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对预防早产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影响。方法:将184例早产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9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综合护理,比较两组胆红素均值、首次排便时间、胎便排尽时间、黄疸消退时间、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中重度黄疸发生率、家长满意度。结果:观察组首次排便时间、胎便排尽时间、胆红素均值、黄疸消退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高胆红素血症、中重度黄疸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预防早产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早期护理干预对预防早产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效果。方法将转入NICU的110例早产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早期护理干预组)55例和对照组(非干预组)55例。观察组在转入NICU 6h内给予温生理盐水洗肠通便,然后给予母乳胃肠内营养及抚触护理。对照组按传统的方法实施常规护理,对生后48h内不能哺乳、未排胎便者给予针对性对症护理。比较2组患儿腹胀情况、体重增长情况及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儿黄疸持续时间、消退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早期护理干预对预防早产儿高胆红素血症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早期护理干预对预防早产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效果。方法将转入NICU的110例早产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早期护理干预组)55例和对照组(非干预组)55例。观察组在转入NICU 6h内给予温生理盐水洗肠通便,然后给予母乳胃肠内营养及抚触护理。对照组按传统的方法实施常规护理,对生后48h内不能哺乳、未排胎便者给予针对性对症护理。比较2组患儿腹胀情况、体重增长情况及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儿黄疸持续时间、消退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早期护理干预对预防早产儿高胆红素血症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4.
杨倩  王燕雯  陈丽萍 《护理研究》2012,26(11):1005-1006
[目的]探讨早期护理干预对早产儿黄疸的影响.[方法]将100例早产儿按出生日期单双号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按照早产儿护理常规护理,干预组入院后即给予鸟巢护理、非营养性吸吮、尽早开奶,腹部按摩;对超过24h未排胎便和超过72h胎便未转黄的早产儿给予干预,用棉签蘸取液状石蜡插入肛门刺激排便或用温生理盐水早期灌肠.观察两组早产儿胎便排出时间、胎便转黄时间、黄疸指数、血清总胆红素和直接胆红素水平及光疗次数.[结果]两组早产儿胎便排出时间、胎便转黄时间、黄疸指数、生后第7天血清胆红素水平、光疗次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早期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早产儿黄疸发生率,预防胆红素脑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早期综合护理干预对新生儿黄疸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早期综合护理干预对新生儿黄疸的影响.方法:将200例择期剖宫产足月正常新生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给予新生儿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早期综合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新生儿胎便初排时间、胎便转黄时间、高胆红素血症发生例数、每日黄疸指数.结果:观察组在胎便初排时间、胎便转黄时间、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新生儿黄疸指数方面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早期综合护理干预可明显减轻新生儿生理性黄疸的程度,减少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早期喂养和腹部按摩对早产儿黄疸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早期喂养和腹部按摩对早产儿黄疸的影响。方法将60例早产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早产儿均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加早期喂养和腹部按摩。两组同时测量胎便、排黄便的时间和经皮胆红素值,并观察高胆红素血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早产儿胎便及排黄便时间,经皮胆红素值和高胆红素血症发生情况,经统计学分析,均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早期喂养和腹部按摩能诱发早产儿胃肠激素的分泌;促进消化道动力及胆红素的排泄,减少或减轻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早期综合护理干预在新生儿黄疸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早期综合护理干预在新生儿黄疸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50例新生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5例,观察组给予早期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新生儿黄疸指数、胎便转黄时间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在黄疸指数、胎便转黄时间和护理满意度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综合护理干预措施能有效减轻新生儿黄疸程度,减少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早期护理干预对新生儿黄疸多项指标的影响。方法 将本科室收治的80例新生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观察组实施早期护理干预措施,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新生儿的初次胎便排出及转黄时间,新生儿经皮胆红素测定指数及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率。结果 经过早期护理干预观察组黄疸指数低于对照组(P<0.05) ,观察组第一次排胎便时间及转黄时间早于对照组(P<0.05)。结论 早期护理干预可降低新生儿黄疸发生率,减轻新生儿黄疸的程度,缩短持续时间,从而减少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郝健 《实用医学杂志》2008,24(3):468-469
目的:探讨早期综合护理对早产儿黄疸的影响。方法:将出生后24h内入院的52例早产儿按住院日期单、双号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两组入院后均每天蓝光照射12h,疗程5d,干预组同时采用腹部抚触及灌肠干预,动态监测两组经皮黄疸指数和血清胆红素值变化、首次胎便排出时间和首次胎便转黄时间及出生后第2~5天每日吸吮次数。结果:两组治疗后血清胆红素值、首次胎便排出时间和首次胎便转黄时间及出生后第2~5天每日吸吮次数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对早产儿给予早期综合护理可阻止高胆红素血症及胆红素脑病的出现,减少后遗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护理干预对新生儿黄疸结局影响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调查和分析护理干预对新生儿黄疸结局的影响。方法:将560例在本院出生的足月新生儿随机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各280例。对照组新生儿接受常规护理;干预组对新生儿行常规护理,并对家长进行连续6 d的宣教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新生儿出生1~6 d后经皮测胆红素结果、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出生24 h内排胎便情况。