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脊髓炎致神经源性膀胱患者最佳拔尿管时机.方法:选择2009年1月~2012年8月收住我科的脊髓炎病变致神经源性膀胱患者53例,分A,B两组.A组当膀胱充盈时患者能感觉到有尿意给予拔管;B组训练时不管有无尿意只要有尿液从尿管旁排出连续3~5次即拔除导尿管,观察并记录排尿情况.结果:B组患者拨尿管后排尿成功例数明显高于A组.结论:膀胱训练时不管有无尿意只要有尿液从尿管旁排出连续3~5次就应该拔除导尿管,以缩短留置尿管的时间.  相似文献   

2.
总结30例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实施运动想象疗法联合间歇性导尿治疗的康复护理。康复护理重点是做好运动想象疗法,重视膀胱功能训练,根据康复训练前、中膀胱容量和残余尿情况,做好间歇性导尿护理。30例患者在运动想象疗法联合间歇性导尿8周后,膀胱容量增加,残余尿量减少,尿动力学明显好转,均无泌尿系感染及肾功能损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求运用运动想象疗法治疗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患者的影响因素。方法将入组92例应用运动想象疗法进行膀胱功能训练的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患者,根据其训练效果是否明显分为两组,分别观察包括年龄、文化程度、康复介入时机、脊髓损伤类型等在内的11项可能影响训练效果的因素,使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疗效的因素。结果患者的文化程度、抑郁状态、神经源性膀胱类型、介入时间及坚持疗程不同会影响患者进行膀胱训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5.851,6.903,6.901,30.597,4.211;P<0.05)。大专以下文化程度、HAMD≥17分、介入时间≥60 d、坚持疗程<8周及神经源性膀胱类型为尿失禁是应用运动想象疗法对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患者进行膀胱训练时的不利影响因素。结论文化程度、抑郁状态、康复介入时机、坚持疗程、神经源性膀胱类型是应用运动想象疗法对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患者进行膀胱训练时的影响因素,在进行运动想象疗法训练时应针对这些影响因素加强宣教指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运动想象训练法联合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后患者神经源性膀胱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威海市中心医院收治的脑卒中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88例为研究对象,按档案抽签法将其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各44例,参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参照组基础上给予运动想象训练法联合康复护理模式干预,比较两组患者膀胱功能恢复情况、膀胱容量情况及生活质量。结果实施运动想象训练法联合康复护理干预后,研究组患者的膀胱功能恢复情况显著优于参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的膀胱容量显著优于参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参照组(P<0.05)。结论将运动想象训练法联合康复护理应用于脑卒中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中,可有效改善患者膀胱容量,促进患者膀胱功能恢复,提高其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6.
7.
针对卒中后神经源性膀胱病人,入院后即刻使用便携式膀胱扫描仪监测残余尿量,操作方法简便,不侵入病人体内,无痛苦,且在床边操作,不增加病人转移,并能指导间歇性导尿,在实际工作中更容易被接受。  相似文献   

8.
姚桂爱 《浙江临床医学》2013,(12):1910-1911
临床上急性脊髓炎致神经源性肺水肿(NPE)少见。本院诊治1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膀胱电针治疗脊髓病变患者尿潴留的疗效。方法:脊髓病变伴尿潴留患者72例,按意愿分为观察组42例和对照组30例,2组均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还给予膀胱电针治疗。观察2组治疗前后尿潴留改善情况,评估2组生活质量。结果:治疗后,2组膀胱残余尿明显减少(P<0.05),观察组的残余尿量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5.2%、66.7%,2组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后,观察组的生存质量明显好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膀胱电针能有效地改善脊髓病变患者膀胱功能,减轻尿潴留。  相似文献   

10.
正常膀胱功能的实现依赖于躯体神经和自主神经的运动与感觉成分相互协调。控制排尿功能的中枢神经系统或周围神经受到损害而引起的膀胱功能障碍称为神经源性膀胱。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膀胱治疗仪对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残余尿量、膀胱容量、尿路感染率及膀胱平衡时间的影响。方法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6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康复治疗,实验组给予膀胱治疗仪低频电子脉冲治疗,对照组给予膀胱治疗仪假性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残余尿量、膀胱容量、尿路感染率及建立膀胱平衡时间。结果经治疗8周后,实验组残余尿量少于对照组(P<0.05),尿路感染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膀胱平衡时间实验组早于对照组(P<0.05)。结论膀胱治疗仪低频电子脉冲早期治疗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可减少残余尿量,加快膀胱平衡的建立。  相似文献   

