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8 合旧疾者 必防其并【原文】 合旧疾而发者 ,必防其并 ,则敌之内应既绝。【译文】 对于合并宿疾而发作的疾病 ,一定要防止新旧病邪会合 ,就好比断绝敌方的内应一样。【今释】 对于合并宿疾而发作的疾病 ,应防止新旧病邪会合。两种病邪相互搏结 ,病势就增长 ,对机体的损害  相似文献   

2.
用药     
《中医药通报》2009,8(1):42-42
医道起于神农之着《本草》,以一药治一病,但一病有数症(统名为病,如疟、痢之类;分名为症,如疟而呕吐、头疼,痢而寒热、胀痛之类)。后之圣人取药之对症者,合几味而成方,故治病必先有药而后有方。方成之后,再审其配合之法,与古何方相似,则云以某方加减。并非医者先有一六味、八味、理中等汤横于胸中,而硬派人服之也。至其辨症用药之法,如有人风、寒、痰、食合而成病,必审其风居几分?寒居几分?痰、食居几分?而药则随其邪之多寡以为增减,或一方不能兼治,则先治其最急者,所以无一味虚设之药,无一分不斟酌之分两也。况医之为道,全在自考,如服我之药而病情不减,或反增重,  相似文献   

3.
16 实邪之伤 攻不可缓【原文】 实邪之伤 ,攻不可缓 ,用峻厉之药 ,而以常药和之 ;富强之国可以振威武也。【译文】 对邪气伤及人体而正气尚实的人 ,攻治不可轻缓 ,应主要是用性味猛烈的药物 ,而用性味平和的药物调和它 ,好比富强的国家 ,可以振兴军威武力一样。【今释】 《损·六四爻辞》曰 :“损其疾 ,便湍有喜 ,无咎。”即指当邪气盛而正不衰 ,正邪相争之实证、急证 ,应急速祛除病邪 ,方能有治愈的希望。吴又可《温疫论》曰 :“客邪交固于血脉主客交浑最难得解 ,久而愈锢 ,治法当乘其大肉未消 ,真元未败 ,急用三甲散”。对客邪为病 ,…  相似文献   

4.
13 病方进展 不治太甚 【原文】病方进,则不治其太甚,固守元气,所以老其师。 【译文】病势正在进展.就不宜在病邪猖獗时攻治,应坚守正气,这好比使敌军疲惫的方法。 【今释】中医认为,疾病过程,从正邪关系来说是正气与邪气相互斗争的过程。疾病的产生、发展及转归取决于正邪斗争的消长,即“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正气即元气,指机体的抗病能力;邪气指致病因素。扶正使正气加强,有助于抗御和祛除病邪;祛邪能够排除病邪的侵害和干扰,使邪去正安,有利于正气的保存。内养正气,  相似文献   

5.
11 一病分治 用寡胜众 【原文】一病而分治之,则用寡可以胜众,使前后不相救,而势自衰。 【译文】一种病如果分割治疗它们,那么用少量药物就可以战胜众多的病证,使它们前后不能互相救援,那么病势自然衰退。  相似文献   

6.
陈培红  胡汉娇 《中国中医急症》2008,17(12):1718-1718
刘爱民主任医师在其长期临床实践中,诚遵先贤“外科之法最重外治”之旨,强调“对于浅显小疮单以外治可愈,大症重症尤要用之早,用之得当,可使邪有出路,邪去则正安”。在临证中,刘师除重视阴阳辨证外,特别注重应根据外科疾病的不同病期辨证运用外治之法,首先分清肿疡与溃疡。  相似文献   

7.
张景岳汗法应用特色析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盛斯  喻德福 《中医杂志》2006,47(4):316-316
《景岳全书》散阵新方是张景岳依据《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其有邪者,渍形以为汗;其在皮者,汗而发之”的治则,主要选用具有发汗解表功效的药物,精心配伍而成,用于发散表邪,解除表证。景岳应用汗散之法,多有心得,颇能启迪后学,试析其特色于后。1但有外证内无寒热者治宜平散无论伤寒、瘟疫,或初感外邪而为表证者,当速用汗法以逐邪,不可迟误。但取汗之法,又当详察元气、病气之虚实,若忽耳感受风寒,表证已具,症见发热恶寒,头痛身疼,或者疟初起,而内无明显寒证或热证,且元气无亏,气血平和者,宜用平散之法以开玄府,当用功能疏表散寒、理气和中…  相似文献   

