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社会文化心理因素对妇女更年期症状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26,自引:4,他引:22  
为了探讨影响妇女更年期症状的社会、文化及心理等有关因素,对北京市和南京市年龄为45~60岁更 年期妇女638人进行更年期症状及有关影响因素的问卷调查。研究结果数据应用计算机SPSS/PC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分析其社会、文化和心理影响因素,结果显示,受教育程度、恐惧衰老、感觉更操劳、因更年期症状经常去医院和经常服药 与更年期症状程度呈正相关;厌烦月经、感觉受尊重,情绪更好、对住房满意和对收入满意与更年期症状程度呈负相关。 结果表明,妇女更年期症状影响因素不仅为生物学因素,并且与社会、文化和有关心理因素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妇女更年期包括绝经前期、绝经期和绝经后期。在更年期妇女中,心理症状占85.9%,其中以强迫、抑郁和焦虑症状最为突出,并随更年期症状的严重程度而增强。一些流行病学的调查显示,更年期心理症状的出现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包括家庭角色的改变、社会支持网络的改变、年长和发生躯体疾病等。这些因素对更年期妇女心理健康状态的影响要比生殖激素的改变对其所产生的影响大。更年期妇女的激素替代治疗并不能改善更年期妇女的心理状况。对社区更年期妇女采用心理健康健康教育、团体心理干预、个体心理干预等方法,能改善更年期妇女的心理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更年期妇女生理心理状况及妊娠次数对其影响,加强更年期妇女保健,提高生活质量.方法 对2008年1月~2009年12月来沙市区妇幼保健院更年期门诊就诊的45~70 岁的妇女445名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内容包括基本情况及更年期症状,更年期症状评分采用Kupperman评分表,用Epidata 3.1建立数据库,并利用SAS 9.2统计软件对资料进行统计描述及关联性分析.结果 86.3%的调查对象出现不同程度的更年期症状;妊娠次数与其症状发生程度相关,从未怀孕或妊娠次数多的妇女症状相对较为严重,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前来就诊的妇女中,更年期症状发生率较高.应加强对育龄期妇女健康教育,减少怀孕次数;加强对从未怀孕或妊娠次数较多的更年期妇女进行保健宣传,提高保健意识,并采用多种形式提供保健服务,预防更年期相关症状,缓解症状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4.
更年期妇女生命质量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了解更年期妇女生命质量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提供健康保健的依据。方法:在某市采取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应用WHOQOL-BREF及相关影响因素测评量表对1388名更年期(40~55岁)妇女进行测定。结果:研究表明更年期妇女生命质量水平适中的75.1%,生命质量较好和生命质量较差的分别为12.6%和12.3%。对相关影响因素的单因素分析(P<0.05)表明,不同年龄、文化程度、职业、经济收入、工作时间、睡眠时间、婚姻状况、月经情况、慢性病、体育锻炼、肉类食用情况、更年期症状轻重与更年期妇女生命质量均有不同程度相关。对有显著性差异的影响因素做多重比较检验(P<0.05),筛选出对更年期妇女生命质量影响由大到小的因素为经济收入、更年期症状、文化程度、婚姻状况、体育锻炼、慢性病、年龄、肉类食用情况、医疗消费(P<0.05)。  相似文献   

5.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人都希望拥有一个健康身体。特别是45∽55岁的妇女,在家庭、在社会都占有很大的比重。但这段年龄的妇女更年期却常常缠绕着她们;影响了工作和生活质量。更年期是人体衰老进程中一个重要而且生理变化特别明显的一个阶段,2/3的妇女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症状,如潮热出汗、心慌气短、胸闷、头痛、头晕、血压及情绪波动、烦燥、易怒、失眠多梦、记忆力减退、阴道于涩、情欲减退、肌肉、关节疼痛、皮肤瘙痒、浮肿等。为了开展更年期保健工作,缓解更年期症状,提高更年期妇女的生活质量,我院于2000年5月~2001年5月开设了更年期保健门诊,但接诊的更年期妇女却寥寥无几。后经调查了解,发现更年期患者大多数采取了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方法,如心慌气短看内科、失眠多梦看神经科、肌肉关节疼痛去外科、有的还去耳、鼻、喉、眼、中医等科。  相似文献   

