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观察胬肉的患病率以及易患年龄、地理位置、职业等因素对本病的影响。方法 :普查 10家企业 8871人 ,受检人数占总人数的 90 %以上。结果 :胬肉患病率为 3.19% ,随年龄增长患病率增高 (P <0 .0 1) ,31~ 5 0岁发病者占88.6 9%。随地理北纬度的降低患病率增高 (P <0 .0 1) ,从事电焊职业者患病率明显增高 (P <0 .0 1)。结论 :胬肉的发病率呈下降趋势。改善工作环境 ,减少阳光、粉尘等刺激 ,及时治疗眼部炎症性疾病是减少胬肉发病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目的调查内蒙古自治区准格尔旗40岁以上人群翼状胬肉的患病率情况,比较旗县常住居民与乡镇苏木农牧民的翼状胬肉患病情况,摸索翼状胬肉的患病原因,以便更好地服务农牧区百姓.方法2010年5月~2011年4月,采取整体随机抽样法在准格尔旗对40岁以上的5913人群翼状胬肉调查.结果5707人实际应答,其中旗县2921人,男1563人,女1358人;乡镇苏木2786人,男1499人,女1287人.共发现旗县翼状胬肉患者259人,患病率8.87%;乡镇苏木患者288人,患病率10.34%.翼状胬肉患病率以年龄在五六十岁的人群较为明显.结论翼状胬肉的患病率高低与年龄、风沙与紫外线的刺激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我市环卫工人翼状胬肉患病情况。方法 选取环卫局振东队538名在岗的环卫工人为实验组,并以市属学校教师276人对照组进行检查,按统一规定的诊断条件记录检查结果。结果 环卫工人翼状胬肉患病率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实验组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高:女性患病率比男性高,且有显著意义。结论 环卫工人翼状胬肉患病率呈高发现象: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女性患病率高于男性,翼状胬肉的发生与长期户外作业受到的紫外线辐射量大有关。  相似文献   

4.
梁月成  任存平 《右江医学》1993,21(3):145-146
<正> 为了贯彻卫生部1985~1990年全国防盲工作规划要点要求,拟初步了解市郊盲目、低视力及翼状胬肉的发病情况.我们于1988年12月至1989年2月,对市郊沙井乡进行一次整群抽样调查。现将调查结果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调查温州市洞头县55岁以上居民翼状胬肉患病情况。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对洞头县乡镇随机选择9个调查点,受检总人数为1750人。采用手持式裂隙灯行眼部检查,明确翼状胬肉诊断及分期、分级。结果洞头县老年居民翼状胬肉的患病率为33.4%,男性患病率(38.7%)高于女性(28.5%),病变部位以鼻侧多见占93.4%,Ⅲ、Ⅳ级翼状胬肉多见,分别占41%和36%。结论洞头县老年居民不同年龄、不同性别间翼状胬肉患病率存在差异。翼状胬肉患病率较高可能与长期沿海户外劳动、接受长时间高强度紫外线照射和海风侵袭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6.
西藏翼状胬肉的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真龙  贾卉  施小茹  李婷钰 《吉林医学》2007,28(15):1660-1662
目的:通过对西藏地区翼状胬肉的流行病学调查,旨在探讨高原地区翼状胬肉的发病情况以及病因。方法:本文是于2005年3月~2005年9月在西藏拉萨和林芝两地区筛选680例40岁以上正常人群作为样本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并对结果进行初步分析。结果:西藏地区40~80岁人群中翼状胬肉患病率为22.79%,拉萨和林芝两地区干眼症患病率经统计学处理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男女两组比较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并发现西藏地区干眼症患病率女性明显高于男性。结论:翼状胬肉患病率增高与西藏紫外线过强和环境恶劣、气侯干燥、高寒缺氧有关。  相似文献   

