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血清与β2糖蛋白Ⅰ(β2-GPI)结合的影响因素.方法:利用125I标记rHBsAg和β2-GPI,通过液相放射免疫法分别测定血浆中β2-GPI、大肠杆菌M15表达的rβ2-GPI与125I-HBsAg的结合常数(Ka).选取23例血清,其中CHB HBeAg阳性组9例.CHB HB... 相似文献
2.
3.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血清与β2糖蛋白I(β2-GPI)结合的影响因素.方法:利用125I标记rHBsAg和β2-GPI,通过液相放射免疫法分别测定血浆中β2-GPI、大肠杆菌M15表达的rβ2-GPI与125I-HBsAg的结合常数(Ka).选取23例血清,其中CHB HBeAg阳性组9例,CHB HBeAg阴性组9例,正常对照组5例,测定其与125I-β2-GPI的结合率.结果:血浆β2-GPI组和rβ2-GPI组的Ka值分别为(2.795±1.846)×108L/mol、(3.001±1.049)×108L/mol.利用嵌套实验设计分析,两组来源不同的β2-GPI的结合常数(Ka1、Ka2)无统计学差异.HBeAg阳性组与阴性组的结合率具有统计学差异(33.200%±11.960%vs54.540%±9.990%,P<0.05).并发现HBeAg阳性组内的不同水平ALT的结合率有差异(42.392%±6.860%vs21.720%±1.442%,P<0.05).结论:血浆中HBsAg与β2-GPI可能有较强的亲和力,β2-GPI的糖基化结构对二者结合作用无影响.HBeAg、ALT影响HBs...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与β_2糖蛋白Ⅰ(β_2GPⅠ)的结合特性,探讨β_2GPⅠ在乙型肝炎病毒(HBV)嗜肝性中的作用。方法采用Western blot技术,研究还原型与非还原型β_2GPⅠ与HBsAg的结合特性。结果还原型与非还原型β_2GPⅠ与HBsAg有相同的亲和力,推测β_2GPⅠ与HBsAg的结合部位是在一级结构上相邻的氨基酸残基肽段,与空间构象关系不大。结论HBV与β_2GPⅠ有特异的亲和能力,这一亲和能力可能在HBV感染肝细胞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是HBV嗜肝性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5.
β2糖蛋白Ⅰ与乙型肝炎病毒嗜肝性的关系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目的 研究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与β2糖蛋白Ⅰ(β2GPⅠ)的结合特性,探讨β2GPⅠ在乙型肝炎病毒(HBV)嗜肝性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Western blot技术,研究还原型与非还原型β2GPⅠ与HBsAg的结合特性。结果 还原型与非还原型β2GPⅠ与HBsAg有相同的亲和力,推测β2GPⅠ与HBsAg的结合部位是在一级结构上相邻的氨基酸残基肽段,与空间构象关系不大。结论 HBV与β2GPⅠ有特异的亲和能力,这一亲和能力可能在HBV感染肝细胞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是HBV嗜肝性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6.
研究β2糖蛋白Ⅰ(β2GPI)与肝细胞相互作用的过程,以进一步探讨β2GPI在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肝细胞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采用Ligand blot技术,从SMMC-7721、HL-60及SGC-7901三个细胞株中,筛选出具有与人β2GPI特异结合蛋白成分的细胞.SMMC-7721细胞在40kD处出现一特异染色带,而HL-60及SGC-7901二种细胞则无此反应.在SMMC-7721细胞中存在有与人β2GPI特异结合的蛋白,这种蛋白可能参与了HBV感染肝细胞的过程.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β2糖蛋白Ⅰ(β22 G P Ⅰ)与SMMC-7721肝细胞膜的相互作用过程,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嗜肝性的发生机制.方法:采用荧光显微镜及流式细胞仪分析的方法,检测SMMC-7721、HL-60及SGC-7901三种细胞膜与FITC-β2GP Ⅰ相结合的情况以及二者的结合特性.结果:仅SMMC-7721细胞膜表面附有大量荧光,其余2种细胞无此现象.加FITC-β2GPⅠ 20μL时,SMMC-7721与FITC-β2GP Ⅰ的结合率为19%,明显高于FITC-β2GP Ⅰ与HL-60的结合率(1.7%)及与SGC-7901的结合率(1.9%)(P<0.01).加FITC-β2GP Ⅰ 50 μL时,SMMC-7721与FITC-β2GP Ⅰ的结合率为20.8%,与20μL的结合率无差异(P>0.05),说明SMMC-7721与FITC-β2GP Ⅰ的结合率不随FITC-β2GP Ⅰ量的增加而增高.结论:在SMMC-7721肝细胞膜表面存在能与人β2GP Ⅰ特异结合的蛋白. 相似文献
8.
