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股静脉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在新生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2016年1月—2016年12月因病情需要PICC的新生儿149例,包括股静脉置入98例,其他部位置管51例,对于穿刺以及留置期间的并发症进行统计,并与文献资料进行对比,总结经股静脉PICC置入方法。结果:新生儿股静脉PICC穿刺成功率高,导管异位率低,留置期间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其他部位。结论:新生儿股静脉PICC置管操作方便,解剖位置固定,导管定位准确,并发症较少。  相似文献   

2.
景腊平 《全科护理》2012,10(6):514-515
[目的]探讨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在肿瘤病人化疗中的临床应用,保证化疗药物的顺利输入。[方法]对32例化疗病人先置管后给药,观察PICC在应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并发症进行预防,做好防范措施。[结果]应用PICC置管的32例肿瘤病人,30例顺利完成了化疗,2例置管失败。[结论]PICC置管为肿瘤病人化疗用药提供了一条安全、无痛、最佳的长期输液途径,减轻病人痛苦,同时提高了病人生活质量和满意度。  相似文献   

3.
总结舒适护理在血液病患者PICC导管维护中的应用体会。对留置PICC导管的患者定专人护理,根据患者情况选择适宜的置管位置;根据皮肤情况选择敷贴材料及消毒药液,做好敷贴更换及导管固定护理,提高患者的躯体舒适;加强个性化心理护理提升患者心理舒适度。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率较未实施舒适护理时降低,对导管护理的满意度较高。  相似文献   

4.
PICC置管在肿瘤化疗患者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为肿瘤患者化疗期间建立良好的静脉通路,预防和减少化疗所致静脉炎。方法:采用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对125例肿瘤患者进行置管给药,并观察置管的临床效果。结果:125例患者中,121例置管成功,成功率为96.8%,留置时间10~103 d,平均留置时间为61.2 d。结论:PICC置管为肿瘤患者提供了一条无痛性治疗途径,保证肿瘤患者化疗的顺利完成,减轻了患者的痛苦。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管理软件在PICC置管患者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450例行PICC置管患者,对其运用PICC管理软件进行管理。观察运用PICC管理软件前后患者原始资料的完整性情况、护士录入每例患者资料的时间、患者PICC置管时间。结果应用PICC管理软件后患者原始资料的完整性从62.2%提高98.2%、护士录入每例患者资料的时间从5min缩短到2min、患者PICC置管时间从4~5个月延长7~8个月。结论 采用PICC管理软件对PICC置管患者进行管理可保证患者原始资料的完整性、提高护士工作效率和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脐静脉置管(UVC)序贯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在低出生体重早产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湖南省儿童医院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早产儿,按入院后静脉通路的建立是否按照UVC后序贯PICC置管分为序贯组和非序贯组。序贯组在入院后直接经脐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输液(3~14 d)后,评估患儿至少还需7 d静脉输液治疗的继续予以行PICC穿刺术,拍片确认PICC导管尖端位置后拔除脐静脉导管,给予经PICC导管静脉输液;非序贯组患儿入院时由于脐静脉置管条件或家长拒绝置管等原因采用外周静脉穿刺或予以PICC置管进行静脉输液。分析两组患儿整个住院过程中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没有置管或是需要开放另一通路情况下的静脉留置针(BD)使用个数、输液并发症发生率、静脉营养(TPN)使用天数、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发生率、血培养阳性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等差异。结果:序贯组与非序贯组比较:在出生体重更轻的情况下[(1047.4±191.5)g与(1201.9±173.3)g],一次性穿刺成功率高(89.0%与67.8%),BD使用个数少[(15.3±8.6)个与(25.0±13.4)个],输液并发症发生率低(8.2%与28.0%),TPN使用时间短[(41.3±11.6)d与(44.9±11.0)d],血培养阳性率低(6.8%与16.9%),住院时间缩短[(72.2±23.3)d与(82.1±24.0)d],住院费用减少[(11.9±4.0)万元与(15.2±5.9)万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NEC发生率(2.7%与7.6%)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及时给予UVC序贯PICC置管,可以有效地减少外周静脉的留置,提高穿刺的成功率,从而减少因输液引起的相关并发症,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可以更快地达到生长发育所需的热量,减少静脉营养使用时间,从而缩短住院天数,减少住院费用;但是序贯置管对NEC的发生率没有太大影响。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策划-实施-检查-改进”(PDCA)护理管理模式在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1日~2020年12月31日收治的86例PICC置管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护理人员)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名),观察组采用PDCA护理管理,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管理;两组均连续管理6个月,比较两组护理人员护理质量、护士核心能力评分,患者自我管理能力评分、满意度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基础护理、健康教育、护理沟通、置管护理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1),护士核心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自我管理能力评分、总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P<0.01),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PICC置管患者采用PDCA护理管理模式可提高护理人员自我管理能力、护士核心能力,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升护理质量、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8.
王务萍  张丽萍 《护士进修杂志》2013,28(16):1501-1503
目的 探讨不同浓度尿激酶在恶性血液病患者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完全性血栓堵塞中的疗效.方法 对80例以PICC建立血管通路的患者,发生导管完全性血栓堵塞后,随机分为4组各20例,A组和C组采用尿激酶5 000 U/ml溶栓,B组和D组采用尿激酶10 000 U/ml溶栓,观察4组导管的再通率、再通时间及凝血功能.结果 4组导管的再通率和再通时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凝血指标凝血酶原时间(PT)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 对恶性血液病患者PICC完全性血栓堵塞尿激酶10 000 U/ml的溶栓效果优于尿激酶5 000 U/ml,每4h通管一次且在48 h溶栓再通效果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院外延续护理在携带PICC置管出院的肿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1年5月携带PICC置管出院的肿瘤患者155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77例和观察组78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出院指导,观察组在常规出院指导的基础上实施院外延续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出院后导管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机械性静脉炎发生率为2.5%低于对照组的10.3%,导管相关感染发生率为2.5%低于对照组的12.9%,导管破损发生率为o.0%低于对照组的7.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分别为3.93,5.98,6.32;P〈0.05)。导管相关并发症的总发生率为6.4%低于对照组的33.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8.12,P〈0.01)。结论院外延续护理对于携带PICC置管出院的肿瘤患者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提高血液病患儿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成功率.[方法]将65例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塞丁格穿刺法穿刺置管,观察组采用一次性静脉采血针配合塞丁格穿刺法穿刺置管.[结果]观察组一次穿刺成功率(84.4%)高于对照组(54.5%).[结论]一次性采血针配合塞丁格穿刺法应用于血液病患儿PICC置管术,提高了一次穿刺成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延续性护理在肿瘤PICC置管出院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00例肿瘤PICC置管出院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家庭延续性护理,并予电子系统追踪护理,分析两组导管并发症和非计划性拔管情况。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非计划性拔管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PICC置管出院患者实施延续性护理,可降低导管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减少因并发症而导致的非计划性拔管,提升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2.
谢玉娟  何红 《护理研究》2008,22(11):2974-2975
[目的]探讨对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病人实施人性化护理的效果。[方法]在PICC置管病人护理过程中注重人性化护理服务,开展“微笑和以人为本”护理服务,创造优美环境,保护病人隐私,以品牌服务于病人。[结果]科室整体护理质量、护士素质、病人满意度提高。[结论]对PICC置管病人实施人性化护理服务有利于提高专科护理质量、护士综合素质和病人满意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运用循证护理方法防治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的并发症。[方法]医院成立PICC穿刺小组,提出PICC置管出现或潜在的护理并发症,利用计算机网络检索有关PICC置管并发症文献,寻找实证,并应用于PICC置管护理中。[结果]经过偱证护理,减少了PICC置管并发症,延长了PICC的留置时间。[结论]与临床实践相结合,偱证护理可减少PICC置管的并发症、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内行患者计划在PICC置管患者自我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116例PICC置管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8例,对照组按常规置管后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内行患者计划干预.在干预后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PICC自我管理能力、焦虑得分及PICC相关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干预后3个月,观察组的PICC自...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在PICC置管及维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85例行PICC置管的患者分为观察组93例和对照组92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实施综合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治疗依从性及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发生静脉血栓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08%;对照组发生静脉炎6例,静脉血栓4例,导管相关感染3例,导管堵塞5例,导管破损3例,并发症发生率为22.82%,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375,P<0.05)。观察组治疗依从率为98.92%,满意度为97.85%,高于对照组的82.61%和73.91%,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4.182,5.846;P<0.05)。结论对PICC置管患者置管及维护期间实施综合护理,能提高患者治疗的依从率,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有利于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及其满意度的提高。  相似文献   

