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随着医学的发展及临床的需要,要求术中摄片的越来越多。如:术中胆道造影、脊柱骨折内固定术、股骨粗隆骨折内固定术等。现根据我近年来术中摄片的体会,认为术中摄片具有要求高,位置准确、出片速度快等特点,现将术中摄片的一点体会总结如下,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2.
佟金晶 《南京护理》2019,8(6):46-49
目的 探讨腔内心电定位结合超声引导技术在手臂输液港尖端定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10月—2019年3月50例食管癌患者放置手臂输液港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采用手臂港安装完成后进行X线观察导管尖端位置,研究组采用腔内心电图定位技术在操作的同时观察导管尖端的位置,术后进行X线检查,验证心电定位的准确度。观察比较2组一次尖端到位率、最佳位置率和X线摄片的总次数。结果 研究组一次性尖端到位率96%,明显高于对照组76%(P≤0.05),研究组尖端最佳位置也明显高于对照组,研究组只在囊袋缝合后进行验证式摄片1次,而对照组在手术完成后进行摄片时发现尖端不在最佳时需进行调整后再次摄片确认,增加摄片次数。结论 腔内心电图定位技术将手臂输液港植入和定位这两项操作集中在床旁一次完成,具有较高的精确性和安全性,值得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3.
以数字减影(DSA)作选择性血管造影的诊断符合率可以高达96%.然而DSA图象质量的好环与诊断符合率的高低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在作选择性插管到达理想位置的情况下,应从摄取图象、摄制胶片、冲洗胶片三大环节把关,使图象质量达到最佳水平.以便作出准确诊断,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完成千余例。万余幅图象的优片率达96%。现将DSA摄图、摄片和洗片的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4.
X线胃肠机改良颞颌关节摄片法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X线胃肠机透视定位及带摇控、自动换片、胶片自动分隔等优点在改良颢颌关节许勒氏位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采用日本岛津500 mA X线胃肠机,自制角度板,透视下定位摄片,并与传统摄片方法照片进行比较。结果 96例颞颌关节病患者,有94例通过该方法摄片,与传统摄片方法相比,结果新的摄片法具有定位精确,成像标准,摄片成功率高达98%等优点。结论 应用X线胃肠机对许勒氏位改良摄片改进传统方法存在的缺点,为X线胃肠机在口腔X线影像学方面的应用开拓了新的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5.
胸肋损伤是骨伤科最常见的外伤性疾病。给予摄片检查是最常规、有效的诊断办法。胸壁软组织丰厚,伤后瘀血阻滞、积聚,不少患者摄片结果与临床病情不符,部分出现漏诊,首次摄片不易确诊,所以摄片复查成为观察病情变化及疗效的有效方法。现将我科2002年12月~2003年12月住院及门诊治疗胸肋外伤骨折81例摄片及临床检查资料进行分析,进一步探讨摄片征象变化与病情预后的关系及最佳复查的时间。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胸部后前位摄片时将肩胛骨展出肺野外的方法,提高正位胸片的甲级片率。方法 采取两种不同技术要点分别摄胸部后前位片各200张,根据上海市放射质控中心的要求进行评估。比较两组摄片甲级片率的多少,分析造成乙级片和丙级片的原因。结果 摄片体位改良前后甲级片率分别为47%和72%,肩胛骨不能展出肺野是造成乙级片率增高的主要原因。结论 胸部摄片时肩部紧贴暗盒是将肩胛骨展出肺野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新生儿PICC置管长度的最佳测量方法,并分析X线摄片定位法在新生儿PICC预估置管长度中的准确性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入住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新生儿科病区因病情需要接受PICC穿刺的新生儿82例。PICC置管前,研究人员在放射科医学影像系统中选取相应患儿入院后、穿刺前的胸腹部联合正位X线摄片,测量PICC置管的最佳位置(T8)至穿刺侧腹股沟区长度,即为X线摄片定位法测得的置管长度。所有患儿由新生儿科病区具有PICC穿刺资格的护士进行PICC穿刺操作,置管长度采用体表测量法估算得出,一次置管后行X线摄片并测量X线摄片中的置管长度。比较一次置管后X线摄片测量的导管长度与体表测量法估算的置管长度以及体表测量法估算的置管长度与X线摄片定位法测得的置管长度的差异。结果 82例新生儿中,一次置管位置满意44例(53.66%),余38例导管异位中,24例为置管过深、14例为置管过浅。一次置管后X线摄片测量的导管长度与体表测量法估算的置管长度比较,差值无统计学意义(P0.05);体表测量法估算的置管长度比X线摄片定位法测得的置管长度长,差值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体表测量法预估新生儿PICC置管长度因患儿个体差异可能导致测量结果与实际有偏差,采用X线摄片定位法能在客观影像资料上根据患儿自身的特定部位进行准确且可重复的测量,且可得出置管满意位置的最佳数据,X线摄片定位法预估PICC置管长度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可进一步验证并推广。  相似文献   

