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成因与防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原因,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方法:复习相关文献,对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成因及防范措施进行总结.结果:中药注射荆不良反应的发生与药物本身因素及临床应用不当有关.包括中药材的产地和采摘时间、中药材的加工炮制及质量控制、药物成分、制荆生产及质量控制等,此外给药方法和患者个体差异亦是引起不良反应的原因之一.结论:提高中药注射荆的质量,严格掌握用药适应证,减少联合用药,重视患者个体差异以及尽量减少注射剂的使用,可有效减少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发生.  相似文献   

2.
活血化瘀中药注射剂临床应用的合理性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评估我院活血化瘀中药注射剂的应用状况,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抽取我院2008年3月应用活血化瘀中药注射剂病历289份,对其用药适应证、用法、用量、疗程、配伍方法、联合用药、药物不良反应等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本组应用活血化瘀中药注射剂13个品种,平均用药16天;适应证符合率为40.1%,联合用药的占65.7%,2种以上药物混合配伍输注的占63.3%,超出说明书规定用量的占72.7%,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2%。结论:临床应用活血化瘀中药注射剂存在不合理现象,提示临床医师应按照药品说明书规范用药,以减少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95例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了解湖州地区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发生特点,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湖州地区2007年度收集到的95例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双黄连注射液导致的不良反应所占比例最高;不良反应常见表现为皮肤及附件的损害。结论:临床应重视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报告和监测工作,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干预前后对中药注射剂临床应用的合理性、有效性与安全性情况以及干预措施实施的效果。方法:选取实施干预前的2009年11月全部出院病历以及干预后的2010年11月全部出院病历,进行干预前后中药注射剂临床应用的合理性、有效性与安全性的对照研究。结果:干预后中药注射剂使用率下降,由干预前的38.09%下降为干预后的31.09%(P<0.01);干预后用药不合理性表现形式显著改善,用药无适应证、剂量超量、疗程不当、联合用药不当、溶媒选择不当、混合配伍等用药不合理现象都有所改善;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率降低,由干预前的3.04%下降为干预后的0.66%(P<0.01),临床疗效提高,由干预前的89.00%上升为干预后的98.35%(P<0.01);人均中药注射剂费用由637.35元下降为398.11元。结论:医院采取的干预措施有效、可行,提高了中药注射剂使用的合理性、有效性与安全性,降低了中药注射剂药品费用,能降低药物不良反应/事件,提高疗效,为临床药师参与临床、开展中药注射剂合理用药指导工作提供了切入点。  相似文献   

5.
目的验证临床药师对我院中药注射剂合理使用进行干预的效果。方法对比分析2010年临床药师干预前后中药注射剂的合理使用情况,随机抽取2010年1-6月合格病历1000份,设为非干预组;随机抽取2010年9月-2011年2月合格病历1000份,设为干预组;评估临床药师的干预作用。结果非干预组中药注射剂的使用率为31.10%,干预组为19.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8.991,P=0.000);非干预组适应证不合理的为6.00%,干预组为2.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9.570,P=O.000);非干预组发生不良反应15例,干预组发生3例,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Z(x^2=8.073,P=O.004);中药注射剂的用法用量趋于规范。结论临床药师对中药注射剂临床使用的干预行之有效,对促进医院安全、有效、合理使用中药注射剂起到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6.
肖为民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31):7704-7705
我院2010-10对2007-2009年期间的中药注射剂使用情况和不良反应原因进行统计分析并探讨相应的防治对策,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依据。分析如下。1常见中药注射剂发生不良反应类型1.1呼吸系统损害中药注射剂致呼吸系统损害可以表现为  相似文献   

7.
目的:考察中药注射剂引起的不良反应(adversedrugreactions,ADR)的发生情况,并分析其原因,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2010年1月-2014年12月收集的244例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报告统计结果进行分析。结果:244例不良反应中,男性137例,女性107例,60岁以上患者发生率最高,占47.95%。引起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构成比最高的为参麦注射液32例,占13.1196,其次为丹红注射液(12.7096)、银杏达莫注射液(10.66%)。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主要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占23.8%。结论:熟练掌握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积极应对不良反应,有利于提高中药注射剂的合理使用水平,提高临床疗效,做到安全、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本院中药注射剂的使用情况和趋势,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2004年~2007年中药注射剂的用药金额、用药频度(DDDs)、日均用药金额(DDDc)等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4年来我院的用药金额及用量呈增长的趋势,2007年总出库金额较2004年增长了85.2%,DDDs增长69.3%,DDC增长9.4%。中药注射剂在使用过程中有其不合理性,导致的不良反应相继发生。结论:临床应在确保中药注射剂安全、有效、质量稳定的前提下,合理的使用中药注射剂。  相似文献   

