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桥脑小脑角区肿瘤由于病变部位深在,周围神经血管结构复杂。正常情况下,这一区域内有关的神经结构有滑车神经、三叉神经、舌咽神经、迷走神经、副神经和舌下神经;血管结构有小脑上动脉、小脑后下动脉、小脑前下动脉、内听动脉;骨性结构有内听道、颈静脉孔、岩骨尖部和斜坡侧缘。按神经和血管结构从上到下的排列顺序将桥脑小脑角区分为上神经血管丛、中间神经血管丛和下部神经血管丛。当发生听神经瘤时,常向内侧压迫桥脑、延髓和小脑,向侧方使内听道扩大,并使周围神经血管结构移位、扭曲或侵蚀这些神经血管结构。在切除肿瘤时,这些神经血管结构受到损伤的危险很大,了解显微解剖对保留神经血管的结构和功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桥小脑角区神经内镜下解剖学研究及临床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通过神经内镜下桥小脑区的解剖,为内镜辅助下该区域病变的手术治疗提供解剖学支持,并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在8具福尔马林固定的成人尸头标本和4具新鲜成人尸头标本上,交替使用神经内镜和手术用显微镜,在模拟手术的条件下进行桥小脑角区的窥镜下解剖学研究,并实际应用于临床。结果内镜经小脑外侧间隙可顺利到达桥小脑角区和脑干前方,可清晰显示V~XI颅神经及其附近走行的血管,手术中可明显改善深部术野的照明效果和显微解剖结构的识别,减少对小脑和脑干的牵拉,提高手术的安全性,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结论神经内镜在颅内实质性肿瘤的切除术中的应用可弥补手术显微镜的不足,对显微外科手术起到重要的辅助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桥小脑角区肿瘤显微手术治疗情况。方法 对62例经显微外科手术治疗CPA区肿瘤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62例患者病例中全切50例(占80.6%),次全切6例,肿瘤全切术中面神经保留38例,术后吞咽困难15例,面神经瘫28例,植物生存1例。结论 显微手术切除是CPA区肿瘤治疗的最有效的方法,掌握全面的解剖知识和熟练的手术技巧,选择恰当的手术入路,良好的肿瘤显露,成功的肿瘤切除及术后并发症的及时处理是显微外科治疗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听神经瘤听力保留的显微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 为经单侧枕下乙状窦后入路,切除听神经瘤保护听力提供解剖学参数。方法 20例成人汉族尸头湿标本进行解剖学研究。结果 桥脑小脑角区的显微解剖结构复杂,各重要神经、血管之间组织层次分明。结论 研究桥脑小脑角区的显微解剖,有助于听神经瘤的切除,保护重要结构,是听神经瘤手术保留听力的解剖学基础。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桥小脑角区肿瘤显微手术治疗情况.方法 对62例经显微外科手术治疗CPA区肿瘤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62例患者病例中全切50例(占80.6%),次全切6例,肿瘤全切术中面神经保留38例,术后吞咽困难15例,面神经瘫28例,植物生存1例.结论 显微手术切除是CPA区肿瘤治疗的最有效的方法,掌握全面的解剖知识和熟练的手术技巧,选择恰当的手术入路,良好的肿瘤显露,成功的肿瘤切除及术后并发症的及时处理是显微外科治疗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桥小脑角区上血管神经复合体的显微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目的 研究桥小脑角区上血管神经复合体显微解剖。方法 应用15例经10%甲醛充分固定并灌有乳胶的国人成人头颅湿标本,模拟临床枕下乙状窦后手术入路,在4~25倍手术显微镜下逐层解剖,观察,测量及照相。结果 桥小脑角区上血管神经复合体主要包括三又神经和相关的小脑上动脉、岩静脉及中脑、中脑小脑沟、小脑上脚、小脑幕面。小脑上动脉的行程一般比较恒定,向尾侧凸起的46.88%的尾袢对三叉神经造成压迫。结论 桥小脑角区上血管神经复合体位置深在,结构复杂且周围毗邻脑干、小脑动脉及颅神经等重要的结构,详尽的解剖研究可提高显微血管减压手术成功率并且.尽可能保存神经功能的完整。  相似文献   

