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调查一组14株气单胞属菌的菌种分子鉴定情况,以及β-内酰胺酶类、氨基糖苷类耐药的遗传学背景。方法 14株气单胞属菌均分离自2012年1月至12月宁波市第一医院肠道门诊腹泻患者的粪便标本,再作通用引物16SrDNA测序比对判定菌种,然后用聚合酶链反应(PCR)的方法分析23种β-内酰胺酶基因、6种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和6种16SrRNA甲基化酶基因以及6种可移动遗传元件分子标记。结果 本组14株菌经16SrDNA测序比对,10株为嗜水气单胞菌, 水簇箱气单胞菌、温和气单胞菌、肠棕气单胞菌、斑点气单胞菌各1株。14株气单胞菌共检出5种β-内酰胺酶基因、4种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和3种可移动遗传元件遗传标记基因。其中4号株(嗜水气单胞菌)AQU基因是新的基因亚型,命名为AQU-2, 11号株(水簇箱气单胞菌)AQU基因也是新的基因亚型,命名为AQU-3。结论 气单胞菌属的菌种鉴定应该以分子鉴定法为准。本组14株气单胞属菌耐药严重,已呈多重耐药。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临床分离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磺胺类药物耐药与Ⅰ、Ⅱ、Ⅲ类整合子存在的关系。方法收集临床分离的51株嗜麦芽窄食单胞菌,K-B法测定12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PCR扩增磺胺耐药基因(sulⅠ基因)和Ⅰ、Ⅱ、Ⅲ类整合子。结果 51株嗜麦芽窄食单胞菌10株表现对复方磺胺甲噁唑耐药(19.6%),7株菌(13.7%)Ⅰ类整合子阳性,没有检测到Ⅱ、Ⅲ类整合子,12株菌(23.5%)sulⅠ阳性。结论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对磺胺类药物耐药可能与Ⅰ类整合子存在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粉尘螨(Dermatophagoides farinae)体内细菌多样性。方法 取实验室人工饲养的粉尘螨,采用Illumina PE250高通量测序平台扩增测序细菌16S核糖体RNA(16S ribosomal RNA, 16S rRNA)基因V4区,获得的原始序列经质控过滤后得到有效序列。采用Usearch软件、Silva数据库、Mothur软件对有效序列进行操作分类单元(operational taxonomic units,OTU)聚类并分析细菌群落组成与alpha多样性指数。结果 共获得187 616条有效序列,根据序列相似性> 97%进行聚类,得到469个OTUs。OTU注释结果表明,粉尘螨体内细菌分属于26个门、43个纲、100个目、167个科、284个属。在门分类阶元水平,粉尘螨体内细菌主要注释到变形菌门、厚壁菌门、拟杆菌门、放线菌门和酸杆菌门,其中变形菌门为优势菌门;在属分类阶元水平,罗尔斯通氏菌属、立克次体目未确定属、葡萄球菌属和鞘氨醇单胞菌属为优势菌属。在非优势菌属中,发现沃尔巴克氏体。结论 粉尘螨体内细菌群落组成具有较高多样性,个体间细菌群落多样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 建立针对嗜水气单胞菌的高灵敏、高特异的实时荧光三重TaqMan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快速检测体系。方法 根据嗜水气单胞菌的16S rDNA、气溶素基因(aerA)和丝氨酸蛋白酶基因(ahp)的特异性序列设计引物及TaqMan探针,利用高通量实时荧光PCR检测平台探讨该检测体系的灵敏度;用29种其他肠道致病菌及院内感染中常见的致病菌评价该检测体系的特异性。 结果 实时荧光三重TaqMan PCR快速检测体系对嗜水气单胞菌重组质粒的检测灵敏度为1×102拷贝/反应体系;对嗜水气单胞菌基因组的检测灵敏度为5×10-2 pg/反应体系;该体系的特异性引物探针在检测29种其他肠道致病菌及院内感染中常见的致病菌时未出现假阳性,整个反应在2h内完成。 结论 本研究建立的实时荧光三重TaqMan PCR检测体系可作为嗜水气单胞菌灵敏、特异、快速的检测方法,并同时评价嗜水气单胞菌的致病潜力。  相似文献   

