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目的 检索并获取危重症患者肠内营养喂养不耐受预防及管理的相关证据,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 应用循证护理的方法,针对成人危重症患者肠内营养喂养不耐受预防及管理提出问题,按照“6S”模型检索文献,采用澳大利亚JBI循证卫生保健中心的文献评价标准和证据分级系统(2014版)对各类研究进行文献质量评价及证据级别评定。 结果 结合专业人员的判断,汇总出22条危重症患者肠内营养喂养不耐受预防及管理的证据,包括喂养不耐受性评估、喂养不耐受危险因素、营养制剂配方管理、肠内营养喂养策略(喂养的途径、速度、温度)、体位管理、胃残余量监测、药物应用、腹内压监测与管理和中医疗法等9个方面。 结论 本研究总结了目前关于危重症患者肠内营养喂养不耐受预防及管理的最佳证据,为规范ICU护士实施肠内营养支持护理行为提供循证依据,以科学的护理方法来管理危重症患者肠内营养喂养不耐受的问题,提升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价基于循证的出血性脑卒中患者肠内营养集束化护理措施在降低喂养不耐受发生率中的应用效果,为出血性脑卒中肠内营养患者的精细化管理提供参考。方法 :根据现存问题,检索证据,形成4项集束化护理措施(以护士为主导的多学科肠内营养管理;基于胃肠动力指导喂养途径选择和喂养速度调整;提供个体化肠内营养制剂;采用腹部按摩、腹部热敷促进胃肠动力)。选取某三级甲等医院2020年12月至2021年6月收治的出血性脑卒中肠内营养患者为干预组(n=69),实施集束化护理,选取2020年4月—10月收治的患者为对照组(n=70),实施常规肠内营养护理,分析两组患者喂养不耐受发生率、营养管理相关指标的变化。结果 :干预组喂养不耐受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营养管理相关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应积极推广集束化护理措施,以改善出血性脑卒中患者肠内营养喂养不耐受症状和营养状态。  相似文献   

3.
现代医学证实,危重脑卒中患者存在严重的代谢反应,包括高分解代谢和高血糖等。而传统的肠内营养治疗方法远远不能满足不同病情应激患者的能量和营养需求。目前现代临床营养理念为开展个性化、功能化肠内营养制剂支持,依据病情的不同、阶段的不同、疾病的变化及经济条件的不  相似文献   

4.
目的 综述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肠内营养喂养不耐受的防治措施,为降低喂养不耐受的发生率,促进肠内营养顺利实施提供参考。方法 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PubMed、Embase等中英文数据库,对相关文献资料进行分析、归纳和总结。结果 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肠内营养喂养不耐受可以通过严密的病情监测、科学的耐受性评估、正确的实施方法、合理的药物使用和生态免疫制剂的适当添加等进行防治。结论 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在实施肠内营养时极易发生喂养不耐受,但在临床中可以通过一系列的防治措施降低其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 检索并获取ICU患者实施肠内营养支持期间并发腹泻的相关证据,为ICU相关科室提供参考,以降低ICU患者肠内营养腹泻的发生率.方法 应用循证护理的方法,针对实施肠内营养支持并发腹泻提出问题,并使用计算机检索引擎检索关于肠内营养支持并发腹泻的相关研究,采用约翰霍普金斯循证护理实践模型对各类研究进行文献质量评价及证据级别评定.结果 结合专业人员的判断,汇总出33条ICU患者肠内营养支持并发腹泻的证据,包括腹泻的识别、评估、肠内营养腹泻相关因素、营养配方的选择、鼻饲/管饲给药、营养制剂的保存等方面.结论 建议临床科室在对证据进行应用时,需要评估所在医疗机构的临床环境/条件、医务人员应用证据的促进因素及阻碍因素、患者意愿及偏好等针对性的选择证据.同时,由于最佳证据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更新,应用者还持续对证据进行更新,最终通过应用最佳证据,以科学的护理方法解决肠内营养并发腹泻的问题,提升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ICU脓毒症患者肠内营养(enteral nutrition,EN)期间喂养不耐受的发生情况及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镇江市某所三级甲等综合医院2014年6月—2015年12月实施肠内营养ICU脓毒症患者的相关资料,分析其肠内营养期间喂养不耐受的发生情况及相关因素.结果 实施肠内营养的ICU脓毒症患者中,喂养不耐受发生率为43.4%,多发生于肠内营养实施的第1—第4天.ICU脓毒症患者肠内营养期间喂养不耐受的危险因素为肠内营养制剂日用量、抗菌药物、口服钾制剂、体温;保护因素为血清白蛋白水平.结论 ICU脓毒症患者肠内营养期间喂养不耐受发生率较高,且多发生于肠内营养早期,其发生与肠内营养制剂日用量、抗菌药物、口服钾制剂、体温、血清白蛋白水平等因素有关.临床护理工作中需关注高危人群,识别喂养不耐受发生的危险因素并及时进行干预,做好肠内营养护理.  相似文献   

