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规律温水足浴护理干预对Wagner 0级糖尿病足患者的震动阈值(VPT)测定值的影响。方法:将80例足部无溃疡病变体征的Wagner 0级糖尿病足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4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积极控制血糖水平,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及健康教育,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规律温水足浴护理干预,周期为1年。比较两组患者在入院时、3个月、1年时VPT 数值。结果:两组患者糖化血红蛋白在入院时、3个月、1年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入院时VPT值无统计学差异(P>0.05),干预后VPT值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干预方法和干预时间在VPT值中无交互作用(P>0.05);干预时间在VPT值中主效应不显著(P>0.05);干预方法在VPT值中的主效应显著(P<0.05);干预后各时点研究组VPT值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干预1年时与干预3个月时的VPT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Wagner 0级糖尿病足患者在血糖控制稳定的情况下,规律温水足浴结合常规护理能够有效的降低患者足部神经病变风险,且具有操作方便、无创、低风险,易于坚持等优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足部皮肤温度测定在糖尿病足预见性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28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4例,对照组采用基础护理及治疗,治疗组在上述基础上给予每7d测定足温1次,根据足温变化情况采取相应的预见性护理措施。1年后比较两组患者糖尿病足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糖尿病足发生率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糖尿病患者实施足部皮肤温度测定,并根据足部温度变化情况实施预见性护理干预,可有效减少患者糖尿病足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护理干预对糖尿病足高危患者认知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糖尿病足高危患者认知行为的作用。方法方便选取52例2型糖尿病足高危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认知行为进行结构性访谈评估,采取系统化护理干预方法进行认知行为干预,比较干预前后患者对糖尿病足相关知识的认知变化、健康行为变化、血糖变化。结果糖尿病足高危患者干预前对糖尿病足相关知识认知明显缺乏占98.08%,不健康行为66.91%。干预后患者认知程度均有提高(P〈0.05),不健康行为发生改变(P〈0.05);出院3—6个月随访,84%患者已形成良好的健康行为习惯,血糖控制良好,无一例发生糖尿病足溃疡。结论系统化护理干预能提高患者的认知,改变不健康行为,形成良好的健康行为习惯,降低糖尿病足溃疡或截肢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用振动觉阈值分析糖尿病神经病变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振动觉阈值对糖尿病神经病变足风险的评估价值,进一步分析糖尿病神经病变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为糖尿病足风险护理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振动感觉测量仪分别对实验组(按症状、年龄、病程、血糖控制水平分组)、对照组的200例;患者进行振动觉阈值测试,各组间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实验组的双下肢VPT升高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DNP组、病程〉5年组、年龄〉60岁组、HbA1C异常组糖尿病患者足溃疡风险发生的几率明显高于相应的对照组,P%0.01,有统计学意义;单因素分析病程、年龄、糖化血红蛋白是糖尿病神经病变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结论振动感觉阈值测定对糖尿病神经病变足风险的评估有重要的临床价值,为糖尿病足风险护理干预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震动感觉阈值(VPT)测定,评估2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足的溃疡风险。方法:120例未发生足溃疡的2型糖尿病患者测定VPT,同时测定体质指数(BMI)、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按VPT结果将患者分为VPT正常组和VPT升高组进行临床特征比较及糖尿病足病的相关分析。结果:120例糖尿病患者中,VPT正常组70例(58.3%),VPT升高组50例(41.7%),其中低度风险组9例(7.5%),中度风险组28例(23.3%),高度风险组13例(10.8%)。两组间BMI、HbA1c、TC、TG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VPT正常组比较,VPT升高组的患者年龄更大,病程更长,FBG更高(均P<0.05)。相关分析显示VPT与年龄、糖尿病病程、FBG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225、0.349、0.214)。结论:VPT能客观评估2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足的溃疡风险。