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胆道蛔虫病目前已成为外科急腹症的重要课題之一,有关本病的文献很多(1—15),发病数遍及全国各地,因此在1956年曾宪九氏就提出进一步研究胆道蛔虫病的呼吁(5)。福安地区胆道蛔虫病相当常見。在1958年1——7月共收治胆道蛔虫病16列,均依据典型的临床症狀——吐虫史,上腹部陣发性痙攣性疼痛,胸骨劍突下心窩部有明显之压痛点,十二指腸引充液找到着色較深的蛔虫卵等而(?)得正确之診断。有9例手术証明胆道中有蛔虫存在,最多的有37条,一般为1—2条,手朮后症狀立即消失。  相似文献   

2.
針刺治疗寄生虫病如瘧疾、住血吸虫病、絲虫病和猪囊虫病都有一定疗效,先后已有人报导。蛔虫病在祖国医学中属于疳积的一种,針四縫穴治疗疳积已为不少人所熟悉,但治疗蛔虫病还未有专門的报导。本文介紹用針刺四縫穴治疗267例蛔虫病(其中6例是蛔虫性腸梗阻)的疗效观察和其机制的初步探討。  相似文献   

3.
胆道蛔虫病目前已成为外科急腹症的重要课题之一,有关本病的文献很多,安病数遍及全国各地,因此在1956年曾宪九氏就提出进一步研究胆道蛔虫病的呼吁。福安地区胆道蛔虫病相当常见,在1958年1月至7月共收治胆道蛔虫病16例,均依据典型的临床症状——吐虫史、上腹部阵发性痉孪性疼痛,胸骨剑下心窝部有明显之压痛点,十二指肠引流找到着色较深的蛔虫卵等而获得正确之诊断。有九例手术证明胆道中有蛔虫存在,最多的有37条,一般为1—4条,手术后症状立即消失。  相似文献   

4.
一、概述肠寄生虫病在目前的感染率还是很高的,其中最常见的为蛔虫病。1952年毛、李二氏曾报告其染率在小儿为12.93—98.5%,1959年“中医杂誌”亦有記載:在农村中(包括成人),有70%以上感染蛔虫。由此可见,其散布的广泛,为害儿童的身心健康关系很大。对蛔虫病的診断方法,虽較簡单,鏡检大便,找到蛔虫卵即可;  相似文献   

5.
加减化虫汤治疗小儿蛔虫性肠梗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蛔虫病是一种常见的肠道寄生虫病。儿童感染率较高,所引起的蛔虫性肠梗阻的病例也不少,其发病率约占各型肠梗阻的第四位。我们采用中药加减化虫汤治疗蛔虫性肠梗阻21例,取得显著效果,兹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对肠道蛔虫病的诊断,按照以往的习惯,除参考临床症状外.主要是依靠从粪便中检出蛔虫卵。但在只有雄虫和/或幼虫寄生的患者中,即使有完善的检验设备,也未必都能检出虫卵。“必须检出蛔虫卵方可确诊为蛔虫病”的旧框框,在某些情况下应该打破。我国广大劳动人民在自己的长期生活实践中,对于蛔虫感染的一些体征早有认识。并且  相似文献   

7.
蛔虫性腹痛是农村常见急腹症之一,是因蛔虫引起的腹腔脏器的急性疾病的总称。常见的蛔虫性腹痛有肠道蛔虫病、蛔虫性肠梗阻、胆道蛔虫病等疾病。类似祖国医学的虫积、关格、肠结、蛔厥等病证。以突发性腹痛为主症,一般具有发病急、变化快、病情重的特点,如不及时治疗常可发生多种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笔者用安蛔调气法,自拟安蛔调气汤治疗本病疗效满意。现就其病因病理、证治规律作一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8.
《新中医》2000,32(2):60
1 蛔虫病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蛔虫病是由于蛔虫寄生于肠道 ,以阵发脐腹疼痛 ,反复发作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寄生虫病。1 1 诊断依据 ①阵发性脐周腹痛 ,常骤然发作 ,痛无定处 ,可自行缓解。②可有发热咳嗽或哮喘 ,痰中带血 ,皮肤出现风疹块团 ,寐中磨牙 ,流涎 ,鼻痒。病久面黄肌瘦 ,神情烦躁 ,呕出蛔虫或排出蛔虫。③巩膜可见蓝斑 ,面部出现白色虫斑 ,唇内侧有白色粟粒状小点 ,指甲花斑。腹部可触及条索状蛔虫团 ,时聚时散。④有饮食不洁及吐蛔、排蛔史。⑤大便镜检可见蛔虫卵 ,嗜酸性细胞可增高。⑥可出现蛔厥 (胆道蛔虫 )…  相似文献   

