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背景:目前对于老年骨折治疗后肺部感染的研究少有报道,对于老年特殊部位,如髋部骨折后围术期肺部感染的并发症也无少见相关报道。目的:探讨老年髋部患者骨折患者围术期合并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46例老年髋部骨折围术期合并肺部感染的病例资料,并随机选择同时期同一区域住院的未合并肺部感染的老年髋部骨折患者46例作为对照,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各临床指标的差异性,合并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行Logistic回归多因素分析。结果与结论:单因素相关分析筛选出14个可能的围术期合并肺部感染相关因素,包括:慢性阻塞性肺病、吸烟、糖尿病、心脏疾病、机械通气、术中出血量、输注红细胞、手术时间、术前低体质量指数(体质量指数〈18.5 kg/m2)、血清白蛋白〈35 g/L、电解质紊乱、入住ICU及住院时间;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慢性阻塞性肺病(OR=23.317;95%CI:2.702-60.312;P=0.000)、入住 ICU(OR=7.890;95%CI:2.624-76.012;P=0.008)、机械通气(OR=35.210;95%CI:8.464-131.203;P=0.017)、手术时间(OR=12.122;95%CI:5.154-99.098;P=0.012)为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围术期肺部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说明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存在慢性阻塞性肺病、入住ICU及机械通气等因素时应警惕发生肺部感染的可能。  相似文献   

2.
摘要 目的 分析老年髋部骨折围术期感染现状及其危险因素。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我院380例住院老年髋部骨折患者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分析围手术期感染危险因素。结果 纳入研究的老年髋部骨折患者380例,发生围手术期感染者117例,围手术期感染率为30.79%。Logistic 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住院天数和术后用药天数是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发生围术期手术相关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根据发现的主要危险因素,尽早评估导尿管拔除时间,减少住院天数,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成为防控围手术期感染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高龄(≥80岁)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1年内死亡的危险因素。方法以2016~2019年204例经手术治疗的高龄髋部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记录年龄、性别、术前合并疾病、骨折类型、麻醉方式、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评分、术前血红蛋白水平、术前白蛋白水平、术前血钙水平、住院时间等临床资料,以术后1年内死亡为观察结局。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高龄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1年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术后1年内,共有82例患者术后死亡,死亡率为40.2%。性别、BMI、骨折类型、麻醉方式、术前血红蛋白水平、术前血钙水平及住院时间不影响80岁患者髋关节术后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术前合并疾病数量、ASA评分以及术前白蛋白水平是高龄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1年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 < 0.05)。结论年龄、术前合并疾病数量、ASA评分、术前白蛋白水平是高龄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1年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前瞻性护理干预对老年患者髋部骨折术后出现谵妄的影响。方法将148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随机分为2组,试验组和对照组各74例。2组患者围手术期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对照组予常规健康教育和按需镇痛管理;试验组予强化健康教育和超前镇痛管理的前瞻性护理干预。术后1周内护士每天运用Nu-DESC评估,比较2组患者术后发生谵妄及住院时间情况。结果l试验组发生率为7%,对照组发生率为19%,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住院时间对照组与试验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老年患者髋部骨折术后出现谵妄给予前瞻性护理干预,可降低术后谵妄的发生率及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自制匀浆膳对改善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术后营养状况的效果。方法将70例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分组,实验组36例,鼻饲自制匀浆膳;对照组34例,术后常规饮食护理。收集两组术前1d及术后7d身体测量指标、实验室指标及临床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后体重均出现下降;对照组BMI与握力较自身术前下降;实验组血红蛋白术后高于对照组,对照组自身较术前下降。两组上臂围(AC)、上臂肌围(AMC)、三头肌皮褶厚度(TSF)、营养状况(y值评价)、白蛋白术前与术后组内、组间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意义。对照组有3例、实验组有2例患者出现腹胀、腹泻,给予调整后症状均缓解。结论自制匀浆膳有助于改善此类患者术后营养状况。  相似文献   

6.
