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鲁伟芳  陈荣荣 《西南军医》2011,13(4):759-760
多发性创伤是指同一种致伤因子引起的两处以上解剖部位或脏器的创伤,且至少有一处损伤是危及生命的。应与复合伤有区别,其护理也有不同,现将我院急救126例多发性创伤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患者126例,男84例,女42例,年龄多  相似文献   

3.
4.
付兵云  韩艳梅 《武警医学》1994,5(3):172-173
严重创伤急救的护理武警湖南总队医院付兵云,韩艳梅(长沙410006)严重创伤的救治水平能反映整个医院的医疗技术、管理水平和应急能力。我院自1986年1月~1993年10月共收治车祸所致严重创伤伤员2039例,其中男1537例,女502例,年龄1~83...  相似文献   

5.
李小林  王望生 《武警医学》1993,4(3):147-149
1520例车祸所致严重创伤,其部位以骨折(39.1%)、复合伤(22.3%)、腹部伤(16.8%)最多,伴有休克者806例(53%),需紧急手术者1473例(96.9%)。死亡46例(3%),其中伤后1小时内死亡31例(67.4%)。我们采用CRASH—PLAN检诊计划检诊,最大限度避免漏诊,提高了抢救成功率。提出医护人员在抢救严重创伤时应有高度的紧迫感和责任感,最大限度地争取抢救时机,提高严重创伤的急救医疗效果。  相似文献   

6.
将120例严重创伤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按常规急救程序救治,研究组采用综合创伤急救救治。研究组急救成功率71.7%(43/60)显著高于对照组50.0%(30/60,P0.05)。研究组方法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严重多发性创伤的急诊抢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临床上常可遇到多系统、多脏器损伤的伤员,其特点是创伤范围广泛,失血量较大,生理紊乱严重,伤情变化快,往往抢救开始的几分钟即关系着伤员的存亡。因此多系统多脏器损伤已成为外科抢救中的一项重要课题。我院10年来共接治严重多发伤107例,其中27例死于急诊抢救阶段。本文通过死亡病例的总结分析并对照抢救成功的病例,提出几点意见,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严重创伤急救的时效性对创伤救治的指导意义.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2006年1月~2010年12月进入严重创伤院内急救绿色通道的病例资料,记录院内救治的急诊科处理时间及检查时间、路途消耗时间及手术室准备时间等,计算出患者入院至手术室的时间和入院到确定性治疗时间,比较各年度的差异.结果 伤后平均入院时间为207分钟,...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急诊绿色通道模式下严重创伤患者的救治.方法 回顾分析了2006年1月~2010年12月进入"严重创伤急救绿色通道"的204例患者资料,记录了各环节的救治情况.结果 伤后至入院时间平均为207min,入院至确定性治疗时间为64.34min;死亡19例,抢救成功率92.87%.结论 急诊绿色通道加快严重创伤患者确...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严重多发性创伤有效可靠的救治方法。方法 对急诊处于休克状态,主诉不清,伤因不明的病人。边检查,边治疗,保持通气正常的情况下控制出血、抗休克、扩容,并按胸、头、腹、四肢的顺序抢救,除外心脏损伤、气胸、大出血,应先抢救颅脑损伤并脑疝的病人。结果 本组277例,其中合并颅脑损伤215例,4例因早期休克、脑疝死亡;56例重型颅脑损伤行急诊手术,其中45例术前休克已基本纠正;5例手术止血及抗休克同时进行,8例经抗休克等抢救治疗待病情稳定后再行手术;46例开放性骨折均行早期清创缝合,酌情采用内外固定。结论 迅速查明伤情,本着先救命后治伤的抢救原则,综合分析伤情,合理有效的治疗,避免误诊,是成功救治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创伤急救组织的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创伤已成为现代社会的重大公害,无论在平时、自然灾害或战争条件下,均需建立并健全急救组织。特别在处理有生命威胁或成批伤员时,无组织、无计划的治疗常导致灾难性后果。救治组织的建立具有浓厚的社会性和群体性,涉及多种因素,如政府的重视、法令的制定、社会上多部...  相似文献   

12.
急救绿色通道救治严重创伤患者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总结进入创伤急救绿色通道的45例患者的急救及护理,认为该通道增强了医护人员的急救意识,缩短了救治的空间和时间,提高了救治成功率;实施限时服务、加强急救技能培训、全程监护等护理措施保证了急救工作的有序进行.  相似文献   