7.
眼球表面上皮的正常表型对眼球表层的健康非常重要。许多眼表疾病可造成视力严重减退甚至失明。羊膜移植术因其在眼表重建中的安全有效而日益受到医务人员的重视。我院自2003年10月-2004年10月对60例(60只眼)的翼状胬肉患者采用翼状胬肉切除术联合生物羊膜移植术治疗,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翼状胬肉是眼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 ,常规手术切除后复发率高 ,尤其是复发性翼状胬肉 ,再手术的复发率更高。我们应用翼状胬肉切除联合羊膜移植 (amnioticmembranetransplanta tion ,AMT)治疗翼状胬肉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 96例 12 7只眼 ,复发性翼状胬肉17例 2 1只眼 ,其中合并睑球粘连 9只眼。男 43例 5 5只眼 ,女5 3例 72只眼 ,年龄 42~ 80岁 ,平均 5 3 6岁。1 2 方法1 2 1 羊膜的制备 根据Prabhasawat[1] 等报道的方法并加以改进。羊膜来…  相似文献   

9.
翼状胬肉(Pterygia,简作胬肉)是多发眼病,通过为期22年的临床研究,取得了以下成果。 一、流行病学调查 通过不同地区共计39298人普查,发现胬肉患病率为2~6%,占眼病的第3~5位。门诊率为9.01%,致盲率为1.96~4.03%,在眼科手术中占15.4%。年龄最小见于16岁,超过40岁者占76%。女性较多,男:女=1:1.79。农民占3.6~6.4%,工人占1.9%。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翼状胬肉切除联合原位结膜覆盖术治疗翼状胬肉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将34例翼状胬肉切除联合原位结膜覆盖术术后半年的复发率和术后第一天疼痛评分,与10例翼状胬肉单纯切除术、10例胬肉切除联合自体结膜移植/转位术复发率和术后第一天疼痛评分进行比较,并且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原住结膜覆盖术术后疼痛评分与自体结膜移植/转位术的疼痛评分没有统计学差异,但是评分低于单纯切除术。原位结膜覆盖术术后复发率较单纯切除术低(P〈0.05),但较自体结膜转位/移植术复发率高(P〈0.05)。结论翼状胬肉切除联合原位结膜覆盖术可能是一种安全有效的翼状胬肉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1.
周萱  周茜 《中国现代医生》2012,(29):133-134
目的观察平阳霉素用于预防翼状胬肉切除术后复发的疗效。方法选择42例翼状胬肉患者,均行翼状胬肉切除+羊膜移植术。随机分为观察组21例,术中采用平阳霉素进行冲洗;对照组21例,术中不采用任何抗生素。术后对全部患者随访3年观察复发率。结果观察组复发率为4.76%(1/21),对照组为33.33%(7/21),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平阳霉素进行术中冲洗可有效降低翼状胬肉的术后复发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口腔黏膜移植术联合翼状胬肉切除术治疗翼状胬肉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60例翼状胬肉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翼状胬肉切除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口腔黏膜移植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前后视力指标[裸眼视力(UCVA)、角膜屈光度]水平、术后1年复发率和术后1个月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术后3个月,两组UCVA水平均高于术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两组角膜屈光度均低于术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观察组复发率为6.67%(2/30),低于对照组的26.67%(8/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1个月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口腔黏膜移植术联合翼状胬肉切除术治疗翼状胬肉患者可改善视力指标水平,降低复发率,效果优于单纯翼状胬肉切除术治疗。  相似文献   