心脏不良事件是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围术期常见且严重的并发症,其发生会延长住院天数,加重经济负担,影响治疗效果和预后生活质量,甚至增加患者死亡风险。现从年龄、术前合并症、美国麻醉医师协会分级(ASA分级)、贫血与输血等方面对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围术期新发心脏不良事件的危险因素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护理人员预防老年髋部骨折围术期新发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老年髋部脆性骨折患者衰弱现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9年4—9月乌鲁木齐市4所三级甲等综合医院的老年髋部脆性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基本资料、衰弱评估问卷、简易微型营养评估量表、简易认知状态量表、简明老年抑郁量表对其进行调查,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老年髋部脆性骨折患者衰弱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 158例老年髋部脆性骨折患者衰弱评分(2.83±0.89)分,其中衰弱评分≥3分(即衰弱组)87例(55.1%),衰弱评分<3分(即非衰弱组)71例(44.9%)。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自我感觉健康状态、抑郁、共病状况是老年髋部脆性骨折患者衰弱的危险因素(P<0.05),手握力是老年髋部脆性骨折患者衰弱的保护性因素(P<0.05)。结论 老年髋部脆性骨折患者的衰弱检出率较高,自我感觉健康状态较差、抑郁、共病状况、手握力低的老年患者衰弱发生率较高,医护人员尽早识别衰弱患者,加强衰弱管理,减少和延缓老年患者衰弱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老年髋部骨折术后患者肺部感染的影响因素,并构建风险预测模型。方法 选择2017年5月—2019年5月在上海市某三级甲等医院行手术治疗的老年髋部骨折患者1 008例,按照术后是否发生肺部感染分为肺部感染组(n=87)和非肺部感染组(n=921),并对两组资料进行对比,利用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老年髋部骨折术后患者肺部感染的影响因素,建立风险预测模型并绘制列线图,采用ROC曲线下面积及Hosmer-Lemeshow检验评估模型预测效果。结果 年龄、骨折至手术时间、吸烟史、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ASA)分级、是否合并COPD、是否合并低蛋白血症、红细胞分布宽度(red cell distribution width,RDW)、机械通气时间、是否入住ICU是老年髋部骨折术后患者肺部感染的影响因素,预测模型验证结果显示,建模组术后发生肺部感染风险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91(P<0.001),验证组术后发生肺部感染风险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81(P<0.001)。建模组和验证组Hosmer-Lemeshow检验的P值分别为0.726和0.497。结论 年龄>73岁、骨折至手术时间>4 d、合并COPD等可增加老年髋部骨折术后患者肺部感染的发生率,构建的模型可以有效预测老年髋部骨折术后患者肺部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谵妄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在2018年11月—2019年4月,选择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创伤外科收治的141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使用意识模糊评估法评估患者术后谵妄的发生情况,将患者分为谵妄组( n=40)和非谵妄组( n=101)。采用二项Lo...  相似文献   

10.
黄珣  陈丹  叶琼   《护理与康复》2018,17(12):51-52
目的分析腹膜透析患者握力与其他营养指标间的关联,以明确握力测量在评估腹膜透析后患者营养状态的应用前景。方法收集53例腹膜透析患者的年龄、透析龄、BMI、握力测量数据、人体测量数据、营养评估数据及血生化指标数据,对握力与其他各项指标间关系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腹膜透析患者的握力平均为(25.71±10.84)kg,握力与性别、年龄、BMI、营养评分、肱三头肌皮褶厚度、上臂围、上臂肌围、血白蛋白、血红蛋白、血肌酐具有相关关系(P<0.05)。结论腹膜透析患者握力随着年龄、透析龄及营养状况的改变而改变,握力测量数据能反映营养状态。  相似文献   

11.
