI术前后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变化;结合术后3个月随访观察两组MACE发生情况。结果:术后7 d、30 d,两组患者PCI血清CRP、TNF-α、IL-6水平与术后1 d比较均有明显下降(P<0.01),替格瑞洛组PCI术后1 d、7 d、30 d血清CRP、TNF-α、IL-6水平显著低于氯吡格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PCI术后均成功随访3个月,替格瑞洛组MACE发生率(10.00%)低于氯吡格雷组(2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19,P<0.05)。结论:替格瑞洛能有效降低NSTEMI患者PCI术后炎性因子浓度,减少MACE发生,效果优于氯吡格雷。  相似文献   

16.
马文辉  张英 《基层医学论坛》2013,(34):4515-4517
目的观察替米沙坦联合螺内酯对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陈旧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患者80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给予替米沙坦和螺内酯,对照组单用替米沙坦。观察2组治疗前后心脏超声、血浆脑钠肽(BNp)及心功能改变情况。结果治疗6个月后,2组心功能分级、血浆BNP和心脏超声检查各项指标与治疗前比较有明显改善(P〈0.05),治疗后2组心脏超声、血浆BNP比较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但心功能分级在治疗后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替米沙坦联合螺内酯可以明显降低陈旧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的血浆BNP水平,改善心脏功能,替米沙坦和螺内酯对陈旧性前壁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的治疗具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比索洛尔与替米沙坦联合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09年3月至2011年3月于本院内一科住院和门诊慢性心力衰竭患者80例,按入院先后随机等分为比索洛尔组(对照组)和比索洛尔联合替米沙坦组(替米沙坦联合组),比索洛尔组应用比索洛尔1.25~2.5 mg/d开始,2周后剂量加倍,直到达到最大耐受剂量(5-10 mg/d,以保持静息时心室率≥55次/min),替米沙坦联合组采用替米沙坦80 mg,1次/d维持治疗,比索洛尔用法同对照组.根据心率、血压调整剂量,心率<55次/min分时将比索洛尔用量逐渐减少.两组同时给予强心药、利尿剂等常规药物治疗.疗程6个月,临床观察心功能改善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入选80例患者中失访4例,失访率5%,完成随访76例.其中比索洛尔组40例,替米沙坦联合组36例,与比索洛尔组比较,替米沙坦联合组左室射血分数显著增加(P<0.01),二者心功能比较有显著差异.与比索洛尔组比较,替米沙坦联合组6 min步行距离显著增加(P<0.01),二者运动耐量比较有显著差异.两组心功能改善情况:替米沙坦联合组总有效率88.9%,比索洛尔组总有效率70.0%(P<0.05).替米沙坦联合治疗组与比索洛尔组治疗后比较,LVESD和LVEDD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对药物的耐受性较好,均未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联合应用比索洛尔和替米沙坦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疗效优于单用比索洛尔组,不良反应无增加.  相似文献   

18.
张鸥 《基层医学论坛》2009,13(17):509-510
目的 观察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浆中LPA水平的变化及奥扎格雷对LPA含量和神经功能改善的影响.方法 6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1例,治疗组给予晴尔80mg(奥扎格雷钠注射液,海南碧凯药业有限公司生产)加入生理盐水250ml,缓慢静滴,1次/d,15 d为1个疗程,同时给予肠溶阿司匹林100mg/d,氯吡格雷75 mg/d;对照组口服肠溶阿司匹林100mg/d,氯吡格雷75mg/d连用15 d复查LPA含量.并进行心功能评价.结果 急性心肌梗死组LPA含量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服用不同的抗血小板药1个月后.患者血浆LPA含量和心功能受损情况发生了不同的影响,奥扎格雷组(治疗组)与阿司匹林组(对照组)LPA含量均明显降低(P<0.05和P<0.05)且前者降低更为显著(P<0.05).结论 奥扎格雷可明显降低患者血浆LPA含量,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急性期治疗有效.  相似文献   

19.
[摘要] 目的探讨沙库巴曲缬沙坦(Sacubitril/Valsartan, Sac/Val)对急性前壁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segment myocardial infarction, STEMI)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后合并射血分数降低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 with reduced ejection fraction,HFrEF)患者心功能的影响。 方法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连续入选急性前壁STEMI于PCI术后合并HFrEF患者1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n=80例)和对照组(n=80例)。PCI术后1周,对照组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缬沙坦(Valsartan,Val),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Sac/Val治疗6个月。比较2组血浆N-末端脑利钠肽(N-terminal 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BNP)浓度及超声心动图参数变化。评估Sac/Val对急性前壁STEMI于PCI术后合并HFrEF患者心功能的影响。 结果随访6个月结果显示,2组NT-proBNP、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 LVEF)、室壁运动积分(wall motion score index, WMSI)均较基线明显改善观察组上述指标改善更显著(P<0.001)。随访结束时,观察组左心室收缩末容积(left ventricular final systolic volume, LVESV)明显缩小(P<0.05),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ac event,MACE)明显降低(P<0.05)。 结论Sac/Val可以改善急性前壁STEMI于PCI术后合并HFrEF患者的室壁运动障碍,提高左心功能,降低6个月内的MACE。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入院24 h血浆氮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对ST段抬高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PCI术后进行危险分层的最佳阈值,同时评价NT-proBNP对ST段抬高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PCI术后临床结果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07年11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STEAMI患者106例,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入院24 h、72 h、7 d和30 d时血浆氮末端脑钠肽前体水平.同时于患者入院24 h、术后72 h和1月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测定左室舒张末期容积指数(LVEDV)I和左室收缩末期容积指数(LVESV)I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并随访6个月,记录住院和随访期间的心血管事件(死亡、心源性休克、充血性心力衰竭)的发生情况,根据有无心血管事件分为事件组(28例)和非事件组(78例).结果与非事件组比较,事件组的NT-proBNP水平显著增高(1972.4±742.6 vs 896.7±517.3,P<0.05).将入院24 h的NT-proBNP阈值定为860ng/L时,其预测心血管事件的敏感度为88.3%,特异度为70.1%.把患者分为高NT-proBNP组(46例)和低NT-proBNP组(60例),高NT-proBNP组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显著高于低NT-proBNP组[20例(43.47%)vs 8例(13.33%),P<0.05].NT-proBNP和LVEDD的受试者工作特性曲线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01和0.476,只有NT-proBNP有预测价值.单因素分析显示,NT-proBNP与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相关(r=0.801 7,P<0.01);多元回归分析显示,NT-proBNP是近期发生心血管事件的独立预测因子(P=0.012,OR=11.318,95%可信区间1.869~4.127).结论急诊PCI可明显降低血浆氮末端脑钠肽前体水平并减轻左心室重塑,氮末端脑钠肽前体水平对ST段抬高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PCI术后临床结果的预测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