13.
紫外线与翼状胬肉形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翼状胬肉的病因复杂,相关学说众说纷纭。紫外线辐射的病因学说通过流行病学以及其组织病理学改变两个方面得到证实,但其促使翼状胬肉形成的具体机制尚不清楚。最近的研究成果推测:光毒性损伤,氧化应激损伤以及细胞因子异常表达在翼状胬肉的病理形成过程中起到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建立兔眼翼状胬肉模型。方法:切除颞上象限LSCs+1.25%盐酸点眼刺激以建立兔眼翼状胬肉模型,每周观察角膜上皮缺损、结膜充血、新生组织生长情况。于第14周末取LSCs缺损的角膜缘标本(实验组)及同眼对侧角膜缘标本(对照组),共8个标本,行HE染色分析。结果:兔眼翼状胬肉模型未造成功,观察14周未见角膜缘新生组织,仅2眼穹窿结膜处少许增生。HE染色示:实验组角膜缘处上皮不平整、细胞大量增生,基底层组织疏松,有炎细胞;而对照组角膜缘结构几乎完整。结论:翼状胬肉模型失败有两种解释:首先翼状胬肉发病机制复杂,仅切除角膜缘+慢性盐酸刺激可能不足以导致翼状胬肉的发生;其次切除角膜缘+慢性盐酸刺激可以导致翼状胬肉的发生,而本实验所得结果为假阴性。翼状胬肉动物模型尚不成熟,待进一步探索研究。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翼状胬肉患者行翼状胬肉切除联合带角膜缘的结膜移植术术前及术后Pentacam参数的变化情况.方法 对18例(22眼)翼状胬肉患者行翼状胬肉切除联合带角膜缘的结膜移植术,比较患者术前及术后3个月的患眼外观、视力及Pentacam参数.结果 22例患眼术后外观均有改善.患者术后角膜前表面平均屈光度、角膜平均屈光度均较术前提高,而角膜前表面散光及表面变异系数(ISV)均较术前降低(P<0.05).患者术前与术后角膜后表面平均屈光度、角膜后表面散光、角膜前表面散光轴位、角膜后表面散光轴位、最佳矫正远视力及前房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翼状胬肉切除联合带角膜缘的结膜移植术可改善翼状胬肉患者患眼外观,降低角膜前表面散光及ISV,升高角膜前表面屈光力及角膜平均屈光力,而角膜后表面散光、屈光力及角膜前后表面散光轴位未发生改变,且未影响前房角.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汕头市中小学生变应性鼻炎流行病学特征并分析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以分层随机抽样法抽取汕头市6所中、小学7—16岁学生为研究对象,应用设计的调查问卷表,进行病例筛选问卷调查,根据问卷结果对可疑对象进行专科检查并确诊。结果共发放问卷1005份,回收有效问卷932份,汕头市7~16岁青少年变应性鼻炎现患病率为16.8%(157/932),男、女发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变应性鼻炎的危险因素中,支气管哮喘、药物、食物过敏、居住环境以及家族史均与变应性鼻炎发生密切相关。结论初步了解汕头市青少年变应性鼻炎的流行现状,为变应性鼻炎的防治提供流行病学资料。  相似文献   

17.
目的:翼状裔肉切除术中局部应用MMC治疗翼状胬肉,以减少翼状胬肉术后复发,采用逆行切除术式降低角膜并发症。方法:局麻下逆行切除胬肉组织,即沿胬肉颈部剪开结膜,去除体部胬肉组织。将浸有0.2mg/ml MMC棉片放于胬肉根部断面,用球结膜覆盖之,3min后反复冲洗后完整切除胬肉头部。结果:行此法治疗病人60例65眼,随访6-22月,未见复发,无角膜并发症。结论:术中应用MMC0.2mg/ml 3min,能有效的抑制结膜纤维组织增生,无角膜并发症和巩膜变薄发生;术式的改进能有效的保护角膜。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保存及新鲜人羊膜移植在翼状胬肉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新鲜及保存的人羊膜移植治疗翼状胬肉 39例 ,术后随访 3~ 38月。结果 :39例翼状胬肉 ,术后均未见羊膜植片发生排斥反应 ,1例发生植片滑脱 ,复发率 2 .6%。结论 :羊膜取材方便 ,疗效显著 ,选择性地利用新鲜及保存羊膜 ,可用于翼状胬肉的治疗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防止初发性翼状胬肉术后复发的最佳手术方法。方法通过对21例25眼初发性翼状胬肉,在显微镜下行保留翼状胬肉表面的球结膜,在自然解剖状态下彻底分离切除翼状胬肉组织,同时行新鲜羊膜移植。术后随访10~21个月,平均(10.12±8.73)个月。结果21例25眼均治愈,均无翼状胬肉复发。术后未见并发症发生。结论显微镜下羊膜移植联合保留球结膜翼状胬肉切除术是治疗初发性翼状胬肉的有效方法,有较大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