背景:文献报道营养状况不良与老年人髋部骨折术后的死亡存在相关性,但国内此项研究尚未见报道。目的:回顾性分析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入院时血液白蛋白、淋巴细胞数和血红蛋白水平与预后的关系。方法:纳入130例髋部骨折患者,年龄大于70岁,均采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或人工双动头置换治疗。患者入院时测量白蛋白、淋巴细胞数及血红蛋白,置换后随访1年,或者随访至患者死亡,其中有效随访92例。采用 Kaplan-Meier法及Log-Rank检验进行生存分析,多因素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预后多因素分析。结果与结论:92例患者中,20例(22%)白蛋白〈35 g/L,67例(73%)淋巴细胞数〈1.5×106 L-1,56例(61%)血红蛋白〈120 g/L。Kaplan-Meier法分析提示,白蛋白正常患者(≥35 g/L)的生存率显著高于白蛋白减低患者(〈35 g/L)(P〈0.01);淋巴细胞数正常(≥1.5×106 L-1)与淋巴细胞数减低(〈1.5×106 L-1)患者的生存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血红蛋白正常患者(≥120 g/L)的生存率显著高于血红蛋白减低患者(〈120 g/L)(P〈0.05)。Cox多因素分析显示,白蛋白减低是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死亡的独立预后因素。提示老年髋部骨折患者的预后与其营养状况密切相关,白蛋白及血红蛋白等常规的入院检验可作为判断患者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协作干预模式对老年髋部骨折术后发生急性精神障碍的影响。[方法]对296例老年髋部骨折病人进行护理评估,针对术后发生急性精神障碍的相关因素进行围术期多学科协作有预见性的综合干预。[结果]296例老年髋部骨折病人经多学科协作干预,术后发生精神障碍21例,发生率7.09%,且症状较轻。[结论]实施协作干预模式可有效降低老年髋部骨折病人术后急性精神障碍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肺部感染是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其发生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延长住院时间,延缓康复进程。此外,肺部感染的发生还会显著增加患者死亡的风险。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肺部感染的发生率为4%~13%,30 d内致死率约为14%。革兰氏阴性菌是主要的病原菌,以肺炎克雷伯菌最为常见。从患者的年龄、性别、营养状况等自身因素及手术时间、麻醉方式等手术相关因素两个方面对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展开分析,旨在为临床预防老年髋部骨折术后肺部感染及护理此类患者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理念下多学科共管模式在急诊老年髋部骨折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效果,以期提高老年髋部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不同病例前-后对照研究方法,将2015年5月—2017年2月在本院急诊住院手术的375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设为对照组,采用围手术期常规治疗护理;将2017年3月—2018年10月在本院急诊住院手术的401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设为试验组,采用ERAS理念下多学科共管模式治疗护理程式。比较两组患者入院至手术的时间,48h内手术的比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总住院时间和围手术期死亡率。结果两组患者入院至手术的时间,48h内手术的比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总住院时间和围手术期死亡率比较,均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试验组患者入院到手术的时间短于对照组,48h内手术率高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与围手术期死亡率低于对照组。结论急诊老年髋部骨折患者采用ERAS理念下多学科共管模式治疗护理,可提高48h手术率,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及降低围手术期死亡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要点。方法 2010年6月~2013年9月对本院收治的95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进行人工关节置换术或内固定术,护士配合做好术前、术后围手术期护理工作。结果 95例患者术后均康复出院,住院时间11 d~28 d,平均(17.5±2.5)d,术后1例患者发生肺炎,1例患者发生切口感染,经治疗护理后治愈。结论住院期间,护士应积极做好老年患者围手术期护理,根据其心理、生理特点,做好心理护理工作,有针对性地预防和处理术后并发症,指导患者进行康复训练,其可促进患者尽快增强日常生活能力,促进康复。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快速康复外科(FTS)理念在老年髋部骨折合并冠心病患者围术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7月至2022年6月我院收治的96例老年髋部骨折合并冠心病患者,按照随机对照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于FTS理念指导下进行护理,比较两组手术和术后情况(手术时间、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及干预前后疼痛程度、髋关节功能,并比较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髋关节功能评分表(Harri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6.25%,低于对照组的20.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老年髋部骨折合并冠心病患者围术期采用FTS理念进行护理有助于减轻其术后疼痛,改善髋关节功能,减少并发症发生,促进患者身体康复。  相似文献   

17.
