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目的]分析百日咳的防治经验和效果,探讨预防控制的有效途径。[方法]对日照市1955~2006年百日咳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955~2006年合计报告百日咳病例150397例,死亡245例。其中,1955~1959年的自然感染时期,年均报告发病率为112.10/10万,病死率为0.44%;1960~1978年疫苗推广应用初期,年均报告发病率为335.24/10万,病死率为0.19%;1979~2006年计划免疫时期,年均报告发病率为15.16/10万,无死亡病例。1990年以后年均报告率均<0.2/10万。[结论]目前日照市百日咳发病率较低。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价山东省滨州市不同时期白喉控制工作效果.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 对1951-2008年白喉疫情、白喉类毒素疫苗接种率、人群免疫水平和控制效果进行分析.结果 滨州市自1978年以来,已连续30年无白喉病例发生;自1970年规范实施白喉类毒素预防接种38年间,累计减少病例34 186例,减少病死病例2 325例,年均减少病例900例,年均减少病死病例61例;随着白喉类毒素疫苗的应用,尤其计划免疫实施后,白喉类毒素疫苗接种率持续在93.45%~95.67%,免疫成功率为93.63%~94.30%,人群白喉抗体水平持续在89.40%~89.54%.结论 白喉类毒素疫苗预防接种是白喉综合防制的主要措施之一,滨州市人群白喉发病基本得到控制.  相似文献   

3.
浙江省1954~2004年百日咳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浙江省百日咳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有效控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分析方法。结果浙江省百日咳发病分为3个阶段:未使用疫苗时期的1954~1959年,年平均报告发病率为212.67/10万;使用疫苗初期的1960~1984年,年平均报告发病率为102.17/10万;实施计划免疫时期的1985~2004年,特别是1988年起全省推广使用吸附全细胞百白破联合疫苗(DTwP),发病明显下降,1994年以来报告发病率<1/10万。对DTwP免疫成功率监测表明,免疫后百日咳凝集抗体达到保护水平(≥1∶320)者>90%,几何平均滴度免疫后比免疫前增长29.4~210.5倍。结论目前浙江省百日咳的年平均报告发病率<0.5/10万。有效的DTwP疫苗和高质量的全程免疫接种率,加强疫情和人群免疫水平监测,是控制百日咳的重要策略。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2014-2016年贵州省百日咳报告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贵州省百日咳预防控制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利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收集2014-2016年贵州省百日咳报告病例数据,利用贵州省免疫规划信息管理系统和现场调查收集百日咳报告病例的无细胞百白破联合疫苗(DTa P)免疫史,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数据。结果 2014-2016年贵州省报告百日咳病例136例(0.13/10万),2014年、2015年和2016年分别报告32例(0.09/10万)、42例(0.12/10万)和62例(0.18/10万)。0岁婴儿报告发病率最高(6.18/10万)。7-8月发病数占33.09%。年均报告发病率最高的市(州)为六盘水(0.29/10万)、毕节(0.21/10万)和遵义(0.20/10万)。本省和外省报告病例分别占47.79%、52.21%。0剂、1剂、2剂、3剂、4剂DTa P免疫史的病例数分别占48.28%(56/116)、13.79%(16/116)、13.79%(16/116)、18.97%(22/116)、5.17%(6/116)。结论 2014-2016年贵州省百日咳报告发病率呈持续上升趋势;需提高百日咳病例临床诊断和监测报告能力,完善含百日咳成分疫苗免疫策略。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百色市55年百日咳发病情况,为制定有效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收集1951~2005年百色地区百日咳疫情资料进行整理分析。结果百色市55年来共报告百日咳234837例,死亡1125例。大致可分分为4个阶段:1951~1959年,年平均发病率为65.12/10万,死亡86例;1960~1983年,年发病率在54.94~1 113.06/10万,死亡1 016例;1984~1990年,年平均发病率为14.36/10万,呈逐年下降趋势,死亡22例;1991~2005年年平均发病率为1.39/10万,1996年以后已连续10年无死亡病例。表明自实施计划免疫以后,百日咳发病率和死亡率大幅度下降,年发病率由60~70年代的359.68~506.08/10万降至目前的2/10万以下。结论进一步提高免疫接种率,加强百日咳病例的监测和传染源的管理,是控制百日咳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6.
谢东生 《中国公共卫生》1996,12(12):556-558
白喉、破伤风、百日咳三联疫苗(DTP)自50年代应用以来,这些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明显下降.我国自使用DTP以来,百日咳发病率由高峰年1973年的251/1。万下降到1988年的2.95/10万,白喉发病率由高峰年1960年的23/10万下降到1988年的0.02/10万。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成都市含无细胞百日咳、白喉和破伤风(DTaP)成分的联合疫苗预防接种安全性。方法通过中国免疫规划信息管理系统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AEFI)监测模块,收集2015—2019年成都市报告的DTaP-b型流感嗜血杆菌疫苗(DTaP-Hib)以及DTaP-灭活脊髓灰质炎-b型流感嗜血杆菌疫苗(DTaP-IPV/Hib)报告AEFI的病例,对其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15—2019年成都市接种含DTaP成分联合疫苗4 232 248剂,报告AEFI共8 234例,报告发生率194.55/10万剂,其中一般反应为7 897例(186.59/10万剂),异常反应为234例(5.53/10万剂);DTaP报告AEFI共4 240例,报告发生率为140.63/10万剂,DTaP-Hib报告AEFI共2 490例,报告发生率为399.09/10万剂,DTaP-IPV/Hib报告AEFI共1 504例,报告发生率为253.49/10万剂。基础免疫(1、2、3剂)报告发生率86.94/10万剂,加强免疫(4剂)报告发生率548.67/10万剂,加强免疫报告发生率高于基础免疫(P<0.0...  相似文献   