8.
CR、DR图像不放X线标志或图像处理时不标示R、L,也能辨别出图像的左右。 在模拟化X线摄片时代,不放X线金属标记图像是没有正反面的,也就分辨不出图像的左右,如今进入数字化摄片时代,如果不放置X线标志,它也能显示出图像的左右。因为数字化摄片的图像有正反面,所以它能辨别图像的左右。数字图像的正面即是观片时图像里的所有中英文字迹或者摄片参数面向自己(即姓名、性别、年龄、X线号、以及摄片投照的参数等等);数字图像的反面,即是观片时图像里所有的字迹是反面的。  相似文献   

9.
儿童髋部X线摄片检查的性腺保护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x射线摄片检查对某些疾病的早期发现、诊断与治疗有其独到之处。但检查次数过于频繁、照射剂量过大,会对生物细胞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害。尤其是对处于发育旺盛期的儿童,若性腺累计照射剂量过大,将会造成极其严重的后果。髋关节脱位、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和先天性脊柱裂,均为儿童期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临床诊断常借助于髋部x线摄片检查,这类疾病的病情随访往往较频繁,摄片检查次数较多,而且摄片检查的部位与患者的性腺关系又相当密切。  相似文献   

10.
Wilson法摄片对单纯下胫腓联合分离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宇  韦民  程光齐  董英海 《医学临床研究》2003,20(9):693-694,697
[目的] 探讨Wilson法摄片对单纯下胫腓联合分离的诊断以及术中对踝穴关系判定的意义。[方法] 18例患者常规摄踝关节正侧位片,再以Wilson法摄片作为标准对照,对16例确诊患者行拉力螺钉内固定术。[结果] 用Wilson法摄片,排除2例过度诊断患者,在Wilson法基础上加外旋外展应力,确诊2例漏诊患者。16例手术患者中2例术后第6周踝关节背伸疼痛,Wilson法摄片示下胫腓联合间隙较健侧变窄,拔除内固定后缓解。16例患者术后再随访Wilson法摄片,均显示下胫腓联合正常。[结论]Wilson法摄片对诊断单纯下胫腓分离有重要意义,必要时加以外旋外展应力则可进一步提高诊断率,术中Wilson法摄片可以预防内固定过紧。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婴幼儿胸部X线投照方法及质量评价.方法 婴幼儿胸部摄片采用仰卧位,相对高千伏、高毫安、短时间前后位投照.结果 1 073例婴幼儿胸部摄片均顺利完成,其中甲级片:708片次,乙级片:353片次,丙级片:12片次;胸片位置端正,两肩胛骨与肺野无重叠,无呼吸性移动,心后区病变显示清晰,均符合诊断要求.结论 相对高千伏、高毫安、短时间,仰卧前后位摄影是婴幼儿理想的胸部X线投照方法.  相似文献   

12.
陈杨宗 《实用医学杂志》2009,25(23):4070-4070
笔者对20例由于颈部外伤疑颈椎骨折,不宜随便搬移、转动位置的患者采用颈椎仰卧水平侧位投照摄片检查.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婴幼儿胸部X线投照方法及质量评价。方法婴幼儿胸部摄片采用仰卧位,相对高千伏、高毫安、短时间前后位投照。结果 1 073例婴幼儿胸部摄片均顺利完成,其中甲级片:708片次,乙级片:353片次,丙级片:12片次;胸片位置端正,两肩胛骨与肺野无重叠,无呼吸性移动,心后区病变显示清晰,均符合诊断要求。结论相对高千伏、高毫安、短时间,仰卧前后位摄影是婴幼儿理想的胸部X线投照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非常规摄片体位观察不典型骨折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透视下点片,对5例非常规体位片的观察,明确受创伤部位的不典型骨折移位、分离情况。结果:5例患者中,2例疑似骨折,3例正常,均以非常规摄片观察明确诊断。结论:对于四肢不典型骨折,非常规摄片是不可缺少的一种有效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双能量减影数字化胸部摄片的原理,探讨双能量减影数字化胸部摄片,在临床被怀疑肋骨骨折的病人中,双能量减影数字化胸部摄片应用的优势。以及双能量减影数字化胸部摄片,在胸部其它疾病的诊断作用和价值。方法 本文采用GE公司Revolutron XQ/r型DR机器。通过二次曝光法来实现。结果 一次性随机抽取25例临床怀疑骨折的病人,其中男性病人13例,女性病人12例,分别进行双能量减影数字化胸部摄片。结论 探讨高速数字化单片式双能量减髟数字化成像原理,以及单片式平扳探测器DFP成像的优势。高KVP与低KVP选项的使用原则。使X线双能量减影成像技术不断发展和完善。  相似文献   