黄滨  黄英全  王鑫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2,23(10):1588-1589
目的调查分析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早期的治疗效果并研究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年1月~2011年1月老年髋部骨折患者276例,根据患者术后康复情况分为Ⅰ、Ⅱ、Ⅲ、Ⅳ四个等级,分析其临床疗效评估指标。结果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总体临床康复优良率达78.3%,Ⅰ、Ⅱ级患者比Ⅲ、Ⅳ级患者的术前白蛋白和术前血红蛋白显著增多,且并发症发生率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Ⅱ、Ⅲ级患者比Ⅳ级患者的伤后手术时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分析和掌握老年髋部骨折患者的临床手术指征及其影响因素,Ⅰ、Ⅱ级患者比Ⅲ、Ⅳ级患者的术前白蛋白和术前血红蛋白显著增多,对手术治疗老年髋部骨折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90岁以上高龄髋部骨折手术麻醉12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高龄老年患者髋部骨折手术时的麻醉选择和围麻醉期处理,探讨高龄患者髋部骨折手术的麻醉经验。方法:2003年1月至2006年12月在我院行髋部骨折手术的12例90岁以上老年患者,均有一种以上合并症者,ASA评级2~3级。全部病例均采用持续硬膜外麻醉完成手术。术中持续监测心率(HR),无创血压(BP),心电图(ECG)及脉搏血氧饱合度(SpO2),并进行术后近期随访。结果:12例病人麻醉效果良好。3例患者术中出现低血压,经用麻黄素,多巴胺及加快输液、输血后,血压保持稳定。4例术中出现心律失常,对症处理后好转。1例术后出现心肌缺血,低血压,经抢救后生命体征稳定。结论:对高龄患者进行充分的术前病情评估及麻醉前准备是保证术中安全的重要环节,而适当的麻醉选择及术中管理是麻醉成功的关键。关键词:老年患者;麻醉;骨折手术;下肢  相似文献   

19.
高龄髋部骨折手术治疗及围手术期并发症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高龄髋部骨折手术治疗及围手术期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方法。方法分析1998年1月至2006年10月39例高龄髋部骨折患者资料,合并其他部位骨折8例,合并内科严重疾病26例,手术内固定采用角状钢板、多枚斯氏钉、加压螺钉、动力髋螺钉(DHS)、Gamma钉、髋关节置换等,围手术期同时给予有效的内科合并症治疗。结果全部患者平均住院16d,住院期间无死亡病例。围手术期7例(18%)出现并发症,其中中枢神经系统(3例)和心血管系统(3例)并发症最高发,肺部感染1例。结论高龄髋部骨折患者内科合并症多而重,围手术期并发症多,预防措施是合并症与骨折的治疗应并重而有效,尽量选择快速麻醉及创伤小的手术方法。术前进行风险评估,充分准备,术后应给予认真对待,对其有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应进行积极的预防和治疗是手术成功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比前入路和后外侧入路微创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髋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髋部骨折9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8例。所有患者均行微创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对照组予以后外侧入路,研究组采用前入路。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情况(手术切口大小、术中失血量、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术前及术后3个月髋关节功能评分,术后3个月内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手术切口大小小于对照组,术中失血量、体液引流量、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3个月时,两组患者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量表(HHS)各项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且研究组较对照组高(P<0.05);术后3个月内,研究组患者脱位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感染、深静脉血栓(DVT)发生率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前入路下微创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髋关节骨折较后外侧入路能够取得更好疗效,有效缩短围术期治疗时间,改善患者髋关节功能,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