7.
叶小云  汤巧敏   《护理与康复》2016,15(9):869-871
回顾性总结63例重症脑卒中患者肠内营养不耐受发生特点及护理方法。重症脑卒中患者肠内营养不耐受发生特点为早期且发生率高。护理措施为早期辨识肠内营养不耐受,加强肠内营养前的评估,制定鼻饲行为规范,加强体位管理,实施个性化的营养输注方式,做好营养监测,可以使患者顺利得到营养支持,获得早期康复。  相似文献   

8.
康莉  王翠玲  田佳  许晨丽 《护理学报》2021,28(16):22-26
目的 检索并评价上消化道术后患者肠内营养喂养不耐受预防及管理的相关证据,并对最佳证据进行总结。方法 系统检索万方、PubMed、Cochrane Library、医脉通和欧洲临床营养和代谢学会等数据库、指南网站以及专业协会的所有关于上消化道术后患者肠内营养喂养不耐受预防及管理的证据,包括临床决策、临床实践指南、证据总结、系统评价及专家共识,检索从建库到2020年10月20日。由2名研究者独立对纳入的文献进行质量评价与证据提取。结果 共纳入10篇文献,从评估、营养制剂配方、喂养方案、药物使用、预防及处理6个方面汇总22条最佳证据。结论 本研究为临床医护人员提供了上消化道术后患者肠内营养喂养不耐受预防及管理的实践参考,建议在评估机构环境及利益相关者的意愿后选择性应用最佳证据,以提升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 检索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患者早期肠内营养的相关证据,并对最佳证据进行总结,为临床护士实施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管理提供循证依据。 方法 计算机检索UpToDate、BMJ Best Practice、乔安娜布里格斯研究所循证卫生保健国际合作中心图书馆、Cochrane Library、英国国家临床优化研究所、美国肠外肠内营养学会、欧洲临床营养与代谢学会、PubMed、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维普、中国知网和万方数据库中关于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患者早期肠内营养的所有证据,包括指南、专家共识、系统评价、Meta分析。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0年6月15日。由2名经过循证培训的研究者独立完成文献的质量评价,并结合专业人士的意见,对符合质量标准的文献进行证据提取及总结。 结果 初步检索共获得文献281篇,最终纳入12篇文献,包括4篇指南、1篇专家共识、2篇系统评价、5篇Meta分析,从早期肠内营养适应证及安全性评估、开展早期肠内营养的时机、途径的选择以及目标营养需要量管理4个方面汇总11条最佳证据。 结论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患者早期进行肠内营养安全可行。在实施早期肠内营养的管理中,护理人员应结合临床情境、医护人员应用证据的促进因素及阻碍因素、患者意愿选择最佳证据,以形成科学、有循证依据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管理方案,从而加速患者康复,提升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早期肠内营养不耐受预防及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医院2018年1月—2020年1月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118例为研究对象,按照基线资料组间匹配的原则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循证护理,比较两组干预后的免疫指标、营养指标及肠内营养不耐受发生率。结果干预后,观察组Ig A、Ig M、Ig G及CD4+/CD8+等免疫指标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总蛋白(TP)、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及血红蛋白(Hb)等营养指标优于对照组,观察组肠内营养不耐受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循证护理可改善重症胰腺炎患者营养指标,提高机体免疫功能,降低早期肠内营养不耐受发生率,有利于促进疾病的快速康复。  相似文献   

11.
杨颖  卞兰峥  盛玉  潘芳  陈丽珍 《中华护理杂志》2022,57(24):3034-3037
总结2例特发性胆道穿孔患儿术后实施早期序贯性肠内营养的护理经验。护理要点:组建营养管理团队,重视营养风险筛查及营养评估,制订个体化肠外营养方案,启动早期序贯性肠内营养,并加强喂养耐受性评估;实施自体消化液回输;加强胃造瘘的护理;开展家庭肠内营养指导及延续性护理。经过精心治疗和护理,2例的营养状况均明显改善,好转出院。出院后6个月随访,生长发育正常。  相似文献   

12.
杨颖 《南京护理》2023,(1):55-59
总结2例特发性胆道穿孔患儿术后实施早期序贯性肠内营养的护理经验。护理要点:组建营养管理团队,重视营养风险筛查及营养评估,制订个体化肠外营养方案,启动早期序贯性肠内营养,并加强喂养耐受性评估;实施自体消化液回输;加强胃造瘘的护理;开展家庭肠内营养指导及延续性护理等。经过精心治疗和护理,2例患儿的营养状况均明显改善,好转出院。出院后6个月随访,生长发育正常。  相似文献   