7.
目的为累及迷路动脉的病变在内镜下手术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结合神经内镜和显微镜技术,在8具(16侧)尸头标本上模拟乙状窦后入路解剖,观察、测量并记录迷路动脉的起始、管径、变异、行程和相对解剖位置的关系。结果迷路动脉可分为单支型和多支型;迷路动脉数量每侧为1~3支,其中7侧为单支,8侧为双支,1侧为3支;14侧起于小脑前下动脉,2侧起于基底动脉,未见有起于小脑后下动脉者。迷路动脉的管径为0.1~0.28mm,平均(0.18±0.05)mm。结论本研究为内镜辅助下桥小脑角区占位性病变切除术和微血管减压术中保护蜗神经、迷路动脉和保留残余听力、微血管充分减压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8.
桥小脑角区中血管神经复合体的显微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桥小脑角(cerebellopontine angle,CPA)区中血管神经复合体的显微解剖学关系,为面肌痉挛MVD手术入路选择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应用15具经10%甲醛充分固定并灌有乳胶的国人成人头颅湿标本,经枕下外侧小脑绒球下方入路,在4~25倍手术显微镜下对CPA区中血管神经复合体逐层解剖,观察,测量及照相。结果经枕下外侧小脑绒球下方入路可直接从尾侧方小脑绒球与舌咽神经之间的间隙显露面、听神经分离处,能够准确、安全、快捷到达CPA区相应的中血管神经复合体位置,充分暴露术野,达到完全减压效果。结论经枕下外侧小脑绒球下方入路是治疗面肌痉挛安全有效的方法,可以最大限度的减少术中损伤神经致术后颅神经麻痹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9.
巨大桥小脑角脑膜瘤显微切除的神经功能保护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探讨巨大桥小脑角脑膜瘤经显微手术切除后神经功能保护情况。方法 对42例经显微手术治疗的巨大桥小脑角脑膜瘤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分别统计相邻各组颅神经的保留情况。结果 42例中行Simpson Ⅰ切除11例,Simpson Ⅱ切除23例,近全切除8例,肿瘤全切除率81%。面神经解剖保留率为95%,功能保留率为81%,听力保留率71%,听力改善率19%。结论 显微手术切除是巨大桥小脑角脑膜瘤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保留神经功能完整性的前提下尽量全切除肿瘤。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桥小脑角区室管膜瘤的临床特点、治疗方式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桥小脑角区巨大占位病变9例,男5例,女4例,年龄9~24岁,平均15.6岁,临床主要表现眩晕、步态不稳和颅高压症状.术前头部MRI及增强显示瘤体主要位于桥小脑角区,瘤体巨大,向上累及桥小脑角区顶层,向下累及桥小脑角区底层,向内侧明显压迫脑干,术前影像学检查均无法明确肿瘤性质.手术均采用乙状窦后手术入路,术中分块切除肿瘤.结果 手术全切肿瘤7例,近全切除1例,大部切除1例.术后病理证实均为室管膜瘤.术后患者恢复状态良好,无手术死亡,术后并发症主要为:三叉神经麻痹1例,吞咽困难加重后又缓解1例,有2例均在术后3d出现急性神经源性肺水肿,经紧急抢救后病情逐渐稳定,痊愈出院.结论 桥小脑角区巨大室管膜瘤,多以青少年患者发病为主,该部位室管膜瘤起源于第四脑室侧孔处之室管膜细胞,乙状窦后手术入路和术中分块切除肿瘤,减少脑干的牵拉和防止脑干过快复位可有效防止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1.
桥脑小脑角区神经内镜应用解剖学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研究桥脑小脑角区神经内镜“锁孔”入路的神经和血管等解剖结构,探索神经内镜到达该区的可行性及相应的解剖定位标志。方法 成人尸头8例,新鲜少年尸头2例,经双侧颈总动脉、椎动脉灌注10%乳胶 红色染料 硫酸钡粉剂。用0°、30°硬镜交替配合使用,对桥脑小脑角区的解剖结构进行观察。结果 当枕下“锁孔”入路骨窗直径为15mm时,神经内镜在桥脑小脑角区操作自如,能暴露全部的桥小脑角区,包括桥脑的腹侧区、斜坡以及对侧的解剖结构。结论 ①硬膜下腔中,内镜准确到位的要点是内镜按照定位标志或沿途定位路标前进。②桥脑小脑角区的神经从头侧至尾侧和从内侧到外侧把桥脑小脑角区分成三个腔隙:头侧腔隙、中间腔隙和尾侧腔隙,每个腔隙均有主要血管和一组颅神经通过。  相似文献   

12.
我科自1991年6月~2001年10月,对78例桥小脑角区肿瘤小于3cm者,采用乙状窦后横向锁孔入路显微手术切除肿瘤。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1对象与方法1.1一般资料男47例,女31例;年龄21~69岁,平均42岁。胆脂瘤44例,听神经瘤29例,脑膜瘤5例,均为术后病理证实。病史3个月~12年,平均3年半。1.2临床表现三叉神经痛61例,听力减退26例,耳鸣21例,眩晕18例,额枕部痛16例,共济失调9例,面部麻木6例,舌咽神经痛2例。均为单侧发病,左41例,右37例。1.3影像学资料术前均行头部CT检查,阴性结果23例(后经磁共振成像发现病灶),低密度病灶39例,高密度病灶5例,等密…  相似文献   