8.
一、散寒之法因时异用药分四时,《内经》早有“用寒远寒”“用热远热”之诫,雷氏则具体提出了“在春令辛温不宜过剂,在冬令辛热亦可施之”(《时病论·卷二·风寒》)的治疗大法。治体实邪盛的伤寒患者,用麻黄汤辛温峻汗;治春温、风寒症,则用辛温解表法,方中以葱、豉“代麻黄,通治寒伤于表”(《时病论·卷一·风温》),防风、桔梗祛表寒;而治病邪轻浅的冒风症,仅用微辛轻解法,方中薄荷、紫苏用梗而不用叶,取其微辛力薄之意。盖温热  相似文献   

9.
再论眩晕之治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护国寺中医医院(100035)金宇安【关键词】眩晕肾脑中医治则眩晕一证,临床颇为多见。究其病因病机虽然错综复杂,但不外虚实两途。临证时当谨遵“扶其所主,先其所因”之旨,详审标本缓急而治之。1肾精不足,脑髓不满《灵枢·海论...  相似文献   

10.
杨威  刘寨华  于峥 《北京中医药》2010,29(6):421-423
<时疫温病气运徵验论>为李天池先生所著,1919年维新印务局印制.该书以天火、人火而区分瘟疫为客病、标病,温病为主病、本病,自成纲目,对<内经>义理的阐发颇合临证治疫之用.治疫之法次第有序,传五花傩疫饮、洗肠涤胃五根饮等治疫良方,初起多用花药以散疫之邪火,中期多用根药当泻早泻以逐疫毒,后期药食双调以养阴生津、顾护脾胃,其治疫经验值得深刻领会.  相似文献   

11.
痿、痹辨     
<正> 痿症与痹症二者近似而实质不同,痹症从外而入,由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痿症则自内而出,诸痿皆生于肺热.痹证是因气血为病邪闭阻而引起的疾病.当人体营卫不固,外邪乘虚侵入,病邪由浅入深,自皮肤、经络而至筋骨、脏腑,即《内经》所说的"内舍于其合也".若出现内舍于脏腑的病变,则病势较重,涉及范围较广,病情亦复杂.临床上主要  相似文献   

12.
宗古亘今,脾胃之病当把握其生理之性和病理之变,发病的关键在一"滞"字,可概而言之,基于《内经》《难经》之理论,《伤寒》《金匮》之实践,以及东垣"内伤脾胃,百病由生",叶桂滋阴之法,从"滞"入手,辨证治之,从运、消、化三法制宜,合治于"滞"伤脾胃所致诸症。  相似文献   

13.
1助阴托邪治疗肿瘤的依据助阴托邪之法首见于柳宝诒《温热逢源》一书,在伏气温病过程中,阴精不足是邪气伏留的主要机理。因阴津不足,寒邪郁伏,至春阳气内动,则邪从热化,或时邪外感引动发为温病。温为火邪,最易灼伤津液,阴液一伤,变证蜂起。故柳氏曰:“当步步顾其阴液”,“用药宜助其阴气”[1]。仿仲景麻黄附子细辛汤意,以为“伤寒伤人之阳,温病灼人之阴,而正虚邪陷则一也”,今既为“少阴虚弱不能托邪达于阳,反有陷入厥阴之势”,“岂不可用助阴托邪之法以治温乎”[1]。所以在临证时于大剂养阴托邪之中,佐以鼓荡阳气之意,使邪气外达三阳,病趋…  相似文献   

14.
14 病方衰退 穷其所之【原文】 病方衰 ,则必穷其所之 ,更益精锐 ,所以捣其穴。【译文】 病势正在衰退 ,就必须穷追到病邪退去之处 ,更增加精炼勇锐的药物 ,这好比摧毁敌人巢穴的方法。【今释】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 :“病之始也 ,可刺而已 ;其盛 ,待其衰而已。”《灵枢·逆顺》曰 :“方其盛也 ,勿敢毁伤 ,刺其已衰 ,势必大昌。”这是一种根据邪正斗争的势态采取避实就虚的治疗方法 ,即在疾病起始阶段 ,邪未盛 ,正未衰之时 ,积极祛邪于初始 ;在疾病发展的高峰时期 ,邪正斗争剧烈之时 ,不必急于硬拼 ,待其衰减 ,乘虚打击 ,祛邪务尽…  相似文献   