结果:两组新生儿出生1~6 d后经皮测胆红素结果、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出生24 h内排胎便情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对新生儿进行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对其家长进行宣教护理干预能够明显降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综合预防性护理干预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发病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7月至2017年12月在我院出生的新生儿80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37例和观察组43例。对照组采取新生儿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综合预防性护理干预,包括健康教育、预测评估、喂养护理、早期药物干预、预防性光疗、出院随访。比较两组新生儿不同日龄的经皮胆红素值、首次排胎便时间、首次排黄便时间、高胆红素血症发病率、家长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新生儿出生第3,4,5天的经皮胆红素值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首次排胎便时间、首次排黄便时间均早于对照组(P0.05),高胆红素血症发病率低于对照组(P0.05),患儿家长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综合预防性护理干预有助于降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发病率,与早期评估、干预有关,对促进血清胆红素分解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早期综合护理干预对于新生儿黄疸的影响.方法 将在本院行剖宫产出生的100例足月正常新生儿根据出生时间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给予早期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新生儿的初次胎便排出及转黄时间,黄疸指数及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率.结果 研究组初次胎便排出时间与胎便转黄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早期综合干预对新生儿生理性黄疸的影响。方法:将64例健康新生儿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新生儿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抚触、早开奶、日光浴、缩短脐带结扎时间等护理干预。观察两组首次排便时间、胎便转黄时间、经皮胆红素值测量情况。结果:干预组首次排便时间、胎便转黄时间、经皮胆红素值测量情况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新生儿的早期综合护理干预能够缩短首次排便时间,减轻黄疸程度,减少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腹部抚触对早产儿黄疸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腹部抚触对早产儿黄疸的影响.方法 选取早产儿9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48例及对照组42例,观察组除给予早产儿常规护理外,在出生后24小时由护理人员开始对其进行腹部抚触,每日2次,每次5min;对照组给予早产儿常规护理,不实施腹部抚触.比较2组患儿胎便排出时间、排便次数及经皮测胆红素指数等.结果 腹部抚触组经皮测胆红素指数及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2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腹部抚触有降低早产儿黄疸指数及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的作用,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张梅 《护士进修杂志》2014,(13):1167-1168
目的:探讨早期灌肠对减轻早产儿黄疸的临床效果。方法将45例早产儿随机分为灌肠组22例,对照组23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和护理,灌肠组在给予常规治疗和护理的基础上,出生24 h内给予温盐水加开塞露灌肠。观察两组早产儿光疗天数、黄疸持续天数及首次胎便转黄时间、每日排黄便次数。结果灌肠组早产儿的光疗天数、黄疸持续天数较对照组短,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灌肠组早产儿首次胎便转黄时间较对照组早、灌肠组每日排黄便次数较对照组多,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对早产儿实施早期灌肠,可缩短光疗时间、胎粪较早排尽,减轻黄疸程度、降低病理性黄疸的发生率,提高早产儿生存率及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早期护理干预预防早产儿病理性黄疸的疗效。方法将2014年1月~2015年3月本院妇产科出生的早产儿68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常规组,各34例。常规组新生儿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患儿在此基础上,给予及时添加辅食、抚触护理、非营养性吮吸及生理盐水灌肠等早期干预措施。观察并比较2组新生儿首次排除胎便时间、胎粪排尽时间、病理性黄疸发病率及持续时间、护理满意度。结果与常规组相比,干预组首次排出胎便的时间及胎粪排尽时间显著缩短(P0.05);病理性黄疸发病率显著降低、持续时间显著显著减少(P0.05);家长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更高(P0.05),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早产儿预防性应用早期护理干预,可显著提高其胃肠功能,降低病理性黄疸的发生率、缩短其持续时间,且更易获得家长认可,具有极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7.
护理干预对减轻新生儿黄疸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郭俊  张淑红 《齐鲁护理杂志》2006,12(19):1873-1874
目的:观察对新生儿进行游泳和腹部抚触两种干预手段对新生儿黄疸的影响。方法:抽取210例足月顺娩健康新生儿,随机分为干预组110例和对照组100例,对照组实施一般护理常规,干预组在实施一般护理常规的基础上,新生儿出生后第1天即进行游泳和腹部抚触,观察两组新生儿排胎便的时间、排便量及黄疸的发生情况。结果:干预组新生儿第一次排胎便和排黄便的时间明显缩短,24h内排黑便量明显增多,黄疸程度及经皮测胆红素值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结论:护理干预可降低新生儿黄疸发生率,减轻新生儿黄疸的程度,缩短持续时间,从而减少新生儿高疸红素血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早期护理干预对新生儿黄疸的影响。[方法]将120例新生儿黄疸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儿接受游泳、光照、抚触等早期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患儿血清胆红素值、胎便转黄时间、体重、治疗总有效率等指标。[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儿血清胆红素值低于对照组、胎便转黄时间早于对照组、体重重于对照组(P均〈0.01);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5.0%和8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新生儿黄疸患儿早期进行护理干预可减轻高胆红素血症,增加患儿体重,促进患儿康复。  相似文献   

19.
护理干预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00例新生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新生儿日哺乳≥8次的比例较对照组高(P<0.05);观察组新生儿第1次排胎便、黄便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频繁有效地吸吮有利于胎便排出,加强对产妇宣教可减少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0.
排便干预降低新生儿黄疸指数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早期排便干预对降低新生儿黄疸指数的效果。方法将215例剖宫产正常足月新生儿按出生日单双号分为两组,观察组105例,采用温开塞露稀释液灌肠联合腹部按摩促进胎便排出;对照组110例,不进行排便干预,顺其自然排便。观察两组新生儿每日吸吮次数、首次排胎便距出生时间及胎便转黄时间、每日排黄便次数、经皮黄疸指数值和高胆红素血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新生儿每日吸吮次数、首次排胎便距出生时间及胎便转黄时间、每日排黄便次数、经皮黄疸指数素值和高胆红素血症发生情况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早期排便干预可降低新生儿黄疸指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