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恶性颈动脉体瘤的临床特征、病理及预后特点,以及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总结分析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1982年2月至2006年6月50年间收治的9例恶性颈动脉体瘤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9例均行超声检查,再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4例,磁共振血管造影检查3例.术前动脉压迫锻炼5例,其余4例肿物较小可触及颈动脉走行者未行压迫锻炼.术式均为动脉体瘤及周围组织扩大切除术,3例阻断颈总动脉,其中1例行人工血管颈动脉重建术,2例结扎颈总动脉.结果 术前诊断"颈动脉体瘤"7例,"转移癌"1例,"颈部肿物待查"1例.8例术后出现颅神经功能障碍,声嘶3例次,舌偏4例次,Horner综合征3例次,口角左偏1例次,呛咳1例次;术中出血50~1800 ml,输血800~1600 ml,无输血并发症;结扎颈动脉者无围手术期死亡及偏瘫等.术后临床及病理诊断恶性颈动脉体瘤9例,有包膜2例,无包膜7例.颈淋巴转移伴肺转移1例.术后放疗2例.随访时间6个月至14年,中位随访时间6年.生存6例,其中伴有间断头晕及呛咳2例;2例死亡,1例死于颈部复发,1例死于肺癌;1例失访.结论 恶性颈动脉体瘤临床少见,常侵犯颈动脉及颅神经,诊断应以病理学特点结合邻近组织侵犯及发生淋巴或远处转移为准;应及早选择手术治疗行广泛切除,发生转移或复发者预后较差,以放疗为主的综合治疗可能有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头颈部恶性肿瘤侵犯颈动脉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对4例颈动脉与转移瘤粘连患者,采用从颈动脉壁上剥离切除肿瘤保留血管的术式。结果:术后1周内4例都发生了颈动脉破裂,1例经颈动脉修补术后再发血管破裂出血死亡,3例经行颈动脉结扎术后存活。结论:对于肿瘤累及颈动脉的患者术前应作好结扎切除颈动脉的准备;术中若发现肿瘤与血管壁粘连,则应结扎血管连同肿瘤一并切除;一旦术后并发颈动脉破裂,则应结扎之,而不宜行修补术。  相似文献   

3.
头颈肿瘤术后颈动脉破裂大出血的原因及处理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 总结头颈肿瘤治疗中发生颈动脉破裂大出血的原因、抢救方法 及抢救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1980-2008年间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头颈外科治疗的30例发生颈动脉破裂大出血的头颈肿瘤患者资料,其中男24例,女6例;年龄32~76岁,中位年龄53岁.其中下咽癌11例,喉癌5例,甲状腺癌6例,其他恶性肿瘤8例.24例患者术前行放射治疗,剂量为40~126 Gy,其中40~50 Gy 6例,60~70 Gy 12例,90 Gy以上6例.10例患者入院前曾行至少1次手术治疗.本组患者经外科手术治疗后发生颈动脉破裂出血,出血时间为术后5~47 d,平均20.1 d.出血原因为咽或食管瘘、伤口裂开、伤口感染及组织瓣坏死.有先兆出血的患者14例.结果 出血后及时压迫止血,保持气道通畅,颈动脉结扎前清醒25例,昏迷2例,因出血死亡3例.急诊行单纯颈动脉结扎7例,颈动脉结扎加胸大肌皮瓣修复17例,颈动脉加无名动脉结扎3例.术后意识、生命体征及四肢活动均正常者22例;1例无名动脉结扎者术后昏迷,生命体征平稳,21 d后因经济原因自动出院无随访;1例术后因脑梗死昏迷偏瘫,经治疗后好转;另有1例患者出现短暂性肌力下降.2例结扎前昏迷患者昏迷2 d后死亡.随访3~132个月,中位随访时间16个月,6例生存5年以上.结论 颈动脉破裂大出血是晚期头颈肿瘤多次放疗和(或)术后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及时动脉压迫止血及保持气道通畅是能否抢救成功的关键.只要颈动脉结扎前能保证患者清醒,一般情况下术后死亡或偏瘫的可能性较小.  相似文献   

4.