13.
二十一例心脏创伤的急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道1968.1-1985.5收治21例心脏创伤的急救体会。一例死亡,余全部获救.  相似文献   

14.
王一镗 《中华创伤杂志》1985,1(2):113-114,122
近20年来的研究,已较深入地了解到不同创伤类型的血流动力学紊乱、休克时器官功能及其代谢障碍。在现代社会中,严重多发性创伤的发生率很高,所以,也继续深入研究创伤的预防和治疗。  相似文献   

15.
多发性创伤168例救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发平 《人民军医》2005,48(3):148-148
多发性创伤是指单一致伤原因造成的多部位、多脏器严重损伤。病人病情紧急,病势重,常合并失血性休克、意识障碍及多脏器功能衰竭(MOF)等。2002年1月-2003年6月,我院救治多发性创伤168例,治愈159例(94.6%)。  相似文献   

16.
对椭圆方程,我们证明了差分解的高次插值具有整体应力超收敛性。对S-L本征值问题,我们还证明了本征函数差分近似高次插值的Ragleigh商也具有超收敛性。  相似文献   

17.
严重创伤急救程序-时间控制模式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在医院内建立严重创伤的急救程序-时间控制模式对严重创伤的救治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3年12月期间在中山市人民医院就诊的严重创伤患者80例作为研究组,其中男性60例,女性20例;平均年龄37.8岁。致伤原因:道路交通伤58例,工程事故及高处坠落伤12例,意外伤害10例。2012年类似创伤患者64例作为对照组,其中男性48例,女性16例;平均年龄36.5岁。致伤原因:道路交通伤46例,工程事故及高处坠落10例,意外伤害8例。记录两组患者在急诊抢救室滞留时间、检查检验时间、就诊至手术时间。结果两组在性别、年龄、致伤机制及院前指数(PHI)等指标分布无统计学意义(P0.05)。急救程序-时间控制组死亡4例,死亡率为5%;对照组死亡6例,死亡率为9.37%(P0.05)。急救程序-时间控制组在急诊抢救室滞留时间、检查检验时间、就诊至手术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结论建立严重创伤急救程序-时间控制模式可提高严重创伤的院内救治水平,规范院内救治中伤情评估、紧急手术和损害控制各环节流程,建立操作性强、效率较高的严重创伤院内救治管理模式,可显著提高救治成功率,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8.
5346例创伤院内急救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城市创伤流行病学特征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回顾分析2003年8月.2005年8月我院急诊外科就诊的创伤患者5346例,按创伤原因、创伤类型、年龄特征、性别特征、创伤时间、分布特征等进行临床流行病学分析。结果本组创伤病例5346例,占同期急诊患者的7.98%。创伤发生的原因依次为锐器伤、交通伤、坠落伤;创伤类型中以单一伤和软组织损伤为主;创伤部位以头面部伤、四肢伤为最多,四肢伤中又以手外伤为最多;年龄以21~40岁年龄阶段为最多;男性明显高于女性;创伤发生时间以夜晚略多于白天(1:0.88);全年以2、3月份创伤发生率最高;死亡病例9例,占0.26%。结论城市市区创伤中锐器伤仍然是主要原因,青壮年是创伤的主要受害者,头面部伤和手外伤是创伤类型中最多者,创伤发生时间以夜间为多。重型创伤者死亡率仍很高。  相似文献   

19.
急救绿色通道在严重创伤早期救治中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绿色通道急救模式在严重创伤早期救治中的作用和意义.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2007年11月以绿色通道急救模式救治60例创伤患者的效果,并与2004年1月-2005年12月收治的46例非绿色通道组患者的急救效果进行比较. 结果 两组患者性别、年龄、致伤机制、ISS及失血量等指标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绿色通道组60例患者死亡2例,死亡率为3%,对照组46例患者死亡5例,死亡率为11%(P<0.05).绿色通道组在急诊室处理时间、特殊检查时问、入院至手术室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 结论 绿色通道急救模式缩短了严重创伤患者的救治空间和时间,显著降低了死亡率,提高了救治成功率,保证了创伤急救的"时效性和整体性".  相似文献   

20.
对268例严重创伤病人救治工作进行总结分析。早期手术214例,其中紧急手术125例,损伤控制性手术22例,择期手术54例。痊愈220例,41例经早期救治病情较稳定后转送上级医院进一步治疗,死亡7例。完善严重创伤的早期救治程序,优化各项救治技术是提高严重创伤救治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