8.
摘要:目的 了解贵州省百日咳报告发病情况及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全省百日咳的预防和控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贵州省百日咳发病资料,利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自1978年实施计划免疫,贵州省百日咳发病率和死亡率呈明显下降趋势,2008-2013年全省百日咳报告发病率降至0.061/10万~0.221/10万。2004-2013年全省共报告百日咳病例900例,5-8月为发病高峰,病例主要分布在毕节市(31.3%),六盘水市(30.0%),黔西南州(25.4%),2007年以后,六盘水市跃居全省百日咳发病率最高地区;报告病例主要为15岁以下儿童,散居儿童占78.7%,年龄发病专率依次是<1岁(5.183/10万)、1~3岁(2.104/10万)、4~6岁(1.159/10万)、7~14岁(0.217/10万),≥15岁(0.002/10万)。2013年报告病例中,无百白破免疫史或免疫史不详的占56.0%,有1剂次百白破疫苗免疫史的占20.0%。结论 贵州省预防和控制百日咳效果显著。目前,六盘水市百日咳报告发病率最高,报告病例主要为15岁以下儿童,<1岁发病专率最高。百日咳监测质量亟待提高。  相似文献   

9.
百白破联合疫苗自(DPT)纳入免疫规划以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的发病率大大降低。为评价吸附百日咳、白喉、破伤风联合疫苗及其接种的质量和效果,我县在2008年进行了百日咳、白喉、破伤风免疫成功率监测,本文就2008年监测资料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0.
常熟市1974年实施计划免疫以来,百日咳发病率由免前的30.16/10万下降到免后的5.73/10万,1996年以来已无病例报告。白喉自1968年以来无病例发生。2000年我们开展了百白破疫苗免疫成功率监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和分析消除新生儿破伤风(NT)的经验和效果,以证实达到消除NT的目标。方法对日照市不同时期NT流行病学特征和采取的预防控制策略进行分析。结果日。照市自1950--2006年,共计约发生NT病例30522例,死亡约26013例。其中1950--1959年,平均年发病率约为34.79‰,病死率为90.35%;1960--1969年,年平均发病率约为14.79‰,病死率为79.59%。1970--1979年,年平均发病率约为6.83‰万,病死率为74.71%;1980--1989年,年均发病率约为1.46‰,病死率为68.89%;1990年以后发病率下降到了1.00‰以下。结论高覆盖率和高质量的破伤风类疫苗(TT)免疫是消除NT快速、经济有效的策略;提高住院分娩率和清洁接生率,是控制和消除NT的根本措施;开展有效的监测是消除NT的必要手段。  相似文献   

