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研究吡拉西坦氯化钠注射液治疗高颅内压脑卒中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80例脑卒中患者颅内压监测均有颅内压增高,随机分为吡拉西坦氯化钠注射液治疗组(40例)和甘露醇对照组(40例),并对两组的临床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治疗组颅内压降低效果与对照但无明显差异(P>0.05),但对促进神经功能缺损恢复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且无甘露醇常见的不良反应。结论吡拉西坦注射液治疗高颅内压脑卒中患者,既能有效降颅内压,又能保护大脑,是一种有效且安全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
甘油果糖联合甘露醇治疗脑出血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观察甘油果糖联合甘露醇治疗脑出血的临床疗效及肾功能损害。方法对98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48例,应用甘油果糖联合甘露醇降颅内压;对照组50例,应用甘露醇降颅内压进行比较,观察其疗效、控制脑水肿有效率及肾功能损害。结果治疗组疗效及控制脑水肿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1),且治疗组所致肾功能损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显示甘油果糖联合甘露醇治疗急性脑出血,两者相辅相成,可更好控制脑水肿,抢救生命,改善愈后,并减少肾功能损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20%吡拉西坦注射液降低颅脑损伤患者颅内压(ICP)的效果。方法将颅脑损伤患者60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快速静脉滴注20%吡拉西坦注射液,对照组快速静脉滴注20%甘露醇,所有患者均采用无创ICP监测仪监测ICP,同时观察药物的安全性、有效性及可能出现的各种副作用。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给药后均能迅速降低ICP,两组临床疗效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组无局部及全身不良反应的发生,对照组出现尿素氮及肌酐增高2例。结论 20%吡拉西坦注射液治疗颅脑损伤ICP增高疗效安全可靠,比甘露醇更适合有肝肾功能损害的患者。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吡拉西坦注射液治疗颅脑肿瘤术后高颅内压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收治的95例颅内肿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47例,快速静脉滴注20%吡拉西坦注射液;对照组48例,快速静脉滴注20%甘露醇,余治疗方案两组相同。每次用药前后观察患者颅内压增高症状、体征以及监测颅内压或腰椎穿刺后测压。检查用药前后血尿常规、肝肾功能及电解质变化。结果吡拉西坦注射液与甘露醇均具有较强的降低颅内肿瘤术后患者颅内压作用。两组起效均很快,作用高峰时间、持续时间及作用强度间两组均无明显差异。治疗组在用药期间和用药后均未观察到与药品相关的不良反应,对照组有2例出现血尿。结论吡拉西坦注射液可代替甘露醇常规用于颅内肿瘤切除术后降低颅内压,结合其对脑的保护及促醒的作用,故对于颅内肿瘤病人术后恢复具有良好的功效。  相似文献   

5.
复方甘油注射剂治疗急性脑梗塞初步临床观察天津市大港医院陈公群对急性脑梗塞的各种疗法,临床观点不一 ̄[1,2],低分子右旋糖酐有一定疗效,目前被广泛使用;单独应用20%甘露醇治疗急性脑梗塞亦有成功报告 ̄[3,4],但10%复方甘油注射剂(下简称复方甘油...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颅内压增高患者的脑血流动力学变化特征 ,并探讨TCD和甘露醇对患者的诊断治疗作用。方法 对 4 0例颅内压增高患者进行TCD检测 ,其中 15例行甘露醇治疗前后动态观察。结果 颅内压增高患者脑血流速度 (Vd ,Vs)减慢 ,血管阻力参数值 (PI ,RI)增大 ,甘露醇治疗后各检测参数明显改善 ,并以舒张期流速及脉动指数为著。结论 根据脑血流动力学的特征性改变 ,结合试验性甘露醇治疗 ,TCD为无创性诊断和动态观察颅内压增高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7.
康容注射注液降低颅内压作用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8,自引:4,他引:4  
目的探讨康容注射液降低颅内压的效果。方法颅脑损伤引起的颅内压增高病人62例,随机平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静脉快速输注20%康容注射液,对照组静脉快速输注20%甘露醇。所有病人均进行连续的颅内压监护,并同时观察其可能出现各种副作用。结果实验组显效4例,有效12例,进步13例,无效2例;对照组显效2例,有效13例,进步13例,无效3例。两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3.5%(29/31)和90.3%(28/31),相差无显著性(P>0.05)。在用药期间和用药后两组均没有观察到与所用药品有关的副作用。结论康容注射液具有与甘露醇相同的降颅内压效果,且无明显副作用,在临床上可用于降低各种原因引起的颅内压升高。  相似文献   