年龄、病程、血糖控制不佳是影响糖尿病足溃疡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糖尿病足护理单对糖尿病患者足部评估与护理指导的效果及意义.方法 应用糖尿病足护理单由责任护士对580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足部进行评估,发现有糖尿病足危险因素的患者328例,占56.6%.采取糖尿病足护理单的护理措施,对患者存在的足部危险因素进行针对性、个性化的护理干预.结果 住院糖尿病患者糖尿病足危险因素的筛查率达100%.责任护士对糖尿病足危险因素的筛查技能掌握率达100%.糖尿病患者掌握糖尿病足预防护理知识,改变不良生活行为.结论 糖尿病足护理单的临床应用,能够及时发现患者存在的糖尿病足危险因素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操作方法简单,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糖尿病足病是引起糖尿病患者病死和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据统计,足溃疡在糖尿病患者中的年发生率为2%~6.8%,每年有6.5%的糖尿病患者需要截肢,给家庭、社会带来严重负担。及时发现和评估糖尿病患者的足部问题,采取恰当的早期干预计划是预防糖尿病足的关键。为此,本课题组于2005年1月—2007年12月对上海地区3个社区筛选出的糖尿病足患者81例,进行了为期3年的综合护理干预,旨在探讨干预策略的有效性与可行性,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护理干预对脑出血偏瘫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脑出血偏瘫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94例脑出血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各47例。对照组采用单纯药物治疗,干预组在此基础上采用相应的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生活质量的变化。结果治疗2个月后干预组肌力〉3级者占78.7%,肌力=3级者占12.8%,对照组分别为21.3%,42.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分别为31.02,10.42;P〈0.01);两组患者治疗前日常生活能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干预组为(66.48±17.92)分,高于对照组(50.16±15.8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92,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日常生活能力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药物治疗基础上采用护理干预,能有效提高脑出血偏瘫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患者因末梢神经病变,下肢动脉供血不足以致毛细血管感染等多种因素引起的足部疼痛,深溃疡和肢端坏疽等症状。有文献报道糖尿病足被截肢者占了非外伤性下肢截肢者的50%,糖尿病并发肢端坏疽者约0.9~1.7%,老年糖尿病患者则高达2.8~14.5%,成为现代病中的第三大杀手。预防是治疗的关键,充分认识糖尿病足的危害性,加强足部护理,可延缓糖尿病足的发生、发展,对提高今后的生活质量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知信行模式对老年糖尿病足患者自我护理行为干预的效果。方法将77例老年0~1级糖尿病足患者按区组随机化分组方法随机分为干预组38例和对照组39例,应用知信行模式对干预组患者进行足部自我护理行为干预,对照组给予常规的糖尿病足教育。应用糖尿病足自我护理行为问卷、糖尿病足自我效能量表( DSES)于入院时、干预结束后对两组患者的足部自我护理行为和自我效能进行评估。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糖尿病足自我护理行为总分及DSES总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个月后,糖尿病足自我护理行为总分:干预组为(67.63±15.23)分,对照组为(50.65±21.03)分;DSES总分:干预组为(121.06±26.70)分,对照组为(104.15±21.13)分,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值分别为18.298,18.016;P<0.01)。两组患者糖尿病足自我护理行为和DSES总分干预前后自身对照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知信行模式下的健康教育有利于提高老年糖尿病足患者的自我护理技能和自我效能,促进其形成和巩固正确的足部护理行为。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系统健康教育对糖尿病足高危因素患者自我护理的影响。方法对60例有糖尿病足危险因素的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早期护理干预,开展个体化的足部自我护理,在随访6个月,1年之后对患者自我管理能力进行调查,并统计1年内发生糖尿病足的情况。结果60例患者中,教育前仅有16.6%患者能识别糖尿病足的危险因素,15%的患者对足部进行日常护理,13.3%的患者能掌握足部常见问题的识别及处理方法,经护理干预1年后,84.3%的患者能识别糖尿病足的危险因素,85%的患者对足部进行日常护理,86.6%的患者能掌握足部常见问题的识别及处理方法。教育后与教育前患者掌握的糖尿病足部护理知识及自我护理行为能力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22.71,-19.90;P〈0.05),仅1例发生糖尿病足。结论早期护理干预可提高患者自我护理能力,控制糖尿病足危险因素,预防糖尿病足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2006—03/2007—06我科通过对住院48例糖尿病足患者采取综合治疗及护理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诊断均符合1999年WHO糖尿病诊断标准,其中男33例,女15例;平均年龄(63.04±10.03)岁,体重指数(25.07±1.43)kg/m^2,病程(9.74±2.65)a,空腹血糖(14.50±3.74)mmol/L,糖化血红蛋白(HbAlc)(8.9±1.2)%。