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48例左冠状动脉主干病变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探讨左冠状动脉主干 (L M)病变的临床特征 ,冠状动脉造影所见及治疗。  方法 :对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 48例 L M病变 (L M病变组 )的临床资料与 5 0例非 L M病变 (非 L M病变组 )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 :L M病变以 L M远端多发 ,多合并多支血管病变。L M病变组冠心病的易患因素、心肌梗塞、室壁瘤及左心室射血分数与非 L M病变组无显著性差异。L M病变组不稳定性心绞痛 39例 ,占 81.2 5 % ,心电图广泛 ST段缺血下移 2 0例 ,占 41.6 7% ,ST段下移≥ 0 .2 m V16例 ,占 33.33% ,均较非 L M病变组有显著性差异 (P<0 .0 1)。9例接受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2例行 L M球囊扩张及支架置入术。  结论 :L M病变有其临床特殊性 :心绞痛症状重 ,不稳定性心绞痛发生率高 ,发作时心电图 ST段缺血改变累及导联广泛且程度较重。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是较好的改善症状和预后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对无冠状动脉病变而有典型临床症状的缺血性心脏病已有所认识。心绞痛见于冠状动脉正常者亦有所报道。过去认为心肌梗塞而无冠状动脉病变者很为少见。最近,文献上散在有报道心肌梗塞发生于冠状动脉正常且无其他心脏病证据者。其机理尚不明了。本文报道9例典型急性心肌梗塞而冠状动脉造影则正常。  相似文献   

3.
作者选择通过冠状动脉造影证实的后壁心肌梗塞(PMI)患者共34例作为观察组,并以血管造影证实的冠状动脉和心室正常者197例作为对照组,两组均为男性,年龄在40岁以上。其中,把Frank心向量图横面上最大J向量前移≥60°者,再分别归入A(观察组中的25/34例)和B(对照组中的28/197例)两组。  相似文献   

4.
36岁前发生心肌梗塞的最常见原因虽然主要是动脉粥样硬化累及冠状血管,但也有不少并非是动脉粥样硬化所致.心肌梗塞常可发生在冠状动脉正常的病人中,偶尔年轻的病人中的心肌梗塞是由于冠状动脉异常所致.这些病例的预后和处理取决于冠状动脉阻塞性疾病的存在与否以及心肌梗塞的原因.本文复习120例36岁前临床上证实心肌梗塞的患者,按血管造影显示的冠状动脉病变进行分组,侧重于对易患因子的分析.方法:1972年4月到1981年5月间连续收治  相似文献   

5.
据报道CM_5/CC_5导联Q波对运动的反应可预测冠心病(CAD),特别是左前降支(LAD)病变者.作者回顾135例静息心电图正常者的有关资料;各例均无心肌梗塞史、心脏瓣膜病、也未服用洋地黄、利尿剂或β阻滞剂.经冠状动脉造影:单支、双支和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冠状动脉病变程度、范围与窦性心率震荡(HRT)的相关性。方法选冠状动脉造影(CAG)及24h动态心电图(DCG)检测资料完整者403例,按CAG结果分为3组:①A组:造影完全正常者;②B组:至少有1支冠状动脉狭窄>50%;③C组:至少有1支冠状动脉完全阻塞。通过DCG分析HRT的指标:TO、TS、TT等。结果①随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加重,TO、TT均上升,以C组上升最显著;而TS则逐渐下降,C组下降最明显;②随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增加,TO、TT呈上升趋势;而TS呈下降趋势;③侧支循环形成者TO显著低于无侧支循环形成者,TS则显著高于无侧支循环形成者。结论冠心病者HRT显著异常,提示冠状动脉狭窄程度重、病变范围广、无有效侧支循环形成。  相似文献   