颈动脉切除重建术在头颈肿瘤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颈动脉切除重建术在累及颈动脉的头颈肿瘤外科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分析7例累及颈动脉的头颈肿瘤患者一期切除肿瘤和颈动脉及颈动脉重建手术的方法、效果及5术后并发症,3例为ShamblinⅢ型颈动脉体瘤,2例为喉癌术后复发并颈部淋巴结转移,2例为喉咽癌术后复发或放疗后并颈部淋巴结转移.结果 7例患者均在颈动脉转流下切断颈动脉,肿瘤连同颈动脉整块切除,采用自体大隐静脉或聚四氟乙烯膨体(expanded polytetrafluoroethylene,ePTFE)人工血管重建颈动脉.所有患者术后均未出现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2例颈动脉体瘤患者出现单侧喉返神经麻痹和霍纳综合征.1例患者因咽瘘导致颈动脉破裂二次行颈动脉重建术;2例患者术后形成咽瘘,其中1例出现肿瘤复发,1例经换药愈合.结论对于累及颈动脉的头颈肿瘤,颈动脉切除重建术有可能降低手术后神经系统并发症发生,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选择性颈动脉切除治疗颈动脉体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治疗颈动脉体瘤 ,预防术中致命大出血的有效方法。方法 :对 10例颈动脉体瘤患者 ,经颅多普勒脑血流检测 (TCD)及术前颈动脉压迫训练 ,在清醒麻醉下行选择性颈动脉阻断或切除手术治疗颈动脉体瘤。术中全部夹闭颈总动脉 2h以上 ,切除颈总动脉 4例 ;分离切除肿瘤 6例 ,保留颈总动脉。结果 :10例均无手术死亡及其它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发生。随访 5年均健在。结论 :颈动脉压迫训练 ,TCD检测及术中清醒麻醉 ,可以对选择性颈动脉阻断或切除起到充分的监督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颈动脉体瘤的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方法,以利于提高诊断和治疗水平。方法:回顾21例(23侧)颈动脉体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术前检查、手术方法和要点及术后处理。结果:DSA和MRI对颈动脉体瘤的确诊率达100%。17例(19侧)接受手术治疗,其中动脉外膜下分离单纯颈动脉体瘤切除术8侧,肿瘤并颈外动脉节段切除术9侧,颈动脉体瘤和颈总动脉分叉并颈内外动脉节段切除及颈动脉结扎1侧,颈动脉体瘤和颈动脉切除及人工血管重建颈动脉1侧。术后1例患者术前药物治疗未控制的室性心律失常自愈;1例出现声嘶,1周后完全恢复;1例颈动脉切除未重建的患者,术后出现经常性头痛,3个月后逐渐消失;其余患者无明显并发症。结论:DSA和MRI是目前诊断颈动脉体瘤的最佳手段。外科切除是首选的治疗措施,肿瘤和颈总动脉分叉及颈内动脉节段切除后,人工血管重建颈动脉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
侵及颈动脉的晚期转移头颈鳞状细胞癌的挽救手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侵及颈动脉的晚期转移头颈鳞状细胞癌(简称鳞癌)患者的外科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10年来对57例侵及颈总或颈内动脉的晚期转移头颈鳞癌患者实施外科治疗的病例资料及术后生存情况。48例患者术中可将肿瘤由颈动脉壁剥离而保留颈动脉;9例肿瘤已侵到动脉壁中膜层而切除动脉,术中不作动脉切除后的Ⅰ期动脉重建术。对手术中认为肿瘤残留和术前未放射治疗(简称放疗)或放疗剂量不足70Gy的患者,进行术后放疗40~70Gy。结果57例患者中4例长期生存;53例死亡,死于术后多器官衰竭1例,死于局部复发10例,颈部复发19例,远处转移14例,颈总动脉出血7例,非肿瘤因素2例。用Kaplan-Meier生存率统计法计算,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为13个月;1、2、3、5年生存率分别为51.8%、19.6%、12.5%、8.3%。术中肉眼切净与肉眼残留的复发率分别为26.7%、50.0%;2年生存率分别为22.2%、0。椎前组织受侵与椎前组织未受侵的术后复发率为76.0%、28.3%,2年生存率为12.0%、25.0%。术后放疗与未放疗的复发率分别为46.4%、73.1%;2年生存率分别为21.4%、15.4%。