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 探讨对护士进行互动式两步培训模式对床旁检验(POCT )血糖监测结果的影响。方法 培训分检验科协调员对护理骨干的培训和护理骨干对护士的培训两步进行,鼓励护士自由的表达观点和需求。检验科协调员保证每周至少一次的访视或反馈,观察培训效果、护士满意度及对POC T 血糖检测合格率的影响。结果 培训后,护士相关知识掌握情况、操作行为正确率以及血糖测定结果的合格率均高于培训前,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P<0.05);护士对互动式两步培训模式的满意度高于传统集中授课式培训,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互动式两步培训模式护士易于接受,同时有助于护士掌握POCT 血糖检测的相关知识,提高POCT 血糖监测结果的准确性,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图文式健康教育路径对间质性肺病患者护理效果的影响。方法收集2013年3月至2014年6月在我院诊治的间质性肺病患者86例,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呼吸科常规的健康教育路径,实验组患者采用图文式健康教育路径。比较两组患者对间质性肺病知识的掌握情况和患者的满意度。结果治疗后实验组患者间的间质性肺病知识掌握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患者的生活质量各项(包括患者的总体健康、精神健康、生理功能、社会功能、生理智能及情感职能等6个维度)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患者的满意度(态度、护理质量、健康知识的宣教及心理等)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图文式健康教育路径可提高患者对间质性肺病认识的掌握水平,进而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联合健康教育对母乳喂养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0月至2013年10月孕产妇36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18例。对照组孕产妇实施常规基础性护理,观察组孕产妇实施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比较两组孕产妇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母乳喂养情况、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孕产妇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母乳喂养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孕产妇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理护理联合健康教育可显著提高母乳喂养成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前移护理记录模式在基层医院的应用效果。方法护理记录前移模式实施后和实施前随机抽取10名护士、60个工作日,跟踪观察记录护士用于书写护理记录的时间、书写的差错率、病人对护士满意度,并对病人健康行为依从性进行调查。结果护理记录前移模式实施后护士记录所需时间明显少于实施前(P<0.001);实施后书写差错少于实施前;病人满意度明显高于实施前( P<0.05)。结论前移护理记录模式的实施,能有效缩短护士的护理记录时间,减少书写差错率,提高病人满意度,提高病人健康行为的依从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分析健康教育在骨质疏松患者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我院60例骨质疏松的患者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30例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措施,实验组30例患者护理在常规护理措施基础上进行健康教育,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经过护理后的临床效果。结果经对比观察,实验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100.0%)明显高于对照组满意度(70.00%),实验组患者对宣教内容的掌握率(100.0%)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掌握率(73.33%),实验组经过健康教育后,患者住院时间和住院所用费用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对于骨质疏松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健康教育,患者临床满意度明显提高,对宣教内容的掌握程度更好,患者住院时间和住院所用费用更少,安全、有效,应该在临床上大量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健康宣教手册在临床宣教中的应用。方法将254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试验组采用视频宣教并发放疾病宣教手册进行宣教护理,对照组采用视频宣教。将两组患者从满意度、疾病知晓率、参与治疗护理积极性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试验组各项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采用视频宣教并发放疾病宣教手册进行宣教护理能显著提高患者对健康宣教的满意度,同时,患者对疾病的知晓率及参与治疗护理的积极性也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视频宣教在指导患者24小时尿蛋白定量标本留取应用成效。方法: 按视频宣教模式实施的有无将2017年12月到2018年7月我科需留取24小时尿蛋白定量标本225 例住院患者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传统一对一语言表达健康宣教模式;试验组采用视频进行集中式健康宣教模式。结果试验组患者尿标本留取合格率优于对照组(P <0. 05);对护理宣教工作的满意度提高(P < 0. 05);护士用于健康宣教时间缩短(P <0. 05)。结论 视频宣教模式方便、有效,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无缝护理模式对小儿外科手术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择期进行外科手术患儿1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90例。两组患儿入院后均采取相关的药物治疗,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患儿则采取全程无缝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患儿的护理效果,统计患儿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患儿局麻率高于对照组(P<0.05),患儿愿意与护士沟通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士对患儿的术前准备时间、手术物品准备完善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患儿家属对护理的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无缝护理模式能够提高护士工作的积极主动性,提高护士的工作素质和患者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护士首诊负责制下的健康教育路径在结肠镜检查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内镜室行结肠镜检查的住院患者325例,分为两组,对照组162例,给予常规护理健康教育,观察组163例,采用首诊护士负责并采用健康教育路径模式给予宣教。比较两组患者主动配合能力、健康教育效果和服务满意度,检测检查结束后患者血压和心率变化。【结果】观察组主动配合意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6.711,P =0.000);对照组检查结束后收缩压和心率明显高于观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观察组健康教育和护理工作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护士首诊负责制下的健康教育路径模式应用于结肠镜检查的患者,能够降低心脑血管等并发症,获得患者更好的配合检查和对护理服务工作的肯定。  相似文献   

10.