16.
胫骨干骺端截骨延长术是近年来发展的下肢延长术式,临床应用最为广泛。我院1989年~1992年采用胜骨延长术治疗儿麻后遗症下肢短缩103例。本文通过X线片观察,报告术后骨骼康复情况。1资料和方法本组103例中,男53例,女50例,平均年龄19.4(8~34)岁。左侧51例,右侧52例。患肢短缩2.0~10.0cm。平均4.1cm。平均住院时间15~25d。103例术前均拍摄胫骨正侧位片,并作穿针位置标记,术后转入病房即拍摄床边片。此后于出院前及出院后每月摄片1次;停止延长后一般干拟拆延长架前摄片证实骨质生长情况,以确定拆架与否。2结果由于术后采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新生儿经下肢静脉血管行外周中心静脉置管术(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 PICC),通过新生儿胸腹部正位x线平片利用特定骨性结构测量定位以计算得出PICC导管在体内血管内行径的长度,以此评价其对于预估导管头端位置准确性的临床指导意义。 方法:回顾性收集并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间,在新生儿科病房内因病情需要,经患儿下肢静脉血管置入PICC管成功的新生儿共82例。传统体表测量法:所有82例新生儿置管前均以传统体表长度测量方法估算相应的长度,之后行PICC置管术,术后即刻行x线摄片定位,并视导管位置深浅判断是否需要调整。 x线平片测量定位法:测量时选取患儿置管前的胸腹部正位片,测量从第8胸椎上缘水平-第4腰椎水平-腹股沟区(拟穿刺侧)的分段长度并计算总长度,并与传统体表测量法进行比较。 结果:82例新生儿单下肢PICC置入成功率为100%。但一次性PICC位置满意率不高,仅为53.7%(44/82例);其中腹股沟区一次性置管位置满意率为59.3%(35/59)略高于腘窝区39.1%(9/23);余下38例导管异位中有24例为插管过深、经摄片定位后重新拔出适当距离以调整导管头端位置,调整置管的长度范围为5-40mm,平均11.8mm;另有14例为一次性插管位置较浅,无法进一步调整。传统体表法导管长度预估值范围为:100-185mm,平均值141.72±20.09mm;平片定位法导管长度预估值范围为:108.6-169.1mm,平均值131.23±14.53mm;两组方法之间进行配对t检验,t值为7.83,p<0.05,说明两者间存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另在X线平片上以最终调整位置的导管尖端为起点,测量其至第4腰椎-腹股沟区的分段长度并计算总长度,并与传统体表测量法所得值进行配对t检验比较,t值为0.815,p=0.417(>0.05),说明两者间无显著差异。 结论:新生儿经下肢PICC置管成功率高,但一次性位置满意率总体不高,穿刺前如采用胸腹部摄片测量相应骨性结构的长度对于判断导管尖端位置更为准确直观,对于评估所需导管实际长度及提高导管尖端一次性到位率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X线腹部平片在检查胃肠道内藏毒中的诊断价值,提高准确率。方法对35例经公安部门证实有胃肠道内藏毒人员的X线腹部平片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总结。结果胃肠道内藏毒的X线片表现为多个边界清楚、边缘光滑完整的类圆形、类圆柱形或团块状致密阴影,周围有宽约1~3mm的透亮带环绕,具有特征性。结论X线腹部平片能清晰显示体内毒品的位置、数量,具有较高的临床实用价值,但亦有局限性,提高摄片质量、结合特殊病史能减少漏诊。  相似文献   

19.
探讨数字成像连续摄片在食管造影中的应用价值。食管造影检查是诊断食管病变的基本方法之一,检查一般以透视为主,辅以适当的摄片,传统的点片有时难以捕捉到比较理想的图像,通常需要结合形态及运动功能的改变才能作出满意的诊断。采用数字成像连续摄片的方法,有助于观察食管动态变化以及细微病变的显示。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 ICU 医护人员对床旁 X 线摄片的防护方法与措施。 方法 通过采取时间防护、屏蔽防护、距离防护、提高医护人员防护认知等方法,加强对床旁 X 线摄片的辐射进行防护。 结果 医护人员对床旁 X 线摄片防护措施满意度较高;年度体检中未出现与 X 射线不良反应有关的表现,白细胞均在正常范围。 结论 在合理、科学、正确的应用辐射技术的同时,应使之达到辐射防护的最优化,最大限度的预防和缩小电离辐射对人类的危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