13.
肠内营养循证护理培训实施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25名神经内科监护室护士进行肠内营养循证护理的培训,并对培训前后护士对急性脑卒中患者所实施的护理行为进行对比性研究,以期达到营养支持护理操作的规范化。方法:以2008版《临床诊疗指南肠外肠内营养学分册》及《神经疾病肠内营养支持操作规范共识》的内容确立培训前后的7个维度25项指标,并作问卷调查,同时将培训前后所收集的93例急性脑卒中患者营养护理操作规范性进行比较。结果:问卷调查的7个维度25项指标均有所提高。培训前后患者的营养风险筛查、鼻饲管置入深度、床头抬高≥30°、营养液速度由慢到快、每4小时冲管及检查胃内残留等护理操作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肠内营养液给予的速度应从慢到快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肠内营养循证护理培训可规范护理行为,提高护理执行力度,明显地减少了患者胃肠道并发症的发生,同时为护理管理者提供了策略。  相似文献   

14.
目的结合1例临床病例,采用循证医学方法,筛选预防压力性溃疡(压疮)的最佳翻身策略。方法依据PICO原则和患者情况,提出个性化的临床问题后,计算机检索NGC、DARE、CDSR、CCTR、MEDLINE、PubMed和CBM,收集预防压力性溃疡(压疮)翻身方法的高质量临床证据。结果最终共纳人1篇临床实践指南、1篇系统评价和3个随机对照试验。根据最终检索结果、患者病情和患者及家属意愿,采用卧于黏弹性泡沫减压床并每4小时翻身1次,使用仰卧位与仰卧位向左向右倾斜30。交替的翻身方法。患者住院期间,骶尾部4-6cm。一度压疮部位清洁干燥,未有破溃,其他色素沉着部位也未有压疮发生。结论运用循证医学方法可为患者提供既科学又考虑患者个体化要求的护理。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查找筛选高质量临床文献证据,为直肠癌术后患者早期肠内营养误吸合理治疗和预防方案的制订提供依据;并把证据应用于临床,指导临床护理实践,促进护理质量提升。方法由专业人员进行检索,检索词为肠内营养、误吸、tube feeding、aspiration等,数据库为Cochrane图书馆中Cochrane Database of Systematic Reviews、Cochrane Central Register of Controlled Trials、Database of Abstracts of Review s of Effects及MEDLINE、中国知网原始文献数据库。检索范围:肠内营养误吸的预防和治疗相关的系统评价、Meta分析、随机对照试验等。结果共检索出相关文献22篇,其中符合条件者13篇。结论在科学方法的指导下寻找证据指导临床营养护理,可以有效预防误吸,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6.
万晓辉  杨琳  郭东瑞 《现代护理》2007,13(12):1092-1093
目的探讨化疗患者出现营养相关问题时的饮食护理。方法对104例住院患者在化疗期间发生副作用时给予不同的饮食指导。结果通过合理的饮食调配,降低了患者化疗时的痛苦。结论正确的饮食护理,可有效减轻患者口腔溃疡的疼痛,降低厌食、恶心、呕吐、便秘、腹泻等这些与营养相关问题的发生,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ICU患者肠内营养性腹泻的影响因素,为制定护理对策提供依据。方法:选取ICU住院患者116例,按其发生肠内营养性腹泻与否分成腹泻组62例,非腹泻组54例。对两组患者的疾病严重程度、排便、用药情况进行调查,并对数据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找出发生肠内营养性腹泻的原因。结果: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应用抗生素、胃动力学药、抗酸药、钾剂、益生菌是肠内营养性腹泻的影响因素,其中益生菌应用是ICU肠内营养性腹泻患者的保护性因素,OR值为0.865,年龄、应用抗生素、胃动力学药、抗酸药、钾剂是肠内营养性腹泻的危险因素,OR值均大于1。结论:年龄、应用抗生素、胃动力学药、抗酸药、钾剂是ICU肠内营养性腹泻的主要危险因素,临床应尽量避免危险因素以提高营养支持的耐受性。  相似文献   

18.
肝切除术后肠内营养51例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肝切除术后肠内营养时鼻肠管的临床应用及护理。方法:对51例使用F locare130 cm鼻肠管的患者进行针对性护理,观察病情和营养状况,预防不良反应。结果:除1例外均配合完成营养计划,耐受性好,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肝切除术后的肠内营养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而良好细致的管道护理是成功实施肠内营养的保证。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重型颅脑损伤病人肠内营养支持存在的护理问题,提出对策。方法:分析病人的具体护理问题,制定个体化的喂养计划,并不断调整,选择适当的鼻饲方法,妥善解决各种问题。结果:通过护士认真观察、细致护理,肠内营养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降低。结论:在对颅脑损伤病人肠内营养支持治疗时,只要护理得当,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可有效避免各项护理问题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总结食管癌术后患者应用改良肠内营养输注法的护理体会。方法对200例食管癌术后患者,用Fd-600灌食桶盛放流质,进行间隙输注法空肠管饲。结果200例患者护理效果满意,未发生严重肠内营养并发症,术后住院13~15d,痊愈出院。结论改良鼻饲输注法不但满足了患者的营养需要,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同时也简化了鼻饲方法,提高了护理工作效率,提高了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