12.
<正>神经源性膀胱是由于储尿功能和排尿功能障碍导致的一系列下尿路的症状和并发症的总称。诊断该疾病必须有明确的相关神经系统疾病史,包括糖尿病神经病变、盆腔手术史、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史、脑卒中、多发性硬化等。该疾病由于病程长、发展慢、康复难、影响大,病人大多存在焦虑情绪,影响病人的治疗效果,导致病人失眠、脾气暴躁后加重病情,还容易引起医患纠纷。如何改善病人的焦虑状态,是临床医师、护师努力的方向。呼吸放松法是临床上心理医师常用的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间隙性导尿在脑卒中神经源性膀胱中的应用。方法将50例脑卒中后出现神经源性膀胱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间歇性导尿,比较两组患者残余尿量、尿路感染以及平衡尿路的差异。结果患者残余尿量由对照组的(163.1±54.7)ml降低至观察组的(91.8±60.4)ml,尿路感染与平衡尿路发生率显著改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间歇性导尿可显著促进脑卒中神经源性膀胱患者康复,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脊髓损伤导致的神经源性膀胱的康复护理技术和要点。方法:采用间歇性导尿、膀胱再训练等康复护理措施,以及对患者、家属、护工实施健康教育、提供心理咨询。结果:110例患者出院时97例尿潴留患者均拔除留置尿管,58例患者残余尿量小于50 ml,恢复了自主排尿。结论:应用间歇性导尿、膀胱再训练护理,可不同程度的改善神经源性膀胱的功能,并有效地预防泌尿系并发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5.
综述了间歇性导尿在神经源性膀胱中的应用进展。包括间歇性导尿术的分类、时机、指征、间歇时间、操作流程、宣教管理、导尿管的选择、与留置尿管相比的优点、并发症及注意事项,旨在尽可能地帮助患者减少神经源性膀胱引起的泌尿系统并发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膀胱容量测定仪(Bladderscan)在神经源性膀胱患者间歇导尿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20例因神经源性膀胱接受间歇导尿的患者分别采用膀胱容量测定仪和导尿法进行了384次膀胱内尿量的测定,比较二者之间的相关性与差异性。结果膀胱容量测定仪测得的膀胱容量为(405.7±119.3)ml,而导尿法测得的膀胱容量为(371.4±122.7)ml(P<0.01)。相关分析显示,两组数据高度相关(r=0.91,P<0.01)。75.5%的测量的差异值在±50ml之间。结论膀胱容量测定仪对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的间歇导尿具有一定的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7.
陈巧鸽  胡洋 《护理与康复》2015,14(2):163-165
目的观察穴位艾灸结合膀胱功能康复训练对神经源性膀胱患者膀胱功能的影响。方法将5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膀胱功能康复训练,观察组在膀胱功能康复训练的基础上进行艾灸气海穴、关元穴。干预6周后观察两组患者达到膀胱平衡状态的例数及时间,行尿流动力学检查并与干预前的尿流动力学数据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达到膀胱平衡状态的时间早于对照组(P0.05),达到膀胱平均状态的例数多于对照组;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膀胱容量、逼尿肌压力、逼尿肌过度活动数目等尿流动力学指标改善更优,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穴位艾灸结合膀胱功能康复训练对神经源性膀胱患者膀胱功能有良性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8.
患者男,因夜尿增多3年,加重伴心悸、气短、双下肢浮肿一周于2002年5月27日入院.患者于3年前(1999年)无明显诱因出现夜尿增多,每晚3~4次,夜尿量约1 000ml,因无尿痛、尿急、血尿、浮肿等其它不适,未引起重视,亦未诊治.于入院1周前无明显诱因夜次数明显增多,每晚7~8次,每次约120ml,并出现心悸、气短(活动后加重),双下肢浮肿, 测血压158/90mmHg,化验Hb 95g/L,BUN 44.0 mmol/L,Scr 1 060μmol/L,即以"慢性肾衰竭"收住入院.  相似文献   

19.
邓爱玲 《中国临床康复》2004,8(31):6925-6925
对32例神经源性膀胱患实施间歇性导尿及配合膀胱功能康复训练,2个月后能自控排尿或完全控制为叩击或压腹后排尿的16例,部分自控的13例,改善不明显3例。提示神经源性膀胱患通过实施间歇性导尿及配合膀胱功能康复训练可改善患的排尿功能,解除患心理的压力及预防泌尿系统并发症,有利于患整体的康复。  相似文献   

20.
对32例神经源性膀胱患者实施间歇性导尿及配合膀胱功能康复训练,2个月后能自控排尿或完全控制为叩击或压腹后排尿的16例,部分自控的13例,改善不明显3例。提示神经源性膀胱患者通过实施间歇性导尿及配合膀胱功能康复训练可改善患者的排尿功能,解除患者心理的压力及预防泌尿系统并发症,有利于患者整体的康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