8.
甘油果糖注射液降低颅内压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49,自引:0,他引:49  
对46例颅内压增高患者用甘油果糖静脉注射液500ml降低颅内压并与28例用甘露醇降颅压者进行对比,注射甘油果糖后0.59±0.39小时颅压开始下降,2.23±0.46小时作用达高峰,持续6.03±1.52小时,降颅压幅度为1.33±0.67kPa(10.36±5.35mmHg),无反跳现象,对肾影响小;而注射20%甘露醇250ml后0.40±0.17小时颅压开始下降,0.97±0.29小时作用达高峰,作用持续4.73±1.46小时,50%病例出现反跳现象。认为甘油果糖注射液适用于需较长期降颅压及肾功能有损害者。  相似文献   

9.
颅内压增高及甘露醇治疗者的脑血流动力学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颅内压增高患者的脑血液动力学变化特征,并探讨TCD和甘露醇对患者的诊断治疗作用。方法:对40例颅内压增高患者进行TCD检测,其中15例行甘露醇治疗前动态观察。结果:颅内压增高患者脑血流速度(Vd,Vs)减慢,血管阻力参数值(PI,RI)增大,甘露醇治疗后检测在数明显改善,并以舒张期速及脉动指数为著,结论:根据脑血流动力学的特征性改变,结合试验性甘露醇治疗,TCD为无创性诊断和动态观察内压增高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康容注射液降低脑血管病出血所致颅内压增高的效果。方法因脑出血引起颅内压力增高的患者6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注射20%康容注射液(0.6g/kg),对照组静脉输注20%甘露醇(1g/kg)。所有病人均定时腰椎穿刺测定颅内压力,同时观察药物的安全性、有效性以及可能出现的各种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显效3例,有效9例,改善17例,无效1例;对照组显效4例,有效8例,改善17例,无效1例。两组总的有效率均为96.7%(29/30),无明显差异(P>0.05)。在治疗中,观察组未发现任何与所用药品有关的局部及全身不良反应,对肝肾功能无不良影响;对照组有1例患者出现急性肾功能障碍。结论康容注射液与甘露醇的降颅内压效果基本相同,且对肝肾功能无明显损害,更适合老年人及肝肾功能损害的颅内压增高的患者。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闪光视觉诱发电位(FVEP)无创颅内压监测技术在高血压性脑出血(HICH)并颅内压增高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选取本院神经内科和老年科住院的高血压性脑出血(HICH)并颅内压(ICP)增高患者102例,随机分为FVEP无创颅内压监测组(实验组)和非监测组(对照组); 所有实验组病例经FVEP监测ICP和立即行腰穿检查测ICP,治疗上给予甘露醇脱水降颅内压; 记录2组患者甘露醇使用量以及肾功能情况,评估FVEP无创颅内压监测技术指导临床调整脱水剂的应用效果; 记录2组患者GOS评分,评价FVEP无创颅内压监测技术在HICH并颅内压增高患者临床治疗中的参考价值。结果 实验组患者入院时FVEP无创颅内压测得值与腰椎穿刺颅内压测量值比较无明显差异[(195.76±13.24)mmH2O vs(197.04±11.98)mmH2O, P>0.05]; 实验组甘露醇使用量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 2组血肌酐、尿素氮水平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 实验组治愈率高于对照组(χ2=3.889, P=0.048)。结论 FVEP无创颅内压监测技术可以替代有创颅内压监测技术,应用FVEP无创颅内压监测技术可以及时调整并减少HICH并颅内压增高患者脱水剂甘露醇的用量,改善HICH并颅内压增高患者的病情和预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治疗颅脑损伤后脑肿胀安全有效的脱水方法,并用于临床。方法试用小剂量甘露醇与甘油果糖联合应用,并与全剂量甘露醇比较其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57.5%,对照组总有效率54.0%。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小剂量甘露醇注射液与甘油果糖注射液联合应用治疗脑肿胀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甘露醇和复方甘油对凋亡调控基因的影响,从而证实其脑保护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甘露醇和复方甘油对Bcl-2、bax表达的影响。结果甘露醇和复方甘油均能抑制神经细胞凋亡.但二者相比甘露醇效果更为明显。结论在脑梗死急性期应首选甘露醇,也可将甘露醇与复方甘油两药合用,以增强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甘露醇和复方甘油对凋亡调控基因的影响,从而证实其脑保护作用。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甘露醇和复方甘油对Bcl-2、bax表达的影响。结果 甘露醇和复方甘油均能抑制神经细胞凋亡,但二者相比甘露醇效果更为明显。结论 在脑梗死急性期应首选甘露醇,也可将甘露醇与复方甘油两药合用,以增强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系统评价高渗盐液对颅内压增高的治疗效果。方法计算机检索Medline、中国知网、维普数据库和万方数据库中关于高渗盐液与甘露醇降低颅内压增高的随机对照试验(RCT),同时追索纳入文献的参考文献,对符合质量标准的RCT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1项RCT共275例患者。Meta分析表明:高渗盐液对颅内压增高的成功控制率(92_31%)较甘露醇(74.44%)明显增高(P〈0.01);高渗盐液对颅内压降低程度较甘露醇更大(P〈O.01);高渗盐液较甘露醇作用持续时间更长(P〈0.01)。但是两组患者生存率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高渗盐液较甘露醇更能有效地降低颅内压增高且持续时间更长,在临床上可推荐使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康容注射液降低颅内压的效果。方法由于颅脑损伤、颅内肿瘤、脑血管病等原因所致的急性颅内压升高的患者120例,随机平均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静脉快速输注20%康容注射液,对照组静脉快速输注20%甘露醇。所有患者均采用持续的颅内压监护或者定时的腰椎穿刺测定颅内压力,并同时观测药物的安全性、有效性以及可能出现的各种副作用。结果研究组中显效6例,有效18例,进步33例,无效3例;对照组中显效9例,有效15例,进步33例,无效3例。两组的总有效率均为95%(57/60),无明显差别。在用药期间和用药后研究组未发现任何与所用药品有关的局部及全身不良反应,对血象和肝肾功能无不良影响。对照组中1例患者出现急性肾功能损害。结论康容注射液具有较强的降低颅内压作用,对肝肾功能无损害,比甘露醇更适合老年或有肝肾功能损害的急性颅内压增高的病人。  相似文献   