5.
重症监护室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目的 了解重症监护室(ICU)中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的流行状况及来源。方法 (1)回顾1998~1999年呼吸科病房、外科ICU(SICU)内该菌的药敏结果。(2)收集1999年6月~2000年2月呼吸科ICU(RICU)和SICU该菌的临床分离株,用肠杆菌科基因间重复一致序列为引物的聚合酶链反应(ERIC-PCR)方法确定菌株之间的同源性。结果 (1)药敏结果显示其多重耐药现象严重。(2)ERIC-PCR基因型与药敏谱之间无显著相关性。(3)RICU内此菌显示多种亚型,而SICU的菌株显示A、B两种亚型。结论 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多重耐药性严重,治疗困难;在该菌分子流行病学研究中,ERIC-PCR有助于该菌的同源性分析,是一种简单、快速、有效、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细菌性肠道感染的病因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细菌性肠道感染的病因治疗海南省人民医院热带病研究室(570011)贾杰1肠道感染常见的致病菌引起肠道感染的致病菌很多,且在临床实践中不断被认识,不断增加。目前,国内常见的致病菌有志贺氏菌属、沙门氏菌属、邻单胞菌属、气单胞菌属、弧菌属、空肠弯曲菌、耶尔...  相似文献   

7.
沙门菌属(Salmonella spp)是一群寄生在人类和动物肠道中,生化特性、抗原结构和DNA同源性等相关的革兰阴性菌。沙门菌属的细菌根据Kauffman—White标准可以分为2500多个血清型。  相似文献   

8.
目的快速、准确、灵敏地检测临床常见的致病菌及其耐药基因。方法采用基因芯片技术,利用细菌23S rRNA基因序列信息和某些耐药基因作为检测靶基因,设计针对不同菌属的寡核苷酸探针和耐药基因探针的基因芯片,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并荧光标记目的DNA片段,通过杂交反应检测致病菌及其耐药基因。结果在理想状态下(检测试剂盒抽提的细菌基因组DNA)检测的结果与国内外文献报道的灵敏度相当(10^3~10^6细菌/ml),并在部分临床分离株、耐药标准菌株中进行验证,显示该方法有良好的特异性及可重复性。细菌种类能鉴别到种水平的有16种,能鉴别到属水平的有7类。覆盖了临床常见的多种病原菌,并且还可同期检测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基因耐药。结论DNA芯片检测具有快速、高特异性和高灵敏度的特点,是常规鉴定方法的一种有益补充。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表皮葡萄球菌(表葡菌)纤维蛋白原结合基因(fbe基因)的致病性。方法采用同源基因重组技术构建表葡菌fbe基因缺失突变菌株,得到除fbe基因以外遗传背景相同的fbe基因阳性菌株和阴性菌株。然后建立表葡菌致大鼠导管相关性感染模型,比较fbe基因阳性菌株HB与其fbe基因缺失突变菌株HB—ermB体内致病性的差异,同时采用ELISA测定并比较fbe基因阳性和fbe基因阴性两组表葡菌体外与纤维蛋白原的结合力。结果构建获得表葡菌HB的fbe基因缺失突变菌株HB-ermB,并建立大鼠导管相关性感染模型。fbe基因阳性菌株与纤维蛋白原的体外结合力显著高于fbe基因阴性菌株(P〈0.01)。fbe基因阳性表葡菌HB致大鼠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发生率为100%(15/15),而fbe基因缺陷株HB-ermB仅导致20%(3/15)的大鼠发生感染,经Fisher精确检验法分析HB组感染率明显高于HB-erm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B组导管表面、血液及组织中检测到的细菌数明显高于HB-erm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fbe基因缺陷株致病力较其亲本株明显降低,提示fbe基因为表葡菌的重要致病因子之一。  相似文献   

10.
嗜麦芽黄单胞菌感染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嗜麦芽黄单胞菌(xanthomonasmaltophilia,Xm)是革兰阴性需氧杆菌,1960年首次报道,称嗜麦芽假单胞菌(pseudomonasmaltophilia)[1],1983年被归入黄单胞菌属,改称嗜麦芽黄单胞菌(Xm)。广泛存在于人类...  相似文献   

11.
目的检测分离自腹泻病人、家禽粪便和食品标本的携带HPI毒力岛的大肠杆菌携带其他致病性相关基因组岛的情况。方法运用PCR和DNA打点杂交方法。结果在被检测的82株大肠杆菌中,志贺氏菌属的Shi-2岛检出率为62.2%(51/82);大肠杆菌OI57:H7的8个O岛中。OI55和OI140的检出率为57.3%(47/82).且二者协同存在;OI28的检出率为35.4%(29/82),OI15的检出率为68.3%(56/82)。OI144的检出率为9.8%(8/82)。OI43和OI122则均未检出。该82株大肠杆菌中78株携带至少2个毒力岛.如编码RTX的OI28岛、编码Ⅲ型分泌系统的OI15岛以及编码粘附素的OI144岛,另外还有4株菌携带7个基因岛,20株菌携带6个基因岛。结论一些和细菌致病性有关的基因组岛在肠道大肠杆菌中广泛存在,其中一部分有可能是致病性的,提示基因横向转移在致病性大肠杆菌进化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聚合酶链反应快速检出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 建立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快速检出方法。方法 利用聚合酶锭反应(PCR)快速检出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金葡菌),建立一种从葡萄球菌中快速提取DNA方法,以粗提DNA作为PCR模板,检测编码耐甲氧西林金葡菌青霉素结合蛋白2(PBP2a)的mecA基因。结果 184金葡菌有PCR方法及药敏法比较,药敏法鉴定为耐甲氧西林金葡菌(MRSA)58株,仅一株PCR扩增mecA基因阴性,126株甲  相似文献   