朱霞  王靖  王平  陈洪波 《当代护士》2014,(9):109-110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在老年患者膀胱镜检查中的作用。方法将150例行膀胱镜检查的老年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75例。对照组按常规诊疗护理,实验组实施舒适护理;比较患者的疼痛程度、满意度及插管成功率。结果实验组的置管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实验组满意度较对照组有明显提高(P <0.05);疼痛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根据老年患者的心理及身体特点,对进行膀胱镜检查的老年患者应用舒适护理,能减轻患者的疼痛不适,使其在检查过程中身心放松舒适,从而安全顺利接受检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护患双确认在儿科急诊静脉穿刺查对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急诊科护士20名,随机均分为两组,每组10名。对照组静脉穿刺查对方法为常规“三查七对”,查对过程中由护士单方查对确认;实验组静脉穿刺查对方法为“三查七对两确认”,查对过程中要求请患儿家长与护士共同查对确认。观察并记录两组静脉穿刺时间、静脉穿刺例数、不良事件例数。调查患儿家长查对满意度和穿刺满意度。结果实验组静脉穿刺时间稍长于对照组、静脉穿刺例数略少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不良事件例数及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查对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护患双确认在儿科急诊静脉穿刺中的查对效果明显优于传统法,大大提高了儿科急诊的输液安全性,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治疗患者中的应用与效果。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期间,在本科住院行ERCP治疗的患者80例,随机分成实验组与对照组各40例,实验组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对照组实施常规诊疗护理。结果实验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平均住院天数少于对照组(P<0.05),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规范了诊疗护理流程,有效提高了护理质量,提高了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服务在口腔门诊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9月至2013年9月在我院口腔门诊就诊治疗的9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采用优质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满意度及护理前后SSRS评分。结果实验组满意度为93.8%,对照组为79.2%,实验组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前两组患者SSR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比于护理前,两组患者护理后SSRS评分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护理后SSRS评分高于对照组护理后SSR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优质护理服务护理口腔门诊患者能显著缩短就诊时间,提高患者满意度及临床护理效果,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五常法管理方案在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内镜中心收治的胆道梗阻患者238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19例。对照组患者实施普通护理管理,实验组患者采取五常法管理方案。结果实验组术后护理准备时间、操作完成善后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0.05),术前准备时间、术后清理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0.05),及时运送患者人数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患者及医务人员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五常法管理对ER-CP手术患者预后情况有很大改观,临床应用价值较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临床产科采用个性化助产模式对产妇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住院的孕产妇1086例,根据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43例。对照组采用临床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采用个性化助产护理模式。观察两组产妇剖宫产率、护理满意度、新生儿Apgar评分等。结果观察组产妇剖宫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产妇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新生儿Apger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产科采用个性化助产护理模式能有效地降低产妇剖宫产率,极大程度提高产妇对护理的满意度,新生儿出生后Apaer评分明显升高,对于提高产科护理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关节护理在风湿性关节炎患者护理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2月至2014年2月在我院门诊确诊为风湿性关节炎并入院治疗的患者105例,根据患者确诊时间的先后将患者分为实验组(55例)和对照组(50例),护士对实验组患者使用关节护理;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进行护理。评价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的焦虑自评表( SAS)和抑郁自评表( SDS)评分、疗效、护理满意度。结果实验组在护理前、后的焦虑自评量表( SAS)和抑郁自评量表( SDS)两表的评估数据有明显差异( P<0.05);两组患者疗效和护理服务满意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行关节护理,可提升患者疗效、护理服务满意度,降低患者焦虑和抑郁水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病区实施床边工作制对提高优质护理服务的效果。方法2008年5月-2009年12月收治病人14329名,未实施床边工作制作为对照组;2010年5月-2011年12月收治病人19547名,实施床边工作制作为实验组。统计病人基础护理质量指标发生率,并每月抽取自行设计的患者满意度调查表及自行设计的病人健康教育实施单各20份,共各抽取400份,用表格将内容细化设计成百分制进行分析。结果实验组实施床边工作制后住院病人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提升(P〈0.01)。在入院接待宣教、病区环境、基础护理、护理技术、健康教育、服务态度等满意度均有大幅提升(P〈0.01)。使用药物错误、高危药外渗、跌倒、误吸、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明显下降(P〈0.01,P〈0.05)。护士锐器伤发生率虽有降低,但P〉0.05,无显著性差异。实验组健康宣教覆盖率100%,病人对宣教知识的掌握率达92.25%,较对照组明显提高(P〈0.01)。结论床边工作制的实施显著提高住院病人满意度,在创建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中能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8.
产科护士行为对产妇母乳喂养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护士行为对产妇母乳喂养行为有重要影响。方法对入院护士分管的60例患者进行问卷跟踪调查,并对反馈意见进行评估统计。结果孕产妇随机抽取60例,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母乳喂养率,患者满意率,新生儿平均增加体质量低于实验组(P〉0.05)。而平均住院日、子宫收缩平均恢复天数、月经平均恢复天数高于实验组(P〉0.05)。母乳喂养宣教次数,心理护理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产科护士行为影响产妇的母乳喂养知识的掌握和贯彻实施,通过产科护士行为对产妇母乳喂养的认识和实施达到正性影响,以便推广母乳喂养知识,增加母乳喂养覆盖率,促进产妇身体恢复,保证婴幼儿营养,促进产妇母乳喂养行为。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视频健康宣教在肝脏肿瘤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7年6月收治于我科择期行肝脏肿瘤手术的患者149例,随机分为实验组79例、对照组70例,实验组采用视频进行集中式健康宣教模式,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口头健康宣教模式。结果实验组患者对宣教知识的掌握程度、对观看视频健康宣教的积极性以及对护理工作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应用视频健康宣教有利于强化宣教力度、提高患者对疾病知识的掌握程度及临床健康教育质量,保障了患者参与健康宣教的及时性,充分调动了患者参与各检查、治疗、护理的积极性,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分析急诊游离第二足趾移植再造拇指手术后的血液循环观察与护理方法,以提高拇指再造的成功率。方法将2006年7月~2013年7月我科急诊游离第二足趾移植再造拇指患者22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11例。对照组给予一般护理。实验组采用改革后护理。比较两组拇指再造后功能及护理工作满意度。结果实验组拇指功能优良率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护理工作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诊游离第二足趾移植再造拇指术后给予改革后护理,加强护理观察、康复及心理护理,可以改善拇指功能,提高护理工作满意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