7.
本文报告运动对严重冠心病患者体内循环血小板集聚的影响,以及阿司匹林治疗对冠心病人运动前后血小板集聚的影响: 方法:组1为17例有症状的冠心病患者,平均55.5岁(33~65岁),其中12例作了冠状动脉造影(8例三支冠状动脉狭窄≥80%,3例二支冠状动脉病变,一例左前降支完全闭塞),其余5例有透壁性心肌梗塞的心电图改变。组2为12名相应年龄的正常人对照,平均53岁(41~55岁),其中5例曾作过冠状动脉造影,均属正常。组3为13例年青健康者对照,平均27岁(24~29岁),均无心脏病或其他严重的全身疾病。所有检查在试验前至少两周未服用血小板抑制药。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LBBB)患者的临床以及冠状动脉和左心室造影特点。方法 60例患者为本院1993年1月~2002年7月收入院,心电图显示LBBB并接受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年龄35~72(51±11)岁,其中男性44例,女性16例。患者LBBB由心电图分析确定。采用Judkins法进行选择性冠状动脉及左心室造影检查,通过计算机图像处理系统测定左心室射血分数及室壁运动。所有资料采用SAS软件处理,以P<0.05作为差异有显著性。结果 在有胸痛的32例(53%)患者中,22例冠状动脉造影显示异常,10例造影正常。在28例(47%)无胸痛者中,9例冠状动脉造影异常,19例造影正常。(1)确诊为冠心病者29例(48%),其中有胸痛或心绞痛者20例,无心绞痛者9例。冠状动脉造影单支病变13例,双支病变4例,三支病变12例。左心室造影异常者18例。(2)确诊高血压病者9例(15%),其中有胸痛者4例,无胸痛者5例,冠状动脉造影均正常。(3)扩张型心肌病10例(17%),其中有胸痛者3例,无胸痛者7例,胸痛者中仅1例冠状动脉造影示前降支单支临界病变。(4)确诊风湿性心脏病2例(3%),其中1例有胸痛者冠状动脉造影显示双支病变。(5)临床仅表现LBBB,而无其他器质性心脏病证据者10例(17%);其中有胸痛者4例,无胸痛者6例,冠状动脉造影均正常。结论 LBBB较常见于冠心病,当L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动脉硬化性肾动脉狭窄的发病情况及其危险因素。方法:对62例临床诊断或怀疑冠心病的患者在冠状动脉造影和心室造影后行常规肾动脉造影,同时调查动脉粥样硬化的常见危险因素及血肌酐水平与肾动脉狭窄(RAS)的关系。结果: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的46例冠心病患者中,RAS的发生率为34.8%,显著高于冠状动脉造影完全正常者的6.3%(5/16),P相似文献   

10.
本文报道了运动诱发室上性期外收缩R波振幅的变化对冠状动脉疾病(CAD)和判断左室心功能的意义。 受检者94例,男65例,女29例,年龄30~67(平均53.5±8)岁,均行左室造影和冠状动脉造影术。血管造影证实63例(67%)为CAD,其中34例有心肌梗塞病史的患者为A_1组。余29名无心肌梗塞病史的患者为A_2组。31例(33%)冠状动脉正常或损害<30%者为  相似文献   

11.
将55±7岁的42(男41、女1)例病程至少6个月、经积极治疗仍有慢性稳定型心绞痛的患者随机分组,两组的平均年龄、心绞痛既往史、每月心绞痛发作的次数、既往心肌梗塞史及冠状动脉血管病变均无显著差异。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证实,每例患者至少有1支冠状动脉狭窄≥75%。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脂质代谢水平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182 例疑似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患者的资料,均实施冠状动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将有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者列为研究组,否则列为对照组.检测受试者血浆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  相似文献   

13.
本文观察冠心病心绞痛患者接受经皮穿刺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后心率校正Q-T离散度(Q-T_(cd))的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资料和方法1.对象 PTCA组58例冠心病患者,男性36例,女性22例,年龄46~72(58.80±8.39)岁.均为我院住院患者,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显示至少1支冠状动脉主要分支病变:左前降支病变者21例,左旋支病变者15例,右冠状动脉病变者11例,双支以上病变者11例,且造影前均未用影响复极的药物和电解质紊乱,无  相似文献   

14.
同型半胱氨酸与冠心病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 探讨同型半胱氨酸 (Hcy)水平与冠心病 (CHD)的关系。方法  187例住院患者 ,分为CHD组 93例及对照组 94例 ,测定Hcy水平与吸烟史、糖尿病、高血压、年龄、性别、脑梗死史、心肌梗死史、血脂各指标之间的关系。已行冠状动脉造影者按前降支、回旋支、右冠状动脉中任 1支血管狭窄≥ 5 0 %者诊为单支病变组 ,2支以上为多支病变组。任 1支血管狭窄 <5 0 %者诊为冠状动脉造影阴性组。冠心病的多个易患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Hcy水平 :(1)CHD组显著高于对照组 ;(2 )有心肌梗死史者高于无心肌梗死史者 ;(3)与吸烟史、高血压、糖尿病、脑梗死史、年龄、性别、血脂各指标之间无明显相关关系 ;(4 )多支病变组显著高于冠状动脉造影阴性组 ,单支病变组略高于冠状动脉造影阴性组 ;(5 )logistic回归分析示Hcy水平、吸烟、高血压是冠心病发病的危险因素。结论 Hcy水平升高与CHD密切相关 ,有心肌梗死史者Hcy水平增高明显 ;冠状动脉病变支数越多 ,血浆Hcy水平越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本文通过对年龄<40岁的青年女性冠心病患者的易患因素,冠状动脉造影特点及血运重建进行回顾性研究,进而对病因及临床特点进行探讨。方法:本研究采用回顾性的方式,入选2005年1月至2011年12月入院,年龄为20~40岁,冠状动脉造影证实冠心病的107例青年女性患者,对其冠心病易患因素,冠状动脉造影特点,血运重建治疗特点进行研究,并与同时期住院的20~40岁的320名青年男性患者进行对比。结果:患者平均年龄(37.53±3.11)岁。其中急性心肌梗死占20.6%,最常见的冠心病易患因素为高血压(51.4%),其次为高脂血症(40.2%),糖尿病患者占20.8%。冠状动脉造影示病变以单支病变为主占59.4%。绝大多数合并前降支病变(81.1%)。左主干病变占12.3%,3支病变为9.3%。糖尿病或合并有2种以上易患因素者患多支病变的比例明显增加。71.7%的患者接受PCI治疗,平均置入(1.4±1.1)枚支架,17.9%的患者接受外科手术治疗。13例可能为非传统易患因素所致冠状动脉疾病,其中多发性大动脉炎4例,系统性红斑狼疮2例,1例患者为川崎病,1例患者为马方综合征出现主动脉夹层累及右冠状动脉,2例为产后自发性冠状动脉夹层。结论:青年女性冠心病患者易患因素及临床表现有其特殊性,需要建立多中心的大样本研究以增进青年女性冠心病病因及临床特点的理解。  相似文献   