15.
难治性癫痫相较普通癫痫而言病势反复、病情迁延,其难治在于其病之顽,而夙疾之本当以禀赋失常,根本病机在于痰瘀阻窍。“主客交”理论源于《黄帝内经》,始名于吴有性所著《温疫论》,书中阐明“主客交”之实质,当以正气衰微为主,兼以客邪伏于血脉,正邪胶结,主客相交乃成痼疾。近现代众多医家藉此理论临证辨治皮肤病、肝病、癌病等多种慢性顽固性疾病,圆机活法,其效颇佳。本文拟从“主客交”理论剖析难治性癫痫之病因病机,乃知顽痫始发之主在于先天禀赋不足,肾、脾、心、肝诸脏虚损,脑窍失养,气机逆乱,神机失用;而痰、瘀、毒、湿、热、饮等诸邪内生,外内相引,元神失控,痰瘀阻窍,宿络为客;标本虚实错杂,日久主客胶结,脑窍失养,邪伏脑络之交结难解,乃顽痫难愈之根。基于此说,拟以分离主客为根本治则提出治顽痫三法,治之当以主为本,调脏腑、扶正气为先;以客为要,祛外因、逐客邪兼顾;以交为用,分主客、治标本并重。临证当分期而治,急性期则治其标、客去则交易解,间歇期则补其本、主盛则交自化。厘清邪正强弱与主客盛衰,辨证论治,正邪同治,胶结乃去,顽痫得瘥。  相似文献   

16.
<正> 六经辨证7.太阳少阳邪迫大肠证(黄芩汤证)【临床表现】主症:腹泻,或下痢,肛门灼热,腹痛,小便短赤。次症:发热,口苦咽干目眩,口渴,里急后重。舌脉:舌红苔黄,脉弦数。【病机分析】本证属于合病范畴。合病者,两经或三经  相似文献   

17.
6 横暴之疾 急保未病 【原文】横暴之疾.而急保其未病,则所以守我之严疆也。 【译文】对来势迅猛的病邪.应赶快守护那尚未致病的部位,就好比守卫我方险要的疆土一样。  相似文献   

18.
治病先明标本凡病有标本,本者根源,标者末也。明·张介宾《景岳全书·传忠录》云:“本为病之原,标为病之变,病本惟一,隐而难明,病变甚多,显而易见,故今之治病者多有不知本末,而惟据目前,则最为斯道之大病。”可见治病不辨标本,或指本为标,或指标为本,必迷乱经常,倒施针药。故云:“良工之治病,必辨新病邪实,久病正虚,论缓急先后而调理,因病有当急治有不当急治,夫若外感之邪必乘其方起之时,邪入尚浅,先驱而出之,若候邪气已深,与气血相乱,乃至伤于元气则治难焉,此当急治之理。”大凡新病可急治,久病宜缓调,急则治标,缓则固本,先治其实,后治其虚…  相似文献   

19.
侯舒成 《新中医》1997,29(1):61-62
肺胀,古病名。为慢性病,多发于年老体虚者。《灵枢·胀论》篇曰:“肺胀者,虚满而喘咳”。《灵枢·经脉》篇亦指出:“肺手太阴之脉……是动则病,肺胀满,膨膨而喘咳。”由此可见,本病多属本虚标实,胀为现象,关键在“虚”。其临床以喘、咳、痰、满为主症,属中医学的痰饮、咳喘、虚劳、水肿等范畴。笔者根据中医理论,结合临床实践,对本病的辨治取得一定疗效,现将体会简述如下。1 病因病机肺胀主要是肺气先虚,邪之所凑。肺为娇脏,不耐寒热,易于受邪;一旦病邪犯肺(包括外感、内伤等),邪客肺络,百脉闭塞,肺金失其肃降,使水谷精微无法布施诸脏,又以…  相似文献   

20.
"上者上之"的治疗原则,由叶天士在《温热论》中提出,指出病在上焦,用药当投以轻清之品,使药力上达。陕西省名中医韩世荣教授认为,肺处上焦,外合皮毛,皮肤病的发病,常因由内外诸邪,客于肌肤所致,病位亦可归属于上焦。临证中,尊崇叶氏之法,运用"上者上之"的原则,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擅用轻扬宣散,走上达表之品,驱邪外散,正气自复,临床确有实效,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