按Wagner分级法:0级8例,1级10例,2级11例,3级8例,4级6例,5级5例。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踝臂指数(ABI)测量与血管彩超的对比性研究,探讨踝臂指数与糖尿病下肢血管狭窄程度的相关性,并根据不同的数值给予不同的护理措施,预防或减少糖尿病足病的发生。方法对200例糖尿病患者,采用日本产Bidop ES-100V3型多普勒仪测量踝臂指数,与血管彩超检查进行对比,评估下肢血管狭窄程度与踝臂指数的相关性。结果200例患者(以单侧下肢为计算单位,400个下肢中)ABI〉1.2者34个;ABI在1.1~1.19者94个;ABI在1.0—1.09者160个;ABI在0.9~0.99者60个;ABI在0.5—0.89者42个;ABI〈0.5者10个。结论ABI值越低,下肢血管病变越严重,能提前给予护理干预,预防糖尿病足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不同管理模式对糖尿病足溃疡发生风险的效果分析。方法本研究对我科住院未发生足溃疡的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震动感觉阈值(VPT)测定,任足VPT>15V为糖尿病足溃疡中、高度风险的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接受传统随访管理。实验组接受加强自我管理及随访与追踪管理。1年后两组进行比较,评估糖尿病足发生率、血糖变化情况。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糖尿病足的发生率分别为7.1%、23.1%,两组糖尿病足发生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空腹血糖及餐后2h血糖控制较好(P<0.05)。结论糖尿病足溃疡中、高度风险患者接受加强自我管理,早期采取一系列护理干预,血糖得到良好的控制,能有效防止或延缓糖尿病足溃疡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糖尿病足是指糖尿病患者由于合并神经病变及各种不同程度末梢血管病变而导致下肢感染、溃疡形成和(或)深部组织的破坏。据报道糖尿病患者并发糖尿病足约占0.9%~1.7%,老年糖尿病患者并发糖尿病足约占2.8%~14.5%。国外并发率更高,约占5.8%~6.3%,是非糖尿病患者的20~30倍,其中50岁以上高达40倍。糖尿病足是导致糖尿病患者致残致死的严重慢性并发症之一。2005年3月-2007年5月我科采用中药足浴并外涂湿润烧伤膏治疗2型糖尿病足患者,效果满意,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估糖尿病患者的足部状况,分析糖尿病足发生的高危因素。方法对195例糖尿病患者足部状况进行评估,并对其足部护理知识进行测试。结果糖尿病患者的足部皮肤状况不良,以真菌感染最多见,占78.97%,其次为足底出现胼胝和鸡眼,占54.36%,皮肤干燥或皲裂占16.92%,足溃疡发生率为8.72%。糖尿病患者对糖尿病足知识严重缺乏。结论对糖尿病患者应加强足部知识教育,定期进行足部筛查是预防糖尿病足病变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统计血清钾、钠、氟离子及空腹血糖结果,对肝硬化腹水患者进行临床分析。方法收集500例住院肝硬化腹水患者血清钾、钠、氯离子及空腹血糖结果,分别统计血清钾、钠、氯及空腹血糖结果的异常值及百分率。结果500例肝硬化腹水患者中低血钾40例,占8.0%;低血钠210例,占42.0%;低血氯190例,占38.0%;高血糖45例,占9.0%;高血钾8例,低血糖7例,分别占1.6%和1.4%。结论肝硬化腹水患者常会出现电解质紊乱,葡萄糖耐受能力下降,空腹血糖增高,尤其是出现低血钠和低血氯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对Wagner 0级糖尿病足高危患者分级诊疗护理模式在糖尿病足高危患者中的应用.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的方法,选取2019年9月至2020年9月于上海市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随访的200例Wagner 0级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并实施分级诊疗护理模式.干预6个月后比较干预前后评估患者足部风险分级、足部护理相关知识与行...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体能评估对预测老年患者发生术后肺部并发症的意义。方法选取60岁以上接受腹部手术的患者345例,使用自行设计的体能评估表进行术前体能评估,观察患者术后发生肺部感染等肺部并发症的情况,并分析其与体能状况的相关性。结栗体能评分≤3分者肺部并发症发生率为39.3%,病死率为6.56%;体能评分≥4分者并发症发生率为3.7%,无死亡病例。经检验,体能评分≤3分及≥4分者发生肺部并发症的比例有统计学差异(X^2=62.38,P〈0.01)。结论高龄患者的术后肺部并发症随着体能的下降而增加;可通过术前体能评估预测患者术后发生肺部并发症的可能性,为开展预见性的护理干预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早期护理干预对预防和治疗鼻咽癌病人放射性口腔黏膜炎的作用。[方法]将2004年1月-2006年6月在我院住院放疗的201例鼻咽癌病人按时间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分别按传统常规护理模式和早期护理干预模式进行护理,观察不同护理模式对放射性口腔黏膜炎的临床效果。[结果]实验组Ⅰ级~Ⅳ级放射性口腔黏膜炎的发生率分别是71.4%、25.5%、3.1%、0,对照组分别为50.5%、38.8%、8.7%、1.9%;两组Ⅰ级、Ⅱ级口腔黏膜反应发生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同级黏膜反应出现时间实验组明显推迟。[结论]早期护理干预有助于控制鼻咽癌病人放疗期间重度口腔黏膜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