13.
小脑桥脑角区(cerebello-pontine angle,CPA)是颅内胆脂瘤(intracranial cholesteatoma)最常见的好发部位,占颅内胆脂瘤115例的61%。本文总结河南焦作煤业集团医院神经外科2001年8月至2007年12月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CPA胆脂瘤患者36例,并结合文献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神经内镜辅助下的显微手术在治疗桥小脑角胆脂瘤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在 神经内镜辅助下应用显微神经外科技术治疗桥小脑角胆脂瘤23例。在显微镜视野下最大限度切除肿瘤, 再在神经内镜下观察并切除残余肿瘤。结果 显微镜下切除肿瘤后,仍有 18 例通过神经内镜发现肿瘤 残留,内镜下进一步彻底切除肿瘤。术后 1 个月内有 18 例原有症状消失,2 例面瘫和 1 例复视患者症状 减轻,1例术前无症状患者术后1周出现迟发性面瘫,经治疗在术后1个月随访时恢复正常。结论 神经 内镜辅助显微手术切除桥小脑角胆脂瘤,可以防止肿瘤残留,减少并发症,保护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15.
大型桥小脑角脑膜瘤显微手术治疗及神经功能保护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大型(直径〉4cm)桥小脑角脑膜瘤显微外科手术切除方法以及神经功能保护效果。方法对47例经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的大型桥小脑角脑膜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7例中,行SimpsonⅠ、Ⅱ级切除40例(85.1%),部分切除7例,无手术死亡病例。面神经解剖保留率为89.4%(42/47),面神经功能(House—BmekmannⅠ、Ⅱ级)保留率为76.6%(36/47),听神经解剖保留率为83.0%(39/47),听力保留率66.0%(31/47).结论采用枕下乙状窦后人路显微手术切除大型桥小脑角脑膜瘤安全、有效,在保留神经功能完整性的前提下应尽量切除肿瘤。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显微镜及神经内镜观察研究国人乙状窦后入路的桥小脑角区的结构,为临床应用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在5个新鲜国人头颅标本上模拟枕下乙状窦后手术入路.通过神经内镜和手术显微镜观察桥小脑角区的重要结构,测量内耳门后下缘到后半规管后缘中点的距离。结果颈静脉孔位于岩骨内侧面的下方,有岩下窦、乙状窦、颈静脉及第Ⅸ、Ⅹ、Ⅺ颅神经通过:内耳门位于岩骨内侧面中央,面神经多位于内耳门的前上,听神经位于内耳门后下,小脑前下动脉在内耳门处形成动脉袢,发出1~3支内听动脉。内耳门后下缘到后半规管后缘中点的距离左侧为(12.51±2.28)mm,右侧为(13.26±2.17)mm。结论结合显微镜和神经内镜有助于更全面的了解桥小脑角区解剖结构之间的关系,能最大程度减低损伤,更好的保护正常结构。  相似文献   

17.
桥小脑角滑车神经鞘瘤一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患者 男 ,50岁。因“左面部三叉神经痛术后 1年无效”入院。患者6年前出现左面部阵发性、电击样疼痛 ,保守治疗无效。 1年前在当地医院行左三叉神经根显微血管减压术 ,术后无效。入院神经科查体无阳性体征 ,头CT平扫未见异常。全麻下手术 ,取原手术左耳后横切口进入 ,发现三叉神经根与天幕之间有一直径1cm左右类球形肿物 ,来自于滑车神经并将其完全包裹 ,包膜完整 ,质稍软 ,血供一般 ,与周围组织有粘连 ,分离后将肿瘤全切 ,滑车神经未能解剖保留 ;进一步探查见小脑上动脉及一只静脉共同对三叉神经根构成压迫 ,分离后以减压棉垫隔开 ,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桥小脑角区大型脑膜瘤的手术方法及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至2017年12月手术治疗的9例桥小脑角区大型脑膜瘤的临床资料。9例采用枕下乙状窦后入路显微手术,7例进行术前栓塞。结果 9例肿瘤均全切除,术后发生听力障碍2例、行走不稳1例、饮水呛咳2例、面部轻瘫3例、面部麻木2例、眼球活动受限伴复视1例。术后随访3个月~3年,9例均无复发。结论 术前准确评估,脑血管造影及针对供血血管有效栓塞,神经电生理监测,熟练的颅底显微手术技术,是实现肿瘤成功全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1 病例资料 26岁女性,因反复头痛、头晕伴胸闷、心慌7年于2019年4月17日入院.7年前,出现头痛,时感胸闷、心慌,近日偶有呕吐,无发热,无黑朦.2019年2月13日当地医院行颅脑MRI示右桥小脑角区肿瘤.为求进一步治疗,遂来我院就诊.入院体格检查:轻度贫血貌,神志清楚,GCS评分15分;双侧瞳孔等大同圆,直径3....  相似文献   

20.
神经内镜辅助显微手术治疗桥小脑角肿瘤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索经乙状窦后入路电视神经内镜辅助显做手术治疗桥小脑角肿瘤的实用性及其优势。方法 对33例桥小脑角肿瘤采取乙状窦后入路神经内镜辅助显微手术治疗。结果 10例听神经瘤全切并保留面神经,22例胆脂瘤及1例脑膜瘤全切除,无术后并发症及死亡。结论 经乙状窦后入路神经内镜辅助显微手术治疗桥小脑角肿瘤,可提高手术疗效,降低手术危险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