9.
蛔虫病是我国常见的肠寄生虫病,尤其在农村流行更为广泛,在一定程度上危害着农民健康,轻者引起营养不良或虫痛,严重者蛔虫集结成团堵塞肠腔而致肠梗阻、迷入胆道发生胆道蛔虫病,蛔虫有时闯入阑尾引起坏死性闌尾炎,并且穿孔则形成局限性或弥漫性腹膜炎。在党中央提出大办农业大办粮食号召下,为了保护劳动力健康,我们在农村进行了二个月的除害灭病工作。在进行大便普查中,根据九百名大便化驗资料,蛔虫病发病率为百分之一百,因而由于蛔虫痛来就诊者极多,因蛔虫堵  相似文献   

10.
胆道蛔虫病在我国較为常見,且流行地区很广。胆道蛔虫病都是因为腸道內的成虫向上窜入胆道而引起的,腸蛔虫病是人类最常見的寄生虫病,而胆道蛔虫病与腸蛔虫感染率有很大的关系。中医对于胆道蛔虫病的認識,远在公元前200年战国时代內經里,已有对本病的記載,“腸中有虫瘕及蛟蚘皆不可取以小針,心腸痛,膿作痛,腫聚往來上下行,痛有休止,腹热喜渴,涎出者是蚊蚘也”(据張介宾类经  相似文献   

11.
乔富渠 《陕西中医》1989,10(12):562-563
<正> 蛔虫病是由蛔虫在体内发育、寄生引起的最常见的肠道寄生虫病。蛔虫窜入胆道,可发蛔厥;集结成团,阻塞肠道,则致关格;钻入阑门,可致肠痈。幼虫通过肺部时,可引起呼吸道症状及过敏反应。近据一些省的调查报告,目前蛔虫病在我国尤其广大农村的发病率很高,民间所谓的“十人九虫”,多指的蛔虫。一、病因病理中医认为,虫自饮食来,虫由湿热生及虫因虚而动。饮食不洁,姿食生冷,感染蛔邪。脾胃不足,素蕴湿热,胃肠湿热遏郁为蛔虫生长繁殖的良好条件。正如《奇效良方》讲:“脏腑不实,脾胃俱虚,杂食生冷、甘肥浊腻等物,或食瓜果与畜兽内脏遗留诸虫子粪而生”。寄生于小肠内的蛔虫,如脏腑气盛,则随食随化,或被驱出体外。一但脏腑气虚,或  相似文献   

12.
胆道蛔虫病属祖国医学“虫症“的范畴,是蛔虫妄动,钻入胆腑,使胆气下降,而引起的右上腹阵发性剧痛的蛔厥症.笔者运用自拟胆道驱蛔汤治疗胆道蛔虫病89例,收到满意效果,现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胆道蛔虫症属祖国医学“蛔厥”范畴,系肠蛔虫病的一种并发症。笔者在基层乡镇卫生院工作时,用辨病及辨证相结合的方法,以自拟安蛔汤为主治疗胆道蛔虫,疗效满意。现介绍如下:1 辨病依据1.1 腹部体征上腹部或右上腹部胆囊区阵发性剧烈绞痛、间歇期可不痛,患者自觉心窝部有“钻顶”感。腹部症状严重而局部体征轻微,仅上腹部剑突下偏右下方有轻度触痛,无肌卫。如合并胆道感染,可引起发热。可触到右上腹肌紧张。1.2 有肠蛔虫病史发作时恶心呕吐,吐蛔者更具诊断价值。2 辨证分型胆道蛔虫症就其临床症状的观察可划分为三型。即偏热型、寒热错杂…  相似文献   

