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李军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0):550-551
目的探讨逆行胰胆管造影及内镜括约肌切开取石术治疗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我院于2010年3月至2011年8月对收治的胆总管结石患者分别采用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和内镜括约肌切开取石术(EST)进行诊断与治疗,取得了满意的临床疗效。结果本文84例患者中经EST成功取石81例,成功率达96.42%,其中78例一次性取尽结石,3例于3个月后取尽结石。其余2例患者EST取石未成功后改为胆总管切开取石,均取尽。84例未发生与内镜操作有关的严重并发症,无1例消化道穿孔或死亡,内镜治疗后出现轻型急性腹腔炎2例,上消化道出血2例,总的并发症发生率为4.76%(4/84)。本组患者随访6个月,无1例再发黄疸、发热、腹痛。结论应用ERCP和EST诊治肌总管结石是有效、安全的,而且痛苦小、康复快、住院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随着内镜介入治疗技术的开展和不断完善,内镜介入治疗胆总管结石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对比胆总管切开取石术后采用一期缝合与T管引流的临床效果。方法 76例胆总管结石患者,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38例,两组患者均行胆总管切开取石术,对照组患者术后采用T管引流,研究组患者术后给予一期缝合,观察两组患者围术期表现及预后恢复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术后排气时间为(2.0±0.4)h,住院天数为(9.6±2.4)d,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胆总管切开取石术一期缝合治疗胆总管结石可显著促进患者预后恢复速度,并且不会提高手术时间、出血量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等情况,具有良好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涂黄 《中国当代医药》2014,(23):181-183
目的:比较胆总管切开取石术一期缝合与T管引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本院收治的胆总管结石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术后进行一期缝合,对照组术后进行T管引流,比较两组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时间、手术并发症、住院时间等。结果治疗后,两组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手术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胆总管切开取石术后一期缝合与T管引流比较,能够缩短住院时间,且不增加手术并发症,具有良好的的临床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对胰胆疾病的诊断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在进行ERCP时经造影显示胆总管内有结石时,即行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EST)取石术,取得了满意效果。患者病情好转与否,除了与治疗措施有关外,护理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60例住院患者均  相似文献   

5.
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简称ERCP。是在内镜下经十二指肠乳头插管注入造影剂,以显示胰胆管的造影技术。同时可治疗胆总管结石,是目前公认的诊断胰胆管疾病的金标准,在ERCP的基础上,可以进行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内镜下鼻胆汁引流术(ENBD)、内镜下胆汁内引流术(ERBD)等介入治疗,由于不用开刀、创伤小,愈合快,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双镜联合胆总管切开取石胆管一期缝合胆管自脱落支架置入术治疗胆总管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1年1月~2014年8月收治的胆总管结石患者50例,其中20例(治疗组)行双镜联合胆总管切开取石胆管一期缝合胆管自脱落支架置入术,30例(对照组)行逆行胰胆管造影+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取石。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并发症等。结果治疗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镜联合胆总管切开取石胆管一期缝合胆管自脱落支架置入术具有手术成功率高、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ERCP联合EST治疗胆总管结石318例护理体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吴霞  黄家丽 《安徽医药》2010,14(1):115-116
目的 探讨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ERCP)联合十二指肠乳头切开取石术(EST)治疗胆总管结石的护理体会。方法318例胆总管结石患者行ERCP和EST取石术。术前做好心理护理,术后加强病情的观察及并发症处理。结果318例手术成功306例;结石取净率为100%;并发症1例;平均住院日6d。结论术前做好充分准备和术后精心护理是ERCP/EST取石术取得成功以及预防术后并发症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术(LCBDE)治疗胆总管结石对胆道压力和括约肌功能的影响。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的胆总管结石患者135例的临床资料,根据其术式差异将其分为两组,将行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术(LCBDE)的纳入LCBDE组,共70例,将行内镜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的纳入对照组,比较两组围术期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胃肠道排气时间、术后3 d胆道压力、住院时间)、结石清除状况(术后3d结石清除率、术后2年结石复发率)、术后3d括约肌功能[Oddi括约肌峰电位丛(SOSB)收缩频率、SOSB持续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LCBDE组相较于对照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胃肠道排气及住院时间更高,各括约肌功能指标更高,术后3 d胆道压力、结石复发率、高淀粉酶血症、急性胰腺炎发生率更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石清除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CBDE可缓解患者术后胆道压力,改善患者括约肌功能,还可降低术后胰腺类疾病并发风险,在防止远期结石复发方面也具备一定优势。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联合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取石术(EST)对胆总管结石患者肠道微生态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3月至2021年3月胆总管结石患者8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4例。对照组实施开腹手术治疗,观察组实施ERCP联合EST治疗,于治疗前后行肠道微生态检测、生化指标评定,比较2组手术指征、临床疗效、并发症。结果 2组治疗后双歧杆菌、乳酸杆菌高于本组治疗前(P<0.05)。2组治疗后大肠杆菌、梭菌、拟杆菌、总胆红素、间接胆红素、直接胆红素、白细胞介素-6、C-反应蛋白低于本组治疗前(P<0.05)。观察组治疗后双歧杆菌、乳酸杆菌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大肠杆菌、梭菌、拟杆菌、总胆红素、间接胆红素、直接胆红素、白细胞介素-6、C-反应蛋白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术后禁食时间、术后引流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者术后1年内复发率、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ERCP联合EST可明显改善胆总管结石患者的肠道微生态状...  相似文献   

10.