13.
目的 通过检测福建省志贺菌的毒力基因,了解我省不同志贺菌菌群及血清型的毒力基因分布情况以及流行模式,评估不同菌型的危害性,为菌痢防控工作提供科学的实验依据。方法 运用PCR扩增技术,对2005-2010年福建省腹泻病人中分离的104株志贺菌进行ipaH、set1(set1A和set1B)、sen、ial 四种毒力基因的检测,分析各毒力基因的阳检率以及毒力基因的分布模式。结果 ipaH、set1(set1A和set1B)、sen 、ial毒力基因的阳检率分别为100%、36.54%、 66.35%、64.42%,其中set1基因在B群(福氏志贺菌)和D群(宋内志贺菌)的阳检率分别为85%和6.25%;104株志贺分为8种毒力基因分布模式命名为I-VIII, IV型是B群志贺菌的优势基因携带模式(67.5%),VI型是D群志贺菌优势基因携带模式(39.06%),同时D群中I型、VII型和V型基因模式分布也较高。结论 ipaH可作为志贺菌属的鉴定基因,set1毒力基因主要存在于福氏志贺菌(B群)中;B群志贺菌有一个集中优势的基因流行模式IV型,D群有较多的相对优势基因流行模式;说明在志贺菌进化过程中存在复杂分化形式,同时毒力基因的插入和缺失在菌型的变异和分化中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内科》2020,(2)
正食酸丛毛单胞菌(Comamonasacidovorans)原属于丛毛单胞菌科假单胞菌属,1987年DeVos和Tamaoka提议重新分类,根据DNA-rRNA杂交试验,将睾丸酮假单胞菌、土生假单胞菌归为丛毛单胞菌属。该菌在自然界分布广泛,可以从河水、土壤中分离出来,在患者的呼吸道、血液、伤口中也有检出,为条件致病菌,但在临床患者中分离出该菌很少见。2019年12月,我院微生物实验室在一例43岁女性肺部感染患者的痰液标本中连续3次分离出食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大肠癌APC/MCC基因杂合缺失的作用。方法采用PCR技术,并配合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现象(RFLP)分析,对41例外科手术切除大肠癌组织APC/MCC基因杂合缺失(LOH)进行检测。结果在大肠癌41例中APC基因属信息个体者25例,检出LOH7例,占28.0%;MCC基因属信息个体者22例,检出LOH8例,占36.4%。若将APC和MCC基因进行综合分析,则信息个体者36例,检出LOH14例,占38.9%。APC和MCC基因的LOH与肿瘤大小、组织学类型、浆膜浸润、淋巴结转移及Dukes分期无关(P>0.05)。结论APC和MCC基因LOH是大肠癌的常见改变  相似文献   

16.
厦门地区养殖对虾细菌性病害病原学调查杨淑专,许宏毅,苏文金弧菌属(Vibrio)、气单胞菌属(Aeromonas)和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的某些菌株是鱼、虾和甲壳类的病原菌,也能引起人的急性腹泻和败血症,甚至导致疾病流行,属于人兽共患病...  相似文献   