6.
更年期妇女是社区人群的特殊群体,由于内分泌改变而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躯体和精神心理的变化。据统计更年期妇女约有1/3能通过神经内分泌的自我调节达到新的平衡而无自觉症状,2/3则可出现一系列性激素减少所致的症状。症状轻者往往在不知不觉中度过,而症状严重的将会影响工作、生活和正常的人际关系。这对于个人健康、家庭幸福、及创建健康社区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社区更年期妇女的健康教育十分重要。1更年期妇女身心变化特点1.1生理变化1.1.1内分泌变化更年期的最早变化是卵巢功能衰退,继而出现了下丘脑、垂体功能的退化,使得下丘脑——…  相似文献   

7.
丁小玲 《中国妇幼保健》2011,26(30):4742-4743
目的:了解南京市下关区更年期妇女的抑郁状况,并探讨更年期抑郁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应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对下关区333名更年期妇女进行问卷调查。结果:333名更年期妇女中抑郁发生率为59.46%;更年期妇女抑郁症状的发生与文化程度、职业、偏食呈正相关(P<0.05)。结论:女性更年期抑郁不仅是生理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和内分泌功能障碍,而是躯体、社会、心理综合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8.
房瑞阁 《中国妇幼保健》1999,14(10):603-604
应用自创“ABCD”方案对社区更年期妇女进行保健管理。通过对360例40~60岁妇女建立生命质量档案(A);Kuperman评分(B);建卡,分类指导保健、支持疗法、激素替代(C);系统观察、随访、分析(D),使实施此方案前具有不同症状和不适的更年期妇女由75.87%下降到11.70%,且更年期综合征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因此认为“ABCD”方案效果肯定,便于推广。  相似文献   

9.
天癸宝·海波瑞纳胶丸带给女性温馨的爱文/海力更年期是妇女卵巢功能逐渐减退直至完全消失的一个过渡时期,此期可始于40岁而历时10年至20年之久。多数妇女更年期都有程度不同的更年期症状,如轰热、阵汗、急躁易怒、乏力、阴道干湿、性功能低下等,严重时甚至影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更年期妇女生理心理状况以及认知情况对其影响,加强更年期妇女保健,提高生活质量.[方法]对唐山市45~55岁的妇女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包括kupperman评分表、CES流量用表以及基本资料. [结果]妇女更年期症状和抑郁发生率较高,认知水平与其症状和抑郁的发生程度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社区医护人员应加强更年期妇女保健宣传.  相似文献   

11.
张利燕 《职业与健康》2012,28(17):2152-2153
更年期综合征是指妇女在围绝经期前后由于卵巢功能逐渐衰退或丧失,激素水平下降而引起的以植物神经功能紊乱、代谢障碍为主的综合征。现今逐渐老龄化的社区,更年期妇女这一庞大的群体出现的生理及心理方面的问题尤为突出,为解决这一社区妇女常见疾患,社区医生采取激素替代疗法、心理疏导、健康教育等综合方法,有效地改善了更年期综合征患者的症状,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在社区中使用更年期自我保健卡的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为了使广大更年期妇女得到更好的保健服务 ,对使用更年期自我保健卡的 2 379名妇女的健康情况进行了分析。方法 通过二阶段抽样 ,选取 7个区 7个街道的 2 379名妇女作为使用对象 ,由经过培训的区县妇幼保健所和地段妇幼保健人员对选出的对象进行面对面的健康教育 ,然后更年期妇女每季度自己填卡一次。结果 从使用的总体效果来看 ,更年期保健卡 2年的应用 ,使有更年期症状的妇女人数下降 ,特别是 40~ 44岁年龄组下降最明显 ,下降了 2 1.5 %。各类更年期症状和健康行为方面维持良好或好转者占绝大多数 ,乳房受检率几乎达 10 0 %,2 / 3的妇女能控制体重增长。各年龄组在接受健康教育后 ,更年期症状和健康行为的改变效果以 40~ 44岁组的好转趋势最明显 ,45~ 49岁组较差 ,但在失眠和关节痛方面 ,年龄越小好转趋势越明显 ;在健康行为方面年纪越轻 ,健康行为越良好 ,进步也越明显。这提示开展更年期健康教育越早越好 ,让广大妇女在更年期症状尚未出现时既已做好心理准备 ,并能掌握自我保健的理论知识。上述结果显示 :更年期保健卡是促进社区更年期妇女健康的有效措施之一 ,同时也反映出某些方面的不足。提示在今后的社区更年期保健工作中 ,应针对上述薄弱环节 ,加强健康教育 ,并进一步充实和完善自?  相似文献   