经内镜治疗老年人胆总管结石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姚学莉 《河北医药》2008,30(7):988-989
随着十二指肠镜技术的不断进步与发展,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经内镜乳头括约肌切开(EST)胆管取石术已成为胆总管结石的重要治疗方法,因其创伤小,并发症少,成功率高,已为越来越多的老年患者所接受.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胆总管取石术(EST)的护理配合。方法选取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胆总管取石术的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内镜下治疗的可行性进行分析,并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制定对应的内镜治疗方案,择期实施内镜下治疗。最后总结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胆总管取石术的护理配合方法。结果本次统计的50例患者中胆总管结石第1次被清除45例,经ENBD后再次被清除3例,2例ENBD后取石失败转外科手术治疗,无严重并发症。结论术前充分准备、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术中医护默契配合及术后密切观察护理是确保手术成功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EST治疗胆总管结石术后结石复发的各种危险因素。方法按逆行胰胆管造影常规操作的方法,行EST切开、取石,对患者进行随访5~8年,对结石复发与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共分析病例资料560例。结果胆囊切除术、结石大小、十二指肠憩室、胆管角度与EST取石后结石复发有关。结论了解相关危险因素,从而预测EST后胆总管结石的复发,对于临床减少结石复发率,为患者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降低结石复发率,减轻患者痛苦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经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endoscop-ic sphincterotomy,EST)取石术已成为治疗胆总管结石的主要手段,具有疗效好,创伤小的特点.但是,EST取石术可导致一些并发症发生,其中主要是急性胰腺炎和高淀粉酶血症.我们采用内镜下鼻胆管引流(endoscopicnasobiliary drainage,ENBD)可减少EST取石术后急性胰腺炎和高淀粉酶血症的发生,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杨爽 《现代医药卫生》2010,26(12):1871-1872
目的:探讨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取石(EST)治疗胆总管结石的护理.方法:对35例胆总管结石患者行EST的护理及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处理.结果:32例成功实施EST;3例取石失败,转为外科手术治疗.结论:EST治疗胆总管结石安全有效,细致周密的术前准备、精心的术后护理及严密的并发症观察处理是确保手术成功、患者尽快恢复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评价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EPCP)同时行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对胆总管结石的诊断与治疗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98例经B超检查诊断为胆总管结石的患者,先行ERCP检查,再行内镜下EST治疗胆总管结石.结果 98例中ERCP准确诊断胆总管结石96例,怀疑胆总管结石1例,未发现异常1例,其确诊率为97.9%;96例EST后采取网篮取石、球囊取石和机械碎石网篮取石成功,1例失败.结论 ERCP对胆总管结石诊断价值较高.EST是一种治疗胆总管结石安全、有效、简便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一期缝合术治疗胆总管结石的临床效果,总结治疗期间一期处理的适应证、禁忌证。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6年2月新余市中医院收治的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一期处理患者83例纳入一期组,选择T管引流患者114例纳入T管组,比较2组治疗情况(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肠道恢复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内科并发症情况、住院时间),结石残留率、二次取石率及患者总满意率。结果一期组与T管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结石残留率、二次手术率、患者总满意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一期组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短于T管组,腰背痛发生率、并发症发生率低于T管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一期缝合术治疗胆总管结石尽管不能提高结石清除效果,但有助于肠道功能恢复,加快康复出院,同时减轻引流体位制动导致的疼痛,降低内科并发症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17.
胡学军  符玉章  姚平 《黑龙江医药》2010,23(6):1007-1008
目的:探讨ERCP联合EST治疗胆总管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我院2007年1月~2010年1月胆总管结石患者40例,证实胆管内有结石后行ERCP/EST术,术后严密监测患者有无腹痛、体温、血压、心率变化。结果:成功取石39例,成功率为97.5%,其中一次取净结石36例,两次取净结石3例。1例患者取石未成功,转入外科进行治疗。术后发生高淀粉酶血症4例,治疗后均恢复;发生并发症急性胰腺炎1例,发生率为2.5%,对症治疗后治愈。其余患者术后3~5d出院,B超显示结石取净率为100%。结论:ERCP联合EST治疗胆总管结石安全有效,值得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评价腹腔镜与传统开腹手术行胆总管切开取石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从2010年5月至2013年5月于我院就诊的60例胆总管结石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试验组患者采用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取石术,对照组行传统开腹胆总管切开取石术。观察两组患者手术一般情况,术后并发症情况,治疗后肝功能和免疫球蛋白变化情况。结果试验组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肛门平均排气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20.0%)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5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18,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肝功能指标和免疫球蛋白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明显改善情况,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试验组患者手术后肝功能和免疫球蛋白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取石术治疗胆总管结石患者疗效显著,且创伤小,并发症少,对患者术后肝功能及免疫功能无明显影响,适合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经十二指肠镜乳头括约肌切开(endoscopic sphincterotomy,EST)治疗胆总管结石具有微创、疗效显著及安全、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但仍是较复杂技术。现将我科近两年来在内镜治疗胆总管结石中所遇到特殊困难性十二指肠镜乳头切开病例的结果和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