12.
北京市丰台区1991—2009年甲型病毒性肝炎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黎黎  杨军勇  张建军 《职业与健康》2010,26(23):2797-2798
目的了解北京市丰台区甲型病毒性肝炎(甲型肝炎)的流行情况,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丰台区1991—2009年甲型肝炎的疫情和人口资料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1991—2009年丰台区甲型肝炎共计发病2200例,年均发病率为11.59/10万。1991年发病率最高(56.75/10万),2009年发病率最低(0.30/10万)。结论近19年来丰台区甲型肝炎的发病率呈下降趋势,进一步做好免疫接种工作,加强对易感人群的综合防控措施,是降低甲型肝炎发病率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3.
孙绪良  刘艾明 《职业与健康》2011,27(23):2757-2758
目的 探讨狂犬病流行因素和制定有效防治措施.方法 对2003-2010年沭阳县狂犬病疫情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003-2010年该县狂犬病累计发病60人,死亡60人,年均发病率为0.42/10万,病死率为100%.男女性患者分别为38、22人,性别比为1.73:1.年龄最小5岁,最大70岁,平均年龄38.36岁,以40 ~59岁年龄组为发病高峰,共24例,占发病总数的40.00%.职业以农民为主,共47人,占78.33%.夏秋季发病较多,合计37人,占61.66%.伤口及时和规范化处理0人,暴露前狂犬疫苗和抗狂犬病毒免疫球蛋白接种都为0人,暴露后接种狂犬疫苗的有12人,其中首针24 h内接种0人,3人完成全程接种,5人在接种完第4针后发病,4人在在接种完第3针后发病,其余48人未接种狂犬疫苗.结论 伤口处理不规范和疫苗接种率低下是导致发生狂犬病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清远市2007—2009年麻疹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相应的防治对策、控制和消除麻疹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清远市2007—2009年麻疹监测系统报告数据。结果 2007—2009年清远市监测报告麻疹疑似病例1094例,分别为334、666和94例,报告发病率分别为8.59/10万、16.89/10万、2.33/10万。流行季节主要在4—7月份,共756例,占总发病数的69.10%。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0~18岁年龄组,共912例,占总发病数的83.36%;对1094例麻疹疑似病例的免疫史分析,有麻疹减毒活疫苗(MV)免疫史占11.52%,免疫史不详和无免疫史占88.48%。结论应进一步加强麻疹疫苗基础免疫和强化免疫,提高麻疹疫苗的接种及时性和接种质量,加强麻疹监测,防止麻疹暴发疫情发生,同时做好成人麻疹的预防控制工作。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北京市丰台区麻疹疫苗强化免疫前后疫情特征变化,评价强化免疫效果,为实现消除麻疹行动计划提供对策依据。方法通过描述流行病学分析2010年强化免疫前后麻疹发病的三间分布特征。结果 2008—2010年共报告麻疹确珍病例1 086例,强化免疫后丰台区麻疹发病率明显下降,2008—2010年平均发病率为21.5/10万,2011年下降至0.6/10万;病例在城乡散在分布,多为流动人口,主要由1岁以内儿童病例(30.1%)和15岁以上成人病例(55.5%)组成。结论丰台区麻疹疫苗初始强化免疫效果非常显著,麻疹人群流行病学特征已发生重大变化,需对重点人群采取针对性措施巩固强化免疫成果,实现消除麻疹目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浦北县22年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流行特征,为当地乙脑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整理该县1990--2011年报告的乙脑病例资料进行统计和分析,乙脑病例早期诊断采用酶链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血清IgM。结果1990--2011年该县共报告乙脑病例136例,死亡24例,留有后遗症患者5例。在过去的22年中有5年无病例报告,有病例报告的17年中人群年均发病率为1.02/10万,人群年均死亡率为0.18/10万;但1999和2002年人群年发病率分别到达10.09/10万和2.31/10万,人群年死亡率分别为2.42/10万和0.51/10万。0—6岁幼儿病例占总病例数的89.71%。全县16个镇除1个镇无病例报告外均有病例报告。结论该县属于广西乙脑流行非常不稳定的县份之一,每年应加强并提高乙脑疫苗应接种人群的接种率,继续保持乙脑病例的减少。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掌握大连市传染病呼吸道流行趋势,为制定防制工作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大连市呼吸道传染病疫情资料。结果 2004—2010年大连市共报告呼吸道传染病44 618例,年均发病率为107.09/10万,2004—2010年发病率(1/10万)分别为76.67、92.17、106.10、145.63、126.73、88.59、113.72(P0.01)。报告发病数较多的是肺结核、流行性腮腺炎、风疹、猩红热,占呼吸道传染病总数的97.47%。2004—2010年年均发病率,城区为138.48/10万,农村为89.62/10万,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男性为135.70/10万,女性为78.58/10万,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发病人群主要为学生,占总发病数的35.19%。4—6月发病较为集中,占发病总数的40.95%。结论肺结核、流行性腮腺炎、风疹及猩红热是呼吸道传染病防制工作的重点,学生、幼托儿童是重点人群。  相似文献   

18.
王庆  孙木  李蓉  崔长弘  王兆华  王红增 《职业与健康》2010,26(10):1154-1156
目的了解北京市西城区麻疹的流行病学特征,为消除麻疹采取针对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流行病学方法对2005—2008年北京市西城区麻疹发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05—2008年西城区累计发生麻疹251例,年平均发病率为6.71/10万,流动人口发病率明显高于本市人口。麻疹全市均有发病,以3—5月为多。1岁儿童麻疹病例数占病例总数的16.33%,≥15岁组麻疹病例数占病例总数的73.71%。结论流动人口的发病已成为全区麻疹流行的重要影响因素。开展育龄妇女的疫苗接种,提高流动人口麻疹苗免疫覆盖率是控制、消除该区麻疹发病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