β2-糖蛋白Ⅰ与脑卒中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β2 糖蛋白Ⅰ (β2 GPI)又称载脂蛋白H ,是存在于血浆中一种分子量为 50 0 0 0的糖蛋白 ,是血脂的组成成分之一。脂蛋白中 β2 GPI分布不同可能是导致脂质代谢紊乱的原因之一。脂质代谢紊乱在脑卒中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本研究旨在观察脑卒中患者 β2 GPI血清水平 ,探讨 β2 GPI与脑卒中的关系。一、资料与方法所有病例均符合 1 995年全国第四次脑血管疾病学术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 ,经头颅CT或MRI确诊 ,不包括心源性和动脉炎所致脑梗死。排除肝肾疾病、糖尿病、血液病和自身免疫性疾病。近 2周内未服用降血脂药和抗凝药。… 相似文献
9.
近40余年以来,有关β2糖蛋白Ⅰ的生物学特性及作用等研究发展迅速,它参与脂代谢、凝血纤溶系统调节,并与抗磷脂抗体综合征、清除外来异物等有关。此文主要综述β2糖蛋白Ⅰ与病毒性、酒精性、自身免疫性肝脏疾病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抗磷脂综合征(antiphospholipid syndrome,APS)与抗磷脂抗体(antiphospholipid antibody,APL)密切相关,是以血栓形成、习惯性流产和血小板减少等症状为特点的一组综合征。APS分为原发性(primary APS,PAPS)和继发性(secondaryAPS,SAPS)两大类。近年研究表明,APL所针对的靶抗原不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检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β2-糖蛋白Ⅰ(β2-GPⅠ)与血小板结合水平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对2003年9月至2004年12月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和第二医院消化内科67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采用流式细胞仪技术,分别检测β2-GPⅠ与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组、缓解期溃疡性结肠炎组及正常对照组血小板的结合率。结果溃疡性结肠炎组β2-GPⅠ与血小板的结合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组明显高于缓解期溃疡性结肠炎组(P<0.01)。结论β2-GPⅠ与血小板结合水平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预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血液的高凝状态。 相似文献
13.
抗β2糖蛋白1抗体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抗磷脂抗体 (antiphospholipidantibody ,aPL)是一族主要针对磷脂结合蛋白的异质性抗体。以 β2 糖蛋白 1(β2 GP1)这种磷脂结合蛋白为靶抗原的抗磷脂抗体 ,则称为抗 β2 GP1抗体。近年研究表明 ,抗 β2 GP1抗体 (aβ2 GP1)与血栓及妊娠疾病有一定的联系 ,是导致抗磷脂抗体综合征 (antiphos pholipidsyndrome ,APS)的主要抗体。现就抗 β2 GP1抗体最新研究进展作一综述。1 β2 糖蛋白 1β2 GP1又称载脂蛋白H ,由肝细胞合成 ,是相对分子质量为 5 0 0 0 0的单链糖蛋白 … 相似文献
14.
15.
16.