结论对于侵及颈动脉的晚期转移头颈鳞癌患者,应进行积极的外科挽救性手术治疗,术中应尽量整块切除肿瘤,且与周围组织应有合理的安全界限,对于受侵的动脉除非肿瘤已侵及动脉的中膜层,否则,应尽量剥离肿瘤保持动脉的完整,不切除动脉,以减少术后死亡及神经系统并发症。术后放疗可以减低肿瘤复发,可能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侵及颈动脉的晚期转移头颈鳞状细胞癌 (简称鳞癌 )患者的外科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 10年来对 5 7例侵及颈总或颈内动脉的晚期转移头颈鳞癌患者实施外科治疗的病例资料及术后生存情况。 4 8例患者术中可将肿瘤由颈动脉壁剥离而保留颈动脉 ;9例肿瘤已侵到动脉壁中膜层而切除动脉 ,术中不作动脉切除后的Ⅰ期动脉重建术。对手术中认为肿瘤残留和术前未放射治疗 (简称放疗 )或放疗剂量不足 70Gy的患者 ,进行术后放疗 4 0~ 70Gy。结果  5 7例患者中 4例长期生存 ;5 3例死亡 ,死于术后多器官衰竭 1例 ,死于局部复发 10例 ,颈部复发 19例 ,远处转移 14例 ,颈总动脉出血 7例 ,非肿瘤因素 2例。用Kaplan Meier生存率统计法计算 ,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为 13个月 ;1、2、3、5年生存率分别为 5 1 8%、19 6 %、12 5 %、8 3%。术中肉眼切净与肉眼残留的复发率分别为 2 6 7%、5 0 0 % ;2年生存率分别为 2 2 2 %、0。椎前组织受侵与椎前组织未受侵的术后复发率为 76 0 %、2 8 3% ,2年生存率为 12 0 %、2 5 0 %。术后放疗与未放疗的复发率分别为 4 6 4 %、73 1% ;2年生存率分别为 2 1 4 %、15 4 %。结论 对于侵及颈动脉的晚期转移头颈鳞癌患者 ,应进行积极的外科挽救性手术治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颈动脉体瘤的个体化序贯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年1月~2009年7月诊治的23例(29侧)颈动脉体瘤患者,其中单侧颈动脉体瘤17例,双侧6例;经确诊后采用术前Matas试验-BOT试验-手术的序贯治疗方式。手术方法包括瘤体剥脱、瘤体与颈外动脉同时切除、颈内动脉切除后颈外动脉与颈内动脉远心端吻合或颈内动脉自体血管重建及颈内动脉单纯结扎。结果患者术前Matas试验结果:能持续按压阻断30 min无特殊不适者1周内17侧、2周内26侧、4周内29侧。其中2例女性患者在通过Matas训练后,于术前行BOT试验检测时出现阳性反应。所有患者颈动脉体瘤11侧肿瘤切除后动脉完好,5侧肿瘤切除同时结扎颈外动脉,6侧肿瘤切除后行颈内动脉破损直接修补,2侧肿瘤行颈外动脉与颈内动脉对端吻合,3侧肿瘤取大隐静脉及1侧取颈外静脉行颈总,颈内动脉搭桥,1侧单纯结扎颈内动脉。术后患者出现局灶性脑梗塞1例,Horner综合征5例,迷走神经麻痹6例,舌下神经麻痹3例,面神经麻痹2例,副神经麻痹1例。采用静脉重建的颈内动脉术后3~6个月复查彩超均见重建血管通畅。结论术前Matas试验-BOT试验-手术的序贯治疗方式能有效促进大脑侧枝循环建立;该序贯治疗对术中颈动脉重建是否需要采用转流手术方式提供准确依据,术中颈动脉破裂后单纯颈动脉修补及颈外动脉与颈内动脉端端吻合均不需要行颈动脉转流;仅行大隐静脉搭桥重建颈内动脉时才需要转流手术。颈动脉体瘤的个体化序贯治疗不仅避免了不转流导致造成脑缺血而产生偏瘫、昏迷等严重并发症,而且减少了盲目使用转流管所带来的血管损伤、血栓形成等风险及相关材料的浪费。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颈动脉体瘤的临床诊断及术前检查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2013年24例颈动脉体瘤患者的病历资料,分析其临床特点、影像学检查、治疗及预后情况.24例颈动脉体瘤患者,男5例,女19例,其中良性23例,恶性1例;单侧17例,双侧7例.结果 24例颈动脉体瘤患者中19例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同时接受暂时性球囊阻断试验,阳性者1例.23例良性者行手术治疗,1例恶性者仅行探查活检术,3侧行颈内动脉及颈外动脉在内的瘤体切除术,未行颈动脉重建,术后患者无死亡,没有出现中枢神经系统损伤.23例良性者随访6 ~ 122个月,中位随访时间75个月;恶性患者术后6个月死亡.结论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与暂时性球囊阻断试验可靠实用,可以作为颈动脉体瘤常规术前检查方法来判断颈动脉结扎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