16.
人性化护理在PICC置管病人护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谢玉娟  何红 《护理研究》2008,22(32):2974-2975
[目的]探讨对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病人实施人性化护理的效果。[方法]在PICC置管病人护理过程中注重人性化护理服务,开展微笑和以人为本护理服务,创造优美环境,保护病人隐私,以品牌服务于病人。[结果]科室整体护理质量、护士素质、病人满意度提高。[结论]对PICC置管病人实施人性化护理服务有利于提高专科护理质量、护士综合素质和病人满意度。  相似文献   

17.
总结500例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术的置管过程及并发症,提高PICC置管成功率及其维护质量,预防和减少并发症,减轻病人躯体的痛苦和经济损失,提高护士的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8.
熊冬梅  王莉  邓雪雁 《全科护理》2013,(25):2369-2370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肿瘤病人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导管(PICC)过程中的应用。[方法]对252例PICC置管的病人实施循证护理,并针对穿刺过程中出现的穿刺失败、送管不到位、送管易位、局部出血、血肿、撤导丝困难等问题按照循证思想提出循证问题,检索相关文献,确定护理措施并实施,最后对这次护理措施的效果进行评价。[结果]252例病人PICC置管过程中发生的38起问题均及时有效处理;病人及家属对PICC置管过程较满意。[结论]实施循证护理能有效处理PICC置管过程中的并发症,增加PICC置管成功率。  相似文献   

19.
总结500例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术的置管过程及并发症,提高 PICC 置管成功率及其维护质量,预防和减少并发症,减轻病人躯体的痛苦和经济损失,提高护士的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ESPCS模式护理对肿瘤PICC置管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150例行PICC置管并住院治疗的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7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PICC护理,观察组给予ESPCS模式护理。比较两组患者PICC自我管理能力及相关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者PICC自我管理能力量表得分(157.95±12.03)分,高于对照组的(142.38±13.27)分;观察组患者住院时及出院后1个月PICC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8.00%、6.67%,均低于对照组的20.00%、17.33%,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ESPCS模式护理能够提高肿瘤PICC置管患者的自我管理水平,降低PICC置管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