9.
696例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了解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特点及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2008年国内公开发表的医药杂志报道的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中,中老年人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引起不良反应的品种主要为治疗心脑血管疾病和上呼吸道感染的药物;不良反应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全身性损害为主,涉及刺五加注射剂、双黄连注射剂、丹参注射剂、清开灵注射剂等49个品种。结论:应重视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完善、充实药品上市后的再评价体系,加强中药注射剂各环节的监管,提高合理用药水平。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特点与规律,分析其原因,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通过调取湖南省脑科医院2014-2016年中药注射剂的用药数据及不良反应报告单219份,进行回顾性分析和统计学处理。结果 219例不良反应,年龄40岁占69.41%,高于其他年龄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注射用血栓通、参麦注射液、生脉注射液等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中药注射剂具有较高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不良反应发生在30 min以内占57.89%,皮肤及其附件是不良反应最常累及的器官占35.66%;不良反应的原因主要是注射剂为复方制剂或联合用药占49.8%。结论从中药注射剂的各个环节进行安全监测,合理用药,减少和避免不良反应的重复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估我院围术期活血化瘀中药注射剂使用状况,对不合理用药进行用药干预。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0年10-12月11个手术科室围术期使用活血化瘀注射剂的病历138份,对其适应证、给药时间、用法、用量、用药疗程、配伍方法、联合用药、药物相互作用、药物不良反应进行分析。结果外科围术期使用活血化瘀中药注射剂11种,用药时间平均8.5d,适应证符合率为76.8%,两种以上药物混合配伍输注22.46%,超出说明书规定剂量使用10.86%,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6.52%。结论围术期活血化瘀中药注射剂的使用应严格执行国家卫生部颁布的《中药注射剂临床使用原则》及药品说明书的规定,规范、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2.
文章归纳了影响中药注射剂安全性的因素,分析了与护理给药行为密切相关的因素及护理干预手段。在此基础上指出,护理管理者可通过建立系统的中药注射剂静脉给药护理实践标准,规范护理给药行为,提高中药注射剂临床用药的安全性,推进中药注射剂静脉护理给药的专业化进程。  相似文献   

13.
对我院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报告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本组病例不良反应发生原因包括用药不当、操作不当、患者个体差异等。引起中药注射剂发生不良反应的原因多样,应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防范,尽量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中药注射剂的不合理用药问题以及不良反应问题。方法选择我院2018年7月-2019年7月期间接诊的300例中药注射剂患者,分析患者的不良反应和不合理用药问题。结果300例中药注射剂患者中,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2/300)10.67%。研究显示,患者不良反应发生5-30 min较多,不良反应出现的部位主要包括:用药部位局部、皮肤、消化、循环、运动和过敏性系统。结论分析中药注射剂治疗中患者出现的不良反应,重视中药注射剂的安全使用,可以降低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情况。  相似文献   

15.
康健 《山西临床医药》2009,(30):752-753
介绍几种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的主要症状,作为应用中药注射剂的一个药物不良反应的警戒信号,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参考依据。列举几项针对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引起足够重视,使之进一步加强对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进行安全性监测、检查、管理,以防范于未然。  相似文献   

16.
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影响因素及其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随着中药注射剂的大量研制和生产,在临床应用也越来越广泛,但其药品不良反应也逐年增多。据报道,中西药注射剂都可引起不良反应,但在临床应用中发现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发生几率较大。为了避免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造成巨大的危害,对近年来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影响因素及其预防方法进行如下探讨。  相似文献   

17.
浅析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李丽香  熊菊芽 《天津护理》2004,12(3):168-169
阐述常见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种类、表现和原因,提出应加强管理、采取的护理措施及建议,以便在今后护理工作中引起足够的重视,尽量避免和减少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用药安全性和临床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8.
王圣敏  邵翠  宋艳芳 《全科护理》2021,19(19):2631-2634
通过查阅相关文献,了解中药注射剂静脉治疗不良反应主要以全身性及皮肤损害为主;总结静脉治疗不良反应的发生原因有药物因素、病人本身的因素和护理安全管理等相关因素;探讨护理相关干预措施的进展情况,指出护理人员应增强与病人沟通,严格控制药液配制,加强对药物使用过程的观察.  相似文献   

19.
方勇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9):2157-2158
目的:分析中药制剂输液不良反应,为临床安全使用中药注射剂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航天中心总医院2007-01/2009—06上报的270例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ADR)报告表。结果:中老年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相对较高,中药注射剂引发的不良反应临床表现多样,涉及人体各个系统,包括消化系统、血液系统、循环系统等。临床表现以全身性过敏反应最为多见。结论:应控制药品质量,加强用药观察,严格掌握适应证,使临床用药更加合理,发挥中药注射剂的治疗效果,同时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介绍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研究进展。方法 参阅相关文献,从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现状、特点、原因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结果 得到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预防措施。结论 可以减少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保证临床用药的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