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李虎  万俊  张玲 《安徽医学》2013,34(10):1513-1515
  相似文献   

2.
吴倩  吴起武 《海南医学》2014,(16):2408-2410
围产期窒息引起的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是一种复杂且严重的疾病,对新生儿的健康和生命构成很大的威胁。亚低温是治疗HIE最有前途的措施,本文就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亚低温治疗的神经保护机制及临床实施中的相关问题、不良反应等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
孙晓曼 《当代医学》2013,(23):19-20
目的探讨给予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亚低温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5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患儿平均分为两组:治疗组与对照组。给予对照组患儿传统治疗方法;给予治疗组患儿传统治疗结合头部亚低温治疗方法。观察对比两组患儿在治疗前后的呼吸、心率及体温等指标变化。结果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儿的各项指标均有变化,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上述指标变化存在显著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亚低温治疗,能够有效控制患儿的呼吸、心率及体温变化,提高临床治疗效果,缩短患儿的平均住院时间,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全身亚低温治疗对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全身亚低温治疗对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新生儿心、肝、肾功能的影响.方法 HIE足月新生儿22例,其中全身亚低温治疗组12例(HT组),正常体温组10例(对照组).HT组在生后的72h内维持全身体温在33~34℃之间,比较HT组和对照组患儿生后6h、24h、48h、72h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尿酸(UA)及尿肌酐(Ucr)水平.结果 HT组24hALT、CK-MB较对照组降低(P<0.05或P<0.01);48hALT、CK-MB、UA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或P<0.01),72hALT、AST、LDH、CK-MB、UA较对照组显著降低,差异分别有统计学意义.HT组有3例进展至多器官功能障碍(MODS),对照组6例进展至MODS,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全身亚低温治疗可保护窒息新生儿重要脏器的功能,防止多器官功能损害.  相似文献   

5.
亚低温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是由于围产期窒息导致的脑缺氧和/或缺血而形成的一种新生儿时期最常见的脑损伤疾病,其致死率,致残率较高。近年来研究表明动物模型中低体温对窒息后的脑损伤有保护作用,亚低温对新生动物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的神经保护作用得到证实。本科自2003年1月至2004年4月住院的17例新生儿HIE采用头部亚低温治疗,并随访存活者18个月与对照组相比发生脑瘫、癫痫或智力低下后遗症明显降低。现将治疗组护理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周艳  熊英 《西部医学》2006,18(5):645-646
亚低温疗法在动物模型中已证实具有神经保护作用,最近被认为是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可能的治疗策略。本文就其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中的作用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头部亚低温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临床安全性。方法将中重度HIE患儿50例随机分为亚低温治疗组和常规治疗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给予对症支持治疗,治疗组在对症支持治疗基础上给予选择性头部亚低温,维持鼻咽部温度(34.0±0.5)℃,肛温(35.5±0.5)℃,持续72 h。连续监测两组患儿心率、呼吸、血压,并监测出生后6 h、24 h、72 h的pH值、血糖及电解质。结果治疗组亚低温期间心率逐渐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参数监测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亚低温治疗过程中无一例发生硬肿症、心律失常、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出血等严重并发症。结论头部亚低温治疗HIE维持鼻咽部温度(34.0±0.5)℃,肛温(35.5±0.5)℃对HIE患儿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选择性头部亚低温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ypoxic ischemic encephalopathy,HIE)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22例新生儿HIE随机分为常温组、亚低温组各11例,两组患儿均采用常规干预,亚低温组于生后6小时内加用选择性头部亚低温治疗。观察两组患儿治疗前、中、后基本生命体征(体温、呼吸、心率、血压)、血生化(血糖、血电解质及肝功能、肾功能)、血气的变化,并比较两组患儿生后28天20项新生儿神经行为评分。结果:亚低温组和常温组在治疗期间均未出现硬肿、肺出血、心律失常、DIC及难以纠正的低血压等副作用,病死率分别是18.2%(2/11)和27.3%(3/1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常温组比较,亚低温组治疗72小时后心率减慢(P<0.05),但停止亚低温治疗后差异很快消失(P>0.05);生后28天20项新生儿神经行为评分亚低温组高于常温组,分别为36±9分、29±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选择性头部亚低温治疗新生儿HIE是有效的、安全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头部亚低温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疗效积极的护理干预对疗效的影响。方法将38例HIE新生儿随机分入对照组(18例)与治疗组(20例)。对照组在常规支持治疗下维持肛温36.7~37.5℃; 治疗组在生后2~6h除常规支持外,头部给予亚低温治疗,同时给予积极的护理干预。通过对两组患儿24h、48h、72h心率、血压、呼吸以及神经系统评估,观察两种治疗方法的效果及护理干预对疗效的影响。结果各时间点治疗组较治疗前心率均减慢(P〈0.05),呼吸、血压变化不大,无并发症发生。结论头部亚低温治疗新生儿HIE安全、可靠,同时积极的护理干预是减少并发症,提高疗效的可靠保证。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选择性头部哑低温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临床疗效.