目的:研究β2糖蛋白I(β22GPI)与 SMMC-7721肝细胞膜的相互作用过程,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嗜肝性的发生机制.方法:采用荧光显微镜及流式细胞仪分析的方法.检测SMMC-7721、HL-60及SGC-7901 三种细胞膜与FITC-β2GP I相结合的情况以及二者的结合特性.结果:仅SMMC-7721细胞膜表面附有大量荧光,其余2种细胞无此现象.加FITC-β2GP I 20 μL时,SMMC-772 1与FITC-β2GP I 的结合率为19%,明显高于FITC-β2GP I与 HL-60的结合率(1.7%)及与SGC-7901的结合率(1.9%)(P<0.01).加FITC-β2GP I 50μL 时,SMMC-7721与FITC-β2GP I的结合率为 20.8%,与20 μL的结合率无差异(P>0.05),说明SMMC-7721与FITC-β2GP I的结合率不随 FITC-β2GP I量的增加而增高.结论:在SMMC-7721肝细胞膜表面存在能与人β2GP I特异结合的蛋白. 相似文献
17.
应用酵母单杂交技术筛选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基因启动子Ⅰ的结合蛋白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寻找与乙型肝炎病毒(HBV)表面抗原基因启动子Ⅰ(SPⅠ)相互作用的特异性结合蛋白,进一步探讨肝细胞中的蛋白对于HBV复制和表达的调节作用,阐明其分子作用机制。方法:应用酵母单杂交体系,以3重复串连的SPⅠ核心序列为“诱饵”,对酵母细胞中的人肝细胞cDNA文库进行筛选,应用DNA序列测定及生物信息学方法对筛选出的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共获得了12个双阳性克隆,编码10种不同的蛋白。其中有3个未知功能蛋白,其余为血清类粘蛋白2、丝氨酸脱水酶、人肝细胞生长因子样蛋白等蛋白。结论:这些蛋白在酵母细胞内SPⅠ核心序列结合,可能是作用于SPⅠ的反式作用因子,但它们对HBV-SPⅠ是否有转录调控作用,笔者正进行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 探讨血清抗β2糖蛋白Ⅰ (β2-GPI)抗体与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心血管病变(CVD)的关系.方法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HSA)检测81例SLE患者血清抗β2糖蛋白Ⅰ抗体水平,分析其与CVD相关指标、既往CVD病史的关系.采用t检验、x2检验、Spearman相关分析、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SLE患者的血清抗β2糖蛋白Ⅰ抗体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升高[(29±19)和(14±8) U/ml,t=2.035,p<0.05].81例患者中有27例(33%)既往发生CVD,而对照组仅1例(5%).SLE患者的血清抗β2糖蛋白Ⅰ抗体水平与甘油三酯(r=0.337,P<0.05)、肾脏病变(r=0.489,P<0.01)呈正相关;与高密度脂蛋白(r=-0.385,P<0.05)、补体C3(r=-0.497,P<0.05)呈负相关.既往有CVD史者血清抗β2糖蛋白Ⅰ抗体水平较既往无CVD史者显著升高[(41±25)和(18±12) U/ml,t=-2.038,P<0.05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抗β2糖蛋白Ⅰ抗体(β=0.675,95%CI 0.507~0.816,p<0.05)是SLE合并CVD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SLE患者CVD发生率高,抗β2糖蛋白Ⅰ抗体可能参与了SLE患者CVD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20.
研究β2糖蛋白I(β2GPI)与肝细胞相互作用的过程,以进一步探讨β2GPI在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肝细胞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采用L igand b lot技术,从SMMC-7721、HL-60及SGC-7901三个细胞株中,筛选出具有与人β2GPI特异结合蛋白成分的细胞。SMMC-7721细胞在40kD处出现一特异染色带,而HL-60及SGC-7901二种细胞则无此反应。在SMMC-7721细胞中存在有与人β2GPI特异结合的蛋白,这种蛋白可能参与了HBV感染肝细胞的过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