14.
随着社会进步,人们对各种寄生虫感染性疾病的认识和防控水平得以提高,蛔虫感染作为一种由来已久,危害人类健康的寄生虫感染备受学者关注。其中胆道蛔虫病是蛔虫感染人体的最常见形式,文章将蛔虫作为研究对象,主要针对蛔虫的感染方式、易感条件、生活史及中西医对胆道蛔虫病的防治策略进行综述,并结合目前构建社区健康大数据中心这一必然趋势,浅析如何在今后利用社区大数据中心做好蛔虫病感染人群的社区筛查、诊断、就医指导及后期随访,并通过该方式让群众加深对蛔虫病的认识和了解,能够早预防、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从而进一步降低我国蛔虫病的发病率、病死率和医疗资源的消耗。  相似文献   

15.
蛔虫病是我国常見的腸道寄生虫病之一,儿童較多。中药苦楝根皮治疗蛔虫病各地已有报导,但尚未被群众普遍广泛使用。为了进一步观察該药驅蛔之疗效起見,于1961年6月至12月对1348例蛔虫患者采用苦楝根皮糖浆煎剂驅虫方法治疗,获得了良好效果,今加以整理分析,报告同道,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眼球内人蛔虫病1例报告金鸣昌,粱江平眼球内人蛔虫锄虫病是一种较少见的眼内线状寄生虫病,国外的报道仅有十余例,国内周佩报道1例(中华眼科杂志,1987,23(5);310)。患者男,22岁,因左眼发红10天,自视“虫影”动伴眼胀、视力减退、同侧头痛、恶...  相似文献   

17.
胆道蛔虫病属于祖国医学“蛔厥”的范围。是由于肠道蛔虫窜入胆道所致的一种常见急腹症;而且往往可引起严重的胆管炎、胆囊炎或胰腺炎;若蛔虫钻入肝脏,尚可导致细菌性肝脓肿的发生。笔者用自拟Ⅰ、Ⅱ号乌梅汤治疗多例胆道蛔虫病、收效甚佳,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8.
正弓蛔虫感染是儿童葡萄膜炎的常见病因,患者多有犬、猫接触史。眼弓蛔虫病多为单眼发病,可能是单个蛔蚴移行至眼内而引起。本病临床表现各异,轻者无症状,重者失明。眼弓蛔虫病根据临床表现主要分为4型:周边肉芽肿型、后极部肉芽肿型、慢性眼内炎型、混合型。而慢性眼内炎型临床不容易确诊,易导致延误治疗。笔者临床诊治1例儿童眼弓蛔虫病,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穴位按摩结合乌梅汤治疗胆道蛔虫症45例临床小结广东省高州市中医院(525200)熊康寿,熊永辉主题词蛔虫病/中医药疗法,蛔虫病/按摩疗法,乌梅汤/治疗应用胆道蛔虫症是一种常见的急腹症。笔者应用穴位按摩结合中药乌梅汤内服治疗45例,取得较好疗效。现小结...  相似文献   

20.
笔者自1980年以来用自制“驱蛔汤”治疗蛔虫病86例,其中胆道蛔虫11例,肠道蛔虫66例,蛔虫性肠梗阻9例。经治疗后,除1例胆道蛔虫并发阻塞性黄疸服药2剂无效外,其余均治愈。其中71例服1剂痛止、2剂排虫,14例服3剂而愈。乌梅20~30克,花椒3~5克,大黄5~10克(后下),枳壳3~6克,黄连2~5克,鲜苦楝根白皮(去粗皮)30~60克。一日1剂,水煎,日分二次服。有中焦寒象者加干姜3~5克,大便溏者大黄减量。郑××,女,10岁。1983年3月25日入院。患儿两天前感脐周隐痛不适,一天前突发剑突下阵发性钻顶样疼痛,痛及右肩,时欲呕吐,曾吐蛔虫1条。纳差便结。体查:剑突下偏右轻度压痛,腹软,可扪及条索状物。脉弦缓,舌淡苔薄白。诊为胆道蛔虫。取上方,1剂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