17.
不同剂量甘露醇单用或合用速尿治疗颅高压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甘露醇单用或合用速尿治疗颅高压的疗效。方法对60例各种原因行脑外科手术后出现颅内压增高的患者、依据使用不同剂量甘露醇单用或加用速尿而分为半量甘露醇(0.5 g/kg)组(A组)、全量甘露醇(1.0 g/kg)组(B组)、半量甘露醇 速尿(20 mg)组(C组)及全量甘露醇 速尿(20 mg)组(D组),通过颅内压监测,观察各组降低颅内压的效率、血浆渗透压及肾功能改变。结果(1)在降低颅内压的有效率、颅内压反跳率、药效持续时间上,C、D组明显优于A、B组(均P<0.05);降压幅度4组间差异无显著性。(2)连续降颅压治疗第5 d及第7 d时,各组均出现血浆渗透压的升高,与C组相比,B、D组升高更明显(P<0.05~0.01)。(3)连续使用甘露醇第5 d、7 d,与C组相比,B、D组血尿素氮、肌酐明显升高(均P<0.05)。结论半量甘露醇 速尿治疗颅内压增高疗效佳、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8.
甘露醇是脑外科常用的脱水剂 ,具有临床应用普遍、治疗效果明显等特点。掌握甘露醇药物作用机制 ,准确有效及时输注可治疗颅内压增高等一系列临床症状 ,预防脑疝发生。在甘露醇输注时需观察内容如下 :1 颅内压的观察正常人颅腔由脑组织、脑脊液、血液三个基本不可压缩成分组成 ,任何占位或一种成分增加均可导致颅内压增高。正常颅内压为 0 978~ 1 867kPa(80~ 180mmH2 O) ,引起颅内压增高的疾病有颅脑损伤、脑肿瘤、脑积水、脑出血等。临床上常采用颅内压监护的方法 :脑室内压 (IVP)、硬膜外压 (EDP)监护法 ,用于观察降颅压…  相似文献   

19.
正脑出血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中老年人为脑出血的高发人群,具有致残率高、病死率高、治疗时间长、预后较差等特点,给患者家庭及社会带来较大的负担[1-2]。甘露醇为降颅压的药物,可有效降低急性脑血管导致的颅内压升高,但长时间应用甘露醇治疗可导致肾功能损害[3-5]。本文探讨呋塞米、甘油果糖、甘露醇联合治疗脑出血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12-09—2014-09我院治疗的90例脑出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3%高渗盐水和20%甘露醇联合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后颅内压增高的疗效。方法 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收治30例重型颅脑损伤后出现颅内压增高事件,交替采用160 ml 3%高渗盐水与150 ml 20%甘露醇进行降低颅内压治疗;连续监测用药前、用药后30 min及1、2、3、4 h 颅内压、平均动脉压、脑灌注压及中心静脉压;用药前及用药后1、3 h 血钠水平及血浆渗透压。结果 3%高渗盐水和20%甘露醇均可显著降低颅内压(P<0.01),两者降低颅内压作用持续时间及颅内压降幅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后脑灌注压均明显上升(P<0.01);平均动脉压和中心静脉压均无明显变化(P>0.05)。20%甘露醇治疗后血钠明显下降(P<0.05),3%高渗盐水治疗后血钠明显上升(P<0.05)。20%甘露醇及3%高渗盐水治疗后血浆渗透压均先上升后下降(P<0.01)。结论 3%高渗盐水与20%甘露醇交替使用能有效降低重型颅脑损伤后颅内压增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