16.
心肌梗塞前心绞痛与冠状动脉病变及侧支循环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28例心肌梗塞前有心绞痛史(甲组)和22例心肌梗塞前无心绞痛史(乙组)的患者,均于心肌梗塞后6个月内行左心室及冠状动脉造影。结果证明,甲组的冠状动脉病变比乙组广泛而严重,但侧支循环丰富;节段性室壁活动异常减低。两组的左心室射血分数无显著差异.提示,心肌梗塞前心绞痛对预测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和侧支循环形成具有重要价值,尤其在前壁心肌梗塞时更是如此。  相似文献   

17.
踝 臂血压指数 (ABI)最初是用来评价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的一种无创指标。动脉粥样硬化是全身病变 ,有研究表明ABI降低增加心血管病的危险性 ,国内尚无这方面的报道。我院对冠状动脉造影的病人在术前测量ABI,现将结果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选择 2 0 0 3年 1月至 2 0 0 3年 6月在本院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住院患者 111例 ,其中男性 79例 ,女性 32例 ,年龄 5 6 9± 7 8岁。 111例中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有冠状动脉病变者 81例 ,冠状动脉正常者 30例。踝 臂血压指数测定 :患者在术前取平卧位 ,休息至少 5min后将血压计气囊围绕在踝部…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踝-臂血压指数(ABI)与冠状动脉硬化程度的关系. 方法选择2003年1月~2003年6月在本院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住院患者111例,男79例,女32例,年龄(56.9±7.8)岁.其中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有冠状动脉病变者81例,正常者30例.有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或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PCI)史的患者排除本研究.  相似文献   

19.
冠状动脉侧支循环与冠心病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冠状动脉侧支循环与冠心病 (CHD)预后的关系。方法 :依据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SCA)结果将 98例SCA患者分为正常对照组 (非CHD组 )、CHD无侧支循环组、CHD有侧支循环组 ,分析各组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CHD组与非CHD组相比 ,除糖尿病发病率 (无论有无侧支循环 )较高外 (P <0 .0 1) ,其他CHD易患因素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5 ) ;有侧支循环患者与无侧支循环患者相比 ,主要CHD易患因素、不稳定型心绞痛 (UAP)的发生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5 ) ;但无侧支循环患者心功能不全、心肌梗死、室壁瘤的发生率显著增加 (P <0 .0 1) ;次全闭塞、完全闭塞主要见于有侧支循环者 ;有侧支循环患者以左前降支病变为主 ,无侧支循环患者以右冠状动脉病变为主。结论 :侧支循环存在与否与CHD患者预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0.
于年轻时开始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经多年进入症状期,在第1次出现症状时,大多数病例已有2~3支血管受累,近1/3患者以猝死为首发症状。本文重温435例(年龄≤50岁)经冠状动脉造影的年轻患者的危险因子。方法 435例分两组:①335例冠心病患者,中数年龄45岁,男性占88%,至少1支冠状动脉管腔直径狭窄>50%,其中41%以往有心肌梗塞。②100例中数年龄43岁,男性占58%,血管造影为正常冠状动脉,以往无心肌梗塞。危险因子①吸烟:本文应用的吸烟年数为吸烟包一年数(每日包数与年乘积)。目前吸烟情况指冠状动脉造影前1周内。②家族史:作者仅考虑年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