[方法]将40例生后6 h内确诊为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足月儿随机分为对照组、亚低温组各20例,两组患儿均采用稳定内环境,维持血压、血糖、血流灌注、通气、止痉、对症、降低颅内压、消除脑干症状、护脑等综合治疗;亚低温组加用在出生后6 h内进行头部亚低温治疗72h后再复温.观察两组患儿治疗前、中、后血生化(血电解质及心肝肾功能)变化及神经系统症状发生率,比较两组患儿生后7、14、28 d的NBNA评分.[结果]两组治疗前、中、后生化指标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亚低组治疗中后神经系统症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亚低温组生后7、14、28 d的NBNA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选择性头部亚低温治疗新生儿HIE是有效的,具有近期及远期的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亚低温对大鼠脑缺血后血管生成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探讨亚低温治疗缺血性脑病的可行性。方法:66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常温组和亚低温组。栓线法造模,亚低温组大鼠行低温(33~34℃)干预24h后自然复温。免疫组化染色检测缺血边缘区CD31、Ki67阳性细胞密度以及VEGF表达。结果:两组大鼠在脑缺血后各时间点CD31阳性细胞细胞计数无统计学差异;亚低温组Ki67阳性细胞密度与VEGF表达在低温干预期间低于常温组,复温之后两组无显著性差异。结论:亚低温抑制VEGF表达,脑缺血后短期的亚低温治疗不影响血管生成,推测VEGF主要在脑缺血24h后发挥促血管生成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促红细胞生成素(EPO)联合选择性头部亚低温治疗对重度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NHIE)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2月至2017年10月新乡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58例重度NHIE,根据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9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患儿接受选择性头部亚低温治疗,观察组患儿接受EPO联合选择性头部亚低温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意识恢复时间、肌张力恢复时间、原始反射恢复时间和治疗前后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泛素羧基末端水解酶L1(UCH-L1)、C反应蛋白(CRP)水平。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1、2、4周采用新生儿行为神经测定法(NBNA)评估神经行为功能。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3、6、12个月采用精神运动发育商(DQ)评价患儿远期神经行为。结果观察组意识恢复时间、肌张力恢复时间、原始反射恢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TNF-α、NSE、UCH-L1、CR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1、2、4周,观察组患儿NBNA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6、12个月,观察组患儿DQ值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EPO联合选择性头部亚低温治疗重度NHIE的效果显著,有助于降低TNF-α、NSE、UCH-L1、CRP水平,改善神经系统症状和神经行为功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生后6~12 h 开始选择性头部亚低温治疗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预后的影响。方法将中度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4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常温组)18例,观察组(生后6~12 h 实施亚低温)22例。所有患儿给予相同的支持对症治疗。观察组患儿给予选择性头部亚低温治疗,维持肛温(34.0±0.5)℃,持续72 h,患儿在3、6月龄时用中国标准化的贝来量表( CDCC)测智力发育指数( MDI)和运动发育指数(PDI)。结果两组患儿的 MDl 分别为73.2±11.2和80.7±10.3。PDl 分别为77.2±9.3和84.5±10.2。观察组 MDl、PDl 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中度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生后6~12 h 开始选择性头部亚低温治疗仍可有不同程度的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4.
吴云刚  李雯洁  鲁连海  陈建州 《安徽医学》2018,39(12):1431-1434
目的 探究新生儿窒息并发缺氧缺血性脑病(HIE)行神经节苷脂联合亚低温治疗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2月至2016年10月南阳南石医院收治的新生儿窒息并发HIE患儿72例,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36例,亚低温治疗)、研究组(36例,神经节苷脂联合亚低温治疗)。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疗效、血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亚硝酸盐(NO2-)、血浆硝基酪氨酸(NT)水平、新生儿行为神经评分(NBNA)、不良反应及后遗症发生情况。结果 研究组患儿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7.22%)高于对照组(72.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儿SOD水平高于对照组,NO2-、NT水平低于对照组,NBNA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治疗期间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治疗后随访12个月后遗症发生率比较,研究组(8.33%)低于对照组(19.44%),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神经节苷脂联合亚低温治疗可促进新生儿窒息并发HIE患儿行为神经功能的恢复,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亚低温对局灶性脑缺血小鼠梗死灶大小的影响.方法:取16只C57小鼠,用线栓法制作局灶性缺血模型,平均分为两组,一组行低温处理,一组处于室温下,缺血再灌注24h行TTC染色,计算梗死体积.结果:低温处理的小鼠,脑梗死体积明显小于未处理的小鼠.结论:对局灶性脑缺血而言,低温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亚低温对局灶性脑缺血小鼠梗死灶大小的影响。方法:取16只C57小鼠,用线栓法制作局灶性缺血模型,平均分为两组,一组行低温处理,一组处于室温下,缺血再灌注24 h行TTC染色,计算梗死体积。结果:低温处理的小鼠,脑梗死体积明显小于未处理的小鼠。结论:对局灶性脑缺血而言,低温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7.
王伟平  李世英  陶颖媛  余红 《重庆医学》2012,41(28):2956-2958
目的研究亚低温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的脑保护作用及对大脑海马CA1区脑红蛋白(NGB)表达的影响。方法用线栓法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将132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常温缺血组和亚低温缺血组,缺血组分别于缺血3h再灌注3、6、12、24、48、72h和1周处死,假手术组于24h时间点处死,亚低温缺血组于缺血后10min实施全身亚低温并持续3h。处死大鼠前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在再灌注6、24、72h进行脑梗死体积的测定,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NGB的表达。结果 (1)与常温缺血组比较,亚低温缺血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低(P<0.05),脑梗死体积小(P<0.05)。(2)常温缺血组大脑海马CA1区NGB表达在再灌注3h开始增加,24h达高峰,而后逐渐下降,1周时接近假手术组水平;亚低温缺血组NGB表达与之相似。除再灌注1周外,两组大脑海马CA1区NGB表达均高于假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再灌注1周外,亚低温缺血组NGB表达均高于常温缺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亚低温对局灶性缺血脑组织具有保护作用,促进海马CA1区NGB的表达可能是其发挥脑保护作用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循经抚触联合康复干预在轻度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新生儿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选择2020年1月至2022年6月河北省儿童医院收治的96例轻度HIE患儿,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干预,观察组在常规康复干预基础上予以循经抚触干预。观察两组干预前、干预6个月后的智能发育及运动功能情况。 结果 干预后,两组头围、身长及体重均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智力发育指数评分及精神运动发育指数评分均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Peabody运动发育量表第2版各项评分均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循经抚触联合康复干预能够促进HIE患儿体格生长发育及智能发育,有助于改善其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19.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后续治疗观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新生儿期后丽珠赛乐、胞二磷胆碱和高压氧治疗中、重度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疗效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62例中、重度缺氧缺血性脑病病人在新生儿早期严格按全国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协作组治疗方案治疗,满月后随机分三组:治疗1组丽珠赛乐5 ml/d,胞二磷胆碱0.125 g/d,静脉滴注,1次/d,连续10 d,每月1疗程,共3~5个疗程;治疗2组除上述治疗外,同时予高压氧治疗,每月10 d,共3~5疗程;对照组不予活脑药及高压氧治疗;所有病例定期随访1年,均给与指导喂养、早期干预,1岁时用0~6岁儿童神经心理量表进行智能评估.结果治疗2组发育商(98±8)>治疗1组发育商(103±5)>对照组(86±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后遗症发生率治疗1组(8.33%)、治疗2组(7.69%)较对照组(50%)明显降低(P<0.05).结论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期后丽珠赛乐、胞二磷胆碱和高压氧治疗可减少神经系统后遗症的发生,明显改善中、重度HIE的预后.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缺氧缺血新生儿的颅内静脉系统的血流特点,为临床判定缺氧缺血性脑病提供新的参考依据.方法 实验组缺氧缺血新生儿52例,对照组正常足月新生儿52例,通过前囟门应用彩色多普勒观察颅内静脉系统中直窦(SS)、上矢状窦(sss)、双侧横窦(Ts)、双侧室管膜下静脉(SV)及双侧大脑内静脉(ICV)的最大平均血流速度及频谱形态.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较,实验组SSS、双侧ICV及双侧SV平均最大血流速度减低.对照组SSS频谱为搏动型,双侧ICV及双侧SV频谱为连续平坦型.实验组SSS的频谱形态可见连续平坦型,SS及双侧TS的频谱形态存在搏动型及连续平坦型.颅内双侧ICV及双侧SV的频谱为连续乎坦型.结论 颅内静脉系统中,SSS、双侧ICV及双侧SV为提示缺氧缺血性脑病的合适观察对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