17.
聚合酶链反应直接检测粪便中志贺氏菌和侵袭性大肠杆菌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为探讨聚合酶链反应(PCR)在腹泻病快速诊断的实用性,应用PCR和长臂光敏生物素标记福氏2a的特异DNA片段作探针,Southern印迹杂交法,检测志贺氏菌和侵袭性大肠杆菌(EIEC)共有的侵袭相关性基因(ial),9株志贺氏菌和2株EIEC均存在特异的320bpDNA片段。最小检测菌量为100菌落形成单位(cfu)。19株非志贺氏菌均阴性。检测58份粪标本,PCR23份阳性(39.6%),粪培养18份阳性(31%)。全部实验,包括DNA粗提取,仅需6~7小时。结果表明其敏感性高于粪培养,PCR操作简便、快速、敏感、结果可靠,适用于腹泻病的快速诊断。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金黄色葡萄球菌(金葡菌)L型感染C57小鼠致瘤后.Mdm2癌基因及PTEN、P^53抑癌基因在小鼠肿瘤中的表达及相关性研究。方法动物实验观察金葡菌L型感染90只C57小鼠后10只小鼠发生肿瘤;13只小鼠引起癌前病交。革兰染色、免疫组化及原位杂交检测小鼠肿瘤和癌前病变中金葡菌L型检出率和Mdm2、PTEN、P^53蛋白及cDNA基因的表达。结果10只小鼠肿瘤及13只小鼠癌前病变中金葡菌L型及其eDNA基因阳性表达与正常对照组有明显差异(P〈0.005—0.05);Mdm2、P^53蛋白和cDNA基因的阳性表达与正常对照组有明显差异(P〈O.05),呈正相关。PTEN蛋白和cDNA基因的阳性表达小鼠肿瘤及癌前病变与正常肝组织对照有显著性差异(P〈O.01—0.05),呈负相关。结论金葡菌L型感染可能与Mdm2、PTEN、p^53基因协同表达,在小鼠肿瘤发生和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临床分离的耐多药结核分枝杆菌株进行基因突变分析。方法对耐多药结核分枝杆菌临床分离菌株进行耐药基因的PCR检测,利用基因序列测定方法分析耐药基因突变情况。结果从耐多药结核病(MDR-TB)患者临床分离菌株中快速检测到rpoB、katG、rpsL、embB基因及其突变。耐多药菌株、全耐及单耐利福平分离菌株均检测rpoB基因点突变,突变位点主要为第516、526和531常见密码子,1例MDR-TB出现第479位和第531位密码子同时突变。耐多药菌、全耐菌及单耐异烟肼的菌株均检测有katG基因点突变,突变位点均为第2066位碱基C突变为Go全耐菌和对乙胺丁醇(EMB)耐药的耐多药菌株均检测有embB基因点突变,突变位点均为第306位密码子ATG突变为ACG。全耐菌和对链霉素(SM)耐药的MDR-TB菌株均检测有rpsL基因点突变,突变密码子为CCT突变为CTT,其中从1株对SM敏感的MDR-TB中也检测到突变。全敏感株、标准株及利福平(RIF)、异烟肼(INH)或EMB敏感的耐药株均无rpoB、katG或embB基因突变。结论PCR及基因序列测定可快速检测耐多药结核基因,结核分枝杆菌耐多药性与多个基因突变相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我国近5年社区获得性细菌性腹泻病原菌分布及耐药特点。方法收集2009-2013年我国16省市分离自社区获得性细菌性腹泻患者新鲜大便标本的病原菌,用沙门、志贺菌属琼脂培养基、麦康凯培养基和庆大霉素培养基分离培养,挑取疑似腹泻病原菌的纯菌落用VITEKⅡ细菌鉴定仪和微量编码生化反应管鉴定,再以沙门菌、志贺菌、弧菌和致泻性大肠埃希菌血清凝集试验进行血清型分型;采用K-B法检测细菌的药物敏感性(药敏)。结果5年间共收集到我国16个省市各类腹泻病原菌10881株,包括7个菌属、22个菌种和90个血清型,其中志贺菌7632株(70.14%),弧菌1351株(12.42%),沙门菌981株(9.02%),致泻性大肠埃希菌341株(3.13%),气单胞菌302株(2.78%),邻单胞菌269株(2.47%),小肠结肠耶尔森菌5株(0.05%)。志贺菌血清型以B群中的F2a、F4a和F1a为主,沙门菌血清型以肠炎沙门菌和鼠伤寒沙门菌为主。药敏监测显示,志贺菌对头孢噻肟、头孢吡肟、头孢美唑、亚胺培南和磷霉素等敏感性较好,敏感率分别为89.7%、92.3%、96.7%、100%和97.7%;沙门菌对头孢噻肟、头孢吡肟、氨曲南、亚胺培南和磷霉素等敏感率分别为94.0%、97.9%、94.4%、100%和96.4%;气单胞菌对头孢吡肟、左氧氟沙星、亚胺培南和磷霉素等敏感率分别为80.9%、80.0%、92.6%和84.0%;致泄性大肠埃希菌对抗生素的敏感率普遍较差;弧菌对所测抗生素敏感性(氨苄西林除外)均较好。结论我国社区获得性细菌性腹泻病原菌以志贺菌属、弧菌属和沙门菌属为主,经验性抗生素治疗应该覆盖这些病原,靶向治疗应该考虑药敏试验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