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对脑卒中偏瘫后肩手综合征的康复体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沛卓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01,5(7):57
肩手综合征是脑卒中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恢复,亦是因疼痛使病人放弃康复训练的直接因素。我科从 1995~ 2000年共收治脑卒中患者 200余例,出现肩手综合征的患者占 85%以上,现将资料较完整的 166例整理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66例中男 101例, 65例,平均年龄 59.1岁,病程 15d~ 1年。均符合脑卒中偏瘫肩手综合征诊断标准。全部 CT扫描确诊为脑梗死或脑出血,有偏瘫体征,一般 2~ 3周后出现偏瘫侧不同程度的肩、手疼痛,远端水肿和肌张力增高。 方法: (1)被动活动由患侧上肢从肩至肘、腕等远端关节的被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刮痧治疗脑卒中偏瘫患者肩手综合征的疗效。方法:将60例脑卒中偏瘫肩手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治疗,观察组采用用刮痧治疗。两组均治疗10 d,比较两组疗效。结果:两组疗效比较有显著差异,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刮痧治疗脑卒中偏瘫患者肩手综合征有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3.
治疗肩手综合征对防止脑卒中偏瘫患者手功能丧失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肩手综合征的治疗对防止脑卒中偏瘫患者手功能丧失的意义,对37例偏瘫合并肩手综合征的患者实施系统康复,其中包括:体位摆放、避免腕屈曲、压迫性向心缠绕、冰疗、主动运动、被动运动等方法,取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4.
【】 目的:探讨应用护理干预的方法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的效果。方法:选用80例初发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男性42例,女性38例,年龄为40~69岁(平均56岁)。随机分为护理组和对照组。两组对象均予常规治疗、护理及一般健康指导。护理组同时实施肩手综合征的护理干预,2个月后予进行评估。结果:护理组肩手综合征的好转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实施早期护理干预,能有效延缓或阻止肩手综合征的进一步发展,并帮助偏瘫患者上肢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5.
6.
目的探讨出院后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SHSAS)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和遵医行为的影响。方法将120例SHSAS患者出院时随机分为护理干预组和对照组。护理干预组在出院后继续实施心理、饮食、康复功能锻炼、药物治疗、戒烟酒、定期复查等护理干预,对照组不进行出院后护理干预。2组患者分别在出院时和出院后6月末进行肢体运动功能、ADL和遵医行为的比较。结果干预组在出院后6个月后肢体运动功能、ADL和遵医行为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出院后的SHSAS患者继续进行有计划的护理干预,能有效降低致残率,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影响。方法选择80例上肢运动功能障碍,肌力在Ⅲ级以下、无感觉障碍、无肩痛的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0例。2组均进行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系统的护理干预。3个月后,评定肩手综合征的发生率并进行比较。结果治疗3个月后,肩手综合征发生率观察组为15%,对照组为75%,2者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系统的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后患者肩手综合征的发生有预防作用,大大降低了肩手综合征的发生率,有效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自理能力。 相似文献
8.
肩手综合征(Shoulder-hand syndrome,SHS),又称反射性交感神经营养不良(Reflex sympathetic dystrophy,RSD),是脑卒中患者的常见并发症,表现为患手水肿、疼痛(也可有患肩疼痛),手的运动功能受限。发展至中期可至手部肌肉明显萎缩,晚期则有手部的特征畸形,严重影响患肢上肢功能的恢复。其发生率在20%左右,最早在发病第3天发生,迟至6个月后发生,74.1%在病后3个月内发生。本研究拟针对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肩手综合征的早期康复护理方法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9.
总结脑卒中肩手综合征患者的早期康复护理。对80例脑卒中肩手综合征患者采用正确摆放良肢位、自我锻炼法(Bobath握手法、Bobath撑手法)、手指缠绕、冷温水浸泡等方法,治疗及护理连续实施1月,患手疼痛减轻,上肢运动功能明显改善,总有效率为93.75%。 相似文献
10.
隋玉华 《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16,(Z2):222-223
目的:探讨超早期康复护理防治偏瘫患者肩手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在我院诊断为脑卒中偏瘫患者12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和护理,观察组在常规药物治疗和护理的基础上进行超早期康复护理。分别观察两组患者2周后肩手综合征发生率、患手手指肿胀程度以及患肢运动功能恢复状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较,观察组患者2周后肩手综合征的发生率明显降低,结果有统计学差异( P<0.05);观察组患手肿胀的症状明显缓解;患肢运动功能有所改善( P<0.05)。结论:超早期康复护理防治偏瘫患者肩手综合征临床疗效显著,在脑卒中患者肩手综合征的预防上,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应在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探讨出院后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SHSAS)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和遵医行为的影响。方法将120例SHSAS患者出院时随机分为护理干预组和对照组。护理干预组在出院后继续实施心理、饮食、康复功能锻炼、药物治疗、戒烟酒、定期复查等护理干预,对照组不进行出院后护理干预。2组患者分别在出院时和出院后6月末进行肢体运动功能、ADL和遵医行为的比较。结果干预组在出院后6个月后肢体运动功能、ADL和遵医行为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出院后的SHSAS患者继续进行有计划的护理干预,能有效降低致残率,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肩手综合征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12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两组,观察组60例在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及早期介入康复护理干预,对照组60例给予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及护理.结果 两组治疗后,采用Fugl-Meyer评定法(FMA)对运动功能进行评分,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MBI)对ADL能力进行评分,观察组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并比较两组患者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发生率.观察组肩手综合征发生率12%,对照组肩手综合征发生率30%,观察组患者肩手综合征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早期实施康复护理干预,干预手段包括正确预防方法的体位摆放、主动和被动运动、手法按摩、心理干预等,有助于预防和减少脑卒中肩手综合征的发生,并能明显改善脑卒中患者的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降低偏瘫的致残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护理干预减少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发生。方法:将8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0例在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及护理的基础上,给予肩手综合征康复护理干预;对照组40例给予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及护理。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肩手综合征的发生率分别为15%和75%。两者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对脑卒中患者进行肩手综合征康复护理干预,可有效预防肩手综合征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脑卒中肩手综合征的康复护理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肩手综合征是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常见并发症,是影响偏瘫上肢功能恢复的主要原因,它能使残存功能或已恢复的功能再次丧失,也是这一阶段患者痛苦难忍而放弃训练的重要因素[1]。本综合征已引起人们高度的重视,近年来国内外康复医学研究证明,早期康复护理可以减少肩手综合征的发生或减轻其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2]。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究肩三针对脑卒中偏瘫后肩手综合征(shoulder-hand syndrome,SHS)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方法 选取南召县中医院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收治的117例脑卒中偏瘫后SHS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任务导向性镜像疗法(task-oriented mirror t... 相似文献
17.
18.
肩-手综合征 总被引:24,自引:5,他引:24
张皓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2,8(1):62-62,36
肩 手综合征 (shoulder syndrome,SHS)是偏瘫患者常见的并发症。 194 7年 ,Stejnbroker首先报道 ,其发生率在 12 .5 %— 74 .1%之间。SHS常在病后 1— 3个月发生 ,但也有早至 3天 ,晚者至 6个月的报道。一般认为 ,SHS的发生与性别、左右侧瘫、病因、卒中性质和年龄无明显关系。多为缓慢发生 ,但亦可骤然起病 ,消失的时间很难确定。SHS最易发生在有废用手的患者。有报道指出 ,若发生SHS时已经是废用手 ,只有15 %患者的手功能能够改善。1发病机理血液的回流主要是通过有良好静脉瓣的静脉和淋巴管… 相似文献
19.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