13.
22省(市)女性更年期综合征现状调查和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女性更年期综合征发生状况。方法:在全国22省(市)分层抽样调查2 400名45~55岁妇女,采用改良更年期Kuppeman评分量表进行评估。结果:女性更年期综合征患病率92.10%,农村妇女、患有慢性病、工作压力大、离婚、丧偶、邻里关系差、睡眠差的女性更年期症状评分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女性更年期综合征的发生与躯体、心理和社会多种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4.

Background  

Climacteric stage women experience significant biological, psychological and social changes. With demographic changes being observed in the growing number of climacteric stage women in Mexico, it is important to improve their knowledge about the climacteric stage and its potential associated problems, encourage their participation in screening programs, and promote the acquisition of healthy lifestyles.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B超用于绝经期妇女取子宫内避孕器(IUD)监视的价值.方法在B超监视下取IUD200例.结果手术顺利,达到取IUD一次成功100%.结论B超监视下进行绝经期妇女取IUD克服了手术的盲目性和危险性,可以减少损伤,缩短手术时间和减轻受术者心理压力,是一种安全有效值得推广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17.
During the climacteric, women experience multiple health problems. As their needs are not catered for in an integral fashion due to the lack of any specific programme or mechanism to provide for this, they show an increased use of the health services, and an increased rate of referrals to different specialists. This study, carried out in a Basic Health Zone in San Fernando (Cádiz, Andalusía, Spain) on a sample of climacteric women who attended the Health Centre during 1995, examines these points and shows a significantly higher use of the health services in relation to the rest of the female population (those who are not in the climacteric age group) as well as a high percentage of referrals (74.6%) to specialists. It was found that both the level of knowledge about the climacteric and the use of the health services were influenced by the educational level (p<0.001) and age (p<0.05). Women who felt that their families provided an understanding and supportive attitude were found to have less psychological problems and, consequently, less consultations and referrals for this reason (p<0.00001). The authors hope that their findings will provide a basis for the setting up of a programme of integral health care for climacteric women at the level of primary health care. With careful planning and the drawing up of a strategic plan, it would be possible to provide for the needs of this population group in a more satisfactory way, and it would also permit a rationalization of the resources available.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索受教育程度与女性围绝经期情绪障碍之间的关系。方法:研究对象为到门诊就诊的、经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筛选发现有情绪障碍的围绝经期女性65例,年龄介于40~60岁,其中小学及其以下文化20例,中学文化23例,大专及其以上文化22例。结果:不同受教育程度女性其抑郁程度有显著性差异,学历越高抑郁程度越重,二者呈低度正相关(P<0.05);不同受教育程度女性其焦虑程度有显著性差异,学历越高焦虑程度越重,二者呈低度正相关(P<0.05)。结论:受教育程度比较高的女性围绝经期情绪障碍偏重。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农村更年期妇女睡眠情况,为制定农村更年期妇女保健措施提供依据。方法以农村妇女两癌筛查为平台,采用现场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农村更年期妇女睡眠情况及影响因素进行调查,并对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有效调查的743名妇女中,睡眠正常和基本正常者586人,占78.87%;睡眠较差或很差的有157人,占21.13%;影响睡眠的因素包括:年龄、月经改变、潮热、抑郁、焦虑症状等。在校正了年龄、体重指数( BMI)、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夫妻关系等后,更年期女性睡眠的危险因素是潮热症状(OR=1.997,P=0.001)、抑郁症状(OR=4.757,P<0.001)和焦虑(OR=2.151,P=0.021)。结论应加强农村更年期妇女保健工作,关注农村妇女